本刊實習記者◎王婷婷
兩會之后,人們對業(yè)已進入深水區(qū)的醫(yī)改問題,更掀起了新一輪的討論熱潮,然而,在熱烈關(guān)注的背后,卻有一處很少被人注意的角落,在那里,默默工作著一群日日擔負著繁重辛苦工作的白衣天使們——中藥房藥劑師。作為中醫(yī)藥與患者紐帶的藥劑師,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工作環(huán)境又是如何呢?日前,記者采訪了北京市積水潭醫(yī)院中藥房原主任翟勝利并做了實地調(diào)查。
記者來到積水潭醫(yī)院中藥房,剛推開中藥房的大門,便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了:空氣中彌漫著大量的嗆人的灰塵,而中藥劑師們卻似乎已經(jīng)適應了滿是粉塵的空氣,都在低頭忙碌著,一絲不茍。整個藥房充斥著各種硬物的摩擦撞擊聲:藥箱抽拉的聲音,藥物從秤盤中傾瀉而下的聲音等,雜亂之中,藥師們各司其職,忙而不亂。
▲緊張忙碌的藥劑師
記者在中藥房觀察到,整個藥房被分成了兩個獨立的工作區(qū)。其中分別放置了兩張長方形的大鐵桌作為工作臺,工作臺的兩邊各自放著一排已然走形的不銹鋼托盤,四名藥劑師各自站在長桌的一側(cè),手握一柄稱量藥材斤兩的小秤來完成第一道工序:配藥。藥柜與工作臺之間形成了長4米,寬1.5米左右的兩條狹長走道。然而,正是這兩條并不起眼的走道,卻凝聚著藥劑師們的汗水與辛酸。記者在現(xiàn)場粗略估算了一下,藥師取一味藥平均要走4米左右,而所配之藥平均每副均在15味左右,一個藥方平均一次會配至7~8副,若是所配藥物劑量大的話,還要再去第二趟 ,這樣算下來,配一副15味的中藥,藥劑師常要走80米左右,一個藥劑師一天可以配200~300副藥,再加上將每副藥送出去的路程,已相當于甚至超過了從朝陽門到通縣的距離。因此,藥師們常笑稱自己是“一天不出門兒,通縣打來回兒”。
藥師們從早上來到藥房,除了中午輪班吃飯的時間外,一直保持站立或走動的姿勢,天長日久,身體自然不堪重負。一位資深的老藥師指著一位40歲左右的女藥師對記者說道:“我們這位藥師才剛40來歲,就已是一身的病?!彼幣浜弥?,還要進行下一步:核藥。核藥的藥師與第三步灌藥的藥師共用一張臺子,藥劑師拿著藥方,把每一副藥都要重新看過,檢查無誤,才可灌藥。在負責灌藥的藥劑師身邊有一個用來減少煙塵的裝置,藥師將藥裝好袋后,還需將每個人的藥包用訂書器訂好,送至出藥口,由出藥口的藥劑師將藥物遞給前來取藥的患者,這才算完成了整套工序。灌藥時,要將藥物倒入紙袋中,傾倒過程中會有大量的藥灰散逸出來,雖然安裝了排塵裝置,仍會有許多煙塵四散而出,即使戴了口罩也仍會有粉塵被人吸入。而且,據(jù)專業(yè)人士透露:就連這種簡易的裝置,好多藥房都還不曾配備,而且長期吸入過量的粉塵,會引發(fā)矽肺病。
記者隨后來到該醫(yī)院位于地下一層的藥房庫。藥廠將藥材運到藥房庫后,由所有的藥劑師們將一箱箱藥材搬運碼放在庫房,記者看到,四個庫房中每間庫房都裝了大量的藥材,記者現(xiàn)場搬了一個20斤的中成藥箱子,已是力有不逮,而藥劑師中女性頗多,很難想像她們是如何擔負起如此沉重的份量,據(jù)工作人員介紹說,由于現(xiàn)在不允許在庫房放置太多藥材,這樣繁重的工作一個星期要進行兩三次,在裝中藥材的時候,揚起的灰塵更大,對藥劑師身體的傷害也更為嚴重。
此外,有40多味藥材還需要進粉碎機粉碎才可入藥,還有30多味藥是需要在配藥時臨時用搗藥罐子來研碎才可以發(fā)揮更好的藥效的,其中辛苦,可想而知。
積水潭醫(yī)院中藥房原主任翟勝利告訴記者:“長久以來,藥劑師行業(yè)一直處在不被重視的局面,如此之大的工作強度跟與之難以匹配的工作待遇和社會關(guān)注度,使許多年輕人望而生畏,如今社會藥店專業(yè)藥劑師越來越少,后繼乏人,從而造成藥劑師行業(yè)整體素質(zhì)下降,形成惡性循環(huán)。國家的專項資金雖然已經(jīng)撥劃,但并沒有落實到一線工作人員身上,都用做科研經(jīng)費了。就矽肺病而言,礦工享有國家的補助,可是藥劑師卻沒有相應的待遇,因此,針對藥劑師行業(yè)所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有關(guān)方面應給予更多的關(guān)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