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娟 ,韓 超,王雙華
(天津市中藥飲片廠有限公司,天津 300110)
金鈴子散方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寒涼派代表劉完素的《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由延胡索、川楝子(金鈴子)兩味藥組成,以川楝子清熱行氣,泄氣分之熱而止痛;延胡索活血行氣,行血分之滯而止痛。服本方可使肝郁解而熱自清,氣血行而疼痛止,為治療肝郁化火諸痛證的代表方劑。金鈴子散臨床上廣泛用于腸胃疾病的治療,對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癌等病癥均有較好療效,目前主要是取其止痛之用,延胡索與川楝子配伍后可起到協(xié)同增效作用[1]。本研究旨在觀察并比較金鈴子散及其單味藥對小鼠鎮(zhèn)痛、抗炎作用的影響。
1.1 實驗動物 昆明種小鼠150只,體重(20±2)g,雌性100只,雄性50只,由天津市山川紅實驗動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實驗動物使用許可證號:SCXK(津)2009-0001。根據(jù)實驗和性別分籠喂養(yǎng),自由進食飲水。
1.2 主要儀器 HH-S型水浴鍋(鞏義市予華儀器有限責任公司);電子天平(天津市天馬公司)。
1.3 試劑與藥材 阿司匹林(廣東百澳藥業(yè)有限公司,批號20070501);生理鹽水(山東華魯制藥有限公司,批號0100530);米醋;延胡索(產(chǎn)地浙江,購于中新藥業(yè)集團藥材分公司;經(jīng)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生藥教研室馬琳教授鑒定)。川楝子(產(chǎn)自四川,購于天津市中藥飲片廠,批號1001084;經(jīng)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生藥教研室馬琳教授鑒定)。
2.1 藥物炮制 醋炙延胡索:取凈延胡索適量,加20%米醋拌勻,稍悶,待米醋被吸盡后,置炒制容器內(nèi)文火炒干,取出。炒制川楝子:取凈川楝子適量,置容器內(nèi)炒制,用中火加熱,炒至表面黃色,取出。
2.2 藥液制備
2.2.1 醋延胡索溶液的制備 稱取醋延胡索適量,加10倍量水煎煮兩次,每次1 h,水煎液過濾后濃縮至1 g/ml備用。
2.2.2 炒川楝子溶液的制備 稱取炒川楝子適量,加10倍量水煎煮兩次,每次1 h,水煎液過濾后濃縮至1 g/ml備用。
2.2.3 金鈴子散溶液的制備 稱取醋延胡索及炒川楝子按1∶1混合均勻,加10倍量水煎煮兩次,每次1 h,水煎液過濾后濃縮至1 g/ml備用。
2.3 給藥劑量 根據(jù)金鈴子散的藥效預(yù)試驗,確定動物給藥劑量為20 g/kg生藥量。醋延胡索和炒川楝子分別按金鈴子散中同等劑量給藥。
2.4 鎮(zhèn)痛作用
2.4.1 熱傳導(dǎo)引起擬痛反應(yīng) 取昆明種小鼠50只,體重18~22 g,雌性,隨機分為5組,每組10只,即生理鹽水組、阿司匹林組、醋延胡索組、炒川楝子組和金鈴子散組。生理鹽水給生理鹽水20 ml/kg,阿司匹林組給阿司匹林,給藥量0.1 g/kg,各給藥組分別按20 g/kg灌胃給藥。將恒溫水浴鍋調(diào)節(jié)至55℃,熱板預(yù)熱10 min,熱板法測定各組小鼠的正常痛反應(yīng)(舔后足,踢后腿或跳躍)時間,共測2次,每次間隔5 min,將兩次痛閾的平均值作為該鼠給藥前的痛閾值。不足15 s舔足或超過60 s未舔足者棄之不用。各組最后一次給藥后0.5 h開始測定小鼠痛閾值,每隔0.5 h測定一次,共4次,與給藥前和對照組比較。若小鼠在熱板上60 s仍無痛覺,立即取出,按60 s計算。結(jié)果表明單味藥組、金鈴子散組與生理鹽水組比較,對熱傳導(dǎo)引起擬痛反應(yīng)具有顯著性差異,單味藥組與金鈴子散組也具有顯著性差異,且金鈴子散組中痛閾值比單味藥組呈增高趨勢。見表1。
表1 金鈴子散及各單味藥對熱傳導(dǎo)引起擬痛反應(yīng)影響(±s,n=10)
表1 金鈴子散及各單味藥對熱傳導(dǎo)引起擬痛反應(yīng)影響(±s,n=10)
與生理鹽水組比較,*P ﹤0.05,P ﹤0.01;與金鈴子散組比較,△P ﹤0.05,△△P ﹤0.01
給藥后痛閾值(s)2 h生理鹽水組 - 25.02±3.35 22.61±5.59 24.73±4.77 26.71±組別 劑量(g/kg)給藥前痛閾值(s)給藥后0.5 h 給藥后1 h 給藥后1.5 h 給藥后6.36 31.15 ±7.13阿司匹林組 0.1 22.14 ±3.29 48.78 ±7.75** 48.85 ±8.60** 45.02 ±11.69** 55.31 ±4.64**醋延胡索組 20 23.37 ±4.68 38.18 ±10.14**△ 35.75 ±9.77**△△ 43.66 ±12.30** 43.54 ±9.83**△炒川楝子組 20 26.47 ±5.11 33.01 ±12.14*△ 32.95 ±11.17*△ 35.79 ±11.27*△ 40.68 ±11.06*△金鈴子散組 20 26.85±7.60 48.26±11.11** 50.54±8.34** 49.20±7.98** 52.78 ±8.63**
2.4.2 化學刺激引起擬痛反應(yīng) 取昆明種小鼠50只,體重18~22 g,雌雄各半,隨機分為5組,每組10只,即生理鹽水組、阿司匹林組、醋延胡索組、炒川楝子組和金鈴子散組,編號,稱重,灌胃給藥,1次/d,連續(xù)給藥4 d,生理鹽水組給生理鹽水20 ml/kg,阿司匹林組給阿司匹林,給藥量0.1 g/kg,給藥組按20 g/kg灌胃給藥。給藥后1 h,各鼠腹腔注射1%醋酸溶液0.2 ml,觀察注射后5~15 min內(nèi)出現(xiàn)扭體反應(yīng)次數(shù)(腹部兩側(cè)收縮內(nèi)陷、腹壁下貼、臀部抬高或后肢伸展,即扭體反應(yīng)),計算鎮(zhèn)痛百分率。鎮(zhèn)痛率(%)=(生理鹽水組平均扭體次數(shù)-給藥組平均扭體次數(shù))/生理鹽水組平均扭體次數(shù)×100%。結(jié)果表明單味藥組、金鈴子散組與生理鹽水組比較,對化學刺激引起擬痛反應(yīng)具有顯著性差異,單味藥組與金鈴子散組也具有顯著性差異,且金鈴子散組中鎮(zhèn)痛率較單味藥組呈增高趨勢。見表2。
2.5 抗炎作用 取昆明種小鼠50只,體重18~22 g,雌雄各半,隨機分為5組,每組10只,即生理鹽水組、阿司匹林組、醋延胡索組、炒川楝子組和金鈴子散組,編號,稱重,灌胃給藥,1次/d,連續(xù)給藥4 d,生理鹽水組給生理鹽水20 ml/kg,阿司匹林組給阿司匹林,給藥量0.1 g/kg,給藥組按20 g/kg灌胃給藥。給藥后1.5 h,將二甲苯0.05 m l均勻涂于小鼠右耳,30 min后處死,用7 mm打孔器分別打下左右耳片,以左右耳重量之差作為腫脹度,計算腫脹抑制率,腫脹抑制率(%)=(對照組平均腫脹度-給藥組平均腫脹度)/對照組平均腫脹度×100%。結(jié)果表明單味藥組、金鈴子散組與生理鹽水組比較,對二甲苯致小鼠耳腫腫脹抑制具有顯著性差異,單味藥組與金鈴子散組也具有顯著性差異,且金鈴子散組中腫脹抑制率較單味藥組呈增高趨勢。見表3。
表2 金鈴子散及各單味藥對化學刺激引起擬痛反應(yīng)的影響(±s,n=10)
表2 金鈴子散及各單味藥對化學刺激引起擬痛反應(yīng)的影響(±s,n=10)
與生理鹽水組比較,*P﹤0.05,**P﹤0.01;與金鈴子散組比較,△P ﹤0.05,△△P ﹤0.01
組別 劑量(g/kg) 10 min內(nèi)扭體次數(shù) 鎮(zhèn)痛率(%)26.20 ±6.34 -阿司匹林組 0.1 2.90±3.25** 88.93醋延胡索組 20 13.00±6.32**△△ 50.38炒川楝子組 20 16.70±8.14**△△ 36.26金鈴子散組 20 6.10 ±2.60**76.72生理鹽水組 -
表3 金鈴子散及各單味藥對二甲苯致小鼠耳腫的影響(±s,n=10)
表3 金鈴子散及各單味藥對二甲苯致小鼠耳腫的影響(±s,n=10)
與生理鹽水組比較,*P﹤0.05,**P﹤0.01;與金鈴子散組比較,△P ﹤0.05,△△P ﹤0.01
組別 劑量(g/kg) 耳腫脹度(mg) 腫脹抑制率(%)61.96 16.7 ±3.25 -阿司匹林組 0.1 3.52±1.80** 79.01醋延胡索組 20 8.11±2.54** 51.64△炒川楝子組 20 10.76±5.69** 35.84△△金鈴子散組 20 6.38 ±3.14**生理鹽水組 -
3.1 金鈴子散臨床用于治療胸、脅、脘腹疼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阻,跌打腫痛等。關(guān)于其方藥組成意義,歷來有很多分析與闡述。李時珍曾高度評價該方:“用之中的,妙不可言,方雖小制,配合存神,卻有取效之功,勿以淡而忽之?!贝ㄩ涌嗪?,有小毒,泄氣分之熱,理氣止痛;延胡索氣味辛溫,無毒,行血氣之滯。二藥相配,一寒一溫,一氣一血,合用后能氣行血暢,疼痛自止。實驗結(jié)果也表明金鈴子散藥效明顯優(yōu)于單味藥的鎮(zhèn)痛抗炎效果。延胡索中主要成分為生物堿,主要為叔胺與季胺類生物堿,具有很強的鎮(zhèn)痛、鎮(zhèn)靜、降壓和抗心率失常作用。有研究表明,川楝子中某些化學成分對延胡索中生物堿的溶出率可能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延胡索與川楝子中的一些化學成分所發(fā)生的化學反應(yīng)對延胡索中所含生物堿的成分有一定的影響[1],大量的臨床檢驗及觀察發(fā)現(xiàn),金鈴子散在理氣止痛方面的藥效較單味藥顯著,這可能就是由于上述因素造成的,這在中醫(yī)方劑配伍理論中解釋為協(xié)同增效作用,其原理有待于進一步的藥理實驗研究。
3.2 現(xiàn)代金鈴子散臨床應(yīng)用多為炮制品,清代《藥品辨義》中敘述“用醋炒治產(chǎn)后血暈,暴血上沖,胸膈胃氣痛,小腹肝氣痛;酒炒行血,主女人月候不調(diào),崩中淋瘕,產(chǎn)后惡露;生用破血,炒用調(diào)血,凡血凝滯者,悉可治之”?,F(xiàn)代研究表明,延胡索止痛的有效成分為生物堿,其中延胡索甲素、乙素和丑素均有明顯的止痛作用,尤以乙素的作用最強。醋炙能使延胡索中游離生物堿與醋酸結(jié)合,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鹽,在煎劑中易于煎出[2],與先賢所云“醋制注肝而止痛”之炮制理論吻合。李東垣認為川楝子“主下部腹痛,心暴痛”,現(xiàn)代資料報道,川楝子炒后毒性降低,緩和苦寒之性,以免損傷胃氣,增強行氣止痛功能。川楝子的毒性成分可能為毒性蛋白,加熱后可能使毒性蛋白變性[3]。由此可以推測,兩者合用可能具有增效減毒的作用,其原理尚需進一步的研究。
1 劉生肸,劉喜平,董鈺明.延胡索與川楝子配伍中總生物堿含量的研究.中醫(yī)兒科雜志,2006,2(5):42
2 葉定江.中藥炮制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6:164
3 成都中醫(yī)學院主編.中藥炮制學.上海:上??萍汲霭嫔纾?98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