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學軍,王偉強,姜成,邱永鋼·隔而固(青島)振動控制有限公司
鍛錘的彈簧隔振技術
文/尹學軍,王偉強,姜成,邱永鋼·隔而固(青島)振動控制有限公司
鍛錘設備工作時,會產生強烈的沖擊振動和噪聲。振動的傳遞會影響周圍設備的正常工作,危害周圍人員的健康,同時也會對設備本身造成影響,提升了設備故障率。因此,鍛錘設備必須進行隔振。在諸多隔振措施中,橡膠、枕木、砂墊、防振溝等隔振材料和隔振方式,因為隔振效果不明顯,現已不再采用。目前,企業(yè)主要采用由鋼螺旋彈簧和粘滯阻尼器組成的彈簧阻尼隔振器。這種低調諧的隔振系統(tǒng)隔振效果最好,但如果設計不當,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與回轉機械產生的連續(xù)、穩(wěn)定的正弦波形函數激振力不同,鍛造設備產生的是斷續(xù)、不穩(wěn)定的沖擊性脈沖載荷。脈沖載荷的波形有很多種,選取兩種典型的波形進行研究,來探討鍛錘設備的彈簧隔振原理。這兩種波形,一種是矩形脈沖,其特點是激振力在作用周期開始的瞬間就達到峰值;另一種是半正弦波形脈沖,激振力增加得比較慢,從零逐漸增加到峰值,如圖1所示。
圖1 矩形脈沖波(左圖)與半正弦脈沖波(右圖)
圖2 沖擊激振的動載荷傳遞系數
對于脈沖載荷,有兩個主要性能參數,一個是脈沖載荷的持續(xù)作用時間δt,另一個是載荷峰值F。在一個無阻尼的彈簧隔振系統(tǒng)中,包括鍛錘、基礎塊(如果需要)和彈簧隔振器,系統(tǒng)固有周期(固有頻率的倒數)為Te。對于這個系統(tǒng)的傳遞力而言,最重要的參數為脈沖載荷作用時間與系統(tǒng)固有周期的比值δt/Te。研究揭示,對矩形脈沖而言,當沖擊持續(xù)時間與系統(tǒng)固有周期的比值δt/Te>0.5時,動載荷系數(傳遞力與激振力的比值)等于常量2;對半正弦脈沖而言,當δt/Te=0.85時,動載荷系數的最大值為1.8,見圖2。δt/Te>0.5時,多半為剛性基礎,其傳遞到基礎上的力總是大于輸入的激振力,即動載荷系數大于1。
圖2表明,只有當δt/Te<0.167(對矩形脈沖)或δt/Te<0.267(對半正弦脈沖)時,才能使動載荷系數Vs<1,即傳遞力小于輸入力。這要求彈簧隔振系統(tǒng)的固有周期至少是矩形脈沖的6倍,或是半正弦脈沖持續(xù)時間的3.75倍才能實現。彈簧隔振系統(tǒng)由于系統(tǒng)頻率低(系統(tǒng)周期大),可以滿足這個要求。舉例來說,鍛錘設備彈簧隔振系統(tǒng)的固有頻率為fe=6Hz,即Te=1/6=0.167s,矩形脈沖持續(xù)時間為δt=25ms,得比值δt/Te=0.025/0.167=0.15。由圖2查得,動載荷系數約為0.9<1,可以實現傳遞力小于輸入力。根據圖2可知,只要系統(tǒng)固有頻率小于6.7Hz,就能滿足傳遞力小于輸入力的要求。
阻尼比的大小會對隔振系統(tǒng)的效果產生重要的影響。對于回轉機械的隔振系統(tǒng),選取的系統(tǒng)阻尼比一般不超過0.15;對于鍛錘設備的隔振系統(tǒng),需要的阻尼比要更大一些,一般取到0.25左右。也許,會有人擔心阻尼比過大會影響傳遞力,影響動載荷系數。其實不然,阻尼比適當加大可以有效地降低鍛錘工作時的振幅,降低傳遞力,但并不是越大越好。
根據研究,鍛錘的振幅大小和傳遞力大小與阻尼比具有以下關系:隨著阻尼比的增加,鍛錘振幅會不斷減小,在阻尼比大約等于0.25時,得到最小值,但通過阻尼器傳遞的力會先減小后增加。與無阻尼彈簧系統(tǒng)比較,此時振幅約為無阻尼彈簧系統(tǒng)的70%,傳遞力約為無阻尼彈簧系統(tǒng)的80%,如圖3所示。阻尼比為0.25之后,若阻尼比再增加,傳遞力不減反增,通過阻尼器傳遞的力將大幅度地增加。也就是說,如果在隔振時過分追求鍛錘工作的小振幅,就必須依靠增加系統(tǒng)的阻尼比或者增加彈簧的剛度來實現,但無論怎么做,都會導致傳遞到基礎上的力變大,使隔振效率降低。
圖3 振幅、傳遞力幅值與阻尼比的關系
研究揭示的規(guī)律可以概括為兩點:
⑴要使傳遞力小于輸入的激振力,必須使系統(tǒng)的頻率盡可能小于6.7Hz,也即垂向壓縮量必須大于5.6mm,這對于鋼制螺旋彈簧很容易實現。但是橡膠、枕木、砂墊等都比較難于滿足要求,防振溝對低頻振動起不到任何隔振作用,除非挖15~20m深的防振溝,否則振動波可以繞過溝底傳播。
⑵阻尼對降低振幅與傳遞力起很大作用,但又不是越大越好。實踐證明,鍛錘隔振系統(tǒng)的最佳阻尼比應為0.25。
對一個沖擊脈沖,如果隔振系統(tǒng)輸入脈沖力峰值為FC,傳遞脈沖力峰值為FA,則隔振效率用公式(1)表示:
對于脈沖載荷,輸入脈沖的持續(xù)時間是可以測量的,但輸入脈沖力峰值FC通常很難知道。無阻尼隔振系統(tǒng),通過測量系統(tǒng)響應振幅乘以總彈簧剛度算得輸出脈沖力峰值;有阻尼隔振系統(tǒng),還要加上系統(tǒng)響應速度峰值與總阻尼系數的乘積。
用測量鍛錘上加速度與緊挨隔振系統(tǒng)的地面加速度,來評估隔振系統(tǒng)的隔振效率不可取。因為在鍛錘上測得的大加速度,通常來自鍛錘本身高固有頻率振動。這些高固有頻率,即使不隔振也不會傳遞,而且在下層基礎上也只傳遞很短距離就衰減了。所以機器周圍測得的加速度很小,由此計算的隔振效率大大偏高,不反映真實值。
鍛錘隔振系統(tǒng)隔振效率的評估標準,應該在靠近鍛錘某個相同的地點,比較不隔振基礎與隔振基礎的振動水平。這個評估標準,必須使機器首先用不隔振基礎,再用隔振基礎測量兩次才能實現。
當系統(tǒng)固有周期系統(tǒng)Te遠大于脈沖載荷的作用持續(xù)時間δt,即δt遠遠小于Te時,假設不隔振基礎傳遞力為FB,隔振基礎傳遞力為FA,則隔振系統(tǒng)的隔振效率可以用公式(2)計算:
式中,ηS=fB/fe
fB──機器加基礎支承在彈性下層基礎(不隔振)上的固有頻率,一般為10~20Hz以上;
fe──彈簧支承系統(tǒng)的固有頻率,一般為3~5Hz。
假定,fe遠遠小于fB,則公式(2)可簡化為公式(3):
圖4所示的隔振效率曲線,表示不同頻率比ηS下隔振效率Is曲線。
圖4 隔振效率曲線
圖5 隔振示意圖
不隔振的鍛錘固定基礎如圖5a所示,鍛錘通常被安裝在一個很大的固定基礎上面,由這個固定基礎來緩沖鍛錘工作時的沖擊載荷。在20世紀50年代,隔而固(青島)振動控制有限公司開發(fā)出了由螺旋彈簧、粘滯阻尼器與基礎塊組成的鍛錘隔振基礎,見圖5b,基礎塊尺寸比固定基礎小很多。70年代,隔而固(青島)振動控制有限公司針對自身質量相當大的鍛錘,又開發(fā)出了沒有基礎塊的直接支承式彈簧基礎,見圖5c;對自身質量小的鍛錘,可以先增加一個附加質量,然后再支承在彈簧隔振器上,這樣既能保證隔振效果,又簡化了施工。根據地基基礎動、靜力學分析,地基底板厚度為0.50~1.0m。對于自由鍛錘來說,由于錘身和砧座是分離的,通常需要增加一個基礎塊將其連接在一起,然后再進行隔振,圖5d顯示的為典型的自由鍛錘的彈簧隔振基礎。為了驗證隔振效果,隔而固公司對一些搬遷改造的鍛錘設備進行了振動測試,表1列舉了這些鍛錘固定基礎與彈簧隔振基礎的振動速度。測量點位于距鍛錘中心10m處。
表1 各種噸位鍛錘固定基礎與彈簧隔振基礎的振動速度實測值
鍛錘彈簧隔振系統(tǒng)由螺旋彈簧、基礎塊(如果需要)和粘滯阻尼器組成,如圖6所示。彈簧隔振系統(tǒng)的核心元件是彈簧與阻尼器,組裝在一起稱之為彈簧阻尼隔振器,見圖7。彈簧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系統(tǒng)固有頻率,使傳遞力降低到小于輸入脈沖力;粘滯阻尼器的作用是讓彈簧隔振系統(tǒng)的阻尼比達到D=0.25左右,從而達到最佳隔振效果。鍛錘用彈簧要承受巨大的交變應力,因此必須采用材質優(yōu)良、淬透性能好的合金鋼材;粘滯阻尼器必須提供通過試驗實測的、參數準確的阻尼系數和使用性能穩(wěn)定并抗老化的阻尼介質。
圖6 鍛錘彈簧隔振系統(tǒng)結構
圖7 彈簧與阻尼器組成整體結構的隔振器
設計一臺鍛錘的彈簧隔振系統(tǒng)需要用戶提供以下主要技術參數:
⑴制造廠家和型號。
⑵鍛錘質量。
⑶下落部分質量。
⑷最大打擊能量。
⑸砧座底部尺寸。
⑹砧座在地面下的深度。
⑺地質資料。
為了使基礎傳遞力小于輸入的脈沖力,必須使系統(tǒng)的垂向固有頻率盡可能低于6.7Hz;為了取得最佳隔振效果,系統(tǒng)阻尼比應盡可能接近0.25,隔而固(青島)振動控制有限公司的彈簧隔振技術能保證這兩大特性的實現。且經實測數據證明,其隔振效率通常可以達到80%以上。
尹學軍,德國工學博士,隔而固(青島)振動控制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xié)會建筑振動專業(yè)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環(huán)境保護產業(yè)協(xié)會噪聲與振動控制委員會常務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