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東華 農幼豐 向紹密
·衛(wèi)生論壇·
在靜脈吸毒者中開展降低危害干預項目的效果分析
蒙東華 農幼豐 向紹密
目的 探索在靜脈吸毒者中開展以針具交換和同伴教育為主的降低危害干預項目的有效模式。方法 在寧明縣邊境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尋找并通過“滾雪球”的方式發(fā)展靜脈吸毒者,在進行需求調查的基礎上,對其開展針具交換、同伴教育、自愿咨詢檢測、安全套發(fā)放等降低危害的活動。并通過橫斷面調查了解靜脈吸毒者行為的改變情況及干預的效果。結果 項目當地的靜脈吸毒者HIV感染率有下降趨勢,由基線調查的17.32%下降到13.1%;共針吸毒行為從47.0%下降到3.4%;最近一次性行為不使用安全套從71.4%下降到31.3%;靜脈吸毒者艾滋病知識知曉率明顯提高。結論 在靜脈吸毒者中開展以針具交換和同伴教育為主的干預模式降低危害是可行的,效果是顯著的。
靜脈吸毒者;降低危害;干預模式
艾滋病的流行已成為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和社會問題,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fā)展。目前,中國艾滋病(AIDS)流行已進入快速增長期[1],艾滋病預防控制勢在必行,刻不容緩。艾滋病的流行通常是從靜脈吸毒人員向性服務小姐再向嫖客最后轉向一般人群,因而,靜脈吸毒者在艾滋病傳播中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大力開展針對靜脈吸毒者的艾滋病行為干預對于預防艾滋病的進一步擴散流行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寧明縣位于桂西南,南與越南接壤,邊境線長212公里??缇澄尽⒇湺疽约肮册樜尽⒁砸B(yǎng)毒現象比較嚴重,導致艾滋病在靜脈吸毒人群、暗娼人群和嫖客中傳播流行。寧明縣首例HIV于1997年在靜脈吸毒人員(IDU)中發(fā)現。2002年的艾滋病流行專題調查中,寧明縣IDU的HIV感染率高達17.32%(53/306)。2002年10月,針對IDU開展的針具交換與同伴教育干預項目-中美艾滋病預防控制項目在寧明縣開展實施,五年項目合作結束后,由全球基金項目替代實施至今。
1.1 一般資料 調查對象為項目點18~55歲,半年內有注射吸毒行為的IDU。
1.2 調查內容與方法 調查包括問卷調查和血清學調查。問卷調查內容有吸毒者個人一般情況、共針行為、性行為、艾滋病基本知識、減少傷害認知等。血清學檢測項目:HIV和HCV。在干預前和干預后分別進行基線調查和橫斷面調查。調查對象采用滾雪球抽樣方法和同伴教育員介紹相結合的方式招募。問卷調查由受過培訓的調查員采用一對一方式在安靜保密環(huán)境下進行。
1.3 干預方法 主要通過同伴教育員對靜脈吸毒同伴進行針具交換與同伴教育的干預模式。
1.3.1 同伴教育員招募與培訓 招募那些在吸毒人群中有較強號召力、文化水平較高、活動能力較強、個人愿意和家人支持參與項目的靜脈吸毒人員為同伴教育員。并對其進行艾滋病基本知識、項目工作方法、技巧與要求等內容的崗前培訓,以保證項目的工作質量。
1.3.2 針具交換 同伴教育員、項目工作人員直接把免費的注射器發(fā)放給吸毒人員,或者同伴教育員把兌換券分發(fā)給吸毒同伴,然后吸毒同伴憑兌換券到指定的藥店、診所免費換取新注射器(1張兌換券可同時換取1支注射器、1個避孕套和1支注射用水);注射器的回收主要是通過吸毒同伴把舊注射器交給同伴教育員,同伴教育員再轉交針具交換中心或者吸毒同伴把舊注射器交到指定藥店、診所注射器回收箱,藥店人員再上交針具交換中心(回收注射器補助0.1元/支)。
1.3.3 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員面對面向吸毒同伴宣傳艾滋病預防知識、安全注射原則、注射器清潔方法、血液傳播性疾病預防、毒品過量互救等知識信息;給吸毒同伴發(fā)放宣傳小冊子、折頁、安全套;公共場所張貼宣傳畫;同時干預并減少同伴高危行為。
1.3.4 同伴教育員例會 每周召開同伴教育員例會,發(fā)放新注射器、回收污染注射器;遞交工作登記表格資料;交流經驗;提出問題與建議;學習培訓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建立調查數據庫,運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主要以2002年6月項目實施前進行的基線調查與項目實施后2011年6月最近一次的橫斷面調查數據作比較。
2.1 針具發(fā)放與回收情況 項目實施以來,每年發(fā)放一次性注射器約17萬支,注射器回收率達93%以上;安全套發(fā)放約8000只/年;年均覆蓋IDU 650多人。
2.2 HIV感染率 經過近10年干預后,HIV在社區(qū)IDU中的流行率比較平穩(wěn)。最近的橫斷面調查IDU中HIV的感染率(13.1%)較基線調查(17.32%)明顯下降,靜脈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流行得到有效遏制。詳見表1。
2.3 高危吸毒行為 基線調查與最近的橫斷面調查比較,社區(qū)IDU共用注射器吸毒的高危行為顯著下降,由基線調查的47.0%下降到最近一次橫斷面調查的3.4%。比較結果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2。
2.4 高危性行為 項目實施干預后,社區(qū)IDU的不安全性行為逐漸減少,與臨時性伴發(fā)生性行為不使用安全套從基線調查的86.1%下降到最近一次橫斷面調查的31.3%。詳見表3。
2.5 艾滋病知識知曉情況 IUD經過干預后,艾滋病基本知識知曉率有了顯著提高,各問題知曉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4。
表1 IDU的HIV和HCV感染率情況
表2 IDU共用注射器吸毒危險行為改變比較
表2 IDU不安全性行為改變比較
表4IDU艾滋病知識知曉率(%)比較
項目實施干預后,靜脈吸毒者的共針吸毒和不安全性行為高危行為顯著下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靜脈吸毒者中的HIV、HCV感染率有所下降,HIV在靜脈吸毒者中的流行得到有效遏制,說明在靜脈吸毒者中實施同伴教育與針具交換為主的干預模式是切實有效的。由于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經歷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語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觀念或行為技能,以實現教育目標的一種教育形式[2],因而更容易喚起同伴共鳴,使同伴理解和接受。同時針具交換是一種最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的HIV預防措施[3],因而針具交換與同伴教育干預模式可操作性強,切合實際,經濟效能,是項目能夠長期堅持實施的重要前提。
調查顯示,項目實施干預后,靜脈吸毒者的“共針吸毒傳播艾滋病”與“正確使用安全套可防艾滋病”知曉率較高,但半年內仍有3.4%IDU共針吸毒,最近一次商業(yè)性行為不使用安全套達31.3%,存在知識與行為分離現象,與襄樊市吸毒人員的調查結果報道一致[4]。提示我們應對吸毒者高危原因進行個案訪談分析,根據實際給予心理咨詢指導等幫助,切實改變吸毒者高危行為。
項目調查對象采用滾雪球抽樣方式招募,吸毒者HIV和HCV感染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一些感染HIV或HCV的IDU已經死亡。
免費的針具交換與藥店、診所的參與,增加了清潔注射器的可及性,也解決了IDU沒錢買針具的問題,同時兌換劵的使用,便于攜帶更解決了IDU身上攜帶注射器怕警察抓的難題,從根本上促進IDU人群改變共用注射器的高危行為,有效阻斷和控制了HIV、HCV等血液性傳播傳染病。
補助0.1元/支回收使用后注射器的激勵機制,改變了污染注射器隨處亂丟和隨處可見的窘況,防止由于污染注射器引起的意外傷害,營造了社區(qū)居民理解項目支持參與項目的良好氛圍。
以針具交換和同伴教育為主,安全套免費提供、兌換券使用、藥店診所參與、回收注射器激勵機制為補的IDU綜合干預模式切合實際、可操作性強、經濟效能,特別是效果顯著,在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對靜脈吸毒人群干預有示范性作用。
[1] 國務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聯合國艾滋病中國專題組.中國艾滋病防治聯合評估報告,2007.
[2] 沈松英,張周斌,林愛華.廣州市吸毒人群預防艾滋病及減少傷害的同伴教育效果研究.中國醫(yī)院統(tǒng)計,2008,15(1):3-6.
[3] 世界銀行.正視艾滋病:針對這一全球性流行病的公共政策重點.倫敦:牛津大學出版社,1997:1-10.
[4] 邱興慶,周斌,徐敏,陶艷兵,等.襄樊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識行為和血清學調查.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09,13(4):493-495.
Analysis on Effect of a Project on Harm Reduction among Injecting Drug Users
MENG Dong-hua,NONG You-feng,XIANG Shao-mi.Ningming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Guangxi 530028,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an effect intervention pattern on harm reduction based on needle exchange and peer education among injecting drug users(IDUs).MethodsIDUs in rural community,Ningming county were found using a snowballing method.On the basis of demand survey,harrn reduction activities such as needle exchange,peer education,VCT and condom promotion were conducted.IDUs'behavior changes and intervention effects were understood though a cross-sectional survey.ResultsThere was a decrease tendency in HIV infection rate among IDUs,from the number of baseline surveys 17.32%down to 13.1%;the number of needle sharing behavior decreased from 47%to 3.4%and the number of recent sex without condom use decreased from 71.4%to 31.3%.Contrarily,the AIDS knowledge knowing rat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mong IDUs.ConclusionIt is feasible to carry out harm reduction based on needle exchange and peer education among IDUs and the effect is evident.
IDUs;Harm reduction;Intervention pattern
530028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寧明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