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珊珊
姜人杰的巨額貪腐之路
文◎丁珊珊*
20 08年10月23日,江蘇省蘇州市原副市長姜人杰因挪用公款罪、受賄罪,被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于2011年7月19日上午,被執(zhí)行死刑。經法院審理查明,2001年至2004年間,姜人杰利用職務便利,先后收受賄賂款共計人民幣1.0867億元、港幣5萬元、美元4000元。在檢察院的公訴意見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無論是單筆受賄數額的8250萬還是受賄總額的1.08,67億,都可堪稱是建國以來受賄這一職務犯罪之最?!斌@人的受賄數字,令姜人杰成為國內迄今被曝光貪官的名單之首,成為不折不扣的中國第一貪。
細數姜人杰的腐敗犯罪事實,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姜人杰案所涉及的五起受賄案件大多與土地和房產開發(fā)有關,多筆受賄款都是利用手中掌握的土地審批等行政權力違規(guī)操作,為自己攫取巨額私利,且犯罪數額特別巨大。隨著中國經濟社會高速發(fā)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如何避免利用職務便利在城市建設領域謀取利益的職務犯罪,值得我們高度重視和警惕。
政績顯赫難敵利益誘惑
姜人杰在仕途上的發(fā)展,更多的源于自身的努力。
1948年冬,祖籍湖北大冶的姜人杰出生于蘇州震澤鎮(zhèn)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1964年高中畢業(yè)后,與其他同學一起到震澤附近廟港公社紅心大隊插隊務農。1969年,姜人杰被安排到所插隊的廟港公社紅衛(wèi)中學擔任教師,后來到公社文化站工作。由于機緣巧合,著名社會學家、經濟學家費孝通前來故鄉(xiāng)吳江調研,先后兩次到震澤鎮(zhèn)調研小城鎮(zhèn)建設,均由姜人杰全程陪同。姜人杰為人機靈,深得這位后來擔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的費老的賞識。
在八十年代初,錯過高考且年齡較大,但有培養(yǎng)前途的機關干部,有機會被推薦到大學進修,拿一個大專文憑。1982年,在費孝通的推薦下,姜人杰經過一定范圍的考試,以第一名的成績被組織上派到南京大學經濟管理干部專修班學習。在他畢業(yè)分配時,費老表示,如果沒有合適的位置給姜人杰,他將會留姜人杰在自己身邊工作。1984年,姜人杰回到吳江縣,被任命為上??p紉機三廠吳江分廠的廠長。而姜人杰也沒有辜負費老重望,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使該廠就成為吳江機電企業(yè)中的“龍頭”。
憑借不俗的成績,2001年5月姜人杰擔任蘇州市副市長。分管城市規(guī)劃、建設、管理、交通、市政公用、郵政、電信、園林和綠化、房管、房改、房地產開發(fā)、防震抗災、人防等13大類工作,兼任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常務副總指揮、蘇州市城市建設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一個公社文化站的普通干部,成長為蘇州市分管城建等重要領域的副市長,他的人生,無疑是令人羨慕的。然而,處在高位,手握權利,如何面對金錢和利益的誘惑,是很多人都難以闖過的一道關卡。
據有關材料顯示,姜人杰出任蘇州市政府主管城建的副市長后的三年,正是蘇州市固定資產投資和城市建設的高速發(fā)展的三年。2002年,蘇州市的固定資產投資已經超過1000億,進入全國前列;2003年,蘇州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409億,僅次于北京和上海,占了江蘇省的近三分之一。其中,城市建設投資從2002年開始就大大超過100億元的數字。由于蘇州城市建設飛速發(fā)展,幾乎每一項重要工程或計劃均與姜人杰多少有些關聯,并且最終都需要由他拍板或者落實。在普通蘇州市民眼里,這些投資大大改善了交通和市容,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明顯變化,然而后來的事實證明,姜人杰在巨資改造城市的同時,也將巨額金錢納進私人口袋。
檢察機關指控,就在姜人杰出任蘇州市副市長的當年,其子姜荑從南京大學畢業(yè),醞釀開拍賣公司,注冊資金至少要1000萬元。姜首次向開發(fā)商索賄,就發(fā)生在此時,并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
經法院審理查明,2001年至2004年間,姜人杰利用職務便利,先后收受蘇州鼎立物產有限公司總經理顧某、蘇州市華業(yè)百福房地產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某、蘇州易通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某、蘇州天熹房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某某、蘇州市友和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凌某某賄賂款,共計人民幣1.0867億元、港幣5萬元、美元4000元。
公權過度集中催生巨額尋租
蘇州在談及防腐先進經驗之時,第一條就是:調整權力結構,削減個人權力,對權力進行制約和分解。
然而,2001年上任的姜人杰一人包攬了城市規(guī)劃、建設、交通、市政公用、郵政、電信、園林綠化、房管、房改、房地產開發(fā)、防震抗災、人防等多項工作;在蘇州城市建設飛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姜人杰擁有了太多、太集中的行政權力,公權的過度集中極易導致巨額尋租的發(fā)生。事實證明,姜人杰的數筆受賄款均得益于此。
2001年2月,姜人杰剛剛上任副市長,一位曾共同在南京省委黨校學習的同學找到他,請他幫助尋找買家,收購水利局下的一個項目。這個項目,是位于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獨墅湖邊的一塊150畝土地,由水利局下屬企業(yè)鼎立物產公司持有。也就是在這個項目的違規(guī)操作中,姜人杰創(chuàng)下新中國成立以來被查處的受賄官員中“單筆受賄金額最高”的記錄。
這150畝土地由于4年未經開發(fā),還處于農耕狀態(tài),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管委會認為不具備開發(fā)條件,同時工業(yè)園區(qū)的規(guī)劃也發(fā)生了變化,園區(qū)決定收回這塊土地,同時給予水利局一定的資金補償。但水利局并不甘心以這種方式解決土地紛爭,于是托請姜人杰代為尋找買家接盤。姜人杰所尋找的買家就是顧文斌。
顧文彬原是婁葑鎮(zhèn)政府的官員,負責鎮(zhèn)招商局的工作,后來下海經商,他在此前政府工作中與姜人杰相識。顧文彬下海后并沒有賺到太多的錢,也沒有什么資金實力。但他與姜人杰十分熟悉,經常去姜人杰家里,與姜人杰的交流非常直接。
在看到土地出讓市場化后巨大的利益空間后,顧文彬冒著被回收的風險,以每畝7萬元買入150畝土地。2002年下半年,根據國家有關土地“招拍掛”新政,蘇州市也出臺了相關土地政策,將對超過兩年未開發(fā)且屬于招標拍賣范圍的項目用地,一律由政府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權,顧文斌購得的那塊土地正在回收之列。以當時的市價衡量這塊地的價格至少在30萬元/畝以上。姜人杰得知后,趕在土地回收前,協助顧文斌辦下了土地證。
拿到土地證后,顧文斌一面向準備收回土地的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索賠,另一面,又以香港奔德公司董事局主席張曙東的名義向當時的市委主要領導反映問題,要求對其“度假村”用地作出補償。
市委書記收到該信后,派市委一位副秘書長調查處理“反映的問題”。副秘書長在征求分管副市長姜人杰意見時,姜人杰提出了兩條意見:一是讓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有償回購,二是作置換處理。據此,副秘書長在寫給市委領導的報告中,提出了兩條選擇性建議。市領導將報告批轉姜人杰閱處。在這個報告上,姜人杰簽署了“服從統(tǒng)一規(guī)劃,予以土地置換”的意見。
但是,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堅決不同意置換”。通過調查,還指出香港奔德公司與顧文彬的合作開發(fā)是虛假的。至此,姜人杰只好再次批示:“雖然港方有欺詐之嫌,但考慮到港方背景,為避免爭端,宜采用等面積、同性質的地塊與150畝的土地進行置換?!?/p>
2003年8月,姜人杰幫助顧文彬成功置換了150畝土地。顧文斌在辦好土地置換手續(xù)后,迅速將90%的土地使用權高價轉讓出去,凈賺1.9億元。當初1000余萬元買入的土地,通過置換、拍賣、轉讓一系列違規(guī)操作之后,轉獲暴利。而其中的關鍵,就在于改變了土地使用性質。姜人杰正是利用回收土地的機會,通過改變土地性質實現低買高賣的,從中獲得暴利。此項交易中,姜人杰收受顧文彬人民幣8250萬元。
作為主管房地產開發(fā)的副市長,姜人杰有著批示土地轉變用途(工業(yè)用地轉為商業(yè)用地)的特權。正是利用了手中的特權為自己謀取了很大的利益。一般來講,將工業(yè)用地轉為商業(yè)用地,價格可以相差10倍甚至20倍以上。權力過于集中,加上不同用途的土地價差,共同制造了巨大的權力尋租空間,正是姜人杰案的關鍵。
監(jiān)管缺位助長變本加厲
2002年8月1日開始,國家規(guī)定對國有土地出讓一律實行“招拍掛”。同樣,蘇州市也規(guī)定,首先工業(yè)用地必須在中央備案,而從市到縣每一塊的商業(yè)用地,都要通過在拍賣會上競拍才能得到其使用權,土地拍賣全由政府組織,具體負責拍賣工作的是國土局的“土地儲備中心”。
看似嚴格的制度,并非完全沒有漏洞。政府出讓的土地要改變用途,須先由政府收回土地,再通過規(guī)劃部門改變其土地使用性質,通過公開拍賣的方式賣出。而如果原來土地是私人或公司,要想把工業(yè)用地改為商業(yè)用地或住宅用地,則可以向政府申請,給分管的領導批,具體的招拍掛過程只須走一個“形式”。這樣的程序,在缺少有效地監(jiān)管之下,助長了暗箱操作的火焰。
掌握土地性質審批權的姜人杰正是通過拍賣行與開發(fā)商勾結起來,把工業(yè)用地改為住宅用地,并通過拍賣行收分贓,牟取暴利。他的“經營思路”是:某開發(fā)商看好地皮——這些地皮通常是原來的農業(yè)用地或者工業(yè)用地——找到姜人杰,由政府出面收回土地,給土地原使用者一定補償,然后將這些土地的性質轉變?yōu)樯虡I(yè)、金融、房地產開發(fā)用地。這些土地中,一部分被直接劃撥給政府下屬的城建開發(fā)公司,由這些公司出地皮,房地產開發(fā)商出資金,雙方合作開發(fā)房地產,從中漁利;而另一部分則拿出來公開拍賣,由姜人杰事先與開發(fā)商量好,以約定的低價拍賣成交,雙方再從所得利潤中分成。在這樣的“經營思路”下,姜人杰安排其子姜荑成立拍賣行,專門做起“政府的土地生意”。
1979年出生的姜荑,2001年畢業(yè)于南京大學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yè),先后擔任歐萊雅(中國)銷售部銷售主任、蘇州協安貿易公司業(yè)務經理。工作不到半年,姜荑不滿足給別人打工,想自己創(chuàng)業(yè)。
經過謀劃,姜人杰決定讓姜荑成立一家拍賣公司。成立拍賣公司需要注冊資金,姜人杰就給時任蘇州市住房置業(yè)擔保有限公司總經理的陳峰打招呼。姜人杰擔任董事長的蘇州城市建設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是陳峰所在公司的母公司,陳峰順理成章地從公司賬上分兩次挪給姜荑1000萬元公款使用。姜人杰叮囑姜荑一旦注冊完畢,就盡快歸還。為了掩人耳目,姜荑沒有出任福海拍賣行股東,而是被聘為總經理,以此達到在工商登記資料中隱藏身份的目的。但是,貪心大的姜荑并沒有完全聽父親的話,在注冊完畢后,他沒有盡快把資金還回去,而是用這筆資金迅速地擴大自己的業(yè)務。
蘇州福海拍賣行成立后,生意異常興隆,做的全是“政府生意”。其所進行的業(yè)務,基本囊括了蘇州所有新開商鋪以及除蘇州市土地儲備中心外的所有土地和關破企業(yè)的土地拍賣。
按照福海拍賣行網站的自述,“成立一年來,拍賣成交額累計達到8.1億元”。這樣的成績占蘇州拍賣市場份額的40%左右,幾乎囊括當年蘇州所有大型公物拍賣項目。姜人杰父子的獲利情況亦可想得知。
制度具有豐富的內涵,它不僅有理論層面上的程序和形式,還有實踐層面上的主體和內容。有的制度在理論層面上嚴密無縫,但在實際操作中完全被人控制,——比如買官賣官、工程招投標,私底下所有的環(huán)節(jié)都溝通過、打點好了,通過"制度"無非是補一道組織程序、競標程序而已。這樣的制度不但很不可靠,而且還相當危險。姜人杰之所以能鉆號稱相對完善的防腐制度的漏洞,癥結也正在于此。我們所提倡的制度不僅要在理論上、更要在實踐上要探索,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防腐、反腐、治腐。
*中共天津市南開區(qū)委學府街道工委[30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