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曉花
(南京郵電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南京210046)
信息類高校大學生心理應激源及應對方式研究
陸曉花
(南京郵電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南京210046)
為了探討信息類高校大學生心理應激源特點及常用應對方式,從而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據,采用大學生心理應激源及應對方式問卷對某信息類高校40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前程壓力是信息類高校大學生面臨的最大的心理應激源;大學生在前程壓力、學習壓力、社交人際壓力、自主獨立壓力上年級差異顯著,大三學生壓力最大;大學生在應激狀態(tài)下習慣采用的應對方式依次為:解決問題、幻想、自責、合理化、退避。高應激組傾向于采用消極的應對方式。進而得出結論:信息類高校要指導大學生采用積極的應對方式,順利度過應激狀態(tài)。
信息類高校;大學生;應激源;應對方式
應激,也稱為壓力,是指各種刺激作用于個體,使其生理或心理的內穩(wěn)態(tài)受到干擾時,個體在多因素作用下出現的、努力維持內穩(wěn)態(tài)穩(wěn)定的過程。應激包括應激源(引起應激反應的事件)、應對(處理應激的過程)以及應激的后果[1]。大學生活中的許多事件,如家庭經濟困難、學習壓力、交友狀況、就業(yè)問題等都會引發(fā)應激。而應對作為應激與健康的中介機制,對身心健康的保護起著重要的作用。大學生在面對壓力時采取的應對方式十分關鍵,方法得當將有效地舒緩壓力,方法不當則會起到反向的效果或是產生負面的影響[2]。心理應激會明顯影響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學業(yè)表現、情緒穩(wěn)定。研究發(fā)現,生活中反復出現的一些負性事件常常是引發(fā)嚴重抑郁、神經癥的重要因素,強烈的應激事件會導致個體產生絕望,出現強烈的情緒反應、甚至出現傷害行為[1]。
大學生的思想逐漸成熟,身心發(fā)展及社會經驗各方面情況變化巨大,這些使大學生面臨著比一般人群更大的壓力,而信息類高校大學生的專業(yè)特點和以后的工作性質決定了他們更容易受信息時代激烈競爭、高強壓力狀況的影響。因此,把握信息類高校大學生應激源與應對方式的特點,將有助于改善和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機干預工作提供參考,減少極端事件的發(fā)生。
(一)研究對象
抽取某信息類高校大學生400名,涉及計算機、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工程、自動化四個信息類專業(yè),其中男生262人,女生134人,大一90人,大二96人,大三119人,大四91人。
(二)工具和方法
發(fā)放“大學生心理應激源及應對方式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96份,有效率99%。問卷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個人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級、家庭所在地等信息;第二部分采用劉玉新2001年編制的“大學生壓力源問卷”[3]51,問卷共包含68個條目7個因子,7個因子分別為:重大與突發(fā)性壓力、家庭與經濟壓力、前程壓力、學習壓力、社交和人際關系壓力、異性關系壓力、自主與獨立壓力,每個條目的壓力值=影響程度×影響時間,分數越高,壓力越大,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95;第三部分采用段鑫星等2005 年編制的“大學生應激應對問卷”[3]64-69,問卷包含 32個條目5個因子,5個因子分別為解決問題、退避、自責、幻想,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86,把解決問題的應對方式稱為理性應對,把合理化稱為中性應對,把退避、幻想、自責稱為非理性應對,問卷采用五點計分,每個條目均要從“不符合”到“非常符合”作出評價。
由研究者介紹測試要求和指導語,現場使用問卷對大學生進行集體施測。結果采用SPSS11.0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一)信息類高校大學生的心理應激源特點
研究發(fā)現,對大學生構成重要影響的前十位應激事件依次為:考試成績不理想,擔心自己找不到好工作,不知道畢業(yè)后該干什么,上課聽不懂,學習負擔,想學好但學不進去,不知如何提高自己的素質,作業(yè)不能夠獨立完成,感到前途渺茫,不能按自己的意愿繼續(xù)深造,可見,對學生影響大的事件主要是學習壓力和前程壓力。
對問卷七個因子得分進行排序發(fā)現:前程壓力是大學生面臨的最大的心理應激源,排在第二位的是學習壓力,列第三的是自主與獨立壓力,下面依次是家庭經濟壓力、異性關系壓力、重大與突發(fā)事件壓力、社交與人際關系壓力。
對不同年級學生在心理應激源問卷上各因子的得分進行差異分析(見表1):
表1 壓力源問卷年級差異
可見,不同年級大學生在前程壓力、學習壓力、社交人際壓力、自主獨立壓力上差異顯著,對壓力感知強度從高到低分別為大三、大二、大四、大一。
(二)信息類高校大學生的應對方式特點
統計發(fā)現,大學生在應激狀態(tài)下習慣采用的應對方式依次為:解決問題、幻想、自責、合理化、退避。
列在前十位的大學生常用的具體應對方式依次為:會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求助于可以幫助自己的人,對自己克服困難的能力充滿信心,認為有失必有得,借娛樂、運動等方式來緩解不快,能理智地應付困境,轉移注意力以忘記不快,找人聊天以減輕煩惱。
分析大學生應對方式年級差異發(fā)現,不同年級學生在合理化和退避應對方式上差異顯著,大二學生分數最高(見表2):
表2 應對方式年級差異
(三)信息類高校大學生應激強度與應對的關系
將應激源問卷總分在50分以下的歸為低應激組,50~250分的歸為中應激組,250分以上的歸為高應激組。經頻數分析得知,總分在50分以下的占總人數的38.9%,50~250分之間的占總人數的49%,250分以上的占總人數的12.1%,進一步研究顯示,高、中、低應激組在除幻想以外的四個因子上差異顯著(見表3):
表3 三組應對方式差異
縱向比較發(fā)現,低應激組采用的前三位應對方式依次為:解決問題、幻想、合理化,高應激組采用的前三位應對方式為:幻想、解決問題、退避。橫向比較顯示:低應激組使用解決問題方式最多,高應激組最少,對于合理化的應對方式,中應激組最多,退避、自責、幻想這三種應對方式高應激組都使用最多,最少的是低應激組。
(一)信息類高校大學生心理應激源及其發(fā)展特點
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具有競爭激烈,更新變化快的特點;信息類高校課程難度較大,課程學習較緊張;信息類高校大學生就業(yè)主要面向IT行業(yè),IT行業(yè)壓力大、加班多、出差多,這些因素決定了信息類高校大學生心理應激源的獨特性。
研究發(fā)現,信息類高校大學生面臨的心理應激源前三位依次是前程壓力、學習壓力、自主與獨立壓力,他們在前程壓力、學習壓力、社交人際壓力、自主獨立壓力上年級差異顯著,大三學生壓力最大,其次為大二、大四、大一。這與以往的研究較一致:張建衛(wèi)、劉玉新(2003)的研究發(fā)現前程和學習是大學生面臨的最大心理應激源,而且貫穿整個大學生活[4];段鑫星(2005)對500名不同專業(yè)大學生調查發(fā)現,前程壓力和學習壓力是大學生面臨的兩大主要應激源,大三和大二學生的前程壓力、學習壓力明顯大于大一、大四學生[3]53-63;宋迎秋2008年調查了綜合型大學大二、大三學生的應激源特點,結果顯示,各項壓力由高到低依次集中在未來的發(fā)展與就業(yè)、學業(yè)、人際關系[2]。
社會競爭加劇和高等教育大眾化趨勢,使得大學生幾乎從進入校門的那一刻就開始為就業(yè)作準備,前程問題始終是高懸在頭頂的一把利劍,信息類大學生也不例外。在大學學習成績優(yōu)異意味著更多的就業(yè)、升學和發(fā)展機會,而考試失敗不得不面對重修、補考甚至退學,尤其是課程緊張、內容相對復雜的信息類學科,學習對大學生產生的壓力不容忽視。另外,信息類高校大學生不但關注到了就業(yè)的競爭與不確定性,努力提高學業(yè)水平,同時對自我成長與發(fā)展中的問題也給予了更多的關注。主要表現為對理想與現實、理智與情感、獨立與依附等方面的思考、適應和調整,對自主與獨立的思考有利于大學生的自我整合和順利走上社會。信息類高校大三學生壓力感知強度最大,主要在于他們對于前途的選擇迫在眉睫,心理沖突較大,會面臨自己的意愿和父母期望之間的沖突;正式進入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很想掌握技能,但有時候會力不從心;隨著學業(yè)壓力加重,減少了社團活動,會忽略人際關系,以致擔心自己的現狀不能很好地融入社會。
(二)信息類高校大學生應對方式及其發(fā)展特點
研究發(fā)現,信息類高校大學生常用的10種應對方式中有6種是解決問題的應對方式,這說明,他們面臨壓力情境,會優(yōu)先選擇積極的應對方式和適應性行為,最后才會選擇非理性,從總體上看,信息類高校大學生心理壓力應對方式是積極的。分析年級差異發(fā)現,大二學生更容易采用合理化和退避這兩種應對方式,張林、車文博等2005年的研究也表示大二的學生還沒有形成比較穩(wěn)定、成熟的應對機制,只能采取消極回避、推諉的應對方式,另一方面他們也在不斷嘗試和探索新的應對方式,包括宣泄、總結經驗等[5]。
然而,信息類高校大學生的心理應激狀況還是需要關注的,低應激組僅占總人數的38.9%,中應激組達49%,12.1%的大學生處于高應激組,可見,高應激組的學生比例較高,而且越是高應激狀態(tài)下的大學生越傾向于采用幻想、退避等消極的應對方式,采用解決問題應對方式的最少。
根據本研究結果,信息類高校要全面地把握大學生的心理應激狀況,了解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發(fā)掘和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引導大學生采取積極應對策略,順利度過應激,減少心理危機事件的發(fā)生。從大一開始就應該加強壓力適應和應對方式的宣傳和輔導,對于壓力最大的二、三年級的學生應該重點進行積極有效的應對方式訓練,使他們能夠形成穩(wěn)定、成熟的應激應對方式。
[1]孫越異,張寧.積極的應對研究[J].醫(y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yī)學版,2006,10(10):55.
[2]宋迎秋,曾雅麗.大學生壓力應對與心理健康影響實證研究[J].高教探索,2008,(2):128.
[3]段鑫星,程婧.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4]張建衛(wèi),劉玉新,金盛華.大學生壓力與應對方式特點的實證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5(1)7-11.
[5]張林,車文博,黎兵.大學生心理壓力應對方式特點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5,28(1):40.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Coping Styles of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College Students
LU Xiao-hua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enter,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njing 210046,China)
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the coping styles among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evidence for colleg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we investigate 400 college students from one college by questionnaire on college student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coping styles.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spect stress is the greatest psychological stress of college students.The difference in grade on prospect stress,academic stress,social interaction stress,autonomous and independent stress is significant.The third year students'pressure is the biggest.The usual coping styles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solving the problem,fantasy,remorse,rationalization and avoidance.High-pressure groups tend to use negative coping style.We reach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college must instruct the student to use positive coping styles to overcome stress smoothly.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college;college student;psychological stress;coping style
B844.2
A
1001-7836(2012)01-0112-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01.044
2011-07-08
南京郵電大學10年教改項目《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提升信息類高校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10教改40,項目編號:JG05510JX40)階段性成果
陸曉花(1981-),女,江蘇南通人,講師,南京師范大學應用心理學碩士研究生,從事心理健康教育、臨床心理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