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諾 何生奇 指導:馮 利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望京醫(yī)院腫瘤科,北京市朝陽區(qū)花家地街,100102)
癌性貧血,又稱腫瘤相關性貧血(Cancer-related Anemia),是指腫瘤本身以及抗腫瘤治療(如放療、化療、生物免疫治療等)導致的一類貧血[1]。癌性貧血是各種惡性腫瘤常見的并發(fā)癥,其臨床發(fā)生率為50%以上,當疾病處于進展期或行放化療時,發(fā)生率可高達90%[2]。一項歐洲癌癥貧血調查[3]發(fā)現實體瘤患者貧血的發(fā)生率分別為:婦科腫瘤81%,肺癌77%,淋巴瘤/骨髓瘤73%,胃腸系統(tǒng)腫瘤61%,乳癌62%,泌尿生殖系統(tǒng)腫瘤51%。姬穎華等[4]發(fā)現不同年齡、放化療前后、不同癌癥類型、不同化療方案導致貧血的發(fā)生率各不相同。癌性貧血的臨床癥狀有疲勞感以及伴隨的乏力、氣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影響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Quality Of Life,QOL),降低總生存率[5]。癌性貧血在腫瘤乏氧、腫瘤新生血管生成和腫瘤轉移趨勢[6]之間起著主要的、復雜的作用,并能降低放療敏感性[7],影響某些化療藥物的效果[8]。因此,癌性貧血越來越受到臨床的重視,現將癌性貧血的中醫(yī)治療進展作如下總結。
目前國際上貧血的診斷標準主要有2個,分別為美國國立腫瘤研究所(NCI)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制定的癌性貧血診斷標準[9]。
表1 癌性貧血嚴重程度分級
造成癌性貧血的主要原因:1)腫瘤相關性因素:腫瘤細胞和宿主免疫系統(tǒng)相互作用可致巨噬細胞活化,使γ干擾素(γ-IFN)、白介素-1(IL-1)、腫瘤壞死因子(TNF)等炎性細胞因子表達和分泌增加;2)放化療等治療相關性因素;3)鐵劑、葉酸、維生素B12等營養(yǎng)物質的缺乏;4)急性或慢性失血;5)惡性腫瘤侵犯骨髓及其導致的骨髓纖維化;6)自身免疫性溶血。現代醫(yī)學的主要治療手段有針對病因的治療(如補充鐵劑、葉酸、維生素B12等營養(yǎng)物質、止血、抑制骨轉移等),輸血治療,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rh-EPO)治療和雄激素及其受體的治療等。目前這些治療雖然取得一定療效,但存在局限性,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于進一步的評估。
中醫(yī)學認為惡性腫瘤始于癌毒內生,但根本源于正氣不足,是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之理。邪毒內侵,日久痰瘀交結,遂產生積塊。其發(fā)病與脾腎密切相關,脾腎虧虛、氣血兩虧是癌性貧血的根本病機,本虛標實貫穿于疾病的全過程。癌性貧血臨床以面色不榮、頭暈乏力、少氣懶言、納差等為主要癥狀,證屬中醫(yī)的“血虛證”“血枯”“血勞”等范疇?!毒霸廊珪分^:“血者水谷之精也。源源而來,生化于脾。故曰后天之本在脾?!逼⒅鬟\化,久病耗傷或放化療傷正,均可導致脾胃功能失調,不能受納運化水谷精微,氣血生化乏源,日久形成貧血?!吨T病源候論》曰:“腎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蹦I主骨生髓,內藏元陰元陽,腎氣不足,不能化生腎精,髓不得充,不能化生氣血,最終形成貧血。對于貧血的治療,遵《內經》“虛則補之”“勞則溫之”“損者益之”“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等治療原則,或補益氣血,或溫補脾腎。常用黃芪、黨參、白術、當歸、雞血藤、熟地黃、枸杞子、菟絲子等藥物。
4.1.1 復方阿膠漿 主要由阿膠、紅參、熟地黃、黨參、山楂等中藥組成,具有健脾補腎、補氣養(yǎng)血之效。臨床研究表明復方阿膠漿對腫瘤放化療的骨髓保護及增效減毒有較好作用,可以預防和治療白細胞減少,并能夠改善貧血[10]。邵玉英等[11]發(fā)現復方阿膠漿能夠提升白細胞數和改善貧血。張宇航等[12]證實復方阿膠漿能提高惡性腫瘤臨床療效,減少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提高患者QOL。
4.1.2 貞芪扶正顆粒 主要由女貞子、黃芪等組成,可用于腫瘤患者手術及放化療的輔助治療。黃常新等[13]發(fā)現貞芪扶正顆粒能有效預防和減輕結直腸癌術后采用FOLFOX或FOLFIRI方案化療患者骨髓抑制毒性,縮短骨髓功能恢復時間。王連田[14]亦發(fā)現貞芪扶正顆粒能夠降低晚期小細胞肺癌采用EP方案(順鉑+依托泊苷)化療患者的血液毒副作用,減輕Hb下降。
4.1.3 健脾益腎顆粒 由黨參、白術、枸杞子、女貞子、補骨脂(鹽炙)、菟絲子組成,具有健脾益腎、扶正培本的功效,是腫瘤放化療的輔助治療藥物,能夠減輕化療毒副作用,促進造血及免疫功能的恢復,維持化療患者血象正常,改善患者QOL。劉杰等[15]發(fā)現健脾益腎顆粒能夠穩(wěn)定肺癌化療患者的Hb水平,提高患者KPS評分。董海濤等[16]證實健脾益腎顆粒能激活機體的免疫和保護骨髓的造血功能,提高血象,并能增強放化療的療效。
4.2.1 八珍湯 主要由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等組成,具有補益氣血的功效。沈先東等[17]對62例腫瘤慢性病性貧血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2例,常規(guī)治療+八珍湯)和對照組(30例,常規(guī)治療),結果治療組有效率81.3%,對照組有效率53.3%;治療組在升高血紅蛋白和紅細胞計數方面治療后較治療前有顯著提高(P<0.05),亦優(yōu)于對照組(P <0.05)。
4.2.2 圣愈湯 由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人參、黃芪組成,有補益氣血之功。喬小燕等[18]對42例惡性腫瘤化療后貧血患者進行臨床觀察,結果治療組有效率75.56%,對照組僅為4.79%,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且圣愈湯能提高化療性貧血患者的Hb水平及血細胞比容。劉粉葉等[19]對70例予GP方案化療的惡性腫瘤患者,觀察組同時加服圣愈湯配方顆粒,連續(xù)3周,結果觀察組骨髓抑制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4.2.3 當歸補血湯 由黃芪、當歸組成(黃芪與當歸5∶1),能夠補氣生血。研究表明當歸補血湯在急、慢性缺氧狀態(tài)下通過促進了EPO的生成達到補氣生血的作用[20]。另有研究[21]表明當歸補血湯通過抑制脾細胞和淋巴細胞凋亡,增強淋巴細胞免疫活性,從而達到抑制癌細胞沿淋巴道轉移。其單藥或聯合環(huán)磷酰胺的抑瘤作用和對環(huán)磷酰胺所致貧血的拮抗作用[22]。但這些研究大多是動物實驗,尚缺乏臨床療效觀察。
4.3.1 益腎骨康湯 以六味地黃湯為底方,加桑寄生、骨碎補、威靈仙、白僵蠶、全蝎、水蛭、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焦三仙等,具有補腎填髓、強筋壯骨、化瘀解毒的功效。馮利等[23]證實益腎骨康湯能提高腫瘤骨轉移患者的臨床受益率、改善QOL。何生奇等[24]報道益腎骨康湯聯合卡培他濱治療乳腺癌骨轉移性貧血2例,結果臨床癥狀好轉、貧血改善。
4.3.2 其他 楊忠明[25]觀察生血湯(生曬參、生黃芪、當歸、雞血藤、刺五加、鹿角膠、阿膠、骨碎補、補骨脂、川續(xù)斷、菟絲子、枸杞子、山茱萸、土鱉蟲、茜草根、羊蹄根、仙鶴草、豬骨髓、大棗等)能夠減輕癌癥化療所致血液毒性。梁慧等[26]證實化療配合自擬脾腎方(白參、黃芪、當歸、枸杞子、菟絲子、女貞子、熟地黃、阿膠、雞血藤等)可降低白細胞、血紅蛋白和血小板減少的發(fā)生率,具有明顯的骨髓保護作用。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貧血對腫瘤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質量具有負性影響。隨著腫瘤綜合治療的日益深化,改善腫瘤患者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受到更多的關注。目前癌性貧血的現代醫(yī)學治療方法,尤其是rh-EPO在取得確切療效的同時,面臨新的挑戰(zhàn)與風險。傳統(tǒng)醫(yī)學在遵循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從多環(huán)節(jié)、多靶點發(fā)揮療效,能夠扶正固本、解毒增效,幫助患者順利完成治療,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但癌性貧血本虛標實,虛實夾雜,尤其晚期患者往往出現血液高凝狀態(tài),即血瘀證,所以不宜一味溫補。唐容川《血證論》云“瘀血不行,則新血斷無生理……蓋瘀血去則新血易生,新血生而瘀血自去”,開創(chuàng)后世“祛瘀生新”之法。祛瘀生新法能否成為癌性貧血的重要治療原則,有待于更多的臨床觀察和研究。另外,目前關于中醫(yī)治療癌性貧血尚缺乏統(tǒng)一的療效標準,對中藥作用機理研究不明確,缺乏對遠期療效的隨訪。因此,在發(fā)揮中醫(yī)藥治療優(yōu)勢的基礎上,統(tǒng)一治則治法,完善相關療效評價體系,明確作用機理,這樣才能為中醫(yī)藥治療癌性貧血提供好的臨床依據。
[1]孫燕,周際昌.臨床腫瘤內科手冊[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10.
[2]劉寶瑛,鐘梅,余艷紅,等.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術后血液血栓前狀態(tài)的檢測.第一軍醫(yī)大學學報,2003,23(1):84-86.
[3]Heinz L,Simon B,Peter BL,et al.The European Cancer Anaemia Survey(ECAS):A large,multinational,prospective survey defining the prevalence,incidence,and treatment of anaemia in cancer patients.Eur J Cancer,2004,40(15):2293 -2306.
[4]姬潁華,程遠,楊萌,等.500例癌性貧血發(fā)生調查分析.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6):75 -77.
[5]趙惠,任芳,郭艷輝.分析貧血在腫瘤綜合治療中的影響.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14):54 -55.
[6]魏瑋,高勇,王理偉,等.細胞免疫狀況與腫瘤相關性貧血患者生活質量的關系.腫瘤,2010,30(5):106 -409.
[7]黃曉東,易俊林,高黎.放療前貧血對鼻咽癌預后的影響.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6,15(2):73 -76.
[8]魏壽江,王崇樹,趙國剛,等.貧血對胃腸腫瘤化療藥物敏感性的影響.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5,25(6):369 -370.
[9]Campos S.The impact of anemia and its treatment on patients with gynecologic malignancies.Sem in Onco,2002,29(8):7 -12.
[10]王琰,徐瑞榮.復方阿膠漿的應用研究進展.臨床合理用藥,2011,4(6B):151-153.
[11]邵玉英,劉培民.復方阿膠漿對乳腺癌患者化療后骨髓保護作用的臨床觀察.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28):161 -164.
[12]張宇航,李要軒,李雁.復方阿膠漿對惡性腫瘤化療增效減毒的臨床研究.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17):38 -39.
[13]黃常新,陳靈芝,趙建剛,等.貞芪扶正顆粒對結直腸癌術后化療骨髓毒性的保護作用.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2008,14(5):441-446.
[14]王連田.貞芪扶正沖劑聯合EP方案治療晚期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1):158 -159.
[15]劉杰,侯麗,陳信義.健脾益腎顆粒治療肺癌化療相關性貧血的臨床研究.中醫(yī)藥學刊,2006,24(2):277.
[16]董海濤,劉浩,關念波,等.健脾益腎顆粒減輕528例腫瘤患者化療毒副作用的臨床觀察.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8,15(9):13.
[17]沈先東,胡順金,任克軍,等.八珍湯治療腫瘤相關性貧血療效觀察.中醫(yī)藥臨床雜,2010,22(5):401 -403.
[18]喬小燕,楊樹明,蔡焦生.圣愈湯治療惡性腫瘤化療后貧血的臨床觀察.光明中醫(yī),2010,25(8):1423 -1424.
[19]劉粉葉,王均寧.圣愈湯配方顆粒防治化療所致骨髓抑制效果觀察.山東醫(yī)藥,2011,51(19):101 -102.
[20]童延清,侯火明.當歸補血湯治療貧血機制研究進展.江西中醫(yī)藥,2006,2:62 -63.
[21]劉伯成,劉良,王永祿,等.當歸補血湯實驗研究進展.河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6,4(21):82 -83.
[22]陳紅霞,賈曉斌,陳彥,等.當歸補血微丸對環(huán)磷酰胺所致小鼠貧血的影響.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7,27(5):588-590.
[23]馮利,閆秀峰,王芳,等.益腎骨康湯改善腫瘤骨轉移癌患者生存質量臨床研究.2009年首屆全國中西醫(yī)腫瘤博士及中青年醫(yī)師論壇論文集,2009:125 -129.
[24]何生奇,張媛,馮利.益腎骨康湯聯合卡培他濱治療乳腺癌骨轉移性貧血2例.世界中醫(yī)藥,2011,6(2):128.
[25]楊忠明.生血湯防治癌癥化療血液學毒性的臨床觀察.四川中醫(yī),2007,25(7):64 -65.
[26]梁慧,蔡美.脾腎方防治化療后骨髓抑制64例總結.湖南中醫(yī)雜志,2006,22(3):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