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熾光 駱沛玲 龐大 劉啟樂
腹瀉病由多種因素引起,是我國嬰幼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1]。病毒性感染引起的腹瀉,為嬰幼兒感染性腹瀉的最主要病因。最多見病毒為輪狀病毒,其次有星狀和杯狀病毒、柯薩奇病毒、??刹《?、腸道腺病毒、諾沃克病毒和冠狀病毒。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科應用熱毒寧注射液治療病毒性腹瀉病患兒,取得了良好效果?,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腹瀉住院患兒244例,均符合小兒病毒性腹瀉病的診斷標準[2],均起病急,大便呈蛋花湯樣或水樣便,次數多,部分有嘔吐及發(fā)熱、脫水。大便常規(guī)鏡檢:未見異常或脂肪球(+~++++),或白細胞1~3個/HP。大便培養(yǎng):無致病菌生長。244例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148例,男78例,女70例;年齡6個月~3歲,平均年齡14.9個月;腹瀉次數>10次/d,為32例,5~10次/d為 50例,3~5次 66例,嘔吐 80例,發(fā)熱 74例;體溫37.5℃ ~40℃;輕度脫水50例,中度脫水18例,重度脫水6例;病程1~5 d,平均2.1 d。對照組96例,男66例,女30例;年齡5個月~3歲;腹瀉次數>10次/d為14例,5~10次34例,5次/d以下48例;嘔吐52例,發(fā)熱62例,體溫37.5℃ ~40℃,輕度脫水44例,中度脫水24例;病程1~4 d,平均1.8 d。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治療組入院后給予熱毒寧注射液0.6 ml/(kg·d),靜脈點滴,1次/d,療程3~5 d,對照組給予利巴韋林注射液10 mg/(kg·次),2次/d,連用5~10 d,兩組均進行飲食調整,根據脫水性質和程度給予補液,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
1.3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第2屆全國小兒腹瀉議制定標準[3];顯效:經治療 24 ~48 h,腹瀉次數減少至 <2 次/d,大便性狀恢復正常;有效:經治療48~72 h,腹瀉次數減少至<4次/d,大便水分明顯減少,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無效:經治療72 h,腹瀉無緩解。
兩組治療結果比較見表1。
表1 治療組和對照組腹瀉病患兒總療效比較(例,%)
小兒病毒性腹瀉病好發(fā)于深秋和冬季,年齡6個月~3歲多發(fā),主要病原體為輪狀病毒。病毒侵人腸道,在小腸柱狀上皮細胞復制,使細胞發(fā)生空泡變性,壞死受累的上皮細胞脫落,使小腸黏膜吸收水和電解質能力受損,腸液在腸腔內大量積聚而引起腹瀉。同時腸黏膜細胞分解有機酸,使腸液的滲透壓增高,從而加重腹瀉。在臨床工作中,醫(yī)師往往應用廣譜抗生素治療小兒腹瀉病,導致腸道菌群失調及耐藥性產生,腹瀉遷延不愈。熱毒寧注射液是從青蒿,金銀花,梔子中提取的制劑,其中有效成分具有清熱、疏風,解毒作用,可用于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小兒腹瀉病、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帶狀皰疹、手足口病和水痘等病毒性感染[4]。本文治療組采用熱毒寧注射液治療腹瀉病患兒總有效率為94.95%,顯著高于采用利巴韋林治療的對照組。其作用機制具有直接抗病毒能力,通過增加巨噬及中性粒細胞吞噬能力而發(fā)揮抗病毒作用。本文實踐證明,該藥能早期、快速緩解腹瀉、嘔吐、發(fā)熱等癥狀,明顯縮短病程,減輕患兒痛苦。
[1]任艷麗.思密達治療嬰幼兒秋季腹瀉療效觀察.醫(yī)藥論壇雜志,2004,25(24):26-27.
[2]黃文金,戴炳來.七味白術散治療小兒秋季腹瀉540例.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5,14(1):92
[3]邱艷玲.莪術油治療病毒性腸炎.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97,(6):363.
[4]姚明,陸安民,吳銀生.莪術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療小兒燒傷并發(fā)腹瀉21例.陜西中醫(yī),2005,26(10):1082-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