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如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大幅度降低死亡率并提高生存質量。急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AMI病人開通相關梗死血管,恢復冠狀動脈血流,提高生存率,改善預后的最有效的方法[1]。術中的藥物應用是保證手術安全的重要保障,現(xiàn)就急診PCI術中的用藥護理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1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其中男93例,女21例;年齡38歲~83歲;直接進行PCI,其診斷及治療符合2010年制定的急性STEMI的診斷及治療指南[2]。
1.2 急診PCI術中藥物應用情況(見表1)
2.1 診斷性藥物 造影劑是診斷和治療冠狀動脈病變的必備用藥,在保證冠狀動脈造影(CAG)和PCI操作的前提下,嚴格控制造影劑劑量,并注意控制推注速度,延長推注間隔時間,以免造成心、腎等不良事件。造影劑副反應為特異質反應與物理-化學反應,前者與劑量和注射速度無關,而后者與劑量、注射速度及注入方式有明確關系。特異質反應的發(fā)生率很低,但出現(xiàn)迅速,可引起一系列過敏樣表現(xiàn),嚴重者可出現(xiàn)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本組發(fā)生1例對造影劑過敏,表現(xiàn)為寒戰(zhàn)、皮疹、球結膜水腫,經肌肉注射異丙嗪25mg、靜脈注射地塞米松5mg后癥狀好轉。因此術中應密切觀察病人,及早發(fā)現(xiàn)過敏反應,并及時給予抗組織胺藥、抗過敏藥等并采取相應措施。物理-化學反應主要是腎臟毒性、心臟負荷過重和局部疼痛等,高危因素為慢性腎病、心力衰竭、糖尿病、高齡等[3]。本組發(fā)生2例造影劑腎病,1例為糖尿病病人,1例是高齡病人,給予及時的血液透析,3d后腎功能恢復正常。其預防措施對于高危病人選用非離子型等滲或低滲造影劑,并控制造影劑單次劑量和總量,同時給予足量有效的水化療法。
表1 急診PCI術中藥物應用情況
2.2 抗凝、抗血小板藥物 術中給予普通肝素70U/kg~100 U/kg,肝素能干擾血凝過程的許多環(huán)節(jié),而起抗凝血作用,用藥過多可致自發(fā)性出血。故應了解病人凝血時間,注射后引起嚴重出血,可靜脈注射魚精蛋白急救,1mg魚精蛋白可中和150 U肝素。替羅非班是一種高效、高選擇的可逆性非肽類血小板糖蛋白的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抑制血小板的活化、黏附和聚集,從而阻止動脈血栓的形成,將會減少急診PCI術中的冠狀動脈血栓負荷和繼發(fā)的遠端微循環(huán)栓塞,有助于真正恢復冠狀動脈血流和心肌組織水平灌注[4]。負荷劑量25μg/kg,維持劑量0.15μg/(kg·min)。其不良反應是出血和血小板減少,加之術前應用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300mg,術中應用肝素70U/kg~100U/kg,這些藥物均會增加出血風險。本組有4例病人嘔吐咖啡色液體100mL~300mL,經及時給予奧美拉唑40mg靜脈注射后好轉。其出血的原因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诜⑺酒チ謱е挛葛つげ煌潭葥p傷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基礎,在應激狀態(tài)下,胃酸分泌過多,侵蝕已有損傷的胃黏膜是上消化道出血發(fā)生的根本原因,而抗凝藥物的應用使難以形成血栓止血。因此術中除加強對病人穿刺部位的觀察,對原有消化系統(tǒng)疾病病人,更要觀察有無消化道出血的表現(xiàn),如觀察嘔吐物的顏色及病人有無腹痛等癥狀,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處理。
2.3 一般處理藥物 劇烈疼痛可給予嗎啡3mg~5mg靜脈注射或皮下注射,必要時可重復注射,有效地緩解疼痛,減少心肌的耗氧量,其不良反應是惡心嘔吐、低血壓、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呼吸抑制,因此推注速度宜慢。41例病人使用了嗎啡未發(fā)生任何不良反應。硝酸甘油擴張動靜脈血管床,以擴張靜脈為主,其作用強度呈劑量相關性,外周靜脈擴張,使血液潴留在外周,回心血量減少,前負荷降低,擴張動脈,使后負荷降低。動靜脈擴張,使心肌耗氧量減少,緩解心絞痛。護士需嚴格掌握用藥的方法,最好用微量輸液泵控制,開始5μg/min,用于降低血壓或治療心力衰竭每隔3min~5min增加5μg/min,注意病人的個體差異很大,靜脈輸注時無固定合適劑量,根據(jù)血壓、心率來調整劑量,以保證療效。劑量過小達不到治療效果,劑量過大會引起血壓過低、惡心、嘔吐、出汗、頭痛、心悸、呼吸困難等一系列急性反應,因此必須準確調整劑量,加大或減少要以漸進為原則,注意心率、血壓監(jiān)測。本組1例靜脈輸注硝酸甘油過快,1例術中冠脈內支架植入后,用高壓球囊再擴張時,支架與血管交接部位發(fā)生痙攣,在冠脈內注射硝酸甘油150μg,因個體對硝酸甘油極敏感,造成了血壓的急劇下降。因此靜脈輸注硝酸甘油時要嚴格掌握速度,冠脈內注射硝酸甘油時更應注意血壓變化,對基礎血壓不高或血壓不穩(wěn)定者,術前提醒術者減少硝酸甘油用量。必要時暫停手術,給予升壓藥。
2.4 搶救藥物
2.4.1 抗休克藥物 多巴胺能激動α、β及多巴胺受體,其效應為劑量依賴性。小劑量0.5μg/(kg·min)~2μg/(kg·min)激動多巴胺受體,使腎、腸系膜、冠狀動脈及腦動脈擴張,增加血流量及尿量。中等量2μg/(kg·min)~10μg/(kg·min)激動β1受體,對心肌產生正性肌力作用,使心肌收縮力及心搏量增加,最終使心排出量增加,收縮壓升高,脈壓可能增大,舒張壓無變化或輕度升高,冠狀血流和耗氧改善。大劑量>10μg/(kg·min)激動α受體,導致周圍血管阻力增加,腎血管收縮,腎血流量及尿量反而減少,由于心排出量及周圍血管阻力增加,致使收縮壓及舒張壓均升高。因此護士應了解其藥理作用,觀察血壓、心率、尿量、外周血管灌注情況、異位搏動出現(xiàn)與否等,控制滴注的速度和時間。根據(jù)醫(yī)囑準確給藥,休克糾正時即減慢滴速,停用時應逐漸遞減。遇有血管過度收縮引起舒張壓不成比例升高和脈壓減小,尿量減少,心率增快或出現(xiàn)心律失常,滴速必須減慢或逐漸遞減。同時選用大靜脈,以防藥液外滲及產生組織壞死,如確已發(fā)生液體外溢,可用5mg~10mg酚妥拉明稀釋溶液在注射局部作浸潤。本組全部采用靜脈留置針,無1例發(fā)生液體外溢。
2.4.2 抗心律失常藥物 緩慢性心律失常首選阿托品1mg靜脈注射,效果不明顯,再追加1mg,不良反應為口干、心悸、視物模糊。無效時需緊急臨時起搏。胺碘酮作為Ⅲ類抗心律失常藥,又兼有Ⅰ、Ⅱ、Ⅳ類抗心律失常藥物作用,它療效確切,廣泛應用于多種心律失常治療[5]。靜脈滴注胺碘酮是治療心肌梗死急性期并發(fā)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初始劑量為3mg/kg,繼之以1mg/kg維持,6h后減量至0.5mg/kg[6]。用藥過程中密切監(jiān)測血壓,注意心率、心律、Q-T間期的變化,防止低血壓和心動過緩。本組1例病人在初始劑量時即發(fā)生低血壓,經減少劑量、補液、應用多巴胺20min后血壓恢復正常。胺碘酮過量所致的心動過緩阿托品治療無效,伴有血液動力學嚴重紊亂需放置臨時起搏器。嚴格掌握用藥速度和方法,準確給藥。推注速度不能超過10μg/min,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續(xù)勻速給藥,避免發(fā)生低血壓,應用中還需注意個體化給藥。胺碘酮溶劑和碘化物對血管內皮均有強的刺激作用,表現(xiàn)為輸液部位疼痛伴有發(fā)紅或條索物形成,減慢輸液速度不能緩解,需經常更換穿刺部位[7]。
總之,護士需掌握急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中藥物劑量、使用方法、作用與副反應,準確用藥,觀察藥物的效果及反應,為手術的順利進行提供安全保障。
[1] 王崇慧,黃銳,方全,等.年齡對接受急診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心血管雜志,2010,15(3):174-177.
[2]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0,38(8):675-690.
[3] 尹力,李廣平,劉紅梅,等.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介入術后對比劑腎病的危險因素[J].中國心血管雜志,2009,14(2):101-103.
[4] 李世英,顏紅兵,王健,等.直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血栓抽吸聯(lián)合梗死相關動脈內病應用替羅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0,38(10):880-885.
[5] 崔虹,陳凌.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惡性心律失常的療效觀察與護理[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08,14(30):3186-3187.
[6] 黃永麟.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處理策略[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11):1070-1072.
[7] 嚴秋萍,陳嬌,張利芬,等.13例心室電風暴患兒的急救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1):990-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