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躍鈞,柳新紅,林秀明,潘心禾,吳金水
(1.浙江省麗水市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院,浙江 麗水 323000;2.浙江省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0;3.浙江省松陽縣湖溪林場,浙江 松陽 323400;4.浙江省松陽縣農(nóng)業(yè)局,浙江 松陽 323400)
合江方竹(Chimonobambusa hejiangensis)為寒竹屬(Chimonobambusa)植物,僅自然分布于我國四川敘永縣、古藺縣、合江縣和貴州赤水縣、習(xí)水縣,因其干筍肉厚肥嫩、香脆可口、富含豐富的蛋白質(zhì)和氨基酸,暢銷全國各地及東南亞[1~2]。
為了豐富浙西南秋季菜竹筍品種,麗水市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院于2007年從四川省引進合江方竹,并開展了多點引種試驗,獲得成功,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試驗地位于浙江省麗水市,119° 52′ E,28° 27′ N,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8.1℃,極端最高溫41.5℃,極端最低溫-7.7℃,≥10℃的年積溫為5 690℃,年平均日照1 812.5 h,年降水量1 360 mm,年相對濕度75%,無霜期256 d。
表1 合江方竹引種試驗地土壤和環(huán)境條件Table1 Soil and environment for introduction of Ch.hejiangensis
合江方竹引自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27° 42′ ~ 28° 31′ N),于 2007年3月15日運至麗水(27° 25 ′~ 28°57′ N),共1 777株。為了減少水分蒸發(fā),提高引種成活率,在引種來源地敘永縣對合江方竹種進行截桿和根部帶土包裝,途中對竹葉進行適當(dāng)噴水。
2.2.1 栽培試驗 在麗水市開展不同海拔高度的多點試驗。2006年冬先選好試驗點5個,其中:蓮都區(qū)1個點,海拔100 m;松陽縣4個點,海拔分別為200、400、600、700 m。種植前進行整地、挖穴,穴規(guī)格為40 cm×40 cm×40 cm,密度為3 000個/hm2。栽培面積1 hm2。2007年3月15-16日,完成種植、澆水,以后進行一般的除草和施肥管理。
2.2.2 施肥試驗 2008年5、8月,結(jié)合中耕除草對引種的合江方竹進行根部施肥。5月施尿素,8月施復(fù)合肥,每株0.25 kg左右,環(huán)狀溝施。
2.2.3 物候觀察 選擇百果園合江方竹引種基地作為物候觀察點。主要觀察合江方竹的出筍期、展葉期等物候情況,并做好記錄。
氨基酸是評價森林蔬菜鮮味的重要指標(biāo)。因此,重點對合江方竹筍和麗水本地不同種源刺方竹的氨基酸含量進行測定與比較,同時測定鮮筍的可食率和水分含量。測定方法如下:利用高靈敏度多功能氨基酸分析儀(型號:DE61M/A300-IC)測定不同竹筍的氨基酸含量,利用直接干燥法(GB/T5009.3-2003)測定不同竹筍的水分含量,用稱量法測定不同竹筍的可食率。
2007年11月和2008年1月,先后兩次對5個引種試驗點進行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調(diào)查(表2)。結(jié)果表明,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與海拔高度有一定的關(guān)系。5個引種試驗點,海拔越高的造林成活率也相應(yīng)的提高。試驗點海拔700 m的成活率低于海拔600 m的主要原因是農(nóng)戶套種作物過密所致。
多點試驗結(jié)果表明:合江方竹喜歡生長在背風(fēng)向陽、冬暖夏涼、空氣濕度高的地方,海拔相對較高(300 ~700 m)的地方造林更容易成活;在土壤疏松、肥沃的地方種植不但成活率高,而且出筍多,筍也粗壯;合江方竹不耐寒,如2009年1月在麗水市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院百果園種植的合江方竹受連續(xù)多天-6℃的低溫影響,80%以上的嫩竹梢凍死,100%的鮮筍被凍死,但被凍死的嫩竹梢到來年春季能繼續(xù)重新長出新梢。
表2 合江方竹各試驗點引種成活率與保存率Table2 Comparison on survival and conservation rate of introduced Ch.hejiangensis in different plots
試驗表明,合江方竹種植密度3 000株/hm2,當(dāng)年就可出筍,母竹出筍率52.3%,平均每株母竹出筍3.4支,最多可出筍14支,第3年郁閉。我們采取樣方調(diào)查與走訪調(diào)查相結(jié)合的方法,根據(jù)出筍株數(shù)和單株筍的重量對合江方竹、“景寧種源”刺方竹、“蓮都種源”刺方竹的鮮筍產(chǎn)量進行了估算和比較,其中合江方竹原產(chǎn)地的數(shù)據(jù)由四川省瀘州市林科所提供(見表3)。
從試驗情況和估算的數(shù)據(jù)來看,合江方竹引種第3年的產(chǎn)量基本與原產(chǎn)地、刺方竹相當(dāng),但筍的粗度明顯不如原產(chǎn)地的合江方竹筍和景寧種源的刺方竹筍。筍的產(chǎn)量與土壤肥力、土層厚度有直接關(guān)系。麗水引種的合江方竹栽培時間短(3 a),出筍不均勻,單株筍平均重只有20 g左右,而麗水本地刺方竹筍平均單株重有30 g。因此,麗水引進的合江方竹如果完全適應(yīng)了當(dāng)?shù)貧夂颍儆枰钥茖W(xué)經(jīng)營管理,今后其增產(chǎn)的潛力可能性比較大。
施肥對出筍數(shù)量的影響。2008年我們對5個試驗基地加強了日常管理,并施肥2次。結(jié)果表明,施肥后平均每株母竹出筍達4.2支,比2007年增加了23.5%。
表3 合江方竹與麗水本地刺方竹的出筍數(shù)量和產(chǎn)量比較Table3 Shooting amount and yield of Ch.hejiangensis and Ch.pachystachys
從表4可以看出,合江方竹在麗水的物候情況同原產(chǎn)地基本一致,同麗水本地的刺方竹相比,其出筍期要長,新葉綻放時間要遲,新竹容易受凍。
表4 合江方竹與其它方竹主要物候期比較Table4 Comparison on phonological phase of Ch.hejiangensis and Ch.pachystachys
麗水引進的合江方竹,其鮮筍可食率達到 57.8%,與麗水本地的刺方竹相比,其鮮食率最高,水份含量也高(92.02%),鮮筍更鮮嫩,但更不耐貯藏和運輸(見表5)。
氨基酸是評價森林蔬菜鮮味的重要指標(biāo)。從表6可知,合江方竹干筍的氨基酸含量最高,達11.179 7 g/100g,比麗水本地刺方竹的氨基酸含量高;另外合江方竹的鮮味氨基酸即天門冬氨酸和谷氨酸二者總量的值為209.04 mg/100g·FW,明顯高于普通的食用筍(61.8 mg/100g)[3],也高于麗水本地的刺方竹筍(192.94 ~ 196.62 mg/100g)。這是合江方竹鮮筍、干筍味道更鮮美的主要原因。
表5 引種合江方竹筍與麗水本地刺方竹筍可食率比較Table5 Comparison on edible rate of introduced Ch.hejiangensis and Ch.pachystachys shoots
表6 不同方竹干筍的氨基酸含量比較Table6 Amino acid content in dried Ch.hejiangensis and Ch.pachystachys shoots g/100g
合江方竹烘干折率要比麗水本地的刺方竹筍的烘干折率低,其鮮筍烘干折率為 12.5,也遠低于原產(chǎn)地的烘干折率。據(jù)介紹,四川省舒永縣合江方竹筍主要以烘干后出售為主,鮮筍可食率達 70%,鮮筍烘干折率為 3.5(鮮干比率28.57%)??赡芊从吵龊辖街褚M麗水后,其在原產(chǎn)地表現(xiàn)出的筍粗壯、產(chǎn)量高、更適合烘干的優(yōu)點還沒有充分顯現(xiàn)出來。
麗水地區(qū)引種試驗表明,合江方竹喜歡生長在冬暖夏涼、空氣濕度高、土壤疏松肥沃的地方,不耐干熱,也不耐寒,-6℃的低溫期當(dāng)年生長的嫩竹梢會有凍害;合江方竹出筍期在9月下旬至11月中旬,竹筍營養(yǎng)豐富,味道比麗水本地刺方竹筍更鮮美,氨基酸含量高,鮮味氨基酸含量為209.04 mg/100g·FW,干筍氨基酸總量11.179 7 g/100g,既可鮮食,更適合烘干;種植密度3 000株/hm2,種植當(dāng)年就可出筍,母竹出筍率52.3%,平均每株母竹出筍3.4支,種植第3年可郁閉成林,鮮筍產(chǎn)量可達3 750 ~ 7 500 kg/hm2,施肥可提高出筍產(chǎn)量。
合江方竹在麗水的引種獲得成功。試驗初步表明,合江方竹適宜在麗水市海拔300 ~ 700 m、背風(fēng)向陽、冬暖夏涼、空氣濕度較高的地方種植。9-11月正值麗水市其它菜竹筍的出筍淡季。因此,合江方竹的引種成功,對豐富菜竹筍品種、優(yōu)化菜竹筍結(jié)構(gòu)、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朱石麟,馬乃訓(xùn),傅懋毅.中國竹類植物圖志[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4.
[2]王光劍,馬光良,李呈翔,等.合江方竹地下莖生長規(guī)律研究[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9,23(1)36-38.
[3]陳玉惠,劉翠,王文久,等.云南12種食用竹筍營養(yǎng)成分研究[J].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1998,10(1)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