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瓊
(湖北省廣水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湖北 廣水 432700)
肺炎作為呼吸道常見疾病,病因復雜,臨床根據病原體不同可分為細菌性、病毒性、真菌性、非典型病原體性肺炎。近年來,相關臨床統(tǒng)計資料表明[1],肺炎支原體肺炎發(fā)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尤其在集居人群高發(fā),占社區(qū)獲得性肺炎20%~50%。由于具有自限性,臨床主要以抗生素治療為主,但肺外器官炎性損傷仍可常見。我院對104例肺炎支原體性大葉性肺炎患者進行甲潑尼龍臨床治療觀察,現報道如下。
觀察組52例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齡9~48歲,平均(26.3±11.6)歲;X線影像學提示侵犯左側肺葉11例,右側肺葉14例,雙側肺葉27例;其中重癥肺炎8例。對照組52例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15例;年齡11~51歲,平均(24.3±9.4)歲;X線影像學提示侵犯左側肺葉8例,右側肺葉15例,雙側肺葉29例;其中重癥肺炎7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基本病情無統(tǒng)計學差異。
兩組患者均早期給予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治療,阿奇霉素500mg靜脈滴注,每日1次。10~14d為1個療程,根據病情程度可適當增加藥物劑量或延長療程至21d。觀察組患者在抗生素治療基礎上,輔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靜脈滴注和強的松口服,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每日1次,每次40mg靜脈滴注,連續(xù)給藥3d后改用強的松口服,每日3次,每次15mg,連續(xù)用藥3d。結合患者一般情況、基礎疾病等因素給予吸氧、血氣以及心電監(jiān)護。分析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表現以及相關實驗室檢查結果。
資料采用SPSS13.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結果以“(±s)”表示,并對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平0.05,P<0.05,說明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平均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百分比、血沉、動脈血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與對照組患者,P<0.05,說明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見表1。
2.2 觀察組患者平均治療日(11.4±2.8)d,發(fā)熱持續(xù)(5±2)d,誘發(fā)腦膜腦炎0例,關節(jié)炎1例,心肌炎2例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平均治療日(15.4±3.3)d,發(fā)熱持續(xù)(8±3)d,誘發(fā)腦膜腦炎2例,關節(jié)炎7例,心肌炎8例,P<0.05,說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見表2。
肺炎支原體肺炎是介于細菌和病毒性肺炎之間,以兒童及青年居多。病原體通過侵入纖毛上皮細胞,吸附于呼吸道上皮細胞表面,其代謝產物可引起局部過敏反應[2]。病理改變以支氣管肺炎和間質性肺炎為主,不侵入肺實質。支氣管黏膜充血水腫,伴有上皮細胞壞死脫落,局部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浸潤,肺泡腔少量炎性滲出[3]。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相關實驗室檢查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臨床治療情況
針對肺炎支原體肺炎炎性反應,在抗生素有效治療基礎上,早期給予糖皮質激素甲潑尼龍能起到有效抗炎作用。用藥初期,可增高血管的緊張性,減輕局部炎癥導致的毛細血管滲出,同時抑制白細胞吞噬作用,除此以外,可通過減少炎性因子釋放,從而改善局部炎性癥狀。用藥后期亦可抑制毛細血管壁纖維增生,黏多糖分泌[4]。
本臨床觀察,在早期運用有效抗菌藥物治療同時,甲潑尼龍作輔助治療,能增加機體對有害刺激的耐受性,明顯減輕中毒反應。觀察組患者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血沉炎性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并且相關炎性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明顯降低。綜上所訴,早期運用甲潑尼龍能不同程度緩解肺炎支原體性大葉性肺炎臨床癥狀以及預防后期炎性并發(fā)癥,具有重要臨床治療意義。
[1]胡躍華,胡毅.糖皮質激素在難治性支原體肺炎中的應用13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1,11(19):4766-4767
[2]宋清.甲潑尼龍治療肺炎支原體所致大葉性肺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05(36):47-49.
[3]邵曉麗,劉淑梅,樓文勇,朱國政.甲潑尼龍輔助治療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療效觀察[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01):186-187.
[4]羅求本,胡遵德.甲潑尼龍聯合抗生素治療重癥肺炎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0,16(1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