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華
岳陽市一人民醫(yī)院泌尿外科,湖南岳陽 414000
良性前列腺增生癥(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下尿路癥狀(LUTS)和膀胱出口梗阻癥狀[1]。 2009年1月~2011年12月, 我院采用鹽酸坦索羅辛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患者132 例,獲得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總結報道如下。
本組共132 例,年齡52~78 歲,平均69 歲,均有排尿困難癥狀,病程0.5~16年,平均5.5年;經(jīng)前列腺直腸指診、B 超、尿流率檢查及血生化PSA、PAP 檢查,確診為BPH。
所有患者治療前2 周均停用其他任何治療及影響排尿困難的藥物。 給予鹽酸坦索羅辛0.2mg 口服,每晚1 次,連續(xù)6 周。
治療前后對所有患者進行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IPSS),生活質(zhì)量評分(QOL),檢測最大尿流率(MFR)、剩余尿量(RV);檢測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及血壓、心電圖變化,并記錄其不良反應。
所有數(shù)據(jù)使用SPSS 12.0 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 < 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患者的IPSS 評分、QOL 評分及RV 均明顯下降,而MFR 明顯增加,與治療前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 見表1。
表1 132 例BPH 患者治療前后各項觀察指標比較(±s)
表1 132 例BPH 患者治療前后各項觀察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 < 0.05
時間 IPSS 評分 QOL 評分 MFR(mL/s) RV(mL)治療前治療后19.6±7.5(11.2±6.6)*4.8±1.2(2.1±1.3)*4.8±1.2(2.1±1.3)*36.7±15.5(12.7±11.6)*
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輕度不良反應8 例(6.06%),其中輕度頭痛,頭暈5 例,輕度乏力3 例,均未作處理,自行消失。 未見肝腎功能損害及其他嚴重毒副作用。
BPH 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礙的最為常見的一種良性疾病,據(jù)統(tǒng)計,50~64 歲的男性約有40%患有癥狀性BPH,而70歲以上老年男性尸解發(fā)現(xiàn)80%以上有BPH 的組織學變化[2]。 BPH發(fā)生的具體機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確,可能是由于上皮和間質(zhì)細胞的增殖和細胞凋亡的平衡性被破壞所引起[3]。 其臨床表現(xiàn)主要有下尿路癥狀、梗阻癥狀及相關的并發(fā)癥,各種癥狀可先后出現(xiàn)或呈進行性發(fā)展[4]。 治療目的主要在于減輕下尿路梗阻、改善臨床癥狀,預防遠期并發(fā)癥和提高生活質(zhì)量。
有研究證明, 人類前列腺肌細胞可通過a1腎上腺能受體刺激平滑肌收縮,使張力增加而引起膀胱出口梗阻。 a1受體阻滯劑能有效地松弛膀胱頸及前列腺平滑肌而不影響逼尿肌功能,因而可迅速解除BPH 梗阻癥狀。 a 腎上腺能受體分為a1、a2兩種,膀胱頸部、前列腺被膜和基質(zhì)平滑肌主要分布的是a1受體[5]。 研究顯示前列腺基質(zhì)平滑肌、前列腺被膜和膀胱頸存在的a1受體90%以上為a1A 受體,故采用超選擇性a1A 受體阻滯劑治療BPH療效顯著而副作用小。 鹽酸坦索羅辛是第一個前列腺高選擇性a1A 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斷劑,它對a1A、a1B、a1D 受體親和性之比為38∶1∶10,相比a1腎上腺受體阻斷劑,哌唑嗪對a1A、a1B、a1D 受體親和性之比為1∶1∶1。因此鹽酸坦索羅辛能松弛前列腺、尿道和膀胱頸部平滑肌,降低膀胱出口梗阻,而不影響膀胱逼尿肌的收縮[6]。
本研究結果顯示,鹽酸坦索羅辛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癥,能迅速改善其臨床癥狀,客觀體征和生活質(zhì)量,且不良反應小,患者依從性高,是藥物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癥較理想的方法,值得臨床推廣。
[1] 汪志民,吳鐵球,唐智旺.鹽酸坦索羅辛單藥治療BPH87 例療效觀察[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8,23:879.
[2] 趙建華,羅勇.鹽酸坦索羅辛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癥的臨床療效評估[J].新疆醫(yī)學,2010,40:73-74.
[3] 周訓榮.鹽酸坦索羅辛治療BPH30 例療效分析[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9,24(3):238-239.
[4] 陸鴻海.鹽酸坦索羅辛治療前列腺增生51 例療效觀察[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9,23(9):719.
[5] 羅杰鑫,王衛(wèi)峰,賴俊彥.鹽酸坦索羅辛單藥治療BPH100 例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19):29-30.
[6] 鄭軍,鄧曉洪,歐平,等.鹽酸坦索羅辛治療BPH 的長期療效觀察[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9,24(3):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