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鶴薇
(吉林大學(xué),吉林 長春 130012)
簡論易學(xué)對中國古代法律文化的影響
□ 徐鶴薇
(吉林大學(xué),吉林 長春 130012)
《周易》是中國古代流傳最早的成體系書,自古被譽為 “群經(jīng)之首,百家之源”。它的內(nèi)容豐富,文字古樸,保留了許多上古的史料,亦給后人研究上古文化提供了便利。在 《周易》經(jīng)傳文本里,記載了大量的法律現(xiàn)象和法律思想,經(jīng)幾代的法律人的共同努力,使 《周易》的法律文化經(jīng)過了 “從疑到肯、從注到解、從零到整”的發(fā)展過程。在 《周易》經(jīng)傳的文本里,記載著大量諸如 “訟”、 “獄”、 “刑”、 “罰”等法律現(xiàn)象。本文通過簡述 《周易》中《噬嗑》、 《解》、 《賁》、 《豐》、 《旅》等卦中的象辭,分析了易學(xué)文化對中國古代法制社會的影響。
《易經(jīng)》;中國古代法律文化;中國古代法律思想
王國維先生曾講過,中國政治與文化變革,莫劇于殷、周之際,《易經(jīng)》為商周之際巫吏之作,在中國歷史文化的長河中有著開天辟地的崇高地位。中國古代法律文化作為中國歷史的組成部分,可以說毫無疑問會受到《周易》深刻的影響。然而在上世紀(jì)某些階段,探討《周易》與法律文化的關(guān)系,一度被人們懷疑,并不為法學(xué)界所接受,甚至導(dǎo)致許多研究《周易》與古代法制的論文遭遇了難以公開發(fā)表的尷尬局面。不過,隨著法學(xué)界對《易》學(xué)研究的多視角跨學(xué)科延展以及材料的引用水平逐漸提高,如今人們已經(jīng)肯定、承認(rèn)了《周易》對中國法律文化的貢獻,因為研究《周易》中相關(guān)的法律史料,解讀《周易》深刻的哲學(xué)思想已經(jīng)成為當(dāng)代研究傳統(tǒng)法律文化不可回避的課題。
在《周易》經(jīng)傳的文本里,有大量諸如“訴”、“獄”、“刑”、“罰”等法律現(xiàn)象。如為廣大法律研究者深入探討的謀始之卦 《訟》。[1]九二爻辭曰:“不克訟, 歸而逋(bǔ)。其邑人三百戶,無眚(shěng)?!本潘呢侈o曰:“不克訟,復(fù)即命,渝,安貞,吉?!薄对A》九五爻辭曰:“訟,元吉?!庇秩纭睹伞坟裕趿侈o曰:“發(fā)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保?]《中孚》卦,象曰:“澤上有風(fēng),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保?]又如雷火《豐》卦,象曰:“雷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致刑?!保?]或如除惡之卦《噬嗑》,象曰:“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保?]總之,《周易》對于古代法制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在中華法系極為杰出的法典《唐律疏義》中,引用《周易》思想文字的地方隨處可見。如《名利律》中提到:“夫三才肇位,萬象斯分。《易》曰‘天垂象,圣人則之?!^雷電而制威刑,睹秋霜而有蕭殺?!保?]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周易》的哲學(xué)思想貫穿著整部《唐律疏義》。大陸學(xué)者武樹臣先生的《<易經(jīng)>與我國古代法制(上、下)》,[7]以及從希斌先生的《從<易經(jīng)>看西周時期的司法制度》[8]都是現(xiàn)代法律人對《周易》法律思想的整理和結(jié)晶,值得后人學(xué)習(xí)借鑒。
《周易》中直接談?wù)摲傻奈淖植⒉欢?,但是它的哲學(xué)思想?yún)s影響了中國法律發(fā)展史。劉百閔曾說:“《易》言刑獄者五,《噬嗑》、《豐》以其有《離》之明、《震》之威也?!顿S》次《噬嗑》,《旅》次《豐》,《離》明不易,《震》皆反為《艮》矣。是《離》明為用,《震》威有時而止也?!吨墟凇穭t全體似離,互體有《巽》、《艮》,而又《兌》以議之,《巽》以緩之,此《中孚》之所以議獄緩死也。”[9]這里的《噬嗑》、《豐》、《賁》、《旅》、《中孚》的大象主要談及處理案件之前、之中所應(yīng)堅持的態(tài)度。而為眾多學(xué)者著重討論的《訟》全卦主要講的是訴訟,《噬嗑》則全卦討論刑罰。除了《訟》、《噬嗑》兩卦以外,在《周易》中體現(xiàn)出來的法律淵源散見于《噬嗑》、《解》、《賁》、《豐》、《旅》、《中孚》等卦辭、卦象中。本文著重簡述《噬嗑》、《解》、《豐》、《旅》、《中孚》體現(xiàn)出的法律思想。
噬嗑卦,為“除惡”之卦,震下離上,讀曰火雷噬嗑。其象曰:“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雷所以動物,電所以照明,雷動而為,電動而明,二者合發(fā),其道益彰。用刑之道,須威明相濟,若威而不明,恐致淫濫,若明而不威,則不能服眾。故先王則以雷電之明威,以明罰而敕法焉?!边@段話的大概意思是《噬嗑》卦,象征著咬合,亨通無阻之時,有利于適用刑法?!妒舌尽返呢韵笫钦穑ɡ祝┫码x(火)上,為雷電交擊的表象。雷電交擊,就像咬合一樣,雷有強大的威懾力,電能給世間帶來光明,像雷那樣行動則會帶來很大的作為,按照電的方式則會普照萬物,做事保持有這兩種特性就會相得益彰。因此,古代的帝王便仿效了自然界這個現(xiàn)象,明其刑罰,正其法令。
“噬”是咬的意思,“嗑”是上顎與下顎合攏的樣子,“噬嗑”就是指上下顎咬合,將東西咬碎的意思。這一卦的占斷,是亨通。凡事不能亨通,必然中間有障礙;這一卦,將中間的障礙咬碎,當(dāng)然就亨通了。這一含意,象征刑罰;刑罰就是要鏟除構(gòu)成障礙的不良份子。這一卦,以雷霆萬鈞的威勢,足以明察秋毫的光明,象征刑罰必備的條件?!墩撜Z·子路》中說:“刑罰不能中肯,人民將手足不知所措?!币蚨?,刑罰必須公正。這一卦的主體“六五”,柔爻剛位,在外卦的中位,象征剛?cè)峒鎮(zhèn)?,具備威嚇、明察、適中的條件;所以,有利于執(zhí)行刑罰。
“六二”,噬膚滅鼻,無咎?!澳w”是指柔軟的肉,“滅”是浸沒的意思?!傲标庁痴幬坏谜?,在下卦中位,因而裁判公正,刑罰適切,要處置罪犯,就象咬柔軟的肉那樣容易。在“六二”的下方,是剛強的“初九”,犯錯如果不給予相當(dāng)重的懲罰,將會收不到懲戒的效果。所以,刑罰就象咬到自己的鼻子,沒入肉那么深,也不會有錯。這就是說,所以要咬食使膚施劓(yì)刑,是因為六二乘凌陽剛初九之上。可見,這一爻,說明了重刑的重要性。
作為“排難”之卦的《解》,在《周易》中序四十?!督狻坟?,內(nèi)卦“坎”為陰,外卦“震”為動,表示要行動,走出困境,使困難解除,但解除后又容易耽于安樂,產(chǎn)生困難,難與解相輔相成。其卦序曰:“物不可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逼湎笤唬骸袄子曜鳎?。君子以赦過宥罪。雷出雨降,其勢甚急。蓋雷以動之,雨以潤之,萬物得以萌動滋生也。雷雨之作,乃舒解復(fù)蘇之象。君子觀其象,體其發(fā)育,則施仁德;體其舒散,則行寬宥也?!薄!斑^”是指沒有故意犯的過失,“宥”是寬恕、減輕的意思。雷雨發(fā)生,大自然的閉塞現(xiàn)象解除,這就是“解”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應(yīng)當(dāng)效法這一精神,赦免不是故意犯錯的人,寬恕減輕故意犯罪的人?!逗鬂h書·陳寵傳》中說:“蕭何草律,季秋論囚,俱避立春之月?!保?0]以及“漢舊事斷獄報重,常盡三冬之月……自元和以前,皆用三冬”就是說,如果到了除夕,死刑還沒有執(zhí)行完畢,在春季已經(jīng)到來之時,是不能執(zhí)行死刑的。《后漢書》中對于可以行刑的月份也有明確的規(guī)定。可見人的行為,必須與大自然之道因應(yīng)。同時,也體現(xiàn)了讓圣明賢德的君主放過小錯誤,寬恕大錯誤,明慎用刑的思想。
雷火豐卦被譽為“蔽明”之卦,其象曰:“雷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致刑。雷者天之威動,電者天之光明,兩者并行,則有威而明。二體之合,豐之象也。君子法天之威明,以折獄致刑,在于明察而果斷也?!边@一卦,上卦“震”為雷,下卦“離”是閃電,雷電同時來臨,氣勢盛大。這就是“豐”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應(yīng)當(dāng)效仿這一精神,判決訴訟,像閃電般明察;執(zhí)行刑罰,像雷一般嚴(yán)厲。
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周易》第五十六卦《旅》卦,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離為明,為火,艮山已有火象?;鹧坠蕜荼?,伴旅亦眾也。君子觀此象,宜靜以明察,審慎用刑,而不易滯留?!薄?/p>
旅卦與豐卦是“綜卦”,過度盛大容易迷失,盛極必衰,流離顛沛,互為因果。這一卦,下卦“艮”是山,上卦“離”是火,山上有火,不停地蔓延,象征著旅行。君子應(yīng)當(dāng)效法這樣的精神,應(yīng)以下卦的明察,與上卦的慎重,執(zhí)行刑罰;以山上燒火一刻也不停留的精神,迅速裁判訴訟,而不拖延。
素有“好生”卦之稱的《中孚》,序六一。其象曰:“澤上有風(fēng),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澤上有風(fēng),感于澤中。水體虛,故能入之。人心虛,故物能感之。風(fēng)之動乎澤,猶物之感于中,故有中孚之象。君子觀其象,于議獄,盡其忠而已;于決死,極于惻而已?!边@一卦,上卦“巽”為風(fēng),下卦“兌”是澤,澤上有風(fēng)吹起,水虛心承受,任何地方都可以到達,象征忠心誠信,可遍及一切。君子應(yīng)當(dāng)效法這一精神,以心中誠信,來審判訴訟;判處死刑的人,也應(yīng)當(dāng)盡可能給予減刑。因為下卦“兌”是說,所以說議獄;上卦“巽”是風(fēng),風(fēng)緩和;下卦“兌”是澤,與恩澤相通;所以說緩死?!吨墟凇芬回躁U釋立身處世之本“誠信”應(yīng)把握的原則。
從以上的內(nèi)容可以看出,中國法律到周朝時期主要還是停留在刑法的層次,但這幾條已經(jīng)內(nèi)涵了重教化、明慎刑的道理,這與后來中國法律文化的發(fā)展方向是一致的。
儒家以為治國之道主要是“禮樂”,其次為“刑罰”。即使刑罰之用也是用一種輔助教化的手段,孔子認(rèn)為“德”、“禮”是立國的基礎(chǔ),刑法只能作為襯托,在實行時應(yīng)當(dāng)“先禮樂而后刑罰”,因為“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薄兑捉?jīng)》中《蒙》卦,就是主要講教育、啟蒙的道理?!睹伞烦趿侈o曰“發(fā)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背趿幱凇懊伞敝?,是最幼稚蒙昧的時期,所以必須“發(fā)蒙”,啟發(fā)蒙昧?!靶獭笔菓土P的意思,有得到糾正的含義?!拌滂簟笔侵感叹撸梢宰骶惺鴣斫忉?。啟蒙,要像是用刑罰糾正罪惡那樣,開始進行教育,這是有利的,因為這樣可以避免日后犯法而遭到桎梏之苦。然而,刑法的作用,只在利用刑具告誡。如果一味嚴(yán)刑重罰,超出承受的限度,反而引起反抗,找來羞辱后悔?!跋髠鳌闭f:利用刑罰以糾正錯誤,是有利的,這是指啟蒙的最初階段,首先要通過嚴(yán)厲的管教給受教育者立個好規(guī)矩。
除了教化以外,制定明確的刑罰細(xì)則也是必須的?!妒舌尽ご笙蟆吩唬骸袄纂?,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懲罰的規(guī)則要制定清楚,法令要規(guī)整,這樣百姓才能遵守不觸犯。如果老百姓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那么他們就會有一個依據(jù),不會貿(mào)然行事,觸犯法律。“雷明而雷威,先王觀雷電之象,法其明與威,以明其刑罰,飭其法令,法者明事理而為之防者也。”這種“明罰”也是一種教化。
慎用刑罰是因為不能輕易傷害一個人的軀體,當(dāng)人有過錯的時候,讓它先反省改過,而不是加以懲罰,這便是王者師法《解》卦的精神?!督狻废笤唬骸袄子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就是說春天來了,雷雨興作,草木的種子沖脫了堅硬的外殼,象征著艱難險阻得以舒解。這與慎用刑法不要輕易傷害一個人的軀體是有相當(dāng)?shù)墓餐幍?。所以,王者效法天道,施行仁德,對犯人不是一味的?yán)刑酷罰,反而要設(shè)法“赦過宥罪”;“赦過”是指小的過失,“宥罪”是指寬宥故犯(多較重),總而言之就是要寬大處理?!渡袝涡獭吩疲骸拔逍讨捎猩?,五罰之疑有赦?!北砻髁恕白镆蓮纳狻钡脑瓌t,如果一個人不能證明是確實有罪的,那么就必須小心處理,仔細(xì)考察,不可以隨便定罪。這也是《周易》寬緩精神的反映。
如果迫不得已動用刑罰,也要秉著依理而行,小心謹(jǐn)慎?!对ァゅ鑲鳌吩唬骸笆ト艘皂槃樱瑒t刑罰清而民服。”孔疏曰:“圣人能以理順而動則不赦有罪,不濫無辜,故刑罰清也。刑罰當(dāng)理,故人服也?!鄙衔徽呷艨梢员帧绊樌矶鴦印钡脑瓌t,該赦則赦,該罰則罰,輕重適當(dāng),國家的政治就會清明?!绊樌矶鴦印边@個原則,亦可見于《尚書·呂刑》篇所說的:“明于刑之中”[11]的“中”,“中”和“理”同義,都是指執(zhí)法公正的態(tài)度。法官若能公正執(zhí)法,則社會安定,百姓信服,這對國家的發(fā)展是無往不利的。《噬嗑》六五曰:“噬干肉,得黃金。貞厲,咎?!毕笤唬骸柏憛枱o咎,得當(dāng)也?!薄笆筛扇狻彪m然咬的是比較干硬的肉,但是六五居于尊位,得中正之道,但是刑罰畢竟是不得已的手段,所以必須堅守正道,而且謹(jǐn)慎用刑,才不會發(fā)生過錯?!盁o咎”就是說守正,以防危險,避免禍患。能夠在處理刑獄之時剛?cè)嵯酀?,有中正而行,就是妥?dāng)?shù)男袨榱?,這樣既使有危險,也不會有過錯。
在處理案件時,要力求明快?!堵谩反笙笤唬骸吧缴嫌谢?,旅;君子以明慎用刑,不留獄?!笨资柙唬骸盎鹪谏缴希鸩荻?,勢不久留,故為旅象;又上下二體艮止離明,故君子象次以靜止觀察,審慎用刑二不稽留獄訟。”這說的是山上的火處于高處,明亮可見,又逐草而行,隨燃隨移。有鑒于此,審議他人也要像山上的火那樣,既明察,小心而迅速,不可一味拖延審判的過程,長期扣押犯人。
以上這些文字雖然涉及用刑,但是卻體現(xiàn)了保民的思想,要求統(tǒng)治者在用刑上小心謹(jǐn)慎,明察秋毫。在歷史上,武王屢次勸告其弟康叔要重視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不能因為自己的地位高就任意刑囚、殺害他們。君子要做的不是動輒刑罰人民,而是一再地教化人民,所謂“毋庸殺之,姑惟教之。”,這些觀點,都可以與《易經(jīng)》相對照來看。
《周易》的《訟》卦主要講有關(guān)訴訟的事情?!对A》卦在《周易》中位于《需》卦之后,而《需》是講飲食的道理,依《序卦傳》所言:“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庇捎陲嬍巢蛔?,爭奪四起,故續(xù)之以訟卦。熊十力先生對此有所引申,他在《讀經(jīng)示要》中云:“訟,爭也。爭端必起于飲食。凡權(quán)力、名位、乃至一切利害之爭,皆飲食之推也。養(yǎng)生之資有限,而善養(yǎng)者過繁,則爭不得劇。”由最基本的飲食到名利、權(quán)位,只是因為資源不足而起爭執(zhí),飲食只是一表象而已。
《訟》卦雖名為訟,但它堅持一種觀點就是“訟不可長?!币载赞o言:“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兇。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這說明從事訴訟的一些原則,即訴訟時,要有事實依據(jù),態(tài)度要始終保持警惕畏懼,一切依照中正之道而行,不可強爭而不知所止,否則必然會訟事不斷,最后落得“終兇”的下場?!跺鑲鳌吩疲骸敖K兇,訟不可成也?!币蛟A事并不是善事,不得已而為之,若可中途停止的話就停止,盡可能不要繼續(xù)下去。以下各爻皆表現(xiàn)出“無訟”的精神。
初六爻曰:“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若能在訟事開始之時,馬上終止,不要延長官司,雖然對自己稍微不利,委屈了自己,但仍算得上是明智之舉。至于避免訟事的根本之道,乃是在事情未發(fā)生之時去加以預(yù)備,就是《大象》所說:“君子以作事謀始”。王弼亦云:“訟在于謀始”,能“謀始”方能免除“終兇”的局面,這便是最好的處理之道。
《訟》九二爻辭曰:“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薄断蟆吩唬骸安豢嗽A,歸逋竄也。自下訟上,患至掇也?!薄板汀笔翘油龅囊馑迹绊颉笔侵秆劬ι璧臉幼?,散光,看事物產(chǎn)生虛幻的光暈,也是指代災(zāi)禍?!熬哦标杽偅谙仑噪U的中央,本來應(yīng)喜歡爭訟。又與“九五”同屬于陽爻,不能相應(yīng),當(dāng)然發(fā)生爭訟,但“九五”陽爻陽位,又在上卦中央尊位,至剛、至中、至正;“九二”雖為陽剛,卻在險位,不正位置偏低,爭訟必然失敗,只好逃亡隱藏。下位者和上位者爭訟,在官司上是不可能得勝的,反而災(zāi)禍會接踵不斷來臨。于此不當(dāng)時機,不要去逞強爭訟,應(yīng)當(dāng)退讓到異地反省,若能如此,其地方上三百多戶人家就可免于災(zāi)難。
《訟》九四爻辭曰:“不克訟,復(fù)即命。渝安貞,吉?!逼洹断蟆吩唬骸皬?fù)即命,渝安貞;不失也?!薄凹础笔恰熬汀钡囊馑迹懊笔侵柑烀?,也就是正理的含義?!坝濉笔歉淖兊囊馑??!熬潘摹彪m然陽剛,但在上卦中處于最下位,不得中;陽爻陰位,又不正,地位弱,爭訟不會得勝。不過正因為柔,能夠回頭就正道,改變爭訟的態(tài)度,順其自然,安于正理,就不會有過失,結(jié)果就是吉祥的。這一爻強調(diào)順其自然,安于正理,則可心安理得。
《訟》九五辭曰:“訟,元吉?!毕笤唬骸霸A,元吉,以中正也?!薄熬盼濉痹谥磷鸬牡匚?,陽剛并且居中至正,象征公平、公正合理的裁判訴訟。似乎說的是訴訟是大吉大利的,然而此爻陽居正位,是指主訴訟者言,他在處理訴訟時可以公平公正,可以讓真相如實地展現(xiàn),對于訴訟之事必然是大吉。但這僅僅是對統(tǒng)治者而言,對百姓來講沒有更多的實質(zhì)意義。
綜上可見,《訟》卦之意在于“無訟”,而不是主張訟事??鬃右彩侵鲝垺盁o訟”,在《論語·顏淵》中說:“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孔子認(rèn)為審判之事,最重要的是能杜絕訴訟,用禮樂來教化人民。如果一味取法訴訟,反而會使無謂的訴訟消耗整個社會資源,這是沒有意義的。
《周易》中體現(xiàn)的法律思想只有少許的材料可以參考,但是我們卻無法忽視它從靈魂上對中國法律發(fā)展的影響,它代表了中國法律的源流之一。我們從它講究“教化為主,刑罰為輔”、“明慎用刑”以及“無訟”中看出,《周易》所涉及的古代法制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我們透過神權(quán)迷信的濃霧,可以看到當(dāng)時法律文化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相當(dāng)成熟的水平。雖然說審判活動常常借助于占筮,但也正因此為后世留下了這可貴的史記。從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認(rèn)為,《周易》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深明判例集”。更為可貴的是,它強調(diào)百姓為先、保民的觀點,具有極高的哲學(xué)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
[1]《周易》上經(jīng),天水《訟》卦[M].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2]《周易》上經(jīng),山水《蒙》卦[M].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3]《周易》下經(jīng),風(fēng)澤《中孚》卦[M].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4]《周易》下經(jīng),雷火《豐》卦[M].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5]《周易》上經(jīng),火雷《噬嗑》卦[M].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6]唐律疏議·第一篇·名利律.類似于現(xiàn)代刑法總則,主要規(guī)定了刑罰制度和刑法原則.
[7]武樹臣.《易經(jīng)》與我國古代法制[J].中國法學(xué),1987,(04-05).
[8]從希斌.從《易經(jīng)》看西周時期的司法制度[J].法學(xué)家,1995,(03).
[9]劉百閔.周易事理通論[M].臺灣商務(wù)印書館,2009.
[10]后漢書·陳寵傳[M].北京出版社,2006.
[11]尚書·呂刑[M].北京出版社,2006.
(責(zé)任編輯:徐 虹)
On the Influence of Yi-ology on the Ancient Chinese Legal Culture
Xu Hewei
I Ching:Book of Changes is the earliest book widespread in ancient China, and recognized as “the best of all the scriptures,the origin of all the schools of thought”.Its rich content whereas plain wording help reserve historical materials in the ancient time and serve as a channel for later generations to study people’s life then.In the text and commentaries of I Ching,plenty of legal phenomena and thoughts are recorded.For generations,practitioners of laws spare no efforts in studying the legal culture in it.Research of the legal culture in I Ching experienced a development process from suspicion to confirmation,from annotation to analysis,from sporadic cases to unitary study.In the text of I Ching,many legal issues can be found,like “suit”,“imprisonment”,“sentence”,“penalty”,etc.The influence of I Ching on the legal society of ancient China will be analyzed by briefly introducing the symbolisms in hexagrams like Shihe,Xie,Bi,F(xiàn)eng and Lv.
Book of Changes;legal culture of ancient China;legal thought of ancient Chinese
B221
A
1007-8207(2012)06-0087-04
2012-02-12
徐鶴薇 (1990—),女,吉林長春人,吉林大學(xué)法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