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關琮嚴
(作者是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研究生)
電視新聞報道中存在兩種基本想象:一是故事想象;二是情感想象。這兩種想象體現了電視新聞報道不同的創(chuàng)作手法,故事想象主要通過對新聞議題的設置、新聞報道的角度、新聞敘事的結構的安排來實現。
既然是百姓自己的故事就得有其符合百姓喜好的一系列構成要件。“皮里村蹲點日記”是以新疆馬爾洋鄉(xiāng)皮里村孩子上學難這一事實為素材,描述最基層群眾的日常生活,力圖展現原生態(tài)的樣貌。也正是這種對原生態(tài)民眾生活的記錄,讓電視報道更加真實,更加可信。
完整的紀實:電視報道中經常用到蒙太奇式的敘事手法,該敘事手法圍繞敘述議題對拍攝的場景進行有目的的選擇、拼接、編排,使之傳達報道者的意圖。但“皮里村蹲點日記”并沒有太多地采用這種敘事手法,而是主要運用紀實手法,力爭保護報道的完整性,使其盡量保持報道與事件的同步,類似于現場直播。在《皮里村蹲點日記之六——大手牽小手,共闖上學路》中,議題主要是反映艱險上學路上大人們如何護送孩子們,報道沿時間軸展開,從皮里村出發(fā),沿途一路走來,演繹出最平實的故事。而且為了更好地營造這種原生態(tài)的感覺,報道中記者言簡意賅、點到為止,更多的是讓觀眾自己去體驗和感悟。
平凡才最真切:走轉改活動指向基層不為人知的普通百姓生活。這種題材的報道往往能從平凡中見證偉大,具有穿透人們心靈的力量。偏遠地區(qū)孩子上學難已然不是什么新鮮事,再平凡不過了。但當這種在皮里村孩子看來很平凡的事被搬上銀屏時,卻讓觀眾為之觸動。因為平凡在觀眾看來就是態(tài)度,就是真實。
報道具有延展性:報道的延展性主要體現在報道首尾相連,有始有終,既給觀眾以期待,又有讓觀眾滿意的結果。更關鍵的是能引發(fā)觀眾的后期關注?!捌だ锎宥c日記”共八部分,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有始有終。每部分開始既有對前期報道的回饋,即觀眾對報道的反應,間接地實現了與觀眾的互動。而且在上學路上的故事講述完以后,又做了后續(xù)報道對孩子們入學后的學校生活進行了關注,呼吁全社會伸出援手,并對經社會援助后的孩子們的生活變化進行了報道,真正體現了走轉改活動的深意,即服務群眾,服務社會。
“皮里村蹲點日記”對細節(jié)選擇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則:一是突出主題;二是有吸引力和說服力;三是細節(jié)與環(huán)境相協(xié)調,不至形成突兀感。這幾個方面只是對細節(jié)選取的基本考量,緊接著還有對細節(jié)的處理。對細節(jié)的處理與情節(jié)密切相關,細節(jié)處理既要有助于形成起伏的情節(jié),又要有助于激發(fā)觀眾的同感與共鳴。因此,“皮里村蹲點日記”對細節(jié)力量的釋放主要采取了具象化、組合、聯(lián)想三種方法。
方法一:具象化。所謂具象化就是從最普通、最常見、最平凡的事實中提取典型的細節(jié)進行深描、放大,以發(fā)揮“以小見大”之功效?!捌だ锎宥c日記”中就對許多扣人心弦的細節(jié)進行了深描和放大,如皮里村小姑娘光著腳后跟、小姑娘懸崖邊滑落被拽起的驚險一幕以及懸崖邊小女孩的哭聲等等。而且越是對這種細微之處的捕捉越能豐滿整個報道,使觀眾印象深刻,感受深切,增加整個報道的感染力。
方法二:組合。所謂組合是指按照協(xié)調、有序、平衡、合理的原則對細節(jié)所做的編排。組合的目的一是為了突出人物或事件的特定方面,以引起觀眾對其特性的重視;二是為了實現整體敘述的連貫性,以呈現出一個完整的故事。以《皮里村蹲點日記——大手牽小手 共闖上學路》為例,騎駱駝過河、滑索道過河、涉險灘、過懸崖、大石頭下乘涼、喝渾濁河水等細節(jié)的組合呈現均按照時間順序推進,旨在強調一次處處充滿艱險的上學歷程,而看過之后,縈繞在觀眾腦海中的就兩字“艱難”。
方法三:聯(lián)想。聯(lián)想是建立在事物的相互聯(lián)系基礎之上的,一般通過對比、相似、接近、因果四種規(guī)則探尋事物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觀眾往往受習慣性思維的束縛,有時很難越過自己的經驗范圍來思考問題。因此,電視報道就得通過大量有說服力的細節(jié)畫面來揭示鮮為人知的事實,幫助人們理解問題。“皮里村蹲點日記”中所記錄的事實,與很多觀眾的生活經驗相去甚遠,那里學生上學的艱險程度難以想象。報道中并沒有用過多的語言描述,而是以上學途中涉險灘、攀懸崖等大量細節(jié)的描述來使觀眾想象其艱難,從而對偏遠地區(qū)孩子因路難走而上學難的境況有更深刻的了解,進而對偏遠地區(qū)的現狀有了大概的了解,產生了“一葉知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