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濤,郭 濱
(1.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 體育部,河北 秦皇島 066004;2.天津醫(yī)科大學 體育教學部,天津 300070)
運動干預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實驗研究
殷海濤1,郭 濱2
(1.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 體育部,河北 秦皇島 066004;2.天津醫(yī)科大學 體育教學部,天津 300070)
對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2010級830名學生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31%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進一步的對比實驗研究顯示,運動成績與心理素質(zhì)水平呈密切的正相關(guān);運動干預可以改善學生的各種非正常心理狀態(tài),形成穩(wěn)定的外向性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建議加強對大學生的運動干預,以增進其身心健康水平。
大學生;身體素質(zhì);心理健康;運動干預
工業(yè)化和科學技術(shù)的迅猛發(fā)展,一方面極大地推動了經(jīng)濟繁榮和社會進步,另一方面又給人們的精神和社會環(huán)境造成諸多負面影響。在社會轉(zhuǎn)型的特殊時期,我國社會正經(jīng)歷著復雜而深刻的變革,面對學習、考試、就業(yè)、戀愛等現(xiàn)實問題,絕大多數(shù)大學生心理壓力逐漸加大,心理健康水平持續(xù)下降,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發(fā)生率增加,且有日益嚴重之勢,這對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1]。本文通過對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diào)查,了解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并對受試者的體育素質(zhì)與心理健康水平進行比較研究,了解其相關(guān)關(guān)系。對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進行體育干預和對比實驗研究,探討體育鍛煉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為大學生預防心理疾病,提高健康水平提供參考。
選取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2010級830名在校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366人,女生464人。
1.2.1 第一階段
該階段主要進行集體心理測試。在統(tǒng)一指導教師、統(tǒng)一指導語、統(tǒng)一時間內(nèi),請被測試者完成以下量表:①癥狀自評量表 (SCL-90)。計SCL總分,計軀體化、強迫、人際關(guān)系、抑郁、焦慮、敵意、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癥等共9種量分[2]。②卡特爾16種個性因素量表 (16PF)。計樂群性(A)、聰慧性 (B)、穩(wěn)定性 (C)、恃強性 (E)、興奮性(F)、有恒性 (G)、敢為性 (H)、敏感性 (I)、懷疑性(L)、幻想性 (M)、世故性 (N)、憂慮性 (O)、實驗性(Q1)、獨立性 (Q2)、自律性 (Q3)、緊張性 (Q4)共16個因子分。
發(fā)放問卷830份,回收826份,回收率99.5%。有效問卷774份 (其中男生326人,女生448人),有效率93.7%。
應(yīng)用SPSS軟件包,對774份SCL-90有效問卷進行統(tǒng)計和相關(guān)處理分析。結(jié)果顯示,有240名學生SCL-90總分超過常模分值,且有5項因子均分處于較高分段 (表1),心理陽性癥狀檢出率達31%。
表1 240名SCL-90高分學生各因子均分統(tǒng)計表
1.2.2 第二階段
在該階段,對具有陽性癥狀的240名學生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進行對照實驗,對照組120人不進行體育運動干預,實驗組120人進行體育運動干預。將實驗組120人隨機分成6個體育鍛煉組,每組20人由一名任課體育教師負責,進行為期12周、每周5天、每天一次的運動干預訓練。
根據(jù)受訓者的興趣愛好,各組自行安排訓練內(nèi)容。包括籃球、足球、排球、網(wǎng)球、健美操、快走、慢跑、變速跑、太極拳、跳繩等。要求每次訓練時間達到30—40 min,使受試者大部分運動時間處在心律120—140次/min左右,以不斷提高受試者的心肺功能,改善速度、耐力、爆發(fā)力、柔韌等素質(zhì)。周末安排對抗性訓練,通過比較激烈的比賽競爭,使受試者達到一定的興奮程度,提高訓練的積極性,培養(yǎng)對各項運動的興趣與能力。
利用Bt、阿維菌素、白僵菌等微生物農(nóng)藥防治害蟲、害螨。利用煙堿、除蟲菊素等植物性殺蟲劑和米螨、卡死克、抑太保等昆蟲激素類農(nóng)藥防治害蟲。
1.2.3 第三階段
12周的運動干預訓練結(jié)束后,對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第二次集體心理測試,發(fā)放問卷240份,回收24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236份 (男生109人,女生127人),有效率為98.3%。
對量表結(jié)果進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輸機,經(jīng)過資料量化后,用SPSS軟件系統(tǒng)經(jīng)微機做統(tǒng)計學處理,進行前后比較。
通過第一階段的集體心理測試,學生的心理健康陽性癥狀檢出率為31%,且強迫、抑郁、焦慮、敵對、恐怖等主要反映心理健康水平的因子得分較高。反映了學生存在較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
SCL-90檢測陽性癥狀人群中,未進行體育訓練干預的對照組,前后兩次測得的各因子相關(guān)均數(shù)沒有明顯變化 (表2)。體育干預訓練結(jié)束后,進行體育訓練干預的實驗組前后兩次測得的各因子相關(guān)均數(shù)具有明顯差別 (表3)。16PF問卷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實驗組干預訓練前后各因子積分也具有明顯差別 (表4)。
表2 對照組兩次SCL-90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對照表 (±SD)
表2 對照組兩次SCL-90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對照表 (±SD)
因子 第一次測試結(jié)果 第二次測試結(jié)果 t p 2.34 ± 0.47 2.21 ± 0.43 20.0 0.0000強迫 2.26 ± 0.62 2.27 ± 0.47 11.7 0.0000人際 2.38 ± 0.59 2.32 ± 0.46 13.2 0.0000抑郁 2.43 ± 0.72 2.36 ± 0.41 16.9 0.0000焦慮 2.02 ± 0.54 2.01 ± 0.49 9.6 0.0000敵對 1.93 ± 0.63 1.97 ± 0.62 7.3 0.0000偏執(zhí) 1.64 ± 0.49 1.62 ± 0.45 3.6 0.0000恐怖 1.92 ± 0.57 1.98 ± 0.35 18.7 0.0000精神病性軀體化1.26 ± 0.71 1.29 ± 0.54 3.8 0.0000
表3 實驗組兩次SCL-90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對照表 ±SD)
表3 實驗組兩次SCL-90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對照表 ±SD)
因子 干預訓練前 干預訓練后 t p 2.34 ± 0.47 1.34 ± 0.45 19.8 0.0000強迫 2.26 ± 0.62 1.65 ± 0.51 11.87 0.0000人際 2.38 ± 0.59 1.58 ± 0.63 13.4 0.0000抑郁 2.43 ± 0.72 1.43 ± 0.32 16.7 0.0000焦慮 2.02 ± 0.54 1.52 ± 0.57 9.9 0.0000敵對 1.93 ± 0.63 1.53 ± 0.68 7.5 0.0000偏執(zhí) 1.64 ± 0.49 1.46 ± 0.45 3.8 0.0000恐怖 1.92 ± 0.57 1.12 ± 0.36 18.2 0.0000精神病性軀體化1.26 ± 0.71 1.06 ± 0.54 4.1 0.0000
表4 干預前后 (16PF)各因子積分變化情況 ±SD)
表4 干預前后 (16PF)各因子積分變化情況 ±SD)
因子 干預訓練前 干預訓練后 t p 0.01 B(聰慧性) 8.98±3.73 10.98±4.02 3.67 <0.01 C(穩(wěn)定性) 12.98±4.93 14.39±4.00 2.65 <0.01 E(恃強性) 14.55±3.83 14.63±4.08 0.34 <0.05 F(興奮性) 13.33±3.31 11.80±3.65 3.50 <0.01 G(有恒性) 14.27±4.11 14.85±3.85 1.35 <0.05 H(敢為性) 11.26±4.11 13.64±4.44 4.50 <0.01 I(敏感性) 10.51±2.40 9.26±3.16 3.93 <0.01 L(懷疑性) 9.14±1.89 12.11±3.71 1.72 <0.05 M(幻想性) 11.88±3.92 12.61±2.91 0.46 <0.05 N(世故性) 12.09±3.44 10.94±4.34 1.36 <0.05 O(憂慮性) 13.77±3.98 10.72±2.67 5.37 <0.01 Q1(實驗性) 10.59±3.21 12.78±3.39 0.41 <0.05 Q2(獨立性) 12.40±3.19 12.60±2.92 2.12 <0.01 Q3(自律性) 12.19±3.43 12.98±4.93 1.35 <0.05 Q4(緊張性) 12.63±3.09 11.55±3.30 2.65 <0.01 A(樂群性) 12.81±3.03 13.30±3.22 2.78 <
31%的心理健康陽性檢出率反映了被測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欠佳的狀況。通過對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運動干預,受試者的心理測試指標有了明顯的改善,性格也有優(yōu)化發(fā)展趨勢,表明體育鍛煉在增強體質(zhì)的同時,也能促進和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2.1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原因分析
本次調(diào)查結(jié)果還顯示,女生的SCL-90總分和因子均分高于男生,表現(xiàn)為情緒不穩(wěn),易受環(huán)境與感情支配,孤獨感強,心胸比較狹窄,因而常處于矛盾與沖突之中,這與國內(nèi)同類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女生比男生有更高的焦慮傾向,社會性別角色期待可能是造成女生不安、焦慮水平過高的主要原因。長期以來,社會對女性的要求是文靜、守紀律、少競爭,而對于兩性從事社會活動的評價,又采取單一的男性化標準進行衡量,致使女生在大學校園這種平等競爭的氛圍中,遇到相同的文化困擾時,沿習傳統(tǒng)的歸因方式,從而產(chǎn)生高壓力與高焦慮。
導致大學生產(chǎn)生心理疾病和心理健康問題的誘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對大學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的不適應(yīng)[5]。很多學生在進入大學前的應(yīng)試教育中,受到家長與學校的過度保護,缺少磨難教育,缺乏應(yīng)對困難的心理承受力與生活自理能力,進入大學后表現(xiàn)為生活不適應(yīng)。有的大學生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這與他們在家中自我中心意識的形成有關(guān)。在大學集體生活中,他們不能像在家中那樣隨心所欲,這就表現(xiàn)為人際關(guān)系不適應(yīng)。在學習方面,大學前的應(yīng)試教育是在家長、老師的督促下進行的,大學相對自由與輕松的環(huán)境讓一些學生不知道如何學習,結(jié)果導致考試不及格,造成心理壓力,表現(xiàn)為學習的不適應(yīng)。還有的大學生不會計劃開支,花錢時先松后緊,沒錢就向家里要,得不到滿足就覺得比別的同學差,這種攀比心理也會讓其產(chǎn)生不適應(yīng)。
這種種不適應(yīng)往往誘發(fā)學生產(chǎn)生負面情緒,引發(fā)心理障礙。一項調(diào)查表明,大學生心理障礙更多地表現(xiàn)在從前應(yīng)試教育的苛刻要求導致的強迫、情緒緊張導致的焦慮、悲觀失望引起的抑郁、人格不健全導致的人格偏執(zhí)和人際關(guān)系敏感及對他人和周圍環(huán)境懷有敵意等6個方面[6]。大學階段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是一個關(guān)鍵的轉(zhuǎn)折點,是青年人邁入社會的最后階段,在這個時期出現(xiàn)問題,學生、家長和社會自然更傾向于把原因歸咎于學校,其實問題遠不是那么簡單,要想徹底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必須從源頭抓起。
2.2.2 體育運動成績與心理健康的相關(guān)性分析
進一步對心理檢測陽性與陰性的學生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運動成績與心理素質(zhì)呈密切的正相關(guān)。從表5可以看出,在774名受試者中,素質(zhì)測試不達標者179人,其中心理測試陽性者為131人,占73.2%;素質(zhì)測試達標的387人中,心理測試陽性者為89人,占23%;素質(zhì)測試成績?yōu)榱己煤蛢?yōu)秀的208人中,心理測試陽性者僅20人,占9.61%。從另一角度看,心理測試陽性受試者的素質(zhì)測試達標率僅45.4%,而心理測試陰性受試者的素質(zhì)成績較前者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達標率高達91%。表明強壯的體魄易于承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與挑戰(zhàn),具有較強的應(yīng)對困難與心理承受能力,身體素質(zhì)好的學生大多具有較健康的心理素質(zhì)。
表5 心理檢測陽性與陰性樣本學生素質(zhì)成績比較表
2.2.3 運動干預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機理分析
從實驗組與對照組前后兩次心理測試結(jié)果可以看出,對照組前后兩次的心理測試結(jié)果沒有明顯的差別 (表2),進行體育訓練干預的實驗組前后兩次測得的軀體化、強迫、人際關(guān)系、抑郁、焦慮、敵意、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癥等各因子相關(guān)均數(shù)明顯下降 (表3),且下降幅度較大。多數(shù)受試者的頭痛、胸部不適、胃口不好等軀體癥狀及焦慮、不安等精神癥狀得到明顯改善。經(jīng)過運動干預大部分輕度失眠的受試者能正常入睡,睡眠質(zhì)量提高;失眠程度較重的受試者失眠頻度降低,失眠時間縮短。這與運動鍛煉可以消除心理緊張、抑郁、焦慮、不安等因素有關(guān)。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合理的運動干預對控制學生失眠的有效率達95%以上,顯效率達73%。
一些學者認為,人際關(guān)系的不和諧是眾多心理問題的主要誘因,如何與同學融洽相處,已成為現(xiàn)代大學生亟待建立的本領(lǐng)。運動鍛煉,特別是集體項目的運動鍛煉,可以使學生間增加接觸與交往,滿足其交友、釋放壓力、獲得認同等情感需要,這些積極的情緒體驗本身就具有直接的心理健康效應(yīng)。
實驗結(jié)果顯示,運動鍛煉對人格特點具有積極的影響與良性促進作用,實驗組在進行體育干預后,16項人格因素中,樂群性 (A)、聰慧性 (B)、穩(wěn)定性 (C)、敢為性(H)、獨立性 (Q2)五項因子積分較干預前均有所提升,表明在外向、熱情、善于思考、大膽敢為、自立自強等方面出現(xiàn)了明顯的優(yōu)化趨勢;而在興奮性 (F)、敏感性 (I)、憂慮性 (O)、緊張性 (Q4)四項因子積分有所降低,說明在理智、不輕易動搖、自信、知足常樂等性格方面表現(xiàn)更加突出。對不同人格學生的心理健康比較還發(fā)現(xiàn),內(nèi)外向?qū)W生之間存在顯著的心理健康差異,隨著學生向性性格的由內(nèi)向外發(fā)展,其心理素質(zhì)水平出現(xiàn)明顯的提高,而運動鍛煉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外向性格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這一點已經(jīng)被Cox的研究結(jié)果所證實[7]。
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有極其密切的關(guān)系,經(jīng)常的體育鍛煉,在提高人們身體素質(zhì)的同時,也磨練了人們的意志,提高了克服困難的勇氣,從而增強了機體和精神的耐受能力。人們在運動中能夠調(diào)控消極情緒,培養(yǎng)積極情感,減輕和消除心理壓力,從而增進身心健康。因此堅持體育鍛煉,將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較高,顯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他們中的多數(shù)人有焦慮、失眠、對前途感到失望甚至絕望等負面情緒,必須引起高度關(guān)注。運動成績與心理素質(zhì)呈顯著的正相關(guān),運動成績較好的學生大多具有較好的心理素質(zhì);運動鍛煉可以影響并改善學生的各種非正常心理狀態(tài),培養(yǎng)勇敢堅強的性格、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拼搏進取的精神。隨著運動鍛煉的持續(xù)進行,學生的性格逐步由內(nèi)向外發(fā)展,形成穩(wěn)定的外向性格,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建立學生健康檔案,包括機能、形態(tài)、素質(zhì)、心理健康等內(nèi)容,由受過專門訓練的心理指導教師與體育教師對學生的健康狀況進行全面評價,對學生中的亞健康人群進行重點監(jiān)控,有針對性地對該類學生進行運動干預。對心理健康存在問題的學生在進行心理治療的同時,要加大體育干預的力度,使體育健康課程向注重健康方向傾斜,相信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1] 楊金田,邢建輝,程立鋒.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分析[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6,20(4):52-54.
[2] 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3(S1):285-288.
[3] 王樹明,張靜,左從現(xiàn).大學生身心健康與體育鍛煉的相關(guān)研究[J].體育科學,2003,23(3):18-21.
[4] 白莉.知識經(jīng)濟時代高校健康教育體系的構(gòu)建與實施[J].體育科學,2003,23(3):23-28.
[5] 劉素卿.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6,20(4):55-56.
[6] 李冰.象牙塔阻擊心靈之危[N].每日新報,2004-02-26(24).
[7] Cox B J.Sport Psychology:concept and application[M].Dubuque,Iowa:W.C.Brown publishers,1985:35-43.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YIN Hai-tao1,GUO Bin2
(1.Physical Education Dept.,Northeast University Qinhuangdao Branch,Qinhuangdao 066004,China;2.The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Tianjin 300070,China)
After the survey on the 830 students in Qinhuangdao Branch of Northeast University,31%students have various degree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The further comparative experiment study shows that the sport score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level.The sport intervene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various abnormal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and help them form stable extrovert characters and enhance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The authors suggest to strengthen the sport interven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s.
college student;physical quality;psychological health;sport intervene
G806
A
1008-3596(2012)03-0087-04
2012-01-19
殷海濤 (1979-),男,河北山海關(guān)人,講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