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摸石頭過河”又成為熱門話題。或曰:“摸石頭過河”改革時代已成為過去;或曰:“告別摸石頭過河時代”。
在論證“摸石頭過河”已成過去的時候,或曰:現(xiàn)在河水太深,難以摸著“石頭”;或曰:河里“礁石”太多。
這種說法,用意也許并非不善,但是否真的悟出了“摸石頭過河”的真諦,卻很難說。
比如,中華民族常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某種精神和行為,時至今日,這個比喻背后的道理仍是我們的精神財富。試想,如果有人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時代已經(jīng)過去,我們告別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時代,聽者會做何感想?
如果有人進而說:現(xiàn)在遍地起高樓,已經(jīng)沒有虎穴了,至少已經(jīng)很難找到虎穴了;即便找到虎穴,又怎能肯定里面有虎子?即便虎穴里找到虎子,又有何用?食之?寵之?逗之?老虎現(xiàn)在已是瀕臨滅絕的受保護動物,還入什么虎穴、得什么虎子?。柯犝邥龊胃邢??大家會有何受益?
再比如,中華民族常用“夾著尾巴做人”比喻某種處世哲理。如果有人說:我是人,沒有尾巴,怎么能“夾著尾巴做人”?
“夾著尾巴做人”的真諦不在于尾巴。智者常言:沒有尾巴,找根尾巴也得夾著,就能明白“夾著尾巴做人”的道理。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老子曰,大音希聲,大道無形。“摸石頭過河”的真諦不是石頭,也不是河,而是“摸石頭過河”背后的道理。如果有人說,現(xiàn)在都有橋了,過河何必摸石頭啊?這只能顯示出言者謬之千里。
什么是“摸石頭過河”的真諦?簡言之,如果只有過河才有出路,那就不能因為有河阻攔就不過河,不能因為河上無橋就不過河,但過河又不能冒進,必須既有過河的勇氣和決心,在過河過程中又必須有充分的謹慎和防范,必須邊過河邊總結經(jīng)驗。
“摸石頭過河”的真諦,不僅在30多年前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助益,而且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精神財富的重要成分,并將繼續(xù)造福于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我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大都得益于“摸石頭過河”真諦的指引。在我國不斷深化改革、進一步擴大開放的當今,“摸石頭過河”的真諦將繼續(xù)照耀著我們的前進道路。
引用“摸石頭過河”,往往同改革有關?;蛟唬寒斍巴苿痈母锉冗^去30多年任何時期都更加艱難。如果這一說法成立,就必須假設30多年前發(fā)動改革開放的艱難程度較低。但是稍微研究一下歷史就會發(fā)現(xiàn),30多年前中國邁上改革開放之路,是巨龍?zhí)ь^、改變世界的非凡壯舉。
其實,每個時期都有各不相同的機遇和挑戰(zhàn)。關鍵在于智慧。只要有智慧,再大的艱難都可以克服。如果沒有智慧,任何艱難都可能成為前所未有的艱難。
也有人說:“摸石頭過河”的改革時代已經(jīng)過去,理性改革時代正在到來。這種說法容易引申出“摸石頭過河”改革是非理性改革,或缺乏理性改革的結論。把當前說成理性、把30多年前的壯舉說成非理性或缺乏理性,這既無必要,也不可取,更不符合事實。“摸石頭過河”的真諦本身就包含著巨大的理性和利弊權衡與抉擇。
好在“摸石頭過河”的真諦并不會因為有人試圖否定或摒棄而受損?!懊^過河”的真諦也不會過時。筆者以為,千百年后,人們仍會用它激揚自己,啟迪大家。
?。ㄗ髡邽橹袊鴩H關系學會理事,曾任鄧小平英文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