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三歷史復習中,我們經常強調要強化基礎知識,打好歷史基本功。不過,基礎知識的掌握需要平時的日積月累,對那些細小瑣碎而又易誤的知識點(這樣的知識點往往是命題的“題眼”和解題的“鑰匙”)我們要做到理解的精細化﹑準確化和科學化。為此,我們只有做到細化學習﹑科學把握,才能夯實基礎﹑減少失誤﹑提高成績。下面以三本必修教材為例,結合自身的教學體會,筆者梳理了以下易誤知識點,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癖匦?
1.分封制不單是周天子分封諸侯,諸侯與卿大夫在其封地內也要進行分封。
2.郡縣制不是出現于秦朝,而是出現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秦朝,秦始皇聽取李斯的建議,在全國范圍內推行了郡縣制。
3.專制主義不等于中央集權。專制主義是就中央的決策方式而言的,體現了君臣關系。中央集權則是針對地方分權而言的,體現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
4.秦朝建立之前,秦國國君嬴政只能稱秦王,不可稱秦始皇——秦始皇是秦朝建立之后的稱呼。
5.唐朝的中書省不同于元朝的中書省。唐朝的中書省負責文件草擬,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元朝的中書省是最高行政機關,與唐朝的尚書省職能相當。
6.三省六部制度與科舉制度創(chuàng)始于隋朝,不是唐朝,應該說發(fā)展于唐朝。
7.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不是官方組織的抗英斗爭,而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自發(fā)的大規(guī)模抵抗外國侵略的斗爭。
8.19世紀中葉,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工業(yè)國家(英﹑法﹑美)對華侵略以經濟侵略﹑開放通商口岸為主,而此時的沙俄則以掠奪土地為主。不同的侵略目的反映了列強之間的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
9.我們講太平天國運動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主要理由是太平天國運動打擊了清王朝,動搖了封建統(tǒng)治的基礎;而不是太平天國運動頒布了兩個文件:《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因為前者本身具有落后性,后者在當時根本無法實施。
10.《馬關條約》將沙市開辟為通商口岸,不是湖南省長沙市,而是湖北省荊州府沙市。
11.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
12.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是1894年成立的興中會,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是1905年成立的中國同盟會。
13.1912年孫中山成立的是南京臨時政府,不是南京國民政府——南京國民政府是1927年蔣介石建立的。
14.孫中山領導的護國運動,護的是中華民國,反的是袁世凱。隨后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護的是《臨時約法》,反的是段祺瑞。
15.棗宜會戰(zhàn)(1940年)不屬于防御階段的四大會戰(zhàn)(淞滬會戰(zhàn)﹑太原會戰(zhàn)、徐州會戰(zhàn)和武漢會戰(zhàn)),而屬于相持階段的會戰(zhàn)。
16.淞滬會戰(zhàn)的指揮將領是張治中,棗宜會戰(zhàn)的指揮將領是張自忠。
17.北京在國民政府時期稱北平,不是北京。新中國定都北平時,將北平改為北京。
18.“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是為解決臺灣問題而提出的,不是為解決香港問題而提出的。
19.香港﹑澳門能夠回歸祖國,根本原因是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不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正確,盡管后者功不可沒。
20.香港﹑澳門問題的解決屬于中國外交問題,而臺灣問題的解決屬于中國內政問題。
21.我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qū)不都是建國以后建立的,其中內蒙古自治區(qū)建立于1947年。
22.我國在建國初期實行“一邊倒”的外交方針,加入社會主義陣營,但這并不意味著新中國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絕不來往。
23.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聯合國——中國本身是聯合國創(chuàng)始成員國之一。
24.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ɑ蛑忻狸P系解凍),而不是始自中美建交(1979年,中美才正式建交)。
25.自然環(huán)境對古希臘城邦的形成有重大影響,但不起決定作用。
26.古希臘﹑古羅馬當時為奴隸社會,不是封建社會。
27.古希臘的公民當時只占全部人口的少數,廣大的奴隸﹑婦女﹑兒童和外邦人不屬于公民。
28.梭倫改革時建立的是“四百人議事會”,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改革時組建的是“五百人議事會”。
29.公元509年是公元6世紀初,公元594年是公元6世紀末。但公元前594年是公元前6世紀初,公元前509年是公元前6世紀末(注意時間換算)。
30.古羅馬的公民法與萬民法不是具體的法律文本,而是法律范疇。《十二銅表法》屬于公民法范疇。
31.1688年的“光榮革命”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但不是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標志。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32.英國議會的權力中心在下院,不在上院。
33.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后,工業(yè)資產階級獲得更多的參政權和選舉權,不是所有階層都能獲得更多的民主政治權利——廣大的工人﹑貧民的政治權利仍然受到種種限制。
34.美國1787年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而不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典。
35.巴黎公社的建立是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偉大嘗試,不屬于社會主義革命范疇。
36.二戰(zhàn)后世界政治格局中出現的“冷戰(zhàn)”局面不是沒有武力對抗,“冷戰(zhàn)”局面下的國際關系實際上是全面“冷戰(zhàn)”加局部熱戰(zhàn)(例如朝鮮戰(zhàn)爭和越南戰(zhàn)爭)。
37.俄國二月革命爆發(fā)于1917年3月(俄歷2月),俄國十月革命爆發(fā)于1917年11月(俄歷10月)。
38.蘇聯解體標志著兩極格局的瓦解,直到現在多極化格局仍然沒有形成,現在世界格局的多極化仍然只是一個發(fā)展趨勢。
39.歐共體是歐洲共同體(1967年成立)的簡稱,而不是歐洲經濟共同體(1958年成立)的簡稱。
40.中國奉行不結盟政策,但不是不結盟運動(1961年誕生)的成員國。
?、虮匦?
1.小農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yè)生產的基本模式,但不是唯一模式。
2.自給自足是小農經濟的基本特征之一,這里的“足”不是富足,而是滿足家庭生活需要和交納賦稅。
3.資本主義萌芽不僅是商品經濟發(fā)展的產物,也是封建制度衰落的產物。
4.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緩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閉關鎖國”和“重農抑商”政策,而是腐朽衰落的封建專制制度。
5.“閉關鎖國”政策不是絕對禁止對外貿易,而是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6.中國近代資本主義不是由封建社會后期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而來的,而是在外國資本主義入侵的刺激下產生的。
7.中國最早的近代企業(yè)是外資企業(yè),不是洋務企業(yè)。
8.中國的無產階級產生于19世紀四五十年代的外資企業(yè),資產階級產生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無產階級的產生早于資產階級。
9.洋務派是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不是資產階級的代表。洋務運動創(chuàng)辦的民用工業(yè)不屬于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
10.甲午戰(zhàn)爭后,清政府放寬了對于民間投資設廠的限制,其本質目的不是為了發(fā)展資本主義,而是為了擴大稅源﹑解決清政府的財政危機和政治危機。
11.張謇是清末的民族資本家,張騫是西漢時期的著名外交家。
12.中國近代史上出現過各種類型的近代企業(yè),如外資企業(yè)﹑洋務企業(yè)﹑民族企業(yè)﹑官僚企業(yè)。但就中國近代經濟整體結構而言,小農經濟仍然占據主體地位。
13.建國初期的土地改革運動,確立的是個體農民的土地私有制,不是土地公有制。
14.新中國成立至三大改造結束時,中國的社會性質是新民主主義社會,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15.過渡時期總路線不同于社會主義總路線。1953年制定的過渡時期總路線,中心任務是“一化三改造”。1958年制定的社會主義總路線,指導思想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16.“文革”的結束并不代表“左”傾錯誤的結束,隨后的“兩個凡是”其實質仍然是堅持“文革”中的“左”傾錯誤。
17.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民獲得了土地的使用權和經營權(沒有土地所有權),土地所有權仍然屬于國家。
18.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不僅包括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而且包括在農村大力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
19.近代西式服裝傳入中國社會,引發(fā)服飾變革,但并不是中式服裝完全被取代,而是中西服飾并行。
20.中國的有軌電車誕生于1906年的天津,中國的公共汽車誕生于1924年的上海。
21.中國的第一部電影是《定軍山》,第一部有聲電影是《歌女紅牡丹》。
22.近代中國國人最早辦的報刊是1873年在漢口出版的《昭文新報》,近代中國歷時最長﹑影響最大的報刊是《申報》。
23.在新航路開辟過程中,成功實現環(huán)球航行的是麥哲倫船隊,而不是麥哲倫本人,麥哲倫本人在中途去世。
24.哥倫布航行到達的西印度群島位于加勒比海地區(qū),而不是印度——哥倫布本人以為他到達的是印度。
25.新航路開辟時代的“黃金熱”的本質不是資產階級的貪婪,而是資產階級的積極進取,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實現資本原始積累,發(fā)展資本主義。
26.在西方列強的殖民爭霸過程中,英國打敗荷蘭說明了工業(yè)資本戰(zhàn)勝商業(yè)資本,而英國打敗法國則說明了資本主義制度戰(zhàn)勝封建制度。
27.工場不同于工廠。工場是指手工業(yè)者集合在一起生產的場所,工廠是工業(yè)革命中隨著機器生產逐漸取代手工操作,出現的一種新興生產組織形式,是工業(yè)化的產物。
28.第一次工業(yè)革命開始的標志是哈格里夫斯發(fā)明珍妮紡紗機,不是凱伊發(fā)明飛梭,也不是瓦特改良蒸汽機。
29.羅斯福新政是在堅持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局部調整,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制度。
30.20世紀30年代,美國采用凱恩斯主義制定經濟政策,此時西方國家還沒有廣泛采用凱恩斯主義。二戰(zhàn)后,西方國家廣泛采用凱恩斯主義。
31.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不是壟斷資本日益排擠中小企業(yè),也不是國有企業(yè)占據主導地位,而是指國家政權與壟斷資本相結合,國家對經濟的控制和干預不斷加強。
32.二戰(zhàn)后,資本主義國家制定的經濟計劃只是經濟發(fā)展的手段,不屬于計劃經濟體制。
33.赫魯曉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都是對斯大林模式的局部調整,沒有沖破斯大林模式。戈爾巴喬夫改革則是對斯大林模式的否定,放棄了社會主義道路。
34.蘇聯解體只能說明斯大林模式的失敗,不能說明社會主義道路的失敗。
35.經濟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是發(fā)達國家,不是發(fā)展中國家,因為經濟全球化是由發(fā)達國家主導的。
Ⅲ必修3
1.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不是道教的創(chuàng)始人,道教興起于漢代。
2.韓非子主張的“法治”不同于現代意義上的“法治”,韓非子維護的是君主最高權威,其實質J1awsv0d9tIocKDxje8Htg==是嚴刑峻法下的“人治”。
3.“罷黜百家”不是“禁絕百家”,而是“抑黜百家”,其目的在于確立儒學在官方的正統(tǒng)地位,不許其他學派分沾,而不是禁止諸子百家在社會上流傳。
4.漢朝的統(tǒng)治思想并非一直是儒家思想,漢初統(tǒng)治思想為道家思想,推行“無為而治”。
5.“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的儒學是經過董仲舒改造后形成的新儒學,不完全是孔子時代的儒學。
6.董仲舒的新儒學是以儒學為主,同時吸收了道家﹑法家和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理學也是一種新儒學,它以儒學為主,同時吸收了道教和佛教的一些思想。
7.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對傳統(tǒng)儒學進行批判,但他們仍是傳統(tǒng)儒學的繼承者,他們的思想反映了當時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
8.甲骨文是中國目前已知的最早文字,但不是中國最早的文字。
9.中國戲曲藝術成熟的標志為元雜劇的興起,而不是京劇的興起。
10.紙是西漢時期發(fā)明的,而東漢蔡倫利用樹皮、麻頭等作原料,改進了造紙術。
11.宋代畢升最早發(fā)明的是活字印刷術,而不是印刷術,隋唐之際中國已有雕版印刷術。
12.明清時期我國科技繼續(xù)發(fā)展,此時的中國科技屬于傳統(tǒng)科技。西方文藝復興后科技迅速發(fā)展,此時的西方科技屬于近代科技。
13.近代京劇是中國的國粹藝術,它的形成和發(fā)展沒有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
14.林則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對西方的了解不是很深入,只是開學習﹑研究西方之先河。
15.堅持“中體西用”思想的不只是地主階級洋務派,還有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派。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派是從地主階級洋務派分化而來的,由學“器物”逐步上升到學“制度”階段。
16.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是反對滿洲貴族的統(tǒng)治,新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要求。
17.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志是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青年雜志》從第二卷起改名為《新青年》。
18.康有為借助孔子的權威宣傳維新變法思想,新文化運動則打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兩者形式不同,本質上都是宣傳資產階級思想文化。
19.在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1920年李大釗在北京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而陳獨秀在上海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會”。
20.毛澤東思想不等于毛澤東個人的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fā)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個人正確的思想屬于毛澤東思想這個科學理論范疇。
21.“兩彈一星”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wèi)星,而不是指原子彈﹑氫彈和人造地球衛(wèi)星。
22.蘇格拉底與智者學派在關注人的問題上有相似之處,但他不屬于智者學派。
23.文藝復興在歐洲所起到的思想解放作用,僅僅局限于主流社會和知識分子階層,而廣大群眾更多的是通過宗教改革加入到思想解放運動中來。
24.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只是否定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并沒有否定整個牛頓力學。相對論發(fā)展了牛頓力學,打破了傳統(tǒng)的絕對時空觀。
25.現實主義文學強調真實,具體描寫現實生活?,F代主義文學集中表現自我,在藝術手法上反傳統(tǒn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