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皩W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要尊重學生,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引導作用。
一、上課前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認為:“影響學生學習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倍@影響學生學習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卻恰恰是我們教師平時最容易忽略的。
在一次區(qū)教學比武時,有兩位老師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圓明園的毀滅》的教學,同樣的教學內容,由于兩位教師對“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這點探明的情況不同,教學效果截然不同。
第一節(jié) 課上,劉老師剛投影出圓明園的圖片時,學生中許多人就開始小聲說出課文內容,老師很嚴肅地請大家坐好,保持安靜,然后組織教學。
老師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里是哪兒嗎?
學生回答:圓明園。
老師:你們知道圓明園在哪兒嗎?
學生:北京。
老師:你們知道這里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嗎?
學生無序的回答。
教學課文內容時,整個課堂教學使人感到無序、不舒服。
第二節(jié) 課上,陳教師也是先出示圖片,但是當學生口中隨便發(fā)出聲音時,教師并沒有指責,而是鼓勵學生說:“我知道許多同學課前預習了,我要找最守紀律的同學當小老師來教大家。”學生們立刻把腰桿挺的直直的,嘴巴閉的緊緊的。這時陳教師找了一名學生站到前面并提升大家:“注意聽,他說的對不對。誰聽得清看得認真就請他也來當小老師?!碑斃蠋熈私饬藢W生對課文的預習程度之后,再開始有針對性的組織教學,整個課堂就顯得活潑而又有序。
為什么同樣的教學內容在不同教師的處理下,課堂氣氛、教學效果卻有如此大的差別呢?究其原因就是兩位教師在教學前對學生了解的程度不同。陳教師在課前就對本班學生進行了了解。根據課前對學生知識方面的了解,又結合小學生表現(xiàn)欲望強烈的年齡特點,把傳統(tǒng)教學中的“聽老師講”變?yōu)椤奥犕瑢W講”,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學習的主體,同時老師又適時的提醒學生注意,真正起到了主導的作用,這樣既保護、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教會了其他的學生,做到個性和共性共存。而劉教師呢,由于根本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始終把自己放在教學活動的中心,強迫學生按照自己設計好的思路走,無論學生是否預習過,一律從零開始,因此課堂上就出現(xiàn)了此起彼伏的聲音。
由此可見,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同時,還要花些功夫去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并據此進行針對性更強的教學,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來,學生也才能在語文課上得到切實的收獲。
二、要了解學生在閱讀時的興趣點、疑問點
教師與學生在看待課文的角度上存在著諸多的差異,教師一般偏重于教材的語言形式、文章結構,而學生則側重于課文的內容。如教學 《雞毛信》時,我根據教材的要求,把朗讀課文、通過抓住海娃神態(tài)、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來體會他的機智勇敢的教學作為重點,在教案中設計重點是學生找出描寫海娃神態(tài)、動作等方面的句子,反復讀、體會。但后來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文章中的六個獨立小故事更感興趣。
另外,因為學生和教師在生活閱歷和知識水平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看完一篇課文后,教師認為的難點甚至教參寫明的教學難點和學生的疑問點有時不吻合。如教學《抓鬮》一課,教參寫明的教學難點是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那血濃于水的親情,而學生在課堂上卻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要抓鬮決定誰上學呢?現(xiàn)在不是義務教育嗎?”從學生的這個疑問點,我了解到學生并沒有把寫作背景聯(lián)系起來,沒有真正了解父子三人所處的環(huán)境,沒有體會到他們無奈的境地。因此上課時我就以學生的這個問題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同學們上堂課提的問題很好,我也有這樣的疑問,假如我們到了上學年齡,直接去上就行了,為什么要抓鬮呢?大家認真讀讀課文,把前后內容聯(lián)系起來 ,好好思考一下這個問題,看誰能夠告訴大家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這個問題正是學生此時不懂而想懂的,因此學習起來極其認真,討論也非常熱烈,最后學生從他的家境,外貌描寫以及生活方式的情形中明白了:他們太窮了,生在農村,沒有錢。整節(jié)課學生都沉浸在沉重的氣氛中,同情他們,想去幫助那些農村需要幫助的人。
三、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
由于遺傳因素、家庭、社會環(huán)境的不同,每個學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因此在課堂學習中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是不同的。如有的學生性格比較外向,表達能力強,就讓他表述自己的見解;有的學生課文意思雖然明白,但就是語言表達的不太清楚,這時可以讓他們“以讀代析”;還有一類學生,既不愛說,也不愛讀,只是獨自默默的畫、聽。這就要求教師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并在課堂上盡量根據其特點使其揚長避短。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把對學生的了解放到與對教材的了解同樣的高度,盡可能地去了解每一個學生在生活、學習等各方面的情況,了解他們的需要、動機、思想、感情和愿望,善于把教學的目標任務內化為學生的內在動機,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方式,特點及效果進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對學習活動的實際操作進行控制和調節(jié),更好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ㄗ髡邌挝唬汉铣5率卸Τ菂^(qū)浦沅實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