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今很多孩子面對作文無話可說,想一點寫一點,寫一點想一點,這種“擠牙膏”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主要是因為孩子的知識面狹窄,基礎(chǔ)薄弱,缺乏對生活的觀察與思考?!坝柧殞W生寫作,必須注重傾吐他們的積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從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入手,教給學生采集積累的方法,鼓勵他們多積累,夯實寫作基礎(chǔ),妙筆生花。
一、在勞動實踐中獲取寫作的方法
我校地處農(nóng)村,每學期組織大量的勞動實踐活動:春天澆水、夏天拔草、秋天掃落葉、拾稻子、冬天鏟雪、清潔區(qū)保潔、教室擦玻璃……這既是作文教學的直觀教具,又為作文教學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在觀察、發(fā)現(xiàn)、捕捉中充實頭腦,從而寫出感情真摯、觸摸心靈的作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學生在活動中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葉圣陶說:“寫作材料的來源普遍于整個生活里?!币龑W生從自己的生活天地中豐富作文內(nèi)容,讓學生在生活中嘗試、實踐,體驗生活,觀察事物,搜集材料,力爭寫出真實、自然、清新的文章。讓孩子們既在玩中獲取知識,增長才干,又在活動中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產(chǎn)生寫作靈感。因此,寫作離不開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本源。
二、在節(jié)日中捕捉寫作的素材
充分利用節(jié)日實施感恩教育并及時捕捉寫作的素材。因此,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勞動的艱辛、父母的不易,或做做家務(wù)活,或為父母排憂解難,在自己的行動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體驗成功,這樣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shè)情境,渲染氣氛,為學生創(chuàng)造“有話可說,有話要說”的語言環(huán)境,幫助學生捕捉寫作時機,激發(fā)寫作情感。如:5月8日是母親節(jié),為了激發(fā)學生對母親的愛,體會到母親的辛勤和偉大的事跡,結(jié)合品德與社會課進行教育。特意在母親節(jié)的前一天開展“驚喜的禮物”主題班會,孩子中午替母親刷一次碗,晚上為母親洗一次腳。結(jié)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不但每個人都能如期匯報,而且均能真實生動地敘寫自己的整個“孝心活動”的行為心理過程。我為他們描述渲染的親情所感動。每一位學生寫得都極具個性,毫無雷同,即使是作文水平最不好的同學也能寫得文通字順,情真意切,令人刮目相看。字里行間表露的是真實的自我,真實的想法。由于是“真心話”,看這樣的文章也可以說是一種享受。如,孟浩同學在《第一次給母親洗腳》中這樣寫道:“媽媽的腳不像我想象的那樣光滑,腳后跟布滿了裂痕,摸著粗糙的腳,我哭了。從小到大,都是母親照料我。我曾經(jīng)想過要報答母親,以為拿出母親最滿意的學習成績,就是對她最好的報答。可是,我現(xiàn)在才發(fā)覺自己是那么不懂事,就在昨天還吵著和您要一件不該買的衣服。我感謝您的理解和包容。我愛我的您。我愿她永遠健康快樂!”這次活動,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對他們進行了一次親情教育。
三、在摘抄本中留住寫作的素材
摘抄也是閱讀的一種方式,指導學生摘抄優(yōu)美的詞匯、句子、段落甚至抄寫好的文章。如:1.詞匯積累。描寫心情的:興奮、激動、高興、自豪……2.好句子積累。3.事物積累。如描寫植物的放在一類,描寫人的放在一類。4.詩歌摘抄。并把抄來的好句好段反復(fù)讀熟,甚至背會,指導學生定期開展一些競賽活動,比一比誰摘抄得多,背誦得多。還要求學生盡量在每篇中用些插圖,可以根據(jù)內(nèi)容插圖,也可以按自己喜愛的畫。小學生有很強的模仿力,閱讀摘抄他人的成功之作,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響,便于學生的作文由“仿”走向“創(chuàng)”。通過積累,學生擁有了大量的“原材料”,再加上創(chuàng)作的欲望,何愁學生不寫,沒內(nèi)容可寫?同時為學生自主表達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為學生的語言積累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馳騁的舞臺。鼓勵每個學生把班級發(fā)生的大事小情、趣事或疑問、煩惱,做成筆記。質(zhì)量要求并不要求多高,主要是學生自己感受到、觀察到的就可以。哪怕只是一句話,一個段落,一份隨筆,一次感動或憤怒都給予鼓勵和支持。于是,漸漸地,我在學生習作中看到了越來越豐富多彩的世界,真實的生活給孩子們帶來了愉悅,在潤物細無聲中獲得了寫作的素材。
由此可見,實踐出真知,積極開展各種活動是學生獲得寫作素材的有效途徑,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好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陶冶情操、增加樂趣,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厚積薄發(fā),妙筆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