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課往往是學生讀一讀,教師問一問,學生答一答,教師評一評。如何突破這種僵化的教學模式,緊扣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使學生從喜歡看漫畫,讀言情小說、武俠故事轉變到喜歡語文和喜歡閱讀文學作品上來呢?怎樣才能實現(xiàn)“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1]這一重要的目標呢?
經(jīng)過幾年的探索,我覺得語文閱讀課的突破口如果設置得好,將會“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既能上好課,使學生在課堂上品味大師們的文學精華,學習閱讀方法,提升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又能促使學生在課外主動閱讀文學作品,提高對語言的感悟及運用能力,強化了情感思維訓練。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健康的審美情趣大有裨益。于是我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嘗試。
一、誦讀入文,感知語言的音樂美
語言富有音樂的節(jié)奏。余映潮老師認為:“非朗讀不足以體會文章的鏗鏘之音,音樂之美?!保?]在閱讀教學中,朗讀是感知語言音樂美的基石,這可以通過師生的雙邊活動來體會與實踐。
教師應該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師自身飽含感情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能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能對課文有充分的理解感悟;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使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實現(xiàn)“潤物細無聲”的功效。在課堂上進行必要的范讀,指導學生掌握并學會應用朗讀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學中教師的示范能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而更重要的是在教師的示范后,學生應有大量的實踐,進行自主的朗讀活動。在準確而有感情的朗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感情,喚起師生感情的共鳴,使師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3]
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朗讀時間,充分的朗讀材料。這一方面要求教師要利用好早讀時間,舍得把課前五分鐘給學生。另一方面要發(fā)動學生收集,查找整理課外的一些優(yōu)秀文章、文學名著,這樣學生閱讀朗誦的材料就不僅僅局限于課本,而且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經(jīng)常組織多種形式的朗讀練習,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nèi)外朗讀活動。我在教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長征組歌》時,采用了這樣一種做法:首先,要求學生朗讀六篇文章;其次,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篇或其中的幾段,根據(jù)文章的題材形式自由設計朗讀方式,可以一個人配樂朗誦也可以幾個人接力讀,分角色朗讀,還可以進行改編,表演課本劇舞臺戲;最后,將自己的誦讀成果展示給同學們。
這一舉措,激起了許多學生的興趣,他們課下查找了許多關于長征的資料,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朗讀中。一位男同學從網(wǎng)上下載了關于毛澤東生平的資料。配上背景音樂,充滿激情地朗誦了《詩人領袖》這首詩,當他談體會時,他說:“毛澤東一代偉人,既有雄才偉略,又具詩情才意。真可謂文武雙全?!彪m然話不多但已有自己的體會,這已很不錯了。
另幾位同學則合作學習并演唱了《長征組歌》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將課文演唱了出來,使無聲的語言變?yōu)橛新暤恼Z言,用音樂再現(xiàn)作品,賦予作品新的生命力。
朗誦的形式可以隨著朗誦的內(nèi)容、時間、目的的不同有所變化,可以在課堂上進行齊讀、自由讀、接力讀、分配角色讀,還可以在課下進行豐富多彩的課外朗讀活動,如進行舞臺劇改編創(chuàng)作小品,搞一場詩歌朗誦會,等等。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感知力,提高了學生朗讀的興趣,而且促使學生讀有所思,思有所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了文章的情感,為深入研讀體會文章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置疑入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古人云:“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保?]毫無疑問,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是問號。傳統(tǒng)的教學活動常常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少有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主動質(zhì)疑問難的。殊不知,教師提問與學生主動質(zhì)疑的效果是不同的,后者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求知欲。
在新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我有意識地改變師問生答的這種方式,把提問的權利交給學生。果然,學生的課堂學習、課外探究出現(xiàn)了新面貌。在上《草》這篇課文前,我要求學生認真做好預習,準備好與課文有關的各方面問題。第二天課堂上果然出現(xiàn)了各種有深度,有爭議,有自己觀點的問題,有的同學就文章的內(nèi)容,有的就文章的結構,有的就文章的修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一個平時不太愛回答問題的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課文說楊光興沖沖地把野菜倒進那半截‘美孚’油桶里,‘美孚’油桶是什么東西,為什么不寫倒在鍋里,吃野菜為什么還‘興沖沖’,這有什么意義嗎?”
說實話,對于這個問題,備課時,我沒有注意到,此時該怎樣回答呢?于是我發(fā)動全班同學討論這個看似無關的問題。經(jīng)過一番爭議,學生們得出了結論:①美孚是美國石油公司名稱,暗示了紅軍長征的時代背影美國支持國民黨反動派圍剿紅軍;②用“美孚”油桶說明這是紅軍的戰(zhàn)利品,紅軍突破了敵人的圍剿;③用“美孚”油桶煮野菜,說明紅軍在長征途中,吃飯難,不僅沒有炊具連糧食也沒有,這也表明紅軍將要戰(zhàn)勝種種困難;④“興沖沖”說明紅軍不怕困難,有克服困難的信心與決心。這樣,學生在體會紅軍精神及周副主席的思想精神時就不存在困難了,視野也就更開闊了。
這個問題的設置、回答,是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這不僅激起了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更讓我相信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前預習時提出疑問,而且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生發(fā),還可能在結束后產(chǎn)生,關鍵在于在閱讀中,教師應有意識地留給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時間。而且,作為有責任心的教師,對待學生思維中閃爍出的火花,我們應該及時地予以鼓勵引導,使他們在探索、發(fā)現(xiàn)中,實現(xiàn)知識的增長、人格的美化、能力的發(fā)展、思維的深化。千萬不能隨意否定學生“出格”的問題,這可能是在扼殺學生探索的欲望、求知的心靈。
當然閱讀中,讓學生提問,并非說老師就可以不問或不必問,不能問??鬃尤У茏訋焼柹?、生問師答,可以說只要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就不應拘泥于形式。置疑提問,教學相長,是師生共同的權利。
三、以情入文,讓情感在閱讀中得到體驗與升華
語文是最具人文性的學科,閱讀課應洋溢著獨特的迷人的氛圍和人性魅力。其豐富的情感正是教學中需要品味與探索的,那么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呢?
教師要注意自身的情感對學生的影響,每一堂課都要有良好的心態(tài),保持積極的情緒、熱情的態(tài)度,這樣才能使學生受你的感染,親近你,相信你,能不由自主地參與到品味文章的過程中,這往往依靠的是教師的個人魅力。所以語文教師尤其要提高自身修養(yǎng)。在課堂上教師的語言、表情、動作及神態(tài)都應能吸引學生的眼光,喚醒學生沉睡的心靈,激起學生情感的變化,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從而使學生想知、樂知,使語文閱讀成為師生情感交流的天地。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感染學生。在備課中,應找出文章的情感切入點使學生與教材能形成共鳴,促使其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例如在教授《背影》一課時,我一開始就抓住“至愛親情”這一主題談起我的父親對我的關愛,這樣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紛紛回憶起平常生活中父母親人對他們無私的關愛。其實青少年的情感是異常豐富的,教師只要注入一滴浪花,學生的心海往往就會掀起一片波濤。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各種方法,如現(xiàn)身說法、情景再現(xiàn)、背景介紹、誦讀品味等使學生與教材產(chǎn)生情感共鳴。有時也許教師與學生對教材的情感品味不能達成一致。但教學的藝術表現(xiàn)能為教師架起一道溝通學生情感點與教材情感點的暢通無阻的橋梁。
總之,如果我們在講授文學作品閱讀課時,能做到用多種方式誦讀,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精神,讓學生以真摯的感情投入到作品的欣賞中,將會使語文課堂變得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1-2.
[2]余映潮.閱讀教學藝術50講.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1-01:22-23.
?。?]余映潮.閱讀教學藝術50講.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1-01:48.
?。?][清]彭端淑.白鶴堂文集.作于乾隆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