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紀是明朝宮廷花鳥畫的代表畫家,他的畫最大的特點就是工寫相兼。清朝徐沁《明畫錄》評他的花鳥“初學(xué)邊景昭,后模仿唐宋諸家,始臻其妙?!彼淖髌凤L(fēng)格顯著,有“粗”“細”兩種風(fēng)貌,而工筆設(shè)色法較為著名,他的畫面中充分利用了各種形式的對比,展現(xiàn)出了特有的美感。
一、構(gòu)圖中的沖突美
呂紀擅長刻畫一些色澤斑斕的珍禽,如鳳、鶴、孔雀、錦雞、鴛鴦、鷺鷥等,常用的技法多為先精細勾勒,運用艷色暈染、細膩逼真,然后用雄健灑脫、水墨淋漓的筆法為畫面配上古樹巨石、流水灘渚,坡岸懸崖等一些壯闊的背景加以襯托。例如《新春雙雉圖》中:色澤斑斕、細致刻畫的錦雞,盎然怒放的山茶花,幾從繁密的竹葉,靜謐開放的水仙,傲然清幽的白梅,配上蒼勁盤旋的老樹,起伏松動的坡土,粗簡堅硬的山石。清雅之韻與野逸之趣相交相融,使整幅畫面在工謹妍麗中傳達出樸實渾厚的氣質(zhì)。
二、“粗”“細”中的對比美
所謂“粗”“細”,可以從很多個角度來看待:我們時常將酣暢淋漓的寫意畫稱之為“粗”,因為它不拘小節(jié),肆意抒情,在偶然之中體現(xiàn)變化;當(dāng)然,精細臻麗的工筆畫則稱為“細”,從構(gòu)思到分染,從大格局滲透到每個細節(jié),層層遞進,精致的呈現(xiàn)?;蚴窃诰€條之中,線有粗細之分,亦或是在刻畫中,塑造形象有粗狂和細致之分……看似這是兩個截然相反的極致,其實只要把握好分寸,“粗”中有“細”,“細”中有“粗”,二者相互滲透,相互襯托,形成對比,“粗”和“細”在同一幅畫面中可以十分有效的結(jié)合在一起,傳達出別樣的美感。
由于在行筆過程中力度的輕重,墨色的濃淡,水分的干濕,速度的快慢,線條的長短,運筆的急緩,筆鋒的側(cè)逆,行筆的蒼潤,加之抑揚頓挫、快慢虛實的變幻等等,會得到效果各異的線條:有的莊重典雅,有的灑脫飄逸,有的蒼勁沉著,有的質(zhì)樸天真,有的自由靈動,有的活潑輕松,有的如煙云舒卷,遒勁流暢……有了這些豐富變化的線條,充滿了對比,自然就給畫面提供了多樣的表現(xiàn)力。
在《新春雙雉圖中》,花葉、禽鳥的刻畫,我們就可以稱之為“細”。嚴謹?shù)脑煨徒Y(jié)構(gòu),動態(tài)的精準協(xié)調(diào),細致的色彩搭配,豐富的層次變化……而樹干、石頭、土坡等配景,則可稱之為“粗”,運用山水寫意等一些皴法,筆力遒勁,色度渾厚,線條枯拙,粗重有力。正是因為有了畫面中的石、樹、坡土,因為用了粗筆皴擦的畫法,才襯托出了花的嬌艷,禽鳥的精致。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也豐富了畫面形式美的傳達,可謂是“工而不呆板,隨意中見法度”。
三、“動”“靜”中的對比美
雖然畫面中的每一個物體都是靜止不動的,但畫者卻能通過各種技法使形象生動起來,通過形式美感的表現(xiàn)來刻畫形象,這也離不開對比和襯托。在《新春雙雉圖》中,“動”“靜”的襯托和呼應(yīng)比比皆是。畫面當(dāng)中精細刻畫的錦雞,一只靜立在樹干上,閉起眼睛假寐,似乎周圍是那么的安靜平和;而樹下卻又突然躥出一只,似乎在覓食,又似乎提高了警惕,尖銳的眼神盯住了前方。梅花枝頭那幾只歡呼雀躍的麻雀,有的張開翅膀,有的左顧右盼,有的注目遠望,仿佛都在訴說著春的來到。本應(yīng)靜止的樹干,在突兀轉(zhuǎn)折的長勢中,在層次繁密的穿插中,也顯得生意盎然,充滿生機……我并不是在給這幅畫配以怎樣動聽的故事,只是在中國畫當(dāng)中,無論是創(chuàng)作還是欣賞,想象力的參與都是最吸引人的地方,畫者應(yīng)在有意無意中,就給欣賞者留有這樣美好想象的空間。在選擇臨摹范本之初,我便是因為想到了這樣的場景。
細品呂紀的畫作,總有著一些共同特征,絢麗與清雅、華貴與野逸有機地融為一體,工筆和寫意、色彩和水墨和諧地結(jié)合,使作品在精麗之中別具雄闊氣勢,創(chuàng)立了新的體格,有“獨步當(dāng)代”之譽。
《桂菊山禽圖》軸,是呂紀的工筆設(shè)色花鳥代表作。山禽、花卉造型嚴謹,勾勒精細,施以鮮亮的顏色,古石、樹干用筆遒勁,重墨濃色的粗獷皴染。粗細結(jié)合,“筆工而聞,色縟而雅”,是他典型的作畫特征。
呂紀的另一風(fēng)格——水墨寫意畫,雖然簡練奔放,但也不乏精細的勾勒和嚴謹?shù)脑煨?,放逸而不離法度,形與神、質(zhì)與勢兼?zhèn)洹!稓埡生楘槇D》軸,就是一幅充分體現(xiàn)了對比美的佳作。潑墨點染的方法歸納荷葉,用幾條淡柔的線條細細勾出葉筋和輪廓,看似隨意的用筆中也體現(xiàn)了規(guī)整細膩,粗筆濃墨揮灑的蘆葦叢中,以白描的細線畫出驚逃的鷺鷥,“粗”“細”對比強烈;眼眸犀利的獵鷹,倏然間的掉頭,收起利爪,嚇得白鷺張惶逃竄,匆忙跑入河池叢中,高處的蘆葦,似乎像是被呼嘯的風(fēng)吹的搖曳,增加了畫面中的緊張氣氛,在靜止的畫面中傳達了生動的景象,形成了“動”“靜”的強烈對比。這是在寫意中融工整的畫法,類似風(fēng)格還有《鷹鵲圖》軸,《寒雪山雞圖》軸等。
“對比”豐富了形式美的傳達,任何物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肯定就會有對比,大小的對比,前后的對比,色度的對比,靜動的對比,粗細的對比……把握好分寸,合理的利用這些對比,通過主觀意象和對畫面的鍛造提煉,讓它們和諧的融會在畫面當(dāng)中,作品的生動性就一定會不言而喻。以少勝多,以虛代實,計白當(dāng)黑,遠近虛實,大小有別,含蓄奔放,遮擋曲藏,高下相傾,聚散相宜,前后相遇,稀可跑馬、密不透風(fēng)等等都是有關(guān)于對比美的呈現(xiàn),可以說在一幅成功的畫面中,對比美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
[1]單國強著.明代繪畫史[M].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0.
[2]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中國畫系 編.中國畫.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韓瑋 著.中國畫[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
?。ㄗ髡吆喗椋簞⒚让龋拇ù髮W(xué)藝術(shù)學(xué)院2011級碩士研究生美術(shù)學(xué)(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