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講評課與新授課、復習課一樣,是一種重要的課堂教學類型??煞譃檎n堂練習、課后作業(yè)講評、單元形成性檢測講評,以及月、期中、期末等總結性講評和系統(tǒng)復習檢測講評。試卷講評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其目的是反饋測試評價的結果,讓學生了解自己知識能力水平,彌補缺陷,糾正錯誤,完善知識系統(tǒng)和思維系統(tǒng),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可以動態(tài)把握學生的學業(yè)水平發(fā)展,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實效性。
一、試卷講評課應遵循的原則
1.準確及時原則
講評效果的好壞取決于反饋信息的準確與否,我認為:講評之前應做好有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包括全班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優(yōu)秀率、各分數(shù)段人數(shù)、各題得分率。如有參考班級還應了解對應數(shù)據(jù),以確定本班級成績狀況,各人所處的位置。對本次測試中進步明顯者、明顯不足者等,將有關情況分類統(tǒng)計,落實人頭,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準確統(tǒng)計、及時講評是上好講評課的基礎。
2.典型性原則
把試題逐一分析,時間上既不可能,從學生實際來說也無必要。因此,課堂上講評、分析的題目必須有所選擇。選題應遵循典型性原則,即要選擇與本單元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教學方法有直接關系的題,選擇學生卷面上的獨到見解的題,選擇出錯較多的題等來進行講評,切忌面面俱到,逐題講評。
3.系統(tǒng)結構原則
地理教學的根本任務在于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而地理認知結構是由地理知識結構轉(zhuǎn)化而來的。因此,教師要通過講評,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經(jīng)緯交織、融會貫通的系統(tǒng)知識網(wǎng)絡,這樣有助于所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和保持。為此,講評應將分散于各題中的知識點和地理思想方法適當歸類評價,形成認知和方法的系統(tǒng)結構。
二、試卷講評課的案例研究
1.調(diào)查課堂。
講評試卷內(nèi)容的三種形式及弊端:
形式一:書面貼或在課堂黑板公布試卷答案就完了。
形式二:從測試試卷的第一題開始,一講到底,題題不放過。其弊端:浪費時間,學生容易產(chǎn)生厭煩心理,收益甚微。
形式三:根據(jù)測試情況,有所側(cè)重,大多人做對的試題不講,錯誤較多的試題重點評講,這種做法雖比前兩種好,但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形式單一,就題論題。
2.調(diào)查學生。
我們設計了如下5個問題,從各個側(cè)面了解學生的需要和想法,作為下一步教學改進的參考和依據(jù)。
問題一:你認為在地理講評課上收獲不大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問題二:你對教師經(jīng)常斥責學生“這個問題都講(糾正)過好幾遍了,為什么又錯了(或現(xiàn)在還不會)!”有什么看法?
問題三:對一個較難的問題,或解題過程中的岔路口(關鍵之處),你希望通過老師講解還是讓你們自行思考、討論而獲得解決?
3.開設試卷講評研討課。
以往開公開課不是新授課,就是習題課、復習課,不重視試卷講評課,覺得試卷講評課沒有內(nèi)容可上,造成試卷講評課教師懶動腦、學生不愿聽的局面。為了改變這一局面,課題組要求課題組成員每一學期至少開一節(jié)地理試卷講評的公開課,并在課后進行集體討論。這就促使教師對這一課型進行準備和鉆研,再通過課后相互交流、討論研究教學方法。
?。?)課題:溧水縣2009~2010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調(diào)研測試·初二地理試卷講評。
?。?)教學過程:
?、僬n前準備:
各題得分率分析(任選50份試卷抽樣分析):最高分:49;最低分8;平均分37(總分50)。選擇題中第1、2、3、5、7、8、9、11、12、20題得分率不高,尤其是2、3、7、8得分率偏低。判斷題中第22、24題得分率較低。綜合題中第26題中每小題的第一問,第27題第三小題,第29題第三小題得分率偏低。對得分率低的小題分析錯誤原因,并準備相關的知識鏈接和變式訓練。
三、試卷講評課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構建
本節(jié)課是縣級地理公開研討課,筆者上課之前壓力頗大。通過課前大量的資料學習和向同行們請教過后,總結自己的思路上完這堂二模地理試卷講評課。課后與聽課、評課的同行們認真研討,對于上好一堂試卷講評課有了一些心得體會。
1.課前準備,做好試卷分析,明確教學目標。
在試卷評價前,教師必須認真進行試卷分析,做好考試信息整理,具體包括學生逐題的得分情況分析、試卷評價、平行班級差距分析等。其中學生得分情況分析直接影響試卷評講的針對性,教師必須對各題學生的得分率進行分析。選擇題盡量分析出學生選錯的答案集中情況,從而分析學生選錯的原因。
2.案例教學,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試卷講評課教學要求教師承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講評課既要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而學生的主體性是指學生是教學活動的積極能動的參與者,學生在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認識和學習實踐的活動中確立主體地位。
3.以“點”帶”面”,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每評完一套試題,都可嘗試著把知識點歸納成一條線和一張網(wǎng),理清學生要掌握的主干知識。例如涉及地理分區(qū)時可以從位置、地形、氣候、河流、交通運輸、經(jīng)濟特征等方面構建知識體系。長期堅持,所有的地理知識會構建成若干個知識“樹”,最終“開花結果”。這樣教師就引導學生在體驗中形成了完整的地理知識網(wǎng)絡。
4.聯(lián)系實際,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
就是指把試題中所含知識點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聯(lián)系。根據(jù)試題中的知識點,提出問題,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某些地理現(xiàn)象或問題進行分析或解釋。例如,本試卷中第2題考查到青海省的簡稱,課堂中可以聯(lián)系汽車的車牌,讓學生明確我們可以用眼看到生活中處處存在地理知識。
參考文獻:
[1]地理教育,2005(3).
[2]中學生物學,2007(5).
[3]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9).
[4]教學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