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據有關統(tǒng)計資料,元朝歲收糧賦,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國總額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廣行省占6.97%。結合圖4分析,正確的是( )。
A.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糧賦總額約占全國的3/4
B.長江以南各行省糧賦總額占全國一半以上
C.長江以北各行省經濟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
D.我國的經濟中心開始向長江以南地區(qū)轉移
2012年文綜第15題是關于元朝歲收糧賦的有關統(tǒng)計情況,題目中給出了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湖廣行省各占全國糧賦總額的百分比,并且附有元朝行省圖,從中可以很直觀、明確地看出元朝的糧賦概況,相比較而言,在文綜試題中難度比較適中。
k/GlyBFNLFsHVwOi8rtqeQ== 答案的四個選項中,A選項對于考生來說是比較容易混淆和出現錯誤的。通過題目信息計算得出長江中下游四個行省的歲收糧賦總和是75.2%,剛好是選項中說的3/4,但是長江中下游的這四個行省并不能與選項A中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畫等號。因為從圖4中我們可以看出元朝的江浙行省、江西行省、湖廣行省分別包括了今天的福建、廣東和廣西三省,而這三省并不屬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所以事實上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糧賦總額不可能占到全國的3/4,所以答案A是錯誤、干擾選項。答案C明顯是錯誤的。從圖表和數據中并不能看出長江以北各行省經濟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所以考生一般不會選擇,答案D也很明顯是錯誤的,根據歷史課本知識,我國經濟重心開始南移始于唐朝后期,也就是“安史之亂”后,至南宋時完全南移,所以元朝經濟重心雖然依舊以南方最為發(fā)達,但并不是開始南移。答案B是正確的選項,從數據和元朝地圖中,得出長江以南各行省糧賦總額約占全國的53.63%,超出了一半以上。
高考文綜這一選擇題的設計體現了多方面知識的完美組合,它不單純是一道選擇題,此題目一出,不禁令教學界大呼:出卷之人真乃奇才也。乍一看,它是地理題,閱讀題目需要語文功力,計算分析則依賴數學基本功,除了答案中的四個選項外,似乎與歷史題無關,出卷老師聲東擊西,意圖多元化同時不離主旨,充分體現了多重知識點的綜合運用。它要求學生在把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加強對圖表、數據分析能力的有意識培養(yǎng)。此題型整合了相關地理信息,運用數據分析法并結合基本歷史知識,達到了重視歷史基礎的同時開發(fā)大腦的目的。在解題的過程中,并不是靠一些死記硬背的歷史常識解決問題,而是發(fā)散思維和思辨能力的雙重運用。同時,本題與考試大綱要求緊密聯系,在考生能力范圍內,充分調動他們的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這一題型中,我們看出了文綜歷史考試的靈活性和綜合性。在探討經濟問題時首先需要引用的便是數據,借助數據,可以準確、直觀地從側面了解一個朝代或者一個階段經濟的發(fā)展情況。其次,結合地圖,進而找出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概況和經濟發(fā)展的整體趨勢,這樣才能從整體上很好地把握其中的聯系點,從而確信無疑地鎖定目標。
從此題型中我們可以看出,高考試卷并不是以難度至上為標準,相反,更加強調對考生學習能力的考查,體現了靈活的教學目標,為以后的考生樹立起一桿學習的標尺,即多學科有效結合,而非孤立隔離。平時文科生學習目標有知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樹立和引導,知識與能力要求包括三方面,分別是對所學內容的識記、理解和運用。不僅要掌握基本歷史知識,而且要學會怎樣在理解中更好地實現融會貫通。這也是學生學習的終極目標,之后才能達到能力的不斷提升,培養(yǎng)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目標。
導師:歐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