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莎士比亞和湯顯祖處于相似的社會背景--新思想沖擊就封建制度,人文主義思想努力沖破舊觀念的束縛,莎氏和湯氏作為人文主義的推動者,在他們的作品中重新詮釋了父權(quán)意識:這些父親都要操縱孩子的命運,但他們并不是冷冰冰的反面角色,他們也表現(xiàn)出對孩子真摯的感情。
關(guān)鍵詞:莎士比亞;湯顯祖;父親角色
[中圖分類號]:G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2-0192-02
湯顯祖和莎士比亞處的社會階段都是新思想沖擊舊封建制度的過渡時期。進步人士努力使人文主義思想沖破封建思想對人們的束縛。湯氏和莎氏也是人文主義思想的推動者,所以在他們筆下的很多人物都具有反傳統(tǒng)的思想。他們的很多作品也因為這些女性形象而備受歡迎。雖然,他們的很多戲劇作品中都以女性為主導,但是,男性也是戲劇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分析湯氏和莎氏作品中的男性形象,有助于更好理解兩位作家在塑造和突出女性形象的同時,是怎樣看待和處理男性人物。父親在男性人物中占很大的比例。父親形象在文學作品中的地位發(fā)生過一種根本性的改變。首先,父親形象由中心地位,逐漸地退居配角,最后完全從作品中消失;其次,完美的父親形象并不多見,大部分作品中的父親是以反面的、或者被否定的形象出現(xiàn)的,父親往往扮演男女主人公追求幸福的最大阻礙。而父權(quán)專制又是湯顯祖和莎士比亞愛情戲劇作品中父親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最大特征。莎翁和湯氏筆下的家庭大都以父親為中心,母親在劇中很少出現(xiàn),或者從不提起,或是缺失,家庭中主要是父親和子女的沖突和事件。這從人物結(jié)構(gòu)上就突出了父親的主要地位,而削弱了母親的作用,為父權(quán)意識創(chuàng)造了客觀環(huán)境。除此之外,兩位劇作家筆下的父親還有一些共同之處:
1、父親要操縱女兒的整個命運
《牡丹亭》中杜麗娘的父親杜寶一貫被看做是封建父權(quán)的典型代表。作為父親,最為譴責的是他無法理解女兒的感情世界。但湯顯祖沒有把杜寶塑造成一個徹底的反面形象,而是一個比較立體的人物。作為太守,杜寶是一個“清名惠政”的好官,但作為一名父親,他有些固執(zhí)而且是封建禮教的堅定捍衛(wèi)者。《牡丹亭》中有幾出專門寫杜寶為官的情況,如第八出《勸農(nóng)》,第四十二出《移鎮(zhèn)》,第四十三出《御淮》,第四十六出《折寇》等?!秳褶r(nóng)》一出,主要展現(xiàn)南安府在杜寶的治理下百姓安居樂業(yè)的祥和景象----“官也清,吏也清, 村民無事到公庭,農(nóng)歌三兩聲?!薄队础分性趪椅ky之際,其他官員都在商議怎樣逃跑或是投降,而杜寶視死如歸,三軍將士被他的精神所感動,奮勇殺敵,表現(xiàn)了他民族英雄的氣節(jié)。而且杜寶也還是一個有謀略,憂國憂民的大將。所以,在為官方面,杜寶被塑造成一名清正愛民,智勇雙全,有大將風范的傳統(tǒng)士大夫。但作為父親,他是封建父權(quán)的典型代表。他請了一個“腐儒”的師傅來用封建說教束縛杜麗娘——不準白日睡眠,不準私自游園。乃至杜麗娘長到十幾歲,竟然不知道自己家里還有個花園。當杜麗娘因與夢中的男子相愛而一病不起時,父親杜寶只是認為:“女兒點點年紀,知道個什么呢?”,絲毫不能理解女兒的苦悶和心思。杜麗娘還魂后,由于不是三媒六聘,父母之命定下的婚姻,杜寶堅決不接受女兒鐘情的男子做自己的女婿。杜寶作為一名傳統(tǒng)的士大夫,深受“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的影響,固執(zhí)地捍衛(wèi)封建禮教,對自己的親生女兒如此不近人情和冷漠。
《紫釵記》中湯顯祖把盧太尉塑造成父權(quán)制的代表,他完全主宰女兒的婚姻和命運,完全不考慮女兒的意愿和感情。因此,在劇中盧小姐始終只是他父親談論的對象,而沒有出場,她更像是一個父親手中的物品或是棋子,而不是活生生有自己思想的人物。為了讓李益完全屈服于自己的權(quán)勢,盧太尉打算用自己的女兒讓李益臣服,要李益娶自己的女兒為妻,否則寫奏書發(fā)配李益永不還朝。從中可以看出,盧太尉有很強的控制欲,不僅要完全掌控自己女兒的命運,而且想方設法讓朝中的官員也要任由他擺布。
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意擺布女兒的父親隨處可見任?!锻崴股倘恕分校穆蹇俗鳛楠q太人,在基督教社會中長期受到歧視和排擠,使他產(chǎn)生強烈的報復心理。他使女兒覺得家就像是“一座地獄”。 對伊麗莎白時期的觀眾來說,歡慶的音樂是神圣的,而夏洛克認為樂聲是輕浮的。他討厭音樂,也專制地不讓杰西卡接觸音樂,拒絕樂聲飄進他家:“把家里的門鎖上了”,“所有的窗都給我關(guān)起來”,“ 別讓輕浮狂蕩的聲音溜進我規(guī)矩的屋子”。 夏洛克視財如命,在他心目中金錢遠遠超過女兒的分量。當他得知杰西卡在熱那亞一個晚上就花掉80塊金幣時,他竟然氣急敗壞地用最惡毒的語言詛咒自己女兒:“我情愿女兒死在我跟前,那些珠寶掛在她耳朵上;情愿她的靈柩停在我跟前,那些金幣在她的棺材里?!彼麍詻Q反對女兒與心愛的基督徒結(jié)婚,最后逼得女兒寧愿失去父親,偷了父親的錢與羅蘭佐私奔,改變自己的信仰,決心做“基督徒可愛妻子”。
除了夏洛克之外,這樣無視女兒意志的父親比比皆是。例如在《仲夏夜之夢》和《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兩位父親強硬地為女兒的婚姻做主:赫米婭的父親說:“假如她現(xiàn)在當著您的面仍舊不肯嫁給狄米特律斯,我就要要求雅典自古相傳的權(quán)利,因為她是我的女兒,我可以隨意處置她;按照我們的法律,她要是不嫁給這位紳士,便應當立時處死”。朱麗葉的父親說:“我可以大膽替我的孩子做主,我想她一定會絕對服從我的意志;是的,我對于這一點可以斷定……在這個星期四,她就要嫁給這位尊貴的伯爵”。《哈姆雷特》和《李爾王》中的父親甚至連女兒講話都要約束:奧菲麗婭的父親命令她“我不許你跟哈姆雷特殿下談一句話”;《李爾王》中考狄麗婭的父親李爾王要求女兒按照他的意志說話:“怎么,考狄麗婭!把你的話修正修正,否則你要歸滅你自己的命運了”。《馴悍記》中的父親更是毫無顧忌地亂點鴛鴦譜:凱瑟琳的父親不顧兩個女兒的意愿,拒絕了小女兒的求婚者,而將大女兒推出來說:“你們知道我的意志是非常堅決的。我必須先讓我的大女兒有了丈夫以后,方才可以把小女兒出嫁。你們兩位中間倘有哪一位喜歡凱瑟琳。我一定答應你們向她求婚”。
2、父親對女兒真摯的愛
這些受封建禮教支配,尊崇父權(quán)專制的父親并非沒有真摯的父愛?!蹲镶O記》中盧太尉為女兒創(chuàng)造了最好的物質(zhì)條件:“小姐將次上頭,五色玉釵齊備方好”,“早晚收買玉釵,與我女兒上頭之用”。
《牡丹亭》“憶女”一出中,從杜夫人口中透露出,杜寶“年來因少男兒,常有娶小之意,因小姐承歡膝下,百事因循?!睆闹锌梢钥闯龆艑毱鋵嵎浅L蹛圩约旱呐畠?。在當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封建思想下,杜寶為了這個女兒而放棄娶小, 生個男孩兒,續(xù)接香火的做法。在“圓駕”一出中,當女兒暈倒時,拒不相認的杜寶情不自禁地大叫:“俺的麗娘兒!”,可以看出杜寶對女兒還是十分關(guān)心和心疼的。
《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雖然愛錢,但也愛自己的女兒。有一次,傭人藍四羅喊了一句“喂,杰西卡?!绷钕穆蹇舜蟀l(fā)雷霆。他認為像藍四羅這樣一個下人,有是基督徒,直呼杰西卡的名字,是對他寶貝女兒的一種污辱,從中可以看出他把女兒看做是掌上明珠。杰西卡在與羅蘭佐私奔前,從父親那里騙得了大量的珠寶,說明夏洛克對女兒還是疼愛的,信任的,否則杰西卡不會那么容易地將他視為生命的財寶騙到手。夏洛克雖然咒罵違背了他的意愿的女兒,但始終是關(guān)心女兒的,十分關(guān)注有沒有女兒的消息:“啊,杜撥兒!熱諾亞有什么消息?你有沒有找到我的女兒?”。當夏洛克在法庭上聽說基督徒巴薩尼奧和葛萊西安諾都主動愿意為了朋友而犧牲妻子時,他立刻就想起了同樣嫁給基督徒的女兒,為女兒的命運恐懼,擔心女兒也會被基督徒丈夫拿去做犧牲。他不禁自言自語地說:“這便是相信基督教的丈夫!我有一個女兒,我寧愿她嫁給強盜的子孫,不愿她嫁給一個基督徒”。
《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朱麗葉的父親聽到女兒的死訊時悲痛欲絕“死神奪去了我的孩子,他使我悲傷得說不出話來……我的孩子死了,我的快樂也隨著我的孩子埋葬了……”。
這些父親并非完全冷血無情。他們既受封建思想的侵害主張父權(quán)專制,同時又有真摯的父愛。他們愛自己的女兒,但受當時社會思想的約束,剝奪了女兒的幸福,也就有助于理解了悲劇產(chǎn)生的社會根源,更能全面的認識父權(quán)制度。
參考文獻:
[1]、張玲 《紫釵記》和《威尼斯商人》等作品中的父親形象和父女關(guān)系[N]. 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11月第6期
[2]、孫海芳 解讀莎士比亞戲劇中的父權(quán)意識[J].戲劇文學200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