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落實新課改,教師需更新理念,重在引導,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學生個性
林格倫說過:“如果學校不能在課堂中給予學生更多成功的體驗,他們就會以既在學校內也在學校外都完全拒絕學習而告終?!毙抡n改對教師來說,既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zhàn)。那么,我們該如何落實新課改的要求呢?
一、教師應轉變作風,還學生一個自我發(fā)展的空間
以前在教學上,我們大多教師,課堂上都是主角,不顧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一味地“滿堂灌”“填鴨式”教學。學生學得很辛苦,教師教得也很累。自從新課改后,筆者漸漸地將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充當起了學習的主人,筆者只承擔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責任。在教課文《小小的船》時,筆者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自己預習課文,然后同桌間相互說一說,認一認,而筆者則在一旁聽和巡視,把學生所說的記在心里,等時機差不多了,就指名讓學生來說,學生會說:“我知道了課文中的小小的船指的是月亮;我在小小的船上,看見了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這時筆者拿出實物讓學生觀察。一下子,課堂活躍了,學生開心了,七嘴八舌,說什么的都有,他們的想像力得到了發(fā)展,思維也跟著活躍起來。
二、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在引導中教學生學語文
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進行鞏固。在教《小小的船》時,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筆者又將課文內容以填空的形式出現(xiàn):
彎彎的月兒( )( )的船,
( )( )的船兒( )( )尖,
我在( )( )的船上( ),
只看見( )( )的星星( )( )的天。
筆者讓學生自己先試著說一說,接著指名板書,然后學生上臺講評,最后教師加以小結。小結完后,學生熟讀內容,能更加牢記課文內容。
然后,教師進行拓展訓練,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課文中說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告訴我們月兒像小船,大家再想想月兒還像什么,出示圖片:
■
學生看完圖片,會說像鐮刀、香蕉……然后教師繼續(xù)引導學生,我們看到的月亮有時也很圓,像十五的月亮圓圓的,它又像什么呢?繼續(xù)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后說一說像什么。
■
等學生說完后,教師根據(jù)情況加以小結,加深對月亮的認識。
最后,就是如何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即用語文。課文熟悉了,那如何用呢?教師先要做一個示范:“美麗的山村我的家,我的家里真溫暖,我在溫暖的家里住,只看見愛我的爸爸疼我的媽媽?!笔痉逗?,讓學生照著去做一做,說一說,可以寫在本子上,同桌之間讀一讀,或者讀給教師聽。教師可適時地給予表揚鼓勵,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
總之,新課改給了我們極大的啟示,師生共同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一起經(jīng)歷并分享了獲取知識的快樂,活躍了課堂氣氛,拉近了師生關系,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既學又講又練,教學環(huán)節(jié)更加完善;同時,教育中應該盡量鼓勵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這樣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真正起到將知識活學活用、學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