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數學閱讀是學生個體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閱讀數學材料建構數學意義和方法的學習活動,是學生主動獲取信息,汲取知識,發(fā)展數學思維,學習數學語言的重要途徑。數學閱讀不容忽視,只有掌握一定閱讀數學語言的能力,才能真正掌握和理解數學。
關鍵詞: 小學生 數學閱讀能力 培養(yǎng)策略
閱讀是人類的一種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人類吸取知識的主要手段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閱讀能力不好的學生就是一個潛在的后進生?!毙W數學新課程標準對基礎階段的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數學化、數字化”的社會里,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如何把閱讀引進數學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嘗試,總結了以下幾條經驗,以供探討。
一、以“疑”引人,激發(fā)閱讀興趣
數學是比較抽象的一門基礎科學,要想使學生有很強的求知欲,必須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從而使之積極主動地閱讀課本,促進思維發(fā)展。教學中教師應圍繞知識要點,制造懸念,誘發(fā)學生迫切需要閱讀的動機。
例如:講乘數是11的時候,為什么老師能快速地知道答案?學生對此充滿了好奇,并對這一知識產生了興趣。從而激發(fā)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認真閱讀課本,尋求其中的奧秘。因此,“讀”是理解的前提,“疑”是思維的開端。
二、針對學習內容,劃分閱讀層次
數學學習內容的精練性、數學語言的抽象性,決定了數學閱讀不宜采用閱讀小說的方法來簡單地瀏覽課本,要避免學生無目的地“走馬觀花”或“囫圇吞棗”式的閱讀現(xiàn)象。教師可以根據內容特點,劃分閱讀層次,使學生從愿讀轉變?yōu)闀x,最后上升為樂讀。
1.整體感知。開始閱讀時,可要求學生把教學的有關內容從頭到尾認真地閱讀一遍,大體了解教材內容,再提醒學生想一下,它與前面所學的內容有什么聯(lián)系,從而實現(xiàn)認知結構的重組與建構。一位特級教師執(zhí)教“分數的意義”一課時就是如此,課始他提了這幾個問題:(1)今天學習的是分數,關于分數,我已經知道了什么?(已有知識)(2)關于分數,我還想知道什么?(學生自學課本)(3)關于分數,自學課本后,我又知道了什么?(建構新知識)(4)我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質疑新知識)
2.提綱導讀。由于學生的年齡及知識等因素的限制,為增強閱讀效果,教師可以出示閱讀提綱,學生對照提綱有目的地閱讀教材,通過閱讀教材,理解教材意圖,了解教材的內涵。
3.解析難點。在預習中難免回碰到這樣或那樣的障礙或疑難問題,要求學生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把發(fā)現(xiàn)疑難的地方用點點、畫線標注出來,可以請教他人,也可以在課堂上專注聽老師講解。
三、加強閱讀指導,形成閱讀策略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边@說明閱讀對于理解、掌握知識來說其作用是明顯的。數學閱讀的過程應該是一個積極的思考過程,這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掌握數學閱讀的方法,那怎樣才能有效地閱讀數學課本呢?在閱讀指導中,值得提醒學生注意的方面有:
1.閱讀數學課本要認真細致。數學語言相當簡潔、精練,稍不留心就會出現(xiàn)錯誤。比如:教梯形定義時,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梯形,如果漏掉“只”的話就會出錯。
2.閱讀數學課本要語意轉換數學課本中的生活語言,但更多的是數學語言為了更通俗易懂,可以適當把數學語言轉換成生活語言練習進行表述。
3.閱讀數學課本要讀寫結合。閱讀數學課本要時,適當動筆圈畫,即可以幫助理解和記憶,在此基礎上把握閱讀材料的中心和關鍵,又能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4.閱讀數學課本要質疑知識。學貴知疑,“小疑小進,大疑大進”。閱讀數學課本時,要養(yǎng)成邊讀邊思考的習慣,這樣對知識的理解才會深刻。
當然每個學生的情況不同,這些策略因人而異,但最終都是要引導學生能夠在學習數學時有所思有所想。
四、培養(yǎng)預習習慣,重構教學模式
預習是課堂教學的前奏,學生通過預習對一些容易的知識已基本掌握,教師則要引導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穿針引線,融會貫通。因此我們的“教”要建立在學生“學”的基礎上,找準教學起點,把教學重點放在知識的重難點及知識的拓展運用上,重構教學模式。
例如,在教學《最大公約數》時,首先讓學生舉例說一下通過預習你已經知道了什么。接著引導學生從大量的例子中發(fā)現(xiàn)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有三種基本情況:倍數關系、互質關系及一般關系。然后順著學生的思路著重探討在什么情況下兩個數肯定是互質數,什么情況下肯定不是互質數。學生通過相互爭論,相互補充,思維相互碰撞,從而對互質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樣在預習的基礎上展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知識的重難點,幫助學生把零碎的知識點整理成塊,形成知識網絡。
五、適時拓展延伸,提升數學素養(yǎng)
一堂課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實際上數學閱讀不僅包括對數學教材的閱讀,還包括對與數學有關的科普知識及課外材料的閱讀,因此可以在課后進行閱讀延伸,采用“課內學一點,課外帶幾點”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應用,真正讓學生“吃飽”、“吃好”,充分挖掘學生的個性潛能,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總之,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閱讀,學習數學更應當如此。只要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掌握正確的方法,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就能讓他們輕松地學好數學,并使他們獲得終身學習的本領。當然,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持之以恒,精心指導,經常訓練,才能促使學生愛讀數學書,會讀數學書,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吳雪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淺析[J].新課程(小學),2010(12).
[2]吳海瓊.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廣西教育,2008(25).
[3]徐莉.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黑河教育,2010(10).
[4]趙彥芳.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11).
[5]徐艷.怎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J].新課程(中),2011(07).
[6]嚴曉卓.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J].小學時代(教師版),2009(08).
[7]吳美琴.談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小學教學設計,2009,(23).
[8]施丹.淺談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0,(09).
[9]陳建偉.走進教材培養(yǎng)數學閱讀能力[J].吉林教育,2008(31).
[10]柯韓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0(09).
[11]羅雙輝.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養(yǎng)成[J].新課程(中),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