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宋代的名字說與名字文化*

2013-01-22 19:37張海鷗
關(guān)鍵詞:劉琳棗莊

張海鷗

名字說是對人或事物的名字進行解說的一種文體。這種文體從宋代開始盛行?!墩衙魑倪x》、《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唐文粹》、《文苑英華》等總集都未收錄名字說,僅《全唐文》收錄劉禹錫《名子說》一篇。宋代總集或別集收錄了462 篇名字說(詳見附錄)。

關(guān)于名字說的研究,成果較少①專題研究有曾棗莊《君子尚其字:論宋代的字序》( 見《宋代文學(xué)與宋代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年) 、馬黎麗《名字序文體源流和特征》( 《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2006 年第1 期) 。對名字說有所涉及的論文有周方《論宋代的名字說》( 碩士論文,中山大學(xué)2009 年。周方是本人指導(dǎo)的碩士,本文寫作參考了周文) 。。本文探討名字說的文體淵源、文體形態(tài)和宋代的名字文化。

一、名字說的文化源流

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論及名字說的文體淵源:

按《儀禮》,士冠三加三醮而申之以字辭,后人因之,遂有字說、字序、字解等作,皆字辭之濫觴也……若夫字辭、祝辭,則仿古辭而為之者也。然近世多尚字說,故今以說為主,而其他亦并列焉。至于名說、名序,則援此意而推廣之。②吳訥、徐師曾著,于北山、羅根澤校點:《文章辨體序說·文體明辨序說》,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2 年,第147頁。

徐氏認為關(guān)于名字的解說辭源于冠禮制度。冠禮就是成年加冠禮儀,上古已有,而且當(dāng)時就形成了比較嚴(yán)格的程式?!秲x禮·士冠禮》載,士之加冠禮要“三加、三醮”,每道程序都有格式化的祝辭:

始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

( 省略再加曰24 字、三加曰28 字、醴辭曰24 字、醮辭曰24 字、再醮曰 24 字、三醮曰24 字)

字辭曰: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當(dāng)。

賈公彥疏:唯其所當(dāng)者,二十冠時,與之作字。猶孔子,生三月名之曰丘,至二十冠而字之曰仲尼。①鄭玄注,賈公彥疏,陸德明音義:《儀禮注疏》卷3,見阮元??蹋骸妒?jīng)注疏》上,北京: 中華書局,1980 年,第957—958 頁。

冠禮習(xí)俗和制度有如此悠久的歷史,但現(xiàn)存唐代關(guān)于名字的解說卻很少。有幾篇皇室詔命可視為名字解說。

三國吳景帝《為四男作名字詔》:

人之有名,以相紀(jì)別,長為作字,憚其名耳……孤今為四男作名字:太子名 ,音如湖水灣澳之灣,字 ,音如迄今之迄……( 此處省略對另三子名字的解說) 普告天下,使咸聞知。②嚴(yán)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58 年,第1402,3560 頁。孫休精通文字學(xué),為使四子的名字與眾不同,便創(chuàng)造了8 個奇怪的字分別作名和字。

后魏宣武帝《改元亮名字詔》:

仕明風(fēng)神運吐,常自以比荀文若,可名彧,以取定體相倫之美。③嚴(yán) 可均 校輯 :《 全上 古三 代秦 漢三 國六 朝文 》, 北京 :中 華書 局,1958 年 ,第1402,3560 頁。

北魏宗室臨淮王元提之子本名亮,字仕明。因避穆紹父(穆亮)之名諱而請宣武帝改名。帝因其常自比東漢大名士荀彧(字文若),乃改其名為“彧”,字“文若”。這份似乎不完整的詔書見于《魏書·臨淮王譚傳》,可視為名字說。

唐玄宗李隆基《皇太子諸王改名敕》:

古之名子,必由象類,人道之大,可無慎乎! 皇太子鴻及慶王潭以下,往所制名,或亦未當(dāng),今以德命,悉宜更之。太子鴻為瑛,慶王潭為琮……( 省略19 位王子) 及惠寧太子惠宣太子之子,皆改從玉。④董誥等編:《全唐文》卷3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年,第167 頁。

這道敕命開頭9 句是名字說的語體,簡要說明為何要將二十幾位王子的名全部由從“水”改從“玉”。

唐武宗本名李瀍,臨死前十幾天改名李炎。李德裕因作《仁圣文武章天成功大孝皇帝改名制》:

王者照臨萬寓,名豈尚于難知? 敬順五行,理宜避于勝伏。征諸前史,義實炳然。昔炎漢之興……( 省略76 字漢代先例) 朕遠惟大漢之事,近稟圣祖之謀,爰擇嘉名,式遵令典,敬承天意,永保鴻休。宜改名為“炎”,仍令所司擇日,分命宰臣告天地宗廟;其舊名中外奏章不得更有回避。布告遐邇,咸使聞知。⑤董誥等編:《全唐文》卷697,第3173 頁。

宣布皇帝改名,必須解釋原因。這篇制文主要是對名字的解說。

除了這幾篇皇室文獻,唐代關(guān)于名字的解說就只有劉禹錫《名子說》:

魏司空王昶名子制、誼,咸得立身之要。前史是之。然則書紳銘器,孰若發(fā)言必稱之乎? 今余名爾:長子曰咸允,字信臣; 次曰同廙,字敬臣。欲爾于人無賢愚,于事無小大,咸推以信,同施以敬……⑥劉禹錫:《劉禹錫集》卷20,北京:中華書局,1990 年,第251—252 頁。

宋前名字解說文獻的缺乏大概與冠禮習(xí)俗和制度的衰微有關(guān)。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云:

古者重冠禮,將以責(zé)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數(shù)百年來,人不復(fù)行。近有孫昌胤者,獨發(fā)憤行之。既成禮,明日造朝至外廷,薦笏言于卿士曰:“某子冠畢。”應(yīng)之者咸憮然。京兆尹鄭叔則怫然曳笏卻立,曰: “何預(yù)我耶?”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鄭尹而快孫子,何哉? 獨為所不為也?!雹倭谠骸读谠?,北京:中華書局,1979 年,第 872 頁。

可見,當(dāng)時朝廷大臣多數(shù)已不知冠禮為何物了。士大夫如此,民間肯定更罕見冠禮。

宋代士大夫主張復(fù)興儒家文化傳統(tǒng),包括恢復(fù)冠禮。司馬光說:

冠禮之廢久矣……往往自幼至長,愚騃如一,由不知成人之道故也……若敦厚好古之君子,俟其子年十五已上,能通《孝經(jīng)》《論語》,粗知禮義之方,然后冠之,斯具美矣。②司馬光:《司馬氏書儀》卷2,《叢書集成初編》第1040 冊,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第19 頁。

司馬光著《書儀》詳述儒家各種禮儀。其中《冠儀》一節(jié)完全照搬《儀禮·士冠禮》,包括“三加、三醮”程式中所有格式化的祝、醮文辭,并且規(guī)定了受冠禮者接受祝辭以后的言行:

冠者對曰:“某雖不敏,敢不夙夜祇奉。”賓請退,主人請禮賓,賓禮辭,許,乃入設(shè)酒饌延賓及賓贊。如常儀,酒罷,賓退,主人酬賓及贊者以幣。③司馬光:《司馬氏書儀》卷2,第23 頁。

程式中的嘉賓“昭告爾字”并進行解說,然后接受主人家宴請和酬金。這大概是宋代名字說盛行的重要原因:復(fù)興冠禮,名字說就派上了用場。有資格舉行冠禮的人家,或有身份地位,或有經(jīng)濟實力。自家年輕人在冠禮上若能擁有一篇名字說,則可昭示其家族的文化內(nèi)涵和文化品味。而應(yīng)邀寫作名字說的作者,必是一地一時之文化名人。他在獲得受邀之光榮的同時,還可以享受嘉賓之禮遇,并獲得酬金。當(dāng)然,如果自己能為自家或親屬的子女取名命字,并寫作一篇名字說,那是再好不過了。

南宋黃干《答林公度》:“頃從朱先生游,見其家所行冠禮全依司馬公所定。”④黃干:《答林公度》,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6545,第288 冊,第163 頁。這里提到兩宋時期對復(fù)興儒家冠禮影響最大的兩位人物——司馬光和朱熹。

《朱子家禮·冠禮》沿用司馬光《書儀·冠儀》的主要儀節(jié),但對程序有所簡化,并認為祝辭應(yīng)該通俗易懂:

問:“冠、昏之禮,如欲行之,當(dāng)須使冠、昏之人易曉其言,乃為有益。如三加之辭,出門之戒,若只以古語告之,彼將謂何?”曰:“只以今之俗語告之,使之易曉,乃佳?!雹堇璧戮妇帲跣琴t點校:《朱子語類》卷89,北京:中華書局,1986 年,第2272 頁。

朱熹提倡使用“今之俗語”,或許對名字說的通俗化有一定影響。但文人們寫作名字說,都愿意追求意深辭雅。畢竟這種承續(xù)上古禮儀的文章,還是越古雅越有文化蘊含越好。如劉敞《張誨字辭》并序:

張誨既冠,謀所以字者。劉子曰:是于禮有辭,為之作辭:

令月吉日,既備爾儀。爰告爾儀,字為爾傳師。先民有言,事若莫咨,敬服勿忘,維德之基。彼昏之陋,靡懷靡度。其告諄諄,其聽藐藐。昔者曾子,三省厥身?!皞鞑涣?xí)乎”,世以有聞。毋曰高止,跂焉可及。毋曰深止,俛焉可汲。信爾朋友,樂爾兄弟。聽用我謀,是無大悔。⑥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1278,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年,第59 冊,第375 頁。

其重點是對“誨”字的解說,強調(diào)為人要善于“敬聽教誨”。序所言“于禮有辭”以及“辭曰”的格式,與《儀禮》所載一致。

儒家冠禮既已恢復(fù),則“字之”并作序說的風(fēng)氣自然盛行。宋人認為“冠必以字,字必以序”⑦熊慶胄:《劉子冶字說》,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7264,第317 冊,第62 頁。。如王庭珪《送劉天游字序》:“方冠,時請字于余,余字之曰天游?!雹嘣鴹椙f、劉琳編:《全宋文》卷 3412,第 158 冊,第 246 頁。韓駒《何榘字序》:“于是卜日選時,以‘榘’名之,以‘文度’字之?!雹嵩鴹椙f、劉琳編:《全宋文》卷 3511,第 162 冊,第 24 頁?!饵S遵甫字序》:“外兄仲本幼子曰榘,今年始行冠禮,求字于余……請字之曰遵甫?!雹僭鴹椙f、劉琳編:《全宋文》卷6311,第278 冊,第362—363 頁。王柏《葉涵字說》:

通齋葉先生命其友人王某冠其子涵。既筮矣,宿矣,期矣,而某以微恙不果就列,敢推涵之義以字之……請字之以無垢,過庭次,幸以此說求正焉。②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7801,第 338 冊,第 265 頁。

“筮矣、宿矣、期矣”,這程序還真如司馬光《書儀·冠儀》所言。只是這位“以微恙不果就列”的先生,事后主動薦字并奉字說,可見當(dāng)時人對冠禮和名字序說的重視,亦可見文士寫作名字說的積極性。

二、宋代名字說的文體形態(tài)

(一)文獻存錄與文體歸類

《全宋文》收錄宋代名字說共134 家457 篇,篇名有字說、字序、字解、字訓(xùn)、冠字祝辭、祝詞、名說、名序、名解、名訓(xùn)、名字說、名字序等。這些名目中,以“說”、“序”最多,約占4/5 以上。

《全宋文》之編,首先輯自宋人總集、別集。宋人在編纂總集、別集時,對解說名字之文,歸類不一,計有說、序、雜著、雜文、字說幾類,反映編者對其所屬文類的看法不太一致。后代文章學(xué)家辨體分類,對宋代名字序說如何歸類也有不同看法。

吳訥《文章辨體》卷33“序”類收名字序,卷37“說、解”類收名字說。

徐師曾《文體明辨》云:

按字書:“說,解也,述也,解釋義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說之名起于《說卦》,漢許慎作《說文》,亦祖其名以命篇。而魏晉以來,作者絕少,獨《曹植集》中有二者,而《文選》不載,故其體闕焉。要之傳于經(jīng)義,而更出己見,縱橫抑揚,以詳贍為上而已,與論無大異也……此外又有名說、字說,其名雖同,而所施則異,故別為一類,不復(fù)附于此云。③吳訥、徐師曾著,于北山、羅根澤校點:《文章辨體序說·文體明辨序說》,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2 年,第132 頁。

徐氏認為說就是論,但名字說用途特別,因而“別為一類”,并統(tǒng)稱為“字說”,包括字說、字序、字解、字辭、祝辭、名說、名序、女子名字說等。

賀復(fù)征《文章辨體匯選》卷329“序”收10 篇字序;卷430“字說”收8 篇名字說;卷426“解”收劉敞《劉景烈字解》。

姚鼐《古文辭類纂》卷33“贈序類”收錄歐陽修《鄭荀改名序》,蘇洵《仲兄字文甫說》、《名二子說》,歸有光《張雄字說》。姚氏認為名字說或序都是由贈序一體衍變而來的:

唐初贈人,始以序名,作者亦眾。至于昌黎,乃得古人之意,其文冠絕前后作者。蘇明允之考名“序”,故蘇氏諱“序”,或曰引,或曰說,今悉依其體,編之于此。④姚鼐:《古文辭類纂序目》,《古文辭類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第8 頁。

文章家們的分類或粗或細。徐師曾《文體明辨》分127 類,賀復(fù)征分132 類,則名字之序、說各自分列。姚鼐《古文辭類纂》僅列13 類,則名字之序、說歸入贈序類。

從文體實際情況看,名字序、說與論說、贈序、贈言確實有所類似,但又有區(qū)別。贈序多因惜別而贈言寄意,以叮囑、寬慰、抒情、祝愿為主旨。名字說是專門解說名字的,如果有叮囑、期待、祝愿之意,都必須是名字本身的內(nèi)涵。宋人名字說中,只有歐陽修《尹源字子漸序》有臨別贈序的意思:

奉禮尹君之將西也,稱古仁者送人之義,責(zé)言于其交之所常厚者。其友人渤海歐陽修在餞中,率然曰:余無似,雖不能竊仁者之號,奈嘗辱君之道義切劘為最深,是以不能無言。然君子之文行,余既友慕欽揖之不暇,顧豈有遺忽乏少之可以進于言邪! 因姑請更君之字,以塞其求云。⑤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734,第35 冊,第27 頁。

以上是序言,說明作這篇名字序的寫作緣由。其下用269 字對字“子漸”進行解說。尹君名源,本字子淵。歐陽修認為“源發(fā)于淵,深且止也,于詁訓(xùn)既不類,又無所表發(fā)其名之美,甚非稱”,因而“請字之曰子漸”①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734,第35 冊,第27 頁。。此篇雖然有點贈序的意味,但總體看來還是一篇名字序。

曾棗莊《君子尚其字——論宋代的字序》認為“字序?qū)崬殡s說”,因為宋代字序以議論勝②曾棗莊:《君子尚其字——論宋代的字序》,《宋代文學(xué)與宋代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年,第135 頁。。確實,大多數(shù)名字說都有論說文的因素。如歐陽修《鄭荀改名序》緊緊圍繞荀子“為說最近于圣人”和“世之學(xué)者,茍如荀卿,可謂學(xué)矣,而又進焉,則孰能御哉”③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732,第 34 冊,第 397 頁。立論。石介《呂虞部士龍字序》為呂士龍改字“兼濟”從而論兼濟之理④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627,第 29 冊,第 308 頁。。蘇軾《江子靜字序》為江存之命字“子靜”,從而論動靜之理⑤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1962,第 90 冊,第 275 頁。。陳淵《鄧德恭字序》為鄧肅命字曰“德恭”,卻以“異木”為喻以明成長之理⑥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3302,第 153 冊,第 334 頁。。黃干《李維志字序》先長篇大論“志”為何物,然后再說友人李士興字維石,“字之不類也,以‘維志’易之”,然后繼續(xù)論改字的道理⑦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6551,第 288 冊,第 299 頁。。又如蔡襄《名說》⑧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1015,第 47 冊,第 143 頁。、趙湘《名說贈陳價》⑨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171,第8 冊,第365—366 頁。等,都以議論為主,直到文章最后才用寥寥幾句簡略地交代改名改字的相關(guān)事由??梢娒终f確有雜說性質(zhì)。

但是,名字說畢竟屬于針對一個名字而作的專題論說,它還必須有具體實在的敘事部分,與一般論說文章有異。尤其是有些名字說議論成分很少,甚至根本沒有議論,如秦觀《俞紫芝字序》⑩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2585,第120 冊,第120—121 頁。通篇敘事,寓道理于故事,蘇洵《仲兄字文甫說》?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926,第 43 冊,第 162 頁。則以描寫為主,這些就不能被視為論說文類。

宋代早期的名字說如范仲淹《朱從道名述》、歐陽修《章望之字序》、司馬光《越州張察推字序》等。寫作較多的人如黃庭堅,《全宋文》收其名字說54 篇。

(二)名字說的對象

宋人所作名字說關(guān)于人或事物的都有,主要以人為主,為事物名稱所作的極少,如周紫芝《竹坡四君子字序》:

四君子為誰? 曰毛穎,曰陶泓,曰陳玄,凡三人,而褚先生不在也……余既悲字之不行,又得此四君子而與之游,乃有其名而無其字,于是字穎曰“叔銳”,字泓曰“堅伯”,字玄曰“客卿”,字褚先生曰“記言”。?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3528,第 162 冊,第 274 頁。

周紫芝號“竹坡居士”?!八木印笔侵肝姆克膶?。韓愈《毛穎傳》稱毛筆為“毛穎”,墨為“陳玄”,紙為“褚先生”,硯為“陶泓”?韓愈著,錢仲聯(lián)、馬茂元校點:《韓愈全集》卷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年,第315—316 頁。。周紫芝對韓愈的命名作進一步的闡釋發(fā)揮,針對“四君子”的特點各命其字,毛穎字“叔銳”,褚先生字“記言”,陶泓字“堅伯”,陳玄字“客卿”。這是個既好玩又雅致的文字游戲,或者說是文化游戲。

為人作名字說,對象或為一人,或為多人。為一人名字序說者居多。如范仲淹《南京府學(xué)生朱從道名述》,石介《歸魯名張生》、《宗儒名孟生》,黃庭堅《陳師道字說》、《文安國字序》,楊時《楊仲遠字序》、《鄧文伯字序》,晁補之《外弟楊若字知類序》、《從兄字伯順序》等,都是序說一個人的名字。

為多人名字序說,一般是為同胞兄弟姐妹而作。如真德秀《陳平甫三子字說》,魏了翁《史之椅之樟字說》,陳著《四子名字說》,方逢振《冠二子說》,司馬光《諸兄子字序》,蘇轍《六孫名字說》,程珌《先君六孫名義說》,王柏《三侄字義說》等。

宋代名字序說大部分都是為男子作的,但也有少數(shù)是為女子而作,《全宋文》錄有6 篇:游九言《黃氏三女甥名說》、《上官氏女甥名說》,是為自己4 位外甥女作的名字說。陳著《名女洸字汝玉說》、《內(nèi)子友良字說》、《名女沖字汝和說》、《名女清字汝則說》,是為自己的妻女所作。

為一人名字作的序說往往寫得比較詳細充分;為多人名字作一篇序說,一般則寫得較為簡明扼要,大體只是簡略闡釋名與字的關(guān)系和意義,并不過多地鋪陳論說。

(三)名字說的篇章結(jié)構(gòu)

一篇完整的名字說最多由四部分組成:題目、序文、說文、落款。其中題目必有,落款或有或無,序與說或分為二,或合為一。

1.標(biāo)題

名字說標(biāo)題的區(qū)別在于標(biāo)題元素及其次序。據(jù)此有如下數(shù)種:

“XX 名或字+說或序”,如蘇軾《何苓之名說》、宋祁《王杲卿字說》、歐陽修《章望之字序》。

“名或字+XX 說或序”,如蘇洵《名二子說》,陳宓《字李如晦說》。

“XX 名+XX 字+說或序”,如歐陽修《尹源字子漸序》,劉敞《衡字公甫序》,王令《周伯玉字元韞序》、《杜漸字子長序》,黃庭堅《唐驥字希德說》、《李惴字相如說》。

有的名字說在標(biāo)題中增加官職等元素,如石介《吳虞部士龍字序》,司馬光《越州張推官字序》,強至《吳三班字序》,鄭俠《王供奉字亮弼序》,周必大《李爗縣尉字說》、《趙汝橙縣尉字說》。

有的增加親屬關(guān)系元素,如蘇洵《仲兄字文甫說》,蔡襄《侄至夫名字序》,司馬光《諸兄子字序》,黃庭堅《宗室子沨子沆字說》、《才季弟諸子字說》,鄭俠《六孫名字說》。

有的增加籍貫元素,如王無咎《暨陽葛君字序》,范仲淹《南京府學(xué)生朱從道名述》,鄭俠《潮州吳致之字序》,黃庭堅《江南祝林宗字序》,趙汝騰《眉山孫夢得子良仁字說》。

有的標(biāo)題不稱“序”或“說”,而稱“辭”或“詞”,如劉敞《張誨字辭》①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1294,第 59 冊,第 375 頁。、黃彥平《王氏二子字辭》②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3977,第 181 冊,第 305 頁。;甚至有標(biāo)題名為“祝詞”,而實際就是名字說,如黃庭堅《晁深道祝詞》,實為晁深道冠字而作③《全宋文》題作《祝晁深道冠字詞》,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2320,第107 冊,第126 頁。,所以后人編集有將題目改作《祝晁深道冠字詞》者。

2.序與說

名字序、說都是對一個名字作敘述或說明的同類文體,作者在確定題目時或稱序,或稱說。但若仔細分辨,二者也有些區(qū)別:序偏重敘事,敘述名字的緣起或來歷;說偏重說理,說明名字的道理和意義。所以有的名字說將序與說分為兩部分,序言交代一些背景因素、寫作緣起等;說辭偏重闡釋名字的文化意蘊、哲學(xué)理念等。這就形成先序后說的結(jié)構(gòu)。如黃庭堅《國經(jīng)字說》:

余弟安世之子婿曰國經(jīng),其友字之曰敦常。經(jīng)則常也,于義無所發(fā)明,為其更字曰端本,而說之曰:

《太玄》曰:“南北為經(jīng),東西為緯?!惫耪邽槲荩瑹o不面南,冬夏無不得宜??椪哒龣C,則經(jīng)南北矣。匠人營國,國中九經(jīng)、九緯、九涂、九軌,蓋取諸此。經(jīng)者所以立本,緯者所以成文也。忠信以為經(jīng),義理以為緯,則成文章矣?!兑状髠鳌吩唬骸罢浔?,萬事理。差以毫厘,謬以千里?!惫首纸?jīng)曰端本。古之善學(xué)者,取之左右逢其原立于本故也。④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2320,第 107 冊,第 115 頁。

名字之說本宜簡明扼要,但宋人好議論,寫作名字說或序,也往往借題發(fā)揮,有時不免長篇大論。如王令《杜漸字子長序》:

杜君山東士,名漸,少嗜學(xué),性澄淡,不易語笑,平居循循若不自足,予與之交且三年,不甚見其喜之與怒也。一日,探字于予,歸作《漸說》以字之曰:

舉世奚不漸? 天地不漸也,一分而永定也。圣人不漸也,自誠而明者也。不午不中,不望不豐,日月亦以時而然也。履霜而堅冰,首夏而清和,寒暑亦不即至。一抔土之多,一毫末之微,山林之所以廣大也。蹄涔行潦,乘卑而深,積少而多,江河之所以無量也。呱呱而嬰,羈貫而童,華巔而班白,人亦幼而后老也。故飛而上者先卑,走而遠者先近,物理然也。非圣人,學(xué)亦有漸也,無漸奚其至?故日月寒暑,天之有也;山林江河,地之有也,有漸無不至。飛走禽獸,與人同也,有漸有不至,自止之也。學(xué)亦飛走之匹,有漸有不至,戒之在止,則長久而后見然,其見也必至。嗚呼哉,請字曰子長,幸聽之無忽。河?xùn)|王令序①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1746,第80 冊,第124—125 頁。

作序事由很簡單,不過“字曰子長”而已。但在天才王令筆下,這名字又何其不簡單,其中意蘊深富,對生命壽考的祝愿,對生命價值和境界的期望,對人倫道德操守的期許,對歷史文化的承載,對宇宙人生諸多道理的理解等等,作者深掘廣拓而盡言之,顯示出超常的學(xué)問和才華。接受者不但不會嫌其宏大漫長,反而會因這淵博厚重的鴻篇巨制感到榮耀。

又如陳淳《卓氏二子名字說》:

溫陵卓君廷瑞,嘉定乙亥秋游臨漳,訪予衡簷而定交焉。予覸其為人,蓋亦知有是學(xué)而好之者也。自是相與幾兩閱月,襟懷輸寫,趣味投合,有金蘭之契。一日為予言:晚得二子,有可教之質(zhì),欲名其長以克、字伯仁,名其次以存、字叔義。蓋取《魯論》《易傳》之語,請為講明其義之所以然,庶其歸也,得以為趨庭詔士之助。予義不得辭也,為之言曰……②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6730,第 295 冊,第 268 頁。

該段引文之后乃陳氏為二子所作的一篇224 字的長篇名說以“講明其義”。這是比較典型的序以言事、說以明理的格局。

序與說的篇幅,長短不一。有時序文簡短,說辭鋪張,如上舉王令和陳淳之作;有時說辭簡短,而序文在敘述事由時加入議論,形成夾敘夾議的長篇序文,說辭便因之而簡短。如陳宓《字李如晦說》就是長序(236 字)短說(76 字):

孔圣有言……(184 字論君子名字的重要性) 鉅野李生彰,云龕文肅公之孫。年少銳志問學(xué),往來數(shù)年,愈篤不衰。一日以書請說其字“如晦”之義以自廣,辭不獲,乃為之說曰:

子患乎實之不修,不患乎名之不著。名著矣,又能晦以自處,然后其名愈遠。譬之日月,必有昆侖為之隱蔽,然后其光終古而不疚。子姑汲汲于道問學(xué)以充其實,勿問名之顯揚,則又進于人一等矣。③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6964,第 305 冊,第 197 頁。

序文結(jié)束時通常以“告之曰”、“字之曰”、“說之曰”、“為之言曰”、“為之說曰”等標(biāo)志語引出下文單獨的說辭。

有些名字說不分序與說,一篇之中既序(敘)且說,序(敘)說交替,語體大都是散語,間或有整齊對仗的駢儷句式。如北宋李覯《敘張延之字》:

張君延之,解官鉛山,遇我于葛陂。神清氣和,其言語可聽,雖一面,知其非俗子。以立字未善,責(zé)于我,我應(yīng)之曰:所謂延者,于兒,豈不欲延其年以及耄期耶? 于家,豈不欲延其寵祿世世無有窮耶? 如是無他,力于仁而已矣??鬃佑腥蕢?、積善余慶之說。夫仁,天下之美道,殺身尚為之,矧夫向勸甚明,歷觀前志,多有效驗,可不務(wù)哉? 故字之曰伯仁。酒困不能執(zhí)筆,姑告其略。④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913,第 42 冊,第 299 頁。

又如黃庭堅《周渤字說》:

輒奉字曰惟深,頗與名相稱。滄溟渤澥所以能無不容,惟其深而已。傳曰:“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此德人之事業(yè)也。彼得一先生之言,則暖暖姝姝,惟其淺而已。坳堂之上,覆杯水焉,置杯則膠矣。未嘗鉤致己之深遠,安能通天下之志哉! 古之人能知殊涂而同歸、百慮而一致者,無他焉,盡己之學(xué)而已。①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2320,第107 冊,第116,108—109、112 頁。

既敘且說、序說合一的情況很多。如黃庭堅《洪氏四甥字說》、《陳師道字說》②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2320,第107 冊,第116,108—109、112 頁。,李新《侄革奇字謹先序》、《命馮氏二子名說》③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2893,第 134 冊,第 128、128—129 頁。等。南宋游九言有6 篇字序或字說,也都是序說合一的。如《李氏子驤字說》:

馬之行地曰騰驤,取其駸駸載驟,日進無疆也。夫人之為善,倘亦如是騰驤焉,其進豈易量哉。馬之進可至千里,人之進可達圣賢。中道而止,不如無進。李氏外兄之子曰揚孫。謂其名不自勵也,求易之。余為名之驤,而字曰進夫。蓋嘗觀之,視鞭影而奔者驊騮之子也。策而進者次也。倘戀逗遲回,屢鞭不前,雖有良、樂,末如之何矣。驤其勉之。④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6311,第 278 冊,第 364 頁。

名字說是實用的散文體式,章法結(jié)構(gòu)自由靈活,沒有固定的程式。

3.落款

名字說的落款或有或無,其作用是交代寫作時間、作者名籍。如李覯《敘陳司理字》:“至和二年冬十二月戊子,旴江李覯序?!雹菰鴹椙f、劉琳編:《全宋文》卷 913,第 42 冊,第 300 頁。強至《盧君字序》:“皇祐三年正月十二日,余杭強某序。”⑥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1454,第 67 冊,第 151 頁。晁說之《周元仲字序》:“宣和庚子冬至后二日辛酉,嵩山晁說之序?!雹咴鴹椙f、劉琳編:《全宋文》卷 2814,第 130 冊,第 253 頁。

也有加入官職元素的,如強至《劉君仙尉字序》:“至和二年三月二十七日,浦江令強某序。”⑧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1453,第 67 冊,第 152 頁。

也有交代人物關(guān)系的,如蘇軾《文與可字說》:“熙寧八年四月廿三日,從表弟蘇軾上?!雹嵩鴹椙f、劉琳編:《全宋文》卷 1962,第 90 冊,第 277,278 頁?!段捏K字說》:“元祐三年外伯翁東坡居士書?!雹庠鴹?莊、 劉琳 編: 《全 宋文 》卷 1962, 第 90 冊 ,第 277,278 頁 。

有以字號落款的,如李之儀《張覺夫字序》:“崇寧五年五月二十八日,姑溪居士序?!?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2424,第 112 冊,第 170,171 頁。《祥瑛上人字序》:“戊戌三月六日,姑溪老農(nóng)書?!?曾棗莊、劉琳編:《全宋 文》卷 2424,第 112 冊,第 170,171 頁。

宋代名字說的篇幅長短不一,300 到600 字左右比較常見。鄭俠《譚文初字序》最長,1142 字。方岳《謝謹習(xí)字訓(xùn)》最短,32 字。

(四)名字說的語體

宋代名字說絕大多數(shù)用散文語體,如穆修《張當(dāng)字序》:

《春秋》之法,書字為褒,有以知君子之尚其字也。然則古之君子,名與字相配,配字者所以表名也。清河張君當(dāng),始字友直,猶以其取義未安也而訪之仆,辱其久游,不獲讓為。徐思之,因請更字曰元膺。方前字于義為洽,而又正與名會。且元為長善,則仁義統(tǒng)稱;士能膺之,行孰大矣。張君以辭學(xué)累舉進士,始得明之定海尉,位雖卑,才不逾職,與其位甚尊而才甚愧者,孰賢愚焉? 予既為述其字,又以勉其行,故為之序。?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322,第16 冊,第32—33 頁。

又如蘇洵《名二子說》,歐陽修《鄭荀改名序》、《張應(yīng)之字序》、《尹源字子漸序》、《胡寅字序》等,全為散體之作。

在序與說分開的情況下,語體可能有所分別。序文總是用散文語體,說辭則既有散體,也有齊言韻文。如陳淳《卓氏二子名字說》中的2 篇說辭都是四言韻文,分別是60 字、224 字的長說,多次換韻,每4句或8 句換一次韻,韻腳平仄交替。例其一:

卓氏子克,字曰伯仁。惟仁如何? 心德之真。渾然全體,純乎天理。四端五常,皆管于是。眾善斯長,妙主性情。如元統(tǒng)天,不息其生。人惟有身,口鼻耳目,手足四肢,接物生欲。人欲一間,心晦厥靈。天理之公,不復(fù)流行。于是不仁,如頑如痺。滅理窮欲,何所不至。圣學(xué)要訣,求仁為大。何以求之? 克去心害。非禮而視,非禮而聽,非禮而言,非禮而行。凡此眾疾,皆害于中。克之克之,靡他其功。見善惟明,真知不疑。人欲攸起,有觸其幾。用心惟剛,勇決不吝。人欲之去,有拔其本。幾瑩無遁,本絕不遺。欲凈理純,仁德乃輝。在昔有回,從事于此。心不違仁,體具孔子。彼我丈夫,希顏亦顏。咨爾子克,其惟勉旃!①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6730,第 295 冊,第 269 頁。

有的名字說或“字訓(xùn)”,未分序說,通篇全用四言韻語,如趙汝騰《盛時立中字說》:

揖讓征誅,異尚同符。時義大哉,闔辟卷舒。瞻前忽后,顏莫孔驟。匪嗟一中,圣時未就。鄰斗異室,纓冠赴焉。未之思也,執(zhí)中無權(quán)。軻也誰師? 參傳子思。君子之中,君子之時。②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7780,第 337 冊,第 340 頁。

趙汝騰的其他字說,如《陳讜無黨字說》、《眉山孫夢得子良仁字說》、《徐直諒端友字說》、《徐直方立大字說》、《祝煒明字說》也全用四言韻語。

又如方岳《謝謹習(xí)字訓(xùn)》,是宋代名字說中篇幅最短者,四言八句不換韻:

學(xué)飛曰習(xí),其在厥初。相彼雛矣,鶯其茁矣。萬里一息,維其習(xí)矣。咨爾謹習(xí),迅靡日矣。③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7909,第 342 冊,第 377 頁。

題目有“辭”或“詞”標(biāo)志的名字說往往用齊言韻語,徐師曾稱之為“仿古辭而為之者也”④吳訥、徐師曾著,于北山、羅根澤校點:《文章辨體序說·文體明辨序說》,第147 頁。。如劉敞《張誨字辭》:

令月吉日,既備爾儀。爰告爾儀,字為爾傳師……⑤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1294,第 59 冊,第 375 頁。( 共24 句97 字,有一句為5 個字)又如黃彥平《王氏二子字辭》:

王侯太初,嗜好詩書。見其二子,驥種鳳雛。群從制名,皆取于水。爾其從之,有本于是。濯字忠父,在詩遠酌。自事吉蠲,神歆其約……⑥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3977,第 181 冊,第 305 頁。( 共48 句192 字)

宋代名字說也有駢散結(jié)合的語體,如蘇洵《仲兄字文甫說》(節(jié)選):

……蓋余仲兄名渙,而字公群……洵曰……請以文甫易之,如何? 且兄嘗見夫水之與風(fēng)乎? 油然而行,淵然而留,渟洄汪洋,滿而上浮者,是水也,而風(fēng)實起之。蓬蓬然而發(fā)乎太空,不終日而行乎四方,蕩乎其無形,飄乎其遠來,既往而不知其跡之所存者,是風(fēng)也,而水實形之。今夫風(fēng)水之相遭乎大澤之陂也,紆余委蛇,蜿蜒淪漣,安而相推,怒而相凌,舒而如云,蹙而如鱗,疾而如馳,徐而如徊……殊狀異態(tài),而風(fēng)水之極觀備矣! 故曰:“風(fēng)行水上渙?!贝艘嗵煜轮廖囊病咴鴹椙f、劉琳編:《全宋文》卷926,第43 冊,第162—163 頁。

蘇氏文章開一代風(fēng)氣,評論家多稱其有《戰(zhàn)國策》縱橫捭闔之風(fēng),觀其字說亦然。此篇長達510 字,句式參差變化,時散時駢,文氣流暢,“紆余委蛇……殊狀異態(tài)”。他的《名二子說》則非常簡短,但也縱橫跌宕,十分大氣:

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者,轍不與焉。雖然,車仆馬斃,而患亦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①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926,第43 冊,第161—162 頁。

宋人作名字說,是用美文提示名與字之美義。他們以十分自由的文體形式和語體形式,寫十分自由的意思,將漢語名字的文化意蘊揭示得淋漓盡致,博大精深,草豐水美,搖曳多姿。

三、宋代的名字文化

宋人的名字說表達宋人對名與字的生命意蘊和文化意義的理解,直觀地展現(xiàn)了宋代的名字文化。

(一)取名命字的時機和命名者

《禮記·檀弓上》:“幼名,冠字。”疏云:“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冠字者,人年二十有為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fù)呼其名,故冠而加字?!薄抖Y記·曲禮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許嫁笄而字?!雹卩嵭?,孔穎達疏:《禮記正義》卷7、卷2,見阮元??蹋骸妒?jīng)注疏》上,第1286、1241 頁。

宋代人恢復(fù)冠禮習(xí)俗,取名命字力求符合古制,“名以定禮,字以表德”③石介:《呂虞部士龍字序》,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627,第29 冊,第308 頁。。歐陽修認為這是君子自尊自重的表征。他作《尹源字子漸序》云:

古者男子之生,舉以禮名之。年既長,見廟筮賓而加元服,服加而后字,示尊其名以隆成人也。夫君子所以自厚重其名字,如此之甚也,誠以其賢否丑美,必常與名字相上下而始終。④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734,第35 冊,第27 頁。

加冠命字之后,表示人已成年。別人須稱其字,直呼其名是不禮貌的。王安石《石仲卿字序》:

子生而父名之,以別于人云爾。冠而字,成人之道也。奚而為成人之道也? 成人則貴其所以成人,而不敢名之,于是乎命以字之,字之為有可貴焉。⑤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1406,第 65 冊,第 34 頁。

強至《盧君字序》:

故名既定,朋友之間又為字以稱道,使聞而知所表焉。⑥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1454,第67 冊,第150—151 頁。

冠禮命字,在皇室是制度化的,在民間則只是習(xí)俗,未必那么嚴(yán)格。從宋代名字說看,有些是成年以后補行冠禮的,如石介給吳士龍命字時,吳氏已43 歲。還有些人未及冠禮便提前命字,在孩提時期就既有名又有字了,如洪適《陳氏四子字序》,陳氏四子名洙、洊、渭、洄,大的才8 歲,洪適為他們分別命字曰伯企、仲止、叔正、季上⑦洪適:《陳氏四子字序》,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4740,第213 冊,第337—338 頁。。

命名者自然首先是父親或家長,也可能是同族長輩,甚至是并無親屬關(guān)系的外人。如果是請外人取名字,選擇的標(biāo)準(zhǔn)必有深意,或為至交朋友,或為有地位、有名望者。如郭英發(fā)請朋友黃庭堅為三子取名⑧黃庭堅:《訓(xùn)郭氏三子名字說》,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2320,第107 冊,第117—118 頁。,張牧之請朋友楊時為兒子取名⑨楊時:《張牧之子名》,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2692,第124 冊,第381 頁。,何君時請同年進士文天祥為兒子取名⑩文天祥:《何晞程名說》,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8318,第359 冊,第156—157 頁。。

取名人和命字人往往有區(qū)別,名由自家長輩取,字請朋友取。司馬光《越州張推官字序》云:“古者名于親而字于朋友?!雹僭鴹椙f、劉琳編:《全宋文》卷 1218,第 56 冊,第 129 頁。鄭俠《三杜兄弟字序》亦云:“字者,朋友之職也。”②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2175,第 99 冊,第 342 頁。釋居簡《字三子序》:“字所以代名,師友命之爾?!雹墼鴹椙f、劉琳編:《全宋文》卷 6803,第 298 冊,第 293 頁。

很多字是由長輩或老師命名的。比如蘇軾是文驥的“外伯翁”,為文驥命字“元德”。劉子翚是朱熹的老師,朱熹冠禮時請老師命字④蘇軾:《文驥字說》,劉子翚:《字朱熹祝詞》,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1962,第90 冊,第278 頁;卷4260,第193 冊,第 208 頁。。

(二)名與字的關(guān)系

取名在前,命字在后,字與名之間須有關(guān)聯(lián)。穆修《張當(dāng)字序》云:“古之君子,名與字相配,配字者所以表名也?!雹菰鴹椙f、劉琳編:《全宋文》卷322,第16 冊,第32 頁。李新《小一侄字革先序》亦云:“字以飾名,古今相因?!雹拊鴹椙f、劉琳編:《全宋文》卷 2893,第 134 冊,第 127 頁。劉敞《斁字序》云:“字之也者,傳其名也。”⑦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1286,第 59 冊,第 215 頁。

名與字的關(guān)系,多數(shù)是順向解釋的,即以字釋名。如鄭俠《三杜兄弟字序》:

一日公( 杜辟疆) 以三子之名來告,曰:“予將名長子曰忱,次曰谹,次曰玗?!辟掠拮h字。曰:字者,朋友之職也,故為陳三名之意義。而字忱曰思誠,谹曰希聲,玗曰君美。⑧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2175,第99 冊,第342,341—342 頁。

在這段話前后,他用千余字的長篇解說其名與字的關(guān)系,核心意思是:“忱者,誠之性”;“谹者,聲之大也。希聲者,謂其不可以耳聞也?!薄矮]者,東方之美玉也。”⑨曾棗 莊、劉 琳編: 《全宋文 》卷 2175,第99 冊 ,第342,341—342 頁。

李之儀為祥瑛上人取字瑩中,《祥瑛上人字序》云:“瑛乃瓊之精,其光瑩特可見矣,宜字之曰瑩中。”⑩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2424,第 112 冊,第 171 頁。曾鞏字謝縝曰“通微”,并解釋:“縝,密也,而取字乃本諸此,而字曰通微?!?曾鞏:《謝司理字序》,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1256,第58 冊,第66 頁。

命字講究用典,則名字說的一個主要任務(wù)就是解釋典故。如黃庭堅給陳氏五子命字,字崇以智,出于《易大傳》之“智崇禮卑”;字居以仁,出于《孟子》之“居惡在仁是也”;字中以禮,出于《周官》之“以天產(chǎn)作陰德,以中禮防之”;字孚以信,出于《易》之“《中孚》,信及豚魚”;字宜以義,出于《禮》之“有子如此,可謂孝矣”?黃庭堅:《陳氏五子字說》,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2320,第107 冊,第110 頁。。黃庭堅學(xué)富五車,寫詩作文皆以善用典故著稱。宋人作名字說最多的就是他,他也最善于資書取字并且說之。不只黃庭堅如此,宋人取名命字皆尚此道。這不僅是宋代的風(fēng)氣,古今皆然。

當(dāng)然也有不用典故的情況,只是利用名與字的關(guān)系表達各種期待、告誡甚至警示。如晁補之為外弟楊若取字“知類”,就是出于對當(dāng)時應(yīng)試教育的不滿,希望外弟治學(xué)為人類若古人?晁補之:《外弟楊若字知類序》,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2725,第126 冊,第179 頁。。游九言以“遵甫”字黃榘,希望他“遵乃祖之懿而效法焉”?游九言:《黃遵甫字序》,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6311,第278 冊,第362 頁。。李御史的兩個兒子,老大性格偏剛,老二性格偏柔。他請俞德鄰為他們命名取字。俞氏名長曰“潛”,字“元昭”,并告誡道:“剛美德也,其過也則為猛、為隘、為強梁,故必潛之。《書》曰:‘沉潛剛克’,矯其過也……潛而昭,理也?!泵巫用昂啤弊帧霸薄保f云:“柔亦美德也,其過也則為懦,為無斷,為邪佞,故必有立焉則善矣?!稌吩?‘柔而立’,亦矯其過也。然非有浩然之氣者不能立……直所以養(yǎng)是氣也?!雹儆岬锣彛骸独钣范用终f》,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8284,第357 冊,第368—369 頁。程珌給其4 個外甥取名命字,也從性格著眼:

長性緩,懼其不立,故名以震,可起字之。起者,勇有行也。二性逸,懼其不誠,故名以巽,可敬字之。敬者,順于理也。三、四皆競爽,然皆慮其博而雜,散其流,故名三以艮,字之可止,止者正也;名四以兌,字之可說,說者養(yǎng)也。②程珌:《范氏四甥名義說》,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6790,第298 冊,第71 頁。

名與字的關(guān)系也有逆向的,即以字矯名。韓愈字退之就是著名的先例。陳著為其三個女兒命字,名洸字“汝玉”,是因為:

洸,水有光也。光發(fā)于外,何如自晦,況婦人乎? 然晦非徒晦,厚其所養(yǎng),重其所有,溫溫然如玉,是之謂德。③陳著:《名女洸字汝玉說》,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8113,第351 冊,第74 頁。

名沖字“汝和”,希望她緩沖尚和:

其在父母家,怡怡愉愉,不見聲色;從夫則事尊章,不施勞;處娣姒不敵耦;待宗族姻黨,與凡內(nèi)之織悉酬應(yīng)嗃嗃而諧熙安安,而飾厲于女道婦德,其庶乎。彼而茍,而隨,而軟媚,則非吾所謂和者,又不可不察。汝其服膺吾訓(xùn)哉。④陳著:《名女沖字汝和說》,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8114,第351 冊,第81 頁。

大儒朱熹字元晦,也是逆向互補關(guān)系。

宋人取名字喜歡用“老”字。余景中之子余天任年方6 歲,黃庭堅以“莘老”字之,因為“愛其舉止似孫莘老”。溫江楊仲穎的兒子生于立春后五日,黃庭堅為之取名“春老”⑤黃庭堅:《書贈余莘老》、《名春老說》,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2321,第107 冊,第142、143 頁。。宋人名“老”者很多,如潘攽老、黃斌老、孫莘老、呂渭老、呂同老、孟元老、侯彭老、李彭老、李萊老、劉山老等。字“老”者也不少,如李南公字楚老,李彭字商老,裴湘字楚老,俞紫芝字秀老,其弟字清老等。

一般給人命字,都只命一個字,也有極少數(shù)人同時命兩個字。張方平的兒子名恕,蘇軾撰《張厚之忠甫字說》云:“張厚之忠甫,樂全先生子也。美才而好學(xué),信道而篤志,先生名之曰恕,而其客蘇子瞻和仲推先生之意,字之曰厚之,又曰忠甫?!雹拊鴹椙f、劉琳編:《全宋文》卷 2320,第 90 冊,第 279 頁。蘇軾稱張恕為“張厚之忠甫”,落款自稱“蘇軾子瞻和仲”。在宋代名字說中,一人二字且并稱,這是唯一的。朱熹給林用中也取了兩個字:“名者,子生三月而父命之,非朋友所得變……故予謂子之名則無庸改,而請奉字曰‘擇之’,又曰‘敬仲’,二字惟所稱?!雹咧祆洌骸读钟弥凶中颉?,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5648,第251 冊,第379—380 頁。“惟所稱”就是請人家隨便選擇一個。宋代名字說中同時命兩個字的情況極為少見。筆者僅見以上兩篇。

女子也有名,但有字者少。通常是卿大夫家的女子才可能有字。這是上古就有的習(xí)俗,王國維《女字說》通過對先秦金文的考察,論證了古代女子“笄而字”的情況⑧王國維:《女字說》,見《觀堂集林》卷3,北京:中華書局,1959 年,第163—165 頁。。宋人游九言在給黃氏的三個外甥女命名取字的時候說:

古之女子罕用名著……曰姜源、曰簡狄、曰戴己。說者固已為名號,則是古嘗有之矣。漢以后,若班氏女昭,蔡氏女琰,蘇氏女蕙,以其通習(xí)文墨,又皆有字焉。去古既遠,古禮漸廢,況今世乎? 名而字之,或存訓(xùn)誡,亦可也。⑨游九言:《黃氏三女甥名字說》、《上官氏女甥名說》,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6311,第278 冊,第365,366 頁。

為女子取名字并作解說,多是強調(diào)女德。如游九言《上官氏女甥名說》從“睦夫家”的角度解釋“貴和”:

女之適人能和說其家,剛中柔外,既不失正,又不過嚴(yán),則用之輯閨門,睦姻族,孚內(nèi)外,其為吉也孰大焉!”⑩游九言:《黃氏三女甥 名字說》、《上官氏女甥名 說》,見曾棗莊、劉琳編: 《全宋文》卷6311,第278 冊,第365,366 頁。

(三)改名改字

改名改字是人類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的現(xiàn)象。不過在宋代以前,文獻中雖然有不少改名改字的記載,但并無解說性的文章傳世。所以宋人認為古人不輕易更改名字。如高斯得《純約字謙孺說》中云:“幼名冠字,考之經(jīng)傳,鮮有更者?!雹僭鴹椙f、劉琳編:《全宋文》卷 7951,第 344 冊,第 220 頁。魏了翁《高不妄字說》亦云:“幼名冠字,所以共天命而視父志,由周以來,未之有改也。春秋二百四十二年,諸侯大夫之更名者僅有楚二君、趙鞅,夫皆有為而然,外此則雖同于君亦不之避。乃若字之有改,則又所罕見,如叔向而又云叔譽,子產(chǎn)而又云子美,此莫可考?!雹谠鴹椙f、劉琳編:《全宋文》卷 7092,第 310 冊,241 頁。

盡管有這種觀念,改名改字還是難免的。宋代名字序說許多是為改字而作。如釋契嵩《與月上人更字敘》、《周感之更字敘》,蘇頌《李惟幾改字序》,樓鑰《從子沨改字景劉說》,陸九淵《朱氏子更名字說》,周南《滕昺改名說》等等。有人甚至三易其名,如陳耆卿的朋友蔣君改名“滏”,陳耆卿就打趣他說:“子之名三易矣,今可以已夫!”③陳耆卿:《蔣上甫字說》,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7318,第319 冊,第118 頁。改名改字無論出于自己或家人的意愿,或出于他人之建議,都必有緣故。從這些更改名字的序說,可以看出當(dāng)時人的文化時尚、審美趣味等。

1.因夢兆而改名改字

武陽鄧平夢有神人相告:“子之名平,其字倒士,使子之困窮也,殆以是夫!”鄧平即改名為洵武,并請楊時字曰“文伯”④楊時:《鄧文伯字序》,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2692,第124 冊,第380—381 頁。。吳越武肅王之裔孫錢舉原名燾,字景貺?!皦羯裾Z之曰:‘易之,則利進取’”,乃更名為“舉”。晁補之為之更字“少周”⑤晁補之:《錢舉字少周序》,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2725,第126 冊,第186 頁。。周必大朋友之婿李國才字良佐,“未冠補太學(xué)生,學(xué)問日益新而試輒不利。歲在丙戌,夢人告以火運即發(fā),因授火傍三字,覺而更名為爗,自是試必占榜”⑥周必大:《李爗縣尉字說》,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5140,第231 冊,第114 頁。。還有汪應(yīng)辰《黃玄圭字說》、周必大《李叔軫載之字說》、真德秀《劉誠伯字說》等,都是對因夢改名字的解說。

因夢改名,都是對原來的名字有所不滿,希望改名轉(zhuǎn)運。

2.因避諱改名改字

黎充字子美,為遠從祖之諱而請黃庭堅為之更名,山谷曰:“名之曰遠,而字之曰子思?!雹唿S庭堅:《黎遠字說》,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2321,第107 冊,第139 頁。陳燮初字思道,因“避耆舊諱”,請李覯改字,李覯命以“中道”⑧李覯:《敘陳公燮字》,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913,第42 冊,第298 頁。。石敦仁原名天倪,字圣和,因“天子立極正名,以謂天之尊、圣之重,皆非臣下所宜號。囊者申命有司,具為禁令”,故更名為敦仁,請趙鼎臣命字,鼎臣字之“思濟”⑨趙鼎臣:《石敦仁字序》,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2981,第138 冊,第219 頁。。蔡襄侄兒邵上因“同遠祖父名”而改名曰力,字至夫⑩蔡襄:《侄至夫名字序》,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1015,第47 冊,第141 頁。。

3.因被賜名而改名字

鄭興宗,字光祖,鄭僖靖王之孫、和州防御使。宋孝宗下詔賜名興裔,韓元吉為他改字光錫?韓元吉:《鄭光錫字說》,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4796,第216 冊,第172—173 頁。。

4.認為某名字不太好,建議其更改

建議者須具備一定的身份地位和名望,才有資格建議別人更改名字。接受者通常是懷著對名人的崇拜心理欣然接受的。而在潛意識中,可能或多或少還會期待一點“名人效應(yīng)”。比如張谷原字“仲容”,歐陽修認為“仲容”“不足以表其所以名之之義”,因此“易其字曰應(yīng)之”?歐陽修:《張應(yīng)之字序》,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734,第35 冊,第26 頁。。其實對名字的選擇、確認、理解和欣賞,本是個見仁見智的事?!爸偃荨庇惺裁床煌?在許多人看來,或許比“應(yīng)之”好得多。但歐陽修太有名氣了,能得他更改名字,是非常榮幸的事。

又如朱熹《李存誠更名序》:

李相棐忱相見于政和,余問其名上字之義,則曰先儒之訓(xùn)以為輔也。余謂不然,古字多假借,“棐”蓋與“匪”通用。顏監(jiān)之釋班史,有是言矣。余嘗以是考之,凡《書》之言“棐”者,皆當(dāng)為“匪”,其義乃通。李君曰:“然則以匪忱為名,愚之所不安也,請有以易之?!庇嘣唬骸叭シ硕娉揽梢选!崩罹恢Z,乃書以遺之,而字曰“存誠”云。①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5648,第 251 冊,第 383 頁。

“棐忱”有什么不好呢?但朱熹認為“棐”與“匪”通假,不妥。而李相肯定是朱熹的崇拜者,于是就聽從朱熹的建議,改名“忱”,改字“存誠”。朱熹實際上不過是將“棐忱”通俗化了,但對李棐忱來說,這一改可謂意義非凡,是難得的殊榮,因為這是大儒朱熹改的啊!

在宋之前,一名多字的情況極為少見。因為宋代改名改字的情況多起來,一名多字的現(xiàn)象也就不少見了。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卷9:

近世名士:李泰發(fā)光,一字泰定;晁以道說之,一字伯以;潘義榮良貴,一字子賤;張全真守,一字子固;周子充必大,一字洪道;芮國器燁,一字仲蒙;林黃中栗,一字寬夫;朱元晦熹,一字仲晦。人稱之,多以舊字,其作文題名之類,必從后字,后世殆以疑矣。②陸游著,李劍雄、劉德全點校:《老學(xué)庵筆記》,北京:中華書局1979 年,第122 頁。

陸游說的是“近世名士”中的一種風(fēng)氣。這些名士為何更改字號呢?每個人肯定都有自己的想法,但無疑都是在增廣或更新自己對生命內(nèi)涵的期待。

(四)名字文化中的時代印跡

人的名和字,看起來是個性化的,林林總總、各式各樣,但若宏觀審視,則可知一時一地之文化時尚和審美趣味。比如在當(dāng)代中國,那些“建國”、“援朝”、“愛東”、“學(xué)工”、“擁軍”之類名字,就有特別的時代印跡。

那么,現(xiàn)存宋代400 多篇名字序說最明顯的時代印跡是什么呢?筆者仔細閱讀揣摩之下,認為是尊崇儒學(xué)、希圣希賢的文化使命感。

中國歷代文人中,宋儒最富于進取精神。宋代尊崇儒學(xué)甚于之前任何朝代。在宋前文化中,圣賢不是普通人所能企及的。但宋人博覽群書,眼界大開,因而認為人皆可為圣賢。反映在名字文化中,即是非常普遍地從儒家經(jīng)典中取名擇字,并精心作序說以闡釋儒學(xué)義理,鼓勵讀書人希圣希賢,立德立功立言。

比如柳開“慕韓愈、柳宗元為文,因名肩愈,字紹先。既而改名字,以為能開圣道之涂也”③脫脫等:《宋史》卷 440《文苑二》,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第 13024 頁。。柳開志在復(fù)興儒學(xué),近承韓、柳,遠追孔孟。他自稱:“吾之道,孔子、孟軻、揚雄、韓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軻、揚雄、韓愈之文也。”④柳開:《應(yīng)責(zé)》,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126,第6 冊,第367 頁。他在自述《補亡先生傳》中說:

補亡先生,舊號東郊野夫者。既著《野史》,后大探六經(jīng)之旨,已而有包括揚、孟之心,樂與文中子王仲淹齊其述作,遂易名為開,字曰仲涂。其意謂將開古圣賢之道于時也,將開今人之耳目使聰且明也;必欲開之為其涂矣,使古今由于吾也……吾既肩且紹矣,斯可已也,所以吾進其力于道,而遷其名于己耳,庶幾吾欲達于孔子者也。⑤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127,第6 冊,第393 頁。

柳開是孔子所謂“狂者進取”的典型。他通過自己的名字,充分地表達儒者“欲達于孔子”的文化理想。盡管有些張揚,但與范仲淹先憂后樂的人生境界、張載的繼絕學(xué)、開太平的理想異曲同工,頗能代表北宋儒者的精神風(fēng)貌。

道士張生“擲黃冠,頂章甫”,棄道從儒,請石介改名。石介作《歸魯名張生》,“以‘歸魯’名張生?!畾w魯’,所以宗圣人之道也”⑥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627,第29 冊,第307—308 頁。。石介是“宋初三先生”之一,獨尊儒學(xué),他甚至把佛、道之學(xué)都視為夷狄之學(xué)。有位道士孟生愿從石介學(xué),石介便以“宗儒”名之,并作名字說闡釋一番君臣父子仁義忠信的儒家之道①石介:《宗儒名孟生》,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627,第29 冊,第307—308 頁。。

歐陽修尊儒并力排佛、老。其《鄭荀改名序》云:

自老子……始非仁義而詆圣智。諸子因之……圣人之學(xué)幾乎其息。最后荀卿子獨用《詩》、《書》之言,貶異扶正,著書以非諸子,尤以勸學(xué)為急……鄭君……將更其名,數(shù)以請,予使之自擇,遂改曰荀。于是又見其志之果也……余既嘉君善自擇而慕焉,因為之字曰叔希,且以勗其成焉。②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732,第34 冊,第396—397,395—396 頁。

校書郎章望之請字于歐陽修,歐陽修以“表民”字之,并作600 余字的《章望之字序》③曾棗 莊、劉琳 編:《 全宋文》 卷 732,第34 冊,第396—397,395—396 頁。,講了一通儒者以仁義道德為民表率、不負民望的道理,鼓勵章望之向古圣賢學(xué)習(xí),表率萬民。

黃庭堅《李彥回字說》,因其名字而論顏子之道,最后鼓勵其求進勿止,“補天立極,萬世不朽,圣人皆友之”④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2321,第 107 冊,第 144 頁。。

朱熹行冠禮時請老師劉子翚命字,老師為他命字并作《字朱熹祝詞》:

字以元晦,表名之義。木晦于根,春容曄敷。人晦于身,神明內(nèi)腴。⑤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4260,第 193 冊,第 208 頁。

祝詞引用曾子、顏子等儒家先賢事例,說明韜光養(yǎng)晦之道,希望弟子“惟曾、顏是畏”。

儒家思想尚進取,重事功,追求人生對社會的價值。這是宋代名字文化的重要內(nèi)涵。比如永嘉陳均請字于真德秀,真氏字之曰“子公”,并作《陳子公字說》演繹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勉勵陳均踐行圣賢為公之義:

夫處物之平,視物之一,及物之周,三者天下之至善也,雖微圣賢,疇不樂諸……以公去私者,萬善之本也。⑥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 7179,第 313 冊,第 330 頁。

李清臣為楊凖命字“用之”,并演繹“圣賢以其心為天下萬物之用”的道理,“以圣賢之術(shù)告楊君”:

夫圣賢之心,體道而一,正己而不動,萬物用我而是,不用我而非。萬物莫不用我,而我無心于應(yīng)天下之用,此其所以有余而無之者歟……故欲治天下者,莫大于自治,欲自治者,莫先于體道而一,正己而不動。⑦李清臣:《楊用之字序》,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卷1711,第78 冊,第326 頁。

除此之外,宋世儒者善于融匯道、釋思想,道、釋之士也深通儒學(xué),三家思想深度融洽,這種文化特質(zhì)在宋代名字文化中也多有顯示,展現(xiàn)了宋代士人豐滿的文化結(jié)構(gòu)和豐富的心靈世界。茲不詳述。

猜你喜歡
劉琳棗莊
山東棗莊:大白鵝“叫開”致富門
劉琳:中年女演員的自我修養(yǎng)
中年女演員,躲在隱秘的角落里
劉琳:26年演技沉淀,一夜火成“表情包”
《綠洲》讀者見面會在山東棗莊、臨沂舉辦
走向市場經(jīng)濟的國有煤礦先行者——棗莊礦務(wù)局1992年在全國率先放開煤價迎來新春天
Developing Learner Autonomy and Second Language Context
帶著93歲奶奶上大學(xué) 女大學(xué)生感動無數(shù)人
棗莊探索公共衛(wèi)生醫(yī)聯(lián)體
講臺上的“鋼鐵戰(zhàn)士”
连州市| 宜宾市| 绵阳市| 黑河市| 长丰县| 肇东市| 屏东市| 滨州市| 宁夏| 荔波县| 炎陵县| 贵定县| 泗洪县| 纳雍县| 临西县| 广宁县| 舟曲县| 秦皇岛市| 衡水市| 哈巴河县| 台中县| 西乡县| 麻栗坡县| 军事| 利津县| 公主岭市| 巴彦县| 朝阳区| 安仁县| 吴桥县| 宜宾县| 东宁县| 沐川县| 阜新市| 蕉岭县| 涞源县| 旌德县| 阳东县| 西藏| 永清县| 商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