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記者 方可成
2012年底,馬來西亞和文萊一起,拒絕了菲律賓的邀請。
菲律賓一直努力推動南海問題國際化,拒絕雙邊方式解決問題。12月,該國邀請了越南、馬來西亞和文萊三國共同開會磋商如何在與中國的談判中采取一致行動,但只有越南接受了邀請。
在南海問題上,馬來西亞顯然不會與菲律賓及越南站在同一戰(zhàn)線。此前,馬來西亞首相納吉布還在會見溫家寶時強調,南海問題“不該是重點課題”,不該成為阻礙中國-東盟關系的絆腳石。
比起菲律賓和越南,馬來西亞的確是一個溫柔得多的鄰居。
這位溫柔鄰居,與中國做朋友,很少談南海主權爭端,更不尋求與中國的軍事對抗,更多的精力放在做生意上。據統(tǒng)計,2012年中國和馬來西亞的雙邊貿易額可能突破1000億美元。這也就意味著,馬來西亞將成為中國在亞洲的第三大貿易伙伴,僅次于日本和韓國,領先于其他所有東南亞國家。
“馬來西亞傳統(tǒng)上跟中國的經濟合作關系就是很強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雙方都能夠比較成熟地看待它們的關系。”曾擔任馬來西亞總理政治秘書一職的胡逸山說,“先做生意,在這個基礎上自然有一個互信的基礎。以經濟掛帥,領土爭議就慢慢擱置了?!?/p>
另一個有利于中馬關系發(fā)展的因素是,馬來西亞和美國的關系不如其他很多東南亞國家密切。在冷戰(zhàn)時期,馬來西亞就曾對美軍在東南亞駐軍帶來的潛在不穩(wěn)定因素表示不滿。雖然到了1990年代,他們認識到美國所發(fā)揮的平衡作用有利于該地區(qū)的穩(wěn)定,但仍有相當一批馬來西亞高級官員認為:美國在亞洲的駐軍太多了。
此外,馬來西亞的大多數華人也為兩國關系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在馬來西亞,華人是除馬來族以外的第二大族群,640萬人華人構成了該國總人口的近四分之一。
“一國民眾的意見往往能影響當地政府政策,大馬華人無疑會影響馬來西亞對中國的外交政策,華人的比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一個國家是親近中國還是排斥中國?!鄙嘲瓦M步黨副主席黃一鳴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馬來西亞和中國之間棘手的問題,是馬來西亞對南海島礁的事實侵占和對油氣資源的迅猛開發(fā)。
近日,馬來西亞總理納吉表示,該國計劃注資13億美元建造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力爭在2020年成為亞洲地區(qū)最大的液化天然氣貿易樞紐中心。
中國更多選擇了容忍,也表現出溫柔的態(tài)度。
在距離中國最南端曾母暗沙最近的東馬海邊城市民都魯,南方周末記者見到了許多大型的石油企業(yè),以及不計其數忙著開采資源的海上油井。早在1990年代初,石油出口就為馬來西亞提供了三分之一的政府收入。
有數據顯示,馬來西亞在南海年產石油3000萬噸,天然氣近50億立方米。
來自海底的豐沛油氣資源不僅讓馬來西亞人享受了極低的油價,更讓一批國有的石油公司賺得盆滿缽滿。在2011年財政年度,馬石油的凈利潤高達201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來源于在南海的油氣開采。
因此,一些人稱馬來西亞為“悶聲發(fā)大財”,在擱置主權爭議的前提下充分實現了對資源的開發(fā)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