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翠萍
語文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有利因素來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以便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使語文課堂教學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要體現(xiàn)“時代性”,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及整體素質”。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計算機技術越來越普及,再加上素質教育的推行,多媒體教學已經(jīng)成為一種風尚,課堂教學也由單一的口頭傳授轉入一個全方位、多元化的時代。多媒體以其集音、形、色、影像于一體,生動形象可感的優(yōu)越性受到廣大師生的青睞,從而成為輔助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不僅能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多項感官意識,更能提高教師的綜合教學水平。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手段則更能凸顯其優(yōu)越性。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上要學習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多媒體教學手段和一般的常規(guī)教學手段相結合,以達到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奔せ钆d趣點是喚醒學生主體意識、產(chǎn)生強烈探求欲望的“敲門磚”。人們做事情,只有有了興趣,才會有進一步做下去的動力。學生也是如此,只有對課堂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才會積極地思考、判斷、探究和鑒賞。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性、形象性的特點,語文教師要把這樣的有利因素結合自己具體的教學內容,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貏?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聽一聽聲情并茂的朗誦,看一看精彩紛呈的視頻,賞一賞栩栩如生的畫面。這樣有了具體的感官刺激,學生的思維方可達到一個新的境界,從而能調動他們的主觀思維,進行積極的思考、合理的判斷、全方位的探究和藝術性的鑒賞,這是傳統(tǒng)的教學所達不到的。
比如在教學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時,筆者把黃磊所朗誦的《再別康橋》拷貝下來,再配上康橋的風光圖畫,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學生一下就被黃磊的聲音所吸引,再欣賞到康橋旖旎的景象,可想而知,學生的興趣被激活,情感被激發(fā),課堂教學達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效果。這節(jié)課,筆者認為學生和教師實現(xiàn)雙贏。再如在教學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那夏夜朦朧的荷塘月色學生僅憑文字難以在腦中形成具體的意象美,而當筆者把一幅幅絕美的月下荷葉圖通過課件展示出來時,一下就引來了一陣陣驚嘆聲,再配以散文朗讀和輕柔的音樂,學生的心全被吸引住了,教室馬上進入一種語文的氛圍。而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時,學生對于古代人物缺乏真實的感受,文中內容難以在他們心中形成具體的形象。筆者就把截取的視頻播放出來,王熙鳳、賈寶玉、林黛玉的穿著、神態(tài)、言談、舉止不用多講就給學生鮮明的印象。
眾所周知,在近年的課程改革中,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樹立“大語文”的教學觀念,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真正得到提升,同時還強調語文教學必須開發(fā)課程資源,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是以口授為主,再配以適量的板書,但口授時間一長,學生不免疲倦。同時板書的內容又受到的黑板大小的限制,因此教學內容是有限的。多媒體教學就克服了以上弊端,可有效地擴充教學內容,增加課堂的容量。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夠將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信息搜索整理,為我所用。這樣廣博的信息量和深厚的知識源必定會促使學生廣泛地積累,從而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接受知識的高效平臺。運用多媒體教學,還可以把知識要點用圖表的樣式、思維導圖的樣式鮮明地顯示出來,便于知識的疏理,更便于學生的識記和把握。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把整個課堂結構和思路展示出來,讓學生對本節(jié)內容了然于胸,既省時又有效。
如在教授《邊城》《雷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學生的閱讀理解多局限于課本的選段,不能全面地了解人物性格的發(fā)展變化。因此,教師可以選取恰當?shù)牟牧?,通過課件展示來對課文內容進行補充。這既拓展了學生的閱讀視野,也提高了他們對名著閱讀的興趣和熱情,對彌補“快餐文化”下學生閱讀貧乏的現(xiàn)象起到很好的彌補作用。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時,小說的人物眾多,關系復雜,筆者就用剛學會的思維導圖把它展示出來,學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人們學習任何知識,都是離不開想象的。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黑格爾也指出:“想象是人類思維最美麗的花朵。”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去想象,去思維。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手段,可以開拓學生的想象世界,從而激發(fā)想象力。因為文字是抽象的,而畫面是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中的課件就可把抽象的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為想象思維提供豐富的表象。
如學習關漢卿的《竇娥冤》時,在學生對“三樁誓愿”認真閱讀的同時,讓他們聽一聽表演藝術家的演唱,看一看戲劇中的人物形象,理一理整個故事的發(fā)展脈絡,課件中動聽的音樂、優(yōu)美的唱腔、生動的畫面無一不能激發(fā)起學生的想象力,產(chǎn)生美感,這樣不自覺地就陶冶了心靈,豐富了情感,提升了審美情趣。
詩歌的語言是凝練的,在鑒賞詩歌時尤其需要有豐富的想象能力。初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一,以徐志摩的一首純美的《再別康橋》拉開了詩歌的帷幕,也拉開了學生想象的帷幕,讓學生感受到了詩歌的“繪畫美”和“音樂美”。作者從河畔的金柳寫起,寫到軟泥上的青荇、康河中的水草、榆陰下的清潭,再到彩虹般的夢、斑斕的星輝,意象鮮明,色彩柔和,寫出了一幅黃昏康河美景圖,給人想象。師生可以跟隨作者的思路,在想象康橋美麗的景象的同時,也感悟作者的情感和思緒,進而領悟這首詩歌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語文課堂教學的成效表明,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取得傳統(tǒng)教學手段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但是,多媒體是把雙刃劍,它在給師生提供大量的信息的同時,也在削弱學生的動腦能力。語文課必須是語言的教學,課堂上充溢著圖片、動畫、音響,熱鬧倒是熱鬧,但無目的無計劃地濫用,會使得語文課走向另一種歧途。所以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時,教師要注意的是:不要讓教學課堂變成多媒體播放課,教師也不要成為機械的播放師,更不要把傳授的教學內容單純地從黑板移到屏幕,讓高科技的優(yōu)勢被人為淹沒。因此,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語文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動作用,課件的制作、教學的設計要合情合理,課堂上更要積極誘導和因材施教,使多媒體教學真正起到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作用。
總之,讓多媒體走進語文課堂,但要用之有度。作為一位語文教師,語言文字始終是教學要素,因此在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同時要貫徹這樣的宗旨:讓多媒體裝點語文課堂教學,讓多媒體成為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不要取代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個山河。
[1]張永建.發(fā)揮多媒體課件優(yōu)勢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J].語文學刊,2009(10):35-36.
[2]孫志軍.運用多媒體,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J].考試周刊,2011(30):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