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愛芳 蔣鳳儀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是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延長生命, 提高生存質量的有效治療方法。動靜脈內瘺(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將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動脈和鄰近的靜脈作一縫合,使吻合后的靜脈中流動著動脈血,形成一個動靜脈內瘺, 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具有易穿刺, 血流量大, 可長期使用等優(yōu)點。正確使用和保護動靜脈內瘺, 對減少并發(fā)癥、提高長期使用率, 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1]。
本組58例患者, 其中男30例, 女28例, 年齡為20~45歲, 規(guī)律透析時間2~10年, 每周透析2~3次, 每次透析4 h。透析時均采用全身肝素化及碳酸氫鹽, 使用16G內瘺穿刺針。結果:50例患者內瘺保存完好, 完好率為86.2%, 使用壽命平均為2~4年, 最長為8年。
2.1 動靜脈內瘺術前護理 手術前兩周保護好預定造瘺側手臂, 避免術肢血管穿刺。每日捏小球3~5次, 10 min/次,以擴張血管。避免任何外傷導致的皮膚破損, 術前用肥皂水清洗造瘺側手臂并剪短指甲, 以防術后感染。
2.2 術后護理 術后護士每日檢查內瘺是否通暢, 觸摸內瘺是否有震顫, 聽診是否有血管雜音。指導患者抬高術肢,以促進靜脈回流, 減輕末梢腫脹。嚴禁在內瘺肢體測量血壓,輸液, 抽血等。指導患者進行適當鍛煉, 如手握健身球或握拳放松運動等。每天更換敷料, 觀察傷口是否紅腫, 出血。一般4~8周內瘺成熟方可使用。
2.3 動靜脈內瘺的日常護理 ① 預防感染。嚴格無菌操作,穿刺內瘺前洗手, 戴口罩帽子, 嚴格消毒皮膚。透析結束拔穿刺針前要先消毒穿刺點皮膚, 透析當天避免接觸水, 指導患者保持內瘺側肢體的皮膚清潔。② 穿刺技術及方式是影響內瘺使用壽命的重要因素。剛成熟的內瘺管壁薄而脆, 因此早期穿刺內瘺時應由穿刺技術較好經驗豐富護士固定穿刺, 盡量保證一針見血。穿刺時禁止針尖在皮下潛行后進入血管, 以免穿刺針損傷血管內膜而形成血栓。內瘺穿刺失敗出現血腫應立即拔針壓迫止血, 血腫部位以冰袋冷敷以加快止血, 冰敷時間不宜過長。穿刺動脈點應距離吻合口至少5 cm。嚴格執(zhí)行正確的穿刺技術, 禁止反復定點穿刺, 每次穿刺應距離前一次1~2 cm, 以防止血管壁纖維化, 彈性減弱, 及瘢痕形成, 提高穿刺技術, 減少血腫的發(fā)生。③ 透析結束后正確的壓迫止血方法是保護內瘺的非常重要環(huán)節(jié)。先用創(chuàng)可貼覆蓋穿刺點, 用無菌紗布塊折疊成紗球, 拔針的同時迅速按壓紗球, 然后系上彈力繃帶, 壓力以穿刺點不出血且感到內瘺血管搏動或震顫為原則。壓迫力度太小或壓迫時間太短, 會導致局部滲血, 造成血管及其周圍纖維化, 從而影響血流量或導致血栓形成。如果壓迫力度太大或壓迫時間太長, 就會阻斷內瘺血流引起內瘺阻塞。還有注意壓迫點應該是皮下內瘺血管的進針點, 并非皮膚的穿刺點。④ 預防內瘺閉塞。指導患者掌握內瘺閉塞的先兆, 內瘺處紅腫觸痛明顯;內瘺震顫音減弱或消失;透析血流量不足;聽診血管雜音消失[2]??诜祲核帟r應每天監(jiān)測血壓;透析過程要密切觀察病情,如出現視物模糊, 頭暈, 打哈欠, 出冷汗等低血壓癥狀, 立即停超濾, 補充生理鹽水等。告知患者透析間期體重增長不超過干體重的5%, 避免超濾過大引起血容量不足誘發(fā)低血壓。
動靜脈內瘺是維持性透析患者的生命線, 只有理想的動靜脈內瘺, 才能有足夠的血流量, 保證透析治療, 提高患者存活率[3]。
[1]霍禹辰, 任麗艷, 劉雅平.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的護理體會.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 2012, 16(4):47-48.
[2]施淑美, 成小清, 范迎春.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的護理體會.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2 16(4).
[3]靳紅霞.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5例動靜脈內瘺護理體會.臨床合理用藥, 2012, 5(1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