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南 徐文華 王厚高
(1.射陽縣植保植檢站,江蘇 射陽 224300;2.江蘇沿海地區(qū)農(nóng)業(yè)科學(xué)研究所,江蘇 鹽城 224002)
2012年射陽縣水稻種植面積6.5萬hm2,其中淮稻5號5萬hm2,武育粳3號0.2萬hm2,連粳7號0.2萬hm2。與常年相比,2012年水稻病蟲害總體上屬中等偏重發(fā)生,主要病蟲害有水稻條紋葉枯病、水稻黑條矮縮病、水稻紋枯病、稻瘟病、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其中水稻紋枯病重發(fā)生,褐飛虱中等偏重發(fā)生,白背飛虱中等發(fā)生,其它病蟲中等偏輕發(fā)生。
2012年水稻病蟲害的發(fā)生特點是遷飛性害蟲遷入量少,遷入峰次多。
2012年三化螟輕發(fā)生。(1)發(fā)生期:發(fā)生期不明顯。(2)發(fā)生量:燈下越冬代、一代、二代均未見蛾。田間均未查見越冬代、一代、二代和三代三化螟。發(fā)生量與2005年以來的其它年份相近。(3)危害:未查見。
一代二化螟。2012年一代二化螟屬輕發(fā)生年份,發(fā)生期早于常年。(1)發(fā)生期:越冬代成蟲燈下4月23日始見,6月8日終見。高峰期在6月3日,比常年早3 d左右。(2)發(fā)生量:全代累計誘蛾86頭;燈下6月6~8日出現(xiàn)蛾峰,峰期蛾量為31頭。秧田定點調(diào)查與普查均未見卵塊。(3)危害:秧田未查見被害株,大田未查見枯鞘及枯心。(4)殘蟲及發(fā)育進度:7月7日剝查野茭白,蟲量0~40頭/667 m2,平均 8.0頭/667 m2,以四齡為主。
二代二化螟。2012年二代二化螟屬輕發(fā)生年份,發(fā)生期與常年相近。 (1)發(fā)生期:燈下6月28日見蛾,8月30日終見。羽化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分別在7月20日、8月21日、8月13日。卵孵峰分別在8月12日和8月25日。(2)發(fā)生量:燈下全代累計蛾量889頭,其中7月27~31日、8月12~21日分別出現(xiàn)蛾峰,峰期蛾量分別為83頭、357頭;田間零星查見殘蟲。(3)危害:9月上旬調(diào)查,自然枯鞘穴率為0.0%,大田偶見枯孕穗。
二代大螟。2012年二代大螟屬輕發(fā)生年份,卵孵高峰在7月19日,發(fā)生期比常年遲5 d左右。(1)發(fā)生期:燈下6月21日見蛾,7月24日終見,7月3~4日和7月10日各有一蛾峰,峰期蛾量分別為7頭和3頭。(2)發(fā)生量:燈下全代累計蛾量21頭。田間未查見卵塊。(3)危害:7月13~16日調(diào)查,枯心田率 23.1%,蟲量 0~18頭/667 m2,平均3.3頭/667 m2,蟲齡以1~2齡為主,偶見3齡幼蟲。(4)殘蟲及發(fā)育進度:6月19日查見玉米田有為害,蟲齡以3~4齡為主;7月7日剝查野茭白,蟲量0~45頭/667 m2,平均11.1頭/667 m2,以二、三級蛹為主。
三代大螟。2012年三代大螟屬輕發(fā)生年份,發(fā)生期與常年相近。(1)發(fā)生期:燈下8月7日始見蛾,8月31日終見;8月12~13日出現(xiàn)一蛾峰,峰期蛾量10頭;三代卵孵高峰在8月19日。(2)發(fā)生量:全代累計誘蛾31頭;田間未查見卵塊;7月26日調(diào)查,見蟲田率57.5%,蟲量0~30頭/667 m2,平均5.7頭/667 m2;8月13日調(diào)查,田間仍有部分二代殘蟲,以6齡至預(yù)蛹為主,蟲量0~10頭/667 m2,平均2.1頭/667 m2。(3) 發(fā)育進度:7月30日查得活蟲35頭/667 m2,其中五齡占11.4%,六齡占48.6%,一級蛹占14.2%,二級蛹占25.7%。(4)危害:10月初調(diào)查,自然白穗率為0.4%,大田零星查見被害株。
一代稻縱卷葉螟。(1)發(fā)生期:不明顯。(2)發(fā)生量:燈下及田間趕蛾均未見。(3)危害:7月7日在空茬移栽稻田零星查見束葉,蟲齡達四齡,常規(guī)田塊未發(fā)現(xiàn)為害。
二代稻縱卷葉螟。2012年二代稻縱卷葉螟屬輕發(fā)生年份,發(fā)生期近常年。 (1)發(fā)生期:不明顯。燈下未見蛾;系統(tǒng)趕蛾田間未見蛾,為近年來最少的年份之一。(2)發(fā)生量:定點調(diào)查及普查一直未見蛾。(3)殘蟲及發(fā)育進度:7月21~22日調(diào)查,蟲齡以3~4齡為主,折殘留蟲量0~15頭/667 m2,平均1.2頭/667 m2。(4)危害:7月21~22日調(diào)查,卷葉率 0~0.1%,加權(quán)平均0.0%。
三代稻縱卷葉螟2012年三代稻縱卷葉螟輕發(fā)生,發(fā)生期近常年。(1)發(fā)生期:燈下8月8日見蛾,當(dāng)日1頭,8月12日出現(xiàn)明顯遷入峰,峰期蛾量2頭。田間于8月3日和8月12日各出現(xiàn)一個蛾峰,峰期蛾量分別為10頭/667 m2和50頭/667 m2,其中一峰為本地蛾峰,二峰為遷入峰。低齡幼蟲峰分別在8月11日和8月18日。(2)發(fā)生量:燈下全代累計誘蛾4頭;定點調(diào)查,全代累計蛾量 (逐日)230頭/667 m2。8月3日調(diào)查,見蛾田率8.3%,蛾量0~10頭/667 m2,平均0.8頭/667 m2;8月12日調(diào),查見蛾田率46.1%,蛾量0~50頭/667 m2,平均9.9頭/667 m2。(3)殘蟲及發(fā)育進度:8月12日查得活蟲22頭/667 m2,其中三齡占13.6%,四齡占81.8%,五齡占4.5%。8月20日調(diào)查,百穴蟲量0~10頭,平均0.4頭,以三齡為主。(4)危害:8月26~27日調(diào)查,卷葉率0~0.46%,平均0.18%.
四代稻縱卷葉螟。2012年四代稻縱卷葉螟屬輕發(fā)生年份,以本地蟲源為主。(1)發(fā)生期:燈下8月29日始見,8月29~31日有一明顯成蟲峰,峰期蛾量4頭。分別在8月27~28日和9月3日各有一個蛾峰。低齡幼蟲一峰在9月4日,二峰在9月12日。(2)發(fā)生量:燈下全代累計蛾量5頭。定點調(diào)查,全代累計蛾量 (逐日)為480頭/667 m2,其中8月28日、9月3日峰期蛾量分別為40頭/667 m2、50頭/667 m2。大田趕蛾,8月30日見蛾田率84.2%,蛾量0~120頭/667 m2,平均30.3頭/667 m2;9月3日見蛾田率71.4%,蛾量0~1130頭/667 m2,平均77.3頭/667 m2,百穴蟲量0~4頭,平均0.4頭。(3)殘蟲:9月10日調(diào)查,百穴蟲量0~6頭,平均0.5頭。(4)危害:9月28日調(diào)查,大田卷葉率0~0.2%,平均0.0%,觀察圃自然卷葉率7.7%。
2012年白背飛虱發(fā)生期近常年,其中2代、3代遷入峰次多,遷入量較大,4代中等偏輕發(fā)生。
2代白背飛虱。2012年2代白背飛虱屬中等發(fā)生年份。(1)發(fā)生期:發(fā)生期近常年。燈下四⑴代白背飛虱6月28日始見,6月30日至7月1日、7月6日各有一遷入峰,峰期蟲量分別為58頭和36頭;低齡若蟲峰分別在7月13日和18日。(2)發(fā)生量:全代累計蟲量為78頭。燈下6月22日峰日蟲量為15頭。定點:6月28日調(diào)查,百穴蟲量3頭,均為成蟲;7月8日調(diào)查,百穴蟲量32頭,均為成蟲。普查:6月28~29日調(diào)查,見蟲田率3.0%,百穴蟲量0~5頭,平均0.2頭;7月6~7日調(diào)查,見蟲田率86.3%,百穴蟲量0~80頭,平均17.5頭,均為成蟲;7月16~17日調(diào)查,百穴蟲量10~295頭,平均135.2頭,以2~3齡若蟲為主,百穴卵量280~8120粒,平均1304.3粒;8月19~20日調(diào)查,百穴蟲量10~2210頭,平均827.8頭,以低齡若蟲為主。
3代白背飛虱。2012年3代白背飛虱屬中等發(fā)生年份。(1)發(fā)生期:五⑵代成蟲始見于7月24日,分別在7月27日、8月1~4日、8月12~13日各有一個峰,峰期蟲量分別為5頭、14頭和9頭;低齡若蟲峰在8月10日、8月15日和8月23日。(2)發(fā)生量:燈下全代累計誘蟲65頭。普查:7月25~26日調(diào)查,百穴蟲量0~2380頭,平均361.8頭,其中低齡若蟲占28.3%,高齡占69.8%,成蟲占1.9%;8月9~10日調(diào)查,百穴蟲量0~2210頭,平均153.6頭,以低齡若蟲為主;8月16~17調(diào)查,百穴蟲量0~720頭,平均282.8頭,以高齡若蟲為主,零星查見短翅型成蟲;8月24~25日調(diào)查,百穴蟲量0~560頭,平均181.7頭,以高齡若蟲為主,零星查見短翅型成蟲。(3)蟲齡結(jié)構(gòu):8月13日查得活蟲89頭,其中一齡占3.3%,二齡占27.0%,三齡占25.9%,四齡占30.3%,五齡占9.0%,長翅型成蟲占3.4%,短翅型占1.1%。
4代白背飛虱。2012年4代白背飛虱屬中等偏輕發(fā)生年份。(1)發(fā)生期:燈下8月20日見蟲,本地蟲源羽化峰在8月20日。燈下分別在8月20~22日和8月28~29日各有一個成蟲峰,峰期蟲量分別為38頭和49頭,均為遷出峰。(2)發(fā)生量:燈下全代累計誘蟲128頭。普查:9月2~3日調(diào)查,百穴蟲量為0~210頭,平均103.2頭,以高齡若蟲及成蟲為主,零星田塊仍有短翅型成蟲;9月16~17日調(diào)查,百穴蟲量0~330頭,平均48.9頭,以高齡若蟲級成蟲為主;9月27~28日調(diào)查,百穴蟲量0~540頭,平均152.2頭,極個別田塊蟲量達950~5490頭。
2012年褐飛虱發(fā)生量中等偏重。
3代褐稻虱。輕發(fā)生。(1)發(fā)生期:燈下五⑵代成蟲7月22日始見,當(dāng)日1頭;其中8月12~13日有一遷入峰,峰期蟲量2頭。低齡若蟲峰在8月27日。(2)發(fā)生量:全代累計誘蟲5頭;普查:8月5~6日調(diào)查,百穴蟲量0~5頭,平均0.3頭,均為成蟲;8月8~9日調(diào)查,百穴蟲量0~5頭,平均0.2頭,以高齡若蟲及成蟲為主;8月12~13日調(diào)查,百穴蟲量0~10頭,平均3.1頭,以成蟲為主;8月27~28日調(diào)查,百穴蟲量0~8頭,平均0.7頭,均為低齡若蟲。
4代褐飛虱。2012年4代褐飛虱屬中等偏重發(fā)生年份,遷入峰次多,部分田塊出現(xiàn)“冒穿”現(xiàn)象。(1)發(fā)生期:燈下六⑶代成蟲始見于8月21日,當(dāng)日1頭;分別在8月29~31日、9月8~11日和9月24~27日出現(xiàn)遷入峰,峰期蟲量分別為25頭、10頭和6頭,其中以一峰為主峰;低齡若蟲主峰分別在9月14日。(2)發(fā)生量:燈下全代累計蟲量52頭。8月30~31日調(diào)查,百穴蟲量0~20頭,平均13.2頭,以低齡及高齡為主,個別田塊出現(xiàn)短翅型成蟲,未見長翅成蟲;9月9~10調(diào)查,百穴蟲量0~210頭,平均48.2頭,其中高齡占26.9%,長翅型成蟲占30.8%,短翅型占42.3%;9月14~15日調(diào)查,百穴蟲量0~1080頭,平均105.9頭,以成蟲為主,其中低齡若蟲占33.3%,高齡若蟲占5.9%,長翅型成蟲占21.5%,短翅型成蟲占39.3%。(3)危害:9月27~28日調(diào)查,有蟲田率83.3%,蟲量達標(biāo)田率16.7%,百穴蟲量40~8250頭,平均660.4頭,開始出現(xiàn)“冒穿”, “冒穿”田塊率達1.6%。10月21~22調(diào)查,有蟲田率95.6%,蟲量達標(biāo)田率25.8%%,百穴蟲量0~12250頭,平均1037.2頭,“冒穿”田塊達2.7%,“冒穿”田塊的面積1760 hm2,折實面積14.1 hm2。
麥田越冬代灰飛虱羽化高峰在4月23日,一代灰飛虱卵孵高峰在5月7日,成蟲羽化高峰在6月2日。麥田灰飛虱遷移擴散高峰在6月8~12日。
稻田灰飛虱。2012年麥田一代灰飛虱成蟲羽化峰在6月2日,一代成蟲向秧田遷入高峰在6月8~12日,秧田二代低齡若蟲峰在6月22日,大田二代低齡若蟲峰在6月29日,三代低齡若蟲峰在7月25日,四代低齡若蟲高峰在8月28日。(1)定點:5月30日調(diào)查,蟲量24.2萬頭/667 m2,均為成蟲;6月11日蟲量為113.4萬頭/667 m2,其中成蟲占65.4%;6月22日調(diào)查,蟲量為 324.7萬頭/667 m2,其中低齡若蟲占98.0%。(2)普查:5月30日調(diào)查已揭膜秧田,蟲量0.3萬~69.1萬頭/667 m2,平均13.7萬頭/667 m2,均為成蟲;6月11日調(diào)查,秧田蟲量1.2萬~180.3萬頭/667 m2,平均 32.98萬頭/667 m2,成蟲占99.6%;6月22日調(diào)查,秧田蟲量0.8萬~78.7萬頭/667 m2,平均11.56萬頭/667 m2,其中低齡若蟲占82.8%。6月28~29日調(diào)查大田,百穴蟲量0~570頭,平均76.7頭,以低齡為主;7月25~26日調(diào)查,百穴蟲量5~610頭,平均208.7頭,其中低齡若蟲占88.9%,高齡若蟲占5.7%,長翅型成蟲占2.4%,短翅型占3.1%;8月27~28日調(diào)查,百穴蟲量10~840頭,平均423.3頭,其中低齡若蟲占78.3%,高齡占8.7%,長翅型成蟲占9.1%,短翅型占3.9%;9月27~28日調(diào)查大田最終殘蟲,百穴蟲量40~1040頭,平均534.4頭,其中低齡占66.5%,高齡占9.6%,長翅型成蟲占15.4%,短翅型占8.5%。(3)發(fā)育進度:7月7日查得活蟲157頭,其中一齡占10.2%,二齡占28.0%,三齡占33.8%,四齡占7.6%,五齡占5.1%,成蟲占15.3%;8月13日查得活蟲390頭,其中一齡占20.0%,二齡占51.3%,三齡占15.9%,四齡占5.6%,5齡占2.6%,長翅型成蟲占2.6%,短翅型占2.1%。
水稻條紋葉枯病。2012年水稻條紋葉枯病發(fā)生程度中等。秧田零星見病,大田始見期在7月5日,高峰期在7月22日,后期未出現(xiàn)第二發(fā)病高峰。7月5日調(diào)查,當(dāng)日病株率0~0.35%,平均0.02%;7月22~23日調(diào)查,病株率0~1%,平均0.1%,其中移栽稻病株率0~6.8%,平均1.6%,機插秧病株率0~1.8%,平均0.2%,直播稻病株率0~4.6%,平均1.9%。觀察圃最終自然病株率38.2%。
水稻黑條矮縮病秧田未見病。大田于7月上旬顯癥,發(fā)病高峰在7月底。水稻孕穗期后不再繼續(xù)發(fā)病,對產(chǎn)量影響較小。7月26~27日調(diào)查,病株率0~7.6%,平均0.12%,其中移栽稻病株率0~0.8%,平均0.13%,直播稻病株率0~7.6%,平均0.34%,機插秧未見病;觀察圃自然病株率3.7%。
2012年水稻紋枯病發(fā)生程度重,發(fā)生期比常年早。(1)定點調(diào)查:7月30日始見,始見期比常年早15 d。穴發(fā)病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分別在7月23日、8月2日和8月18日;株發(fā)病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分別在7月28日、8月7日和8月27日。9月16日病情趨于穩(wěn)定。(2)普查:移栽稻病田率60.6%,病穴率0~44%,平均14.4%,病株率0~7.3%,平均2.6%,病斑均為1級;直播稻田病田率13.6%,病株率0~3.4%,平均0.6%,病斑均為1級。7月28~29日調(diào)查,移栽稻病田率74.2%,病穴率0~64%,平均18.3%,病株率0~27.3%,平均3.8%,病斑以1級為主,嚴重田塊病斑達3級;直播稻田病田率13.6%,病株率0~3.4%,平均0.6%,病斑均為1級;8月2~3日調(diào)查,移栽稻病田率84.8%,病穴率0~68%,平均19.3%,病株率0~25.4%,平均5.4%,病斑以1~2級為主,嚴重田塊病斑達3級;直播稻田病田率41.8%,病株率0~7.4%,平均1.5%,病斑均為1級;8月7~8日調(diào)查,移栽稻病田率90.6%,病穴率0~73%,平均21.7%,病株率0~32.4%,平均6.5%,病斑以1~2級為主,嚴重田塊病斑達3級;直播稻田病田率46.9%,病株率0~8.1%,平均1.8%,病斑均為1級。8月19~20日調(diào)查,移栽稻病田率72.8%,病穴率0~68%,平均24.1%,病株率0~23.6%,平均8.6%,病斑以1至2級為主,個別嚴重田塊已出現(xiàn)“冒穿”,由于防治及時,大部分田塊病情得到明顯控制。8月27~28日調(diào)查,移栽稻病田率92.4%,病穴率0~77%,平均22.6%,病株率0~36.6%,平均8.1%,病斑以2級為主;直播稻田病田率75.3%,病株率0~37.3%,平均13.2%,病斑以2級為主,個別防治未到位田塊病斑達3~4級。9月2~3日調(diào)查,移栽稻病田率89.4%,病穴率0~62%,平均18.6%,病株率0~32.0%,平均6.4%,病斑以1~2級為主;直播稻田病田率86.2%,病株率0~54.2%,平均11.7%,病斑以2級為主,個別嚴重田塊出現(xiàn)“冒穿”。(3)危害:10月10~11日調(diào)查,自然病穴率100%,病株率100%,穴病指84.4;大田病穴率為0~31.8%,平均11.3%,病株率0~16.7%,平均3.6%,病斑多為1~2級。
2012年稻瘟病屬中等偏輕度流行年份。10月10~11日調(diào)查,自然病穗率為14.3%,病指2.9;一般田塊病穗率為0~3.2%,平均0.1%。
2012年稻曲病輕發(fā)生。10月10~11日調(diào)查,病田率10.7%,病穗率0~6%,平均0.08%,平均病粒率0.01%。
4月16~17日調(diào)查麥茬田,蟲量為0~9000頭/667 m2,平均 2416.7頭/667 m2,蟲量是2011年同期的33.5%;5月21~22日調(diào)查,稻茬田蟲量為0.6萬~25.2萬頭/667 m2,平均7.60萬頭/667 m2;旱茬麥田蟲量為0~6.3萬頭/667 m2,平均1.95頭/667 m2,射陽縣調(diào)查田塊加權(quán)平均5.87萬頭/667 m2,蟲量列2000年以來的倒數(shù)第2位。據(jù)測定,2012年江蘇省麥田越冬代灰飛虱水稻黑條矮縮病帶毒率為5.0%,水稻條紋葉枯病帶毒率為3.6%,低于近年來其它年份的同期水平。正確防治的田塊,病毒病對水稻產(chǎn)量基本沒有影響。
2012年稻縱卷葉螟前期遷入量小,未在本地形成一定量有效蟲源,同時三、四代發(fā)生時未有明顯的外來蟲的補充遷入,因此,2012年稻縱卷葉螟輕發(fā)生。
2012年水稻破口期主要集中在8月27日~9月8日,與常年相比,2012年破口期晴好天氣較多、氣溫較高、雨水偏少,8月下旬降水量為12.1 ml,比常年少近10 ml,8月下旬和9月上旬的日照時數(shù)為74.5 h和67.3 h,均比常年多12 h以上。晴好天氣多、田間濕度較低,不利于稻曲病、稻瘟病的發(fā)生。
2012年射陽縣積極貫徹“預(yù)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積極運用各種行之有效措施,減輕了病蟲的發(fā)生與危害。全縣共挽回稻谷55.7萬t,取得了顯著的經(jīng)濟效益和良好的社會效益。
主攻灰飛虱,預(yù)防水稻條紋葉枯病、黑條矮縮病。秧田揭膜后立即用藥保護秧苗,在灰飛虱向秧田遷移高峰期間,每1~2 d用藥一次;遷移高峰前及遷移高峰后2~3 d用藥一次;移栽前1 d用好“送嫁藥”。防治藥劑為用80%烯啶·吡蚜酮 WG10 g/667 m2,或10%氯噻啉 WP 40 g/667 m2,另加40%毒死蜱EC 80 ml,全縣秧池灰飛虱平均防治7.2次,秧池未出現(xiàn)病毒病植株,大田面上水稻條紋葉枯病、黑條矮縮病病株率控制在2%以下。
重點防治2代白背飛虱、移栽稻田水稻紋枯病,挑治二代大螟,兼治三代灰飛虱、1代褐飛虱,其中蟲害防治2遍,病害防治1遍。用35%敵畏·毒死蜱EC 100 ml/667 m2,25%吡蚜·毒死蜱 WP 40g/667 m2,37%井岡·蠟芽菌 WP 65 g/667 m2,飛虱、紋枯病、稻縱卷葉螟防效均在90%以上。
挑治二代二化螟二峰 (主峰)、3代稻縱卷葉螟、3代白背飛虱,兼治3代褐飛虱及三代灰飛虱,重點預(yù)防稻曲病。其中三代稻縱卷葉螟防治1次,飛虱防治2次,水稻紋枯病和稻曲病防治1.5次。藥劑為用58%吡蟲·殺蟲單WP 100 g/667 m2,40%己唑醇SC 15 ml/667 m2,總體防治在95%以上。
主攻4代稻縱卷葉螟、稻瘟病、水稻紋枯病,兼治四代灰飛虱、4代白背飛虱和4代褐飛虱,其中4代稻縱卷葉螟防治1次,稻瘟病防治1.8次,水稻紋枯病防治1.2次,褐飛虱防治2次。藥劑為75%三環(huán)唑WP 40 g/667 m2、12%井岡·蠟芽菌WP 250 g/667 m2、80%烯啶·吡蚜酮WG 10 g/667 m2、30%甲維·殺蟲單 ME 150 ml/667 m2。穗期病蟲總體防治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