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探析社會工作視角下流浪兒童的救助

2013-03-27 05:43:12王甜靜
學理論·上 2013年1期

王甜靜

摘 要:流浪兒童群體自出現(xiàn)至今不斷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通過從社會工作視角出發(fā),結合社會工作的實質對流浪兒童救助問題進行較為深入的探討,提出從社會、社區(qū)、家庭方面來解決流浪兒童救助問題,為流浪兒童救助問題的解決提供一個嶄新的途徑。

關鍵詞:流浪兒童救助現(xiàn)狀;流浪兒童救助問題;社會工作的介入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1-0097-02

2012年11月16日清晨,貴州畢節(jié)市的一垃圾箱內,發(fā)現(xiàn)了5名流浪男童的尸體。據(jù)稱,這5名男童是因為避寒而躲在垃圾箱的。這一事件的發(fā)生又不免讓我們聯(lián)想到流浪兒童問題的嚴峻性。雖然國內外的許多研究一直呼吁要關注流浪兒童問題,但要思考為什么會出現(xiàn)大量的流浪兒童、該怎么去關注這些流浪兒童?

一、流浪兒童問題現(xiàn)狀

流浪兒童,也成為流浪未成年人,指18周歲以下,脫離監(jiān)護人有效監(jiān)護,在街頭依靠乞討、撿拾等方式維持生活的未成年人[1]。他們是兒童中的特殊群體,數(shù)量也不容小覷,據(jù)民政部統(tǒng)計,2010年全國共救助流浪乞討未成年人14.6萬人次。幾年前,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一課題組的報告表明,全國流浪未成年人約100萬[2]。為什么會出現(xiàn)流浪兒童事件,為什么有的流浪兒童被遣返回家時,還是會選擇重復流浪?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種,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經濟困難。大量有關流浪兒童問題的研究表明,許多流浪兒童來自中西部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農村居多[2],并且為了維持生計,他們往往沒有選擇繼續(xù)讀書,而是過早地融入到這個社會中。第二,家庭結構不完整。在一般家庭中生育子女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在傳統(tǒng)社會,生育子女與家庭和家族的延續(xù)連在一起,也與人們的養(yǎng)老期望緊密相關。同時,兒童少年社會化,對兒童少年的關懷和培養(yǎng)是家庭的一項重要功能[3]。如今,許多流浪兒童來自單親家庭,這種情況給孩子的心靈上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他們害怕和別人提起自己的家庭[4]。第三,家庭教育方式不正確。有些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思想急切,對孩子采用了不正確的教育方式,一直秉承“打是親,罵是愛”,打罵未成年人的事件時有發(fā)生,未成年兒童身體或精神受到嚴重的傷害以后,他們往往選擇離家出走,流浪街頭。第四,社會因素。目前,一些社會治安不穩(wěn)定的地區(qū),時常發(fā)生拐賣兒童的現(xiàn)象,犯罪分子也會利用未成年人做些違法或者不道德的事情,將他們變成販毒、偷盜、乞丐的“活道具”[4]。

二、當前流浪兒童救助存在的問題

解決流浪兒童問題,應包括預防和治理兩個方面,但實施過程中卻出現(xiàn)了不少的問題。

(一)相關社會政策不健全

1.法制體系不健全。我國有關兒童或未成年人的社會法律制定了許多,但針對流浪兒童的社會法律卻不多。2003年,國務院才出臺了《城市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管理辦法》及《城市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用以取代長期存在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但并未對流浪兒童的救助做出特別規(guī)定。

2.執(zhí)行政策的過程復雜。在對流浪兒童進行救助時,程序復雜:第一,發(fā)現(xiàn)流浪兒童;第二,告知并協(xié)助公安或民政部門進行救助;第三,公安機關調查、甄別、采集信息錄入全國打拐DNA信息庫;第四,通知家屬或流出地接回;第五,查明家庭信息;第六,進入救助保護機構,建檔、提供食宿、醫(yī)療[2]。經過這些程序后,流浪兒童才能重回自己的家,但是容易出現(xiàn)問題,如,延長了流浪兒童在救助中心滯留的時間等。

(二)救助流浪兒童的效果不佳

幾年前,出自于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的一課題報告表明,全國流浪未成年人約100萬,但民政部發(fā)布的《2010年社會服務發(fā)展統(tǒng)計報告》中指出,截至2010年底,全國有流浪兒童救助保護中心145個,床位0.5萬張。全年救助生活無著流浪乞討未成年人14.6萬人次。每年仍有大量的流浪兒童得不到很好的救助。

(三)流浪兒童重復流浪現(xiàn)象嚴重

大量的流浪兒童在救助中心得到僅是衣食住行和醫(yī)療方面等基本需求的保障,并未通過社會工作者或心理專家來解決這些流浪兒童在家庭方面、家庭教育方式不當?shù)确矫娴膯栴},這些都很容易造成他們的再次流浪。

三、社會工作者對流浪兒童救助問題的介入

(一)社會工作介入流浪兒童救助問題的重要性

首先,流浪兒童救助問題是社會工作的重要工作領域。社會工作是以利他主義為指導,以科學的知識為基礎,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的助人服務活動[3]。更確切地說,社會工作是以受助人的需要為中心,并以科學助人技巧為手段,以達到助人的有效性。流浪兒童問題是目前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是社會工作的一個重要領域。其次,社會工作能夠合理地解決流浪兒童問題。流浪兒童在遇到困難時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解決,往往會選擇流浪或再次流浪,甚至會走上犯罪道路,在這種情況下,求助于專業(yè)社會工作者是一種有效途徑。

(二)社會工作對流浪兒童救助問題的介入

社會工作介入是社會工作者依據(jù)自己的助人價值觀去實施助人活動,并積極吸引受助者主動參與活動,相互配合與協(xié)調,從而達到助人的目的過程[5]。在這個過程中,社會工作者既可以直接幫助案主走出困境,也可以幫助案主協(xié)調周圍有利的資源,成為資源的倡導者。根據(jù)以上流浪兒童救助存在的問題,社會工作可以從兩方面對流浪兒童救助問題進行介入:一方面是對流浪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介入;另一方面是對影響流浪兒童救助的社會支持體系進行介入。

1.對流浪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直接介入

一般對流浪兒童家庭問題的介入要采用個案、小組工作等方法。針對流浪兒童因家庭原因而離家出走的問題,社會工作介入可以采取不同的介入模式。如當家庭結構不完整時,致使流浪兒童原本平衡的生活被打破,此時,社會工作者可以采取危機介入模式幫助流浪兒童找到新的平衡,達到穩(wěn)定生活的狀態(tài);針對流浪兒童遭受不恰當?shù)募彝ソ逃?,致使其離家出走的問題時,社會工作者可以采取個案的方法,促進案主及其家庭做出改變。

2.對流浪兒童救助的社會支持體系的間接介入

流浪兒童救助的社會支持體系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物質方面的支持體系,主要包括家庭、社區(qū)、非政府組織(以紅十字會為例)、社會工作者等等;一類是非物質方面的支持體系,主要包括流浪兒童救助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政策方針、規(guī)章制度等等。這些支持體系又可以分為微觀層面、中觀層面和宏觀層面等三個層面[6]。具體來說,家庭屬于微觀層面,社區(qū)屬于中觀層面,政府、政策法規(guī)屬于宏觀層面,而不同層面介入所用的方法是不盡相同的。

第一,在微觀層面上,社會工作要以流浪兒童的家庭教育為關鍵點,彌補家庭結構不完整和家庭教育的缺失給流浪兒童帶來的不利影響。社會工作者可以對家庭開展社會工作,減少流浪兒童再次流浪的可能性。針對監(jiān)護人對流浪兒童教育方法不當?shù)膯栴},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等方法以及培訓的方式對監(jiān)護人傳授心理學、行為學、社會工作學等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從而改善監(jiān)護人的教育方式,降低流浪兒童的重復流浪。

第二,在中觀層面上,社會工作可以聯(lián)合社區(qū),建立流浪兒童救助機構,開展關愛流浪兒童的活動。社會工作者可以采取社區(qū)工作實務模式促進流浪兒童救助問題的解決,如社會工作者要掌握社區(qū)范圍內流浪兒童人數(shù),對流浪兒童救助的社區(qū)環(huán)境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制定相應的計劃,通過組織運行和成效評估等社會工作介入過程解決問題。

第三,在宏觀層面上,社會工作主要通過非營利組織(以紅十字會為例)介入流浪兒童救助問題來促進流浪兒童救助法律法規(guī)和相關政策的制定。非營利組織是依據(jù)社會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來開展服務的,發(fā)揮非營利組織應有的功能來完成國家社會福利與社會服務事業(yè),促進社會穩(wěn)定和發(fā)展。

總體上說,我國紅十字會組織管理較為體系化、制度化;內部分工較為明確,設有直屬機關紀委和黨委,并承擔相應的職責,有利于更好地為流浪兒童提供社會救助。幫扶困難群體、消除社會歧視、實現(xiàn)公平正義、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是紅十字會孜孜以求的目標和追求,所以紅十字組織會致力于救助流浪兒童、改善流浪兒童的生活狀態(tài)。在這一過程當中,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輿論宣傳來提高人們對流浪兒童救助問題的認識,通過呼吁非營利組織督促政府制定有利于流浪兒童新的社會政策或者通過總結社會政策的執(zhí)行經驗,提出修訂建議,直接干預和修改原有不合理的法規(guī)政策,促進社會公平。

流浪兒童救助問題是一個綜合的社會問題。解決流浪兒童救助問題不能單一地依靠社會工作者,更需要家庭、政府、非營利組織(以紅十字會為例)等有關部門的積極配合,共同努力,形成系統(tǒng)性的流浪兒童救助管理網絡,從根源上杜絕流浪兒童問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基本規(guī)范[EB/OL].http://fss.mca.gov.cn/article/jzgl/zcfg/200801/

20080100009762.shtml,2007-12-24.

[2]郭舒然,劉暢.如何讓街角的身影不再無助[N].人民日報,2011-12-02.

[3]王思斌.社會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4]王青娜,鄧妍.從社會教育視角談流浪兒童教育救助問題[J].北方文學,2012,(3).

[5]王思斌.社會工作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王章華,戴利朝.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社會工作介入[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9,(7).

(責任編輯:李 慧)

嘉祥县| 长顺县| 紫云| 治多县| 陵水| 利津县| 开封县| 博野县| 青河县| 揭西县| 库尔勒市| 庆云县| 炉霍县| 新竹市| 建德市| 永定县| 平邑县| 宁乡县| 垦利县| 西丰县| 秦安县| 甘谷县| 青浦区| 和田市| 盈江县| 横峰县| 克山县| 谢通门县| 株洲县| 黄大仙区| 丹寨县| 新绛县| 黄冈市| 柳州市| 荔浦县| 普宁市| 高州市| 长沙县| 博野县| 玛曲县| 张家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