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榮
(西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新詩社的詩基本上是朗誦詩(包括歌詞),詩的選材是大家所關心的社會或政治問題,詩的藝術表現(xiàn)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即淺顯通俗、節(jié)奏強烈、情緒激昂,不乏直陳呼告。因此,他們走的是大眾化的詩歌道路,他們重視詩歌的興、觀、群、怨,用詩歌去鼓動群眾,激發(fā)力量,并使之化為行動。這在西南聯(lián)大文學中是獨標一格的。新詩社的作者較多,創(chuàng)作成就較高的是聞山、俞銘傳、何達三位。
聞山,原名沈季平,因寫了一首關于山的詩得到聞一多的贊賞而以“聞山”作筆名。他于1943年考入外文系,曾參加中國青年軍赴印緬作戰(zhàn),后隨校復員入清華大學。聞山的詩保存下來的僅有《山,滾動了》一首:“山,拉著山 /山,排著山 /山,追著山 /山,滾動了!/霜雪為它們披上銀鎧 /山群,奔馳向戰(zhàn)場呵!//奔馳啊!/你強大的巨人的行列 /向鴨綠黃河揚子怒江 /奔流的方向,/和你們在苦斗中的兄弟 /長白 太行大別野人山 /拉手啊!”好大的氣魄!山,憤怒了,“巨人的行列”出發(fā)了,無數(shù)的山戮力向前,誰能擋得住呢?于是,這位十七歲的詩人,在抗日戰(zhàn)爭最艱難的歲月,宣告了中國勝利的消息:“當你們面前的太平洋掀起了勝利的狂濤 /山啊!/我愿化做一道流星 /為你們飛傳捷報”。有這樣的山,詩人怎能不滿懷信心,準備充當勝利的信使呢?
這首詩給人的最初印象是擬人的成功運用。詩把山當作人來寫,賦予山人的感情,面對兇暴殘忍的侵略者,以巨人的身軀“拉著”、“排著”、“追著”、“滾動著”,“奔馳向戰(zhàn)場”,它還與“弟兄”“拉手”前進,靜止的山變成了行動的山。再通過排比推進,山的形象更為鮮明。開頭四個“山”句的排列,寫出了山的四種動作,動的山一下出現(xiàn)在讀者眼前。排比還使筆墨儉省,詩味突出。再仔細品味,這首詩還有兩點很突出:一是想象奇特,山本是靜止的無感情的物體,詩人把它想象成出征的英雄,“披上銀鎧”,“奔馳向戰(zhàn)場”,而且想象山能夠排成“巨人的行列”,“拉”起“弟兄”的手前進;二是氣勢雄偉,在祖國遼闊的國土上,從東到西,山以整齊的行列,“滾動”“向戰(zhàn)場”,這是多么宏偉壯觀的景象啊,任何敵人在這樣的氣勢面前都會魂飛魄喪。面對此景,太平洋也興奮得“掀起勝利的狂濤”——又一番雄大壯觀的景象。這首詩可以稱為抗戰(zhàn)詩的杰作。聞一多把它選入《現(xiàn)代詩抄》后,又被收入《中國新文學大系》等書,成為中國現(xiàn)代詩歌的代表作之一。
如果說聞山的詩歌朗誦出來,知識分子能夠聽懂的話,俞銘傳的詩則不能朗誦。他雖然是新詩社的一員,但他所走的詩歌道路與新詩社大相徑庭,是現(xiàn)代派的道路。俞銘傳詩歌的取材不是朗誦詩人喜愛的政治,而是能夠體現(xiàn)現(xiàn)代文明和時代色彩的機械化和商業(yè)?!兑购綑C》和《壓路機》是兩首較著名的詩,一詠天上的機械,一詠地上的機械,表現(xiàn)的不是什么“詩意”和感情,而是詩人的觀感和思考。《金子店》和《拍賣行》也是名詩,寫商業(yè)的情況和買賣的行情?!督鹱拥辍穼懡饍r的暴漲和“拜金”者的心理,十分生動?!杜馁u行》寫店里的物品——“失寵的尤物”的命運,諷刺深刻。《拍賣行》雖然作為新詩社的代表作發(fā)表在《詩葉之七》上,但它仍然不是為朗誦而作的,這說明新詩社的早期,風格多種多樣。
俞銘傳的詩歌屬于收不到朗誦效果的現(xiàn)代詩,詩歌不僅聽不懂,有的甚至不易看懂。詩中那些名詞、術語、典故(而且多為外國的)、外文、意象、隱喻、暗示、言外之意等,必須經過思考才能弄懂。俞銘傳雖然是新詩社的代表詩人之一,但他沒有沿著新詩社的朗誦詩道路前進,而是停留在新詩社的前期,并且發(fā)展成西南聯(lián)大后期現(xiàn)代主義詩歌的代表詩人。
在新詩社社員中,創(chuàng)作成就最高的是何達。何達對詩歌情有獨鐘,用心殷殷,直至以詩為生命,最終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詩壇上有“西南聯(lián)大三星”之說,“三星”指穆旦、杜運燮、鄭敏,這是就西南聯(lián)大現(xiàn)代詩派而言的。西南聯(lián)大詩壇還有其他“星”,何達便是其中一顆。何達的貢獻在于朗誦詩。正如西南聯(lián)大學生中現(xiàn)代詩的成就以穆旦、杜運燮、鄭敏、袁可嘉等的詩為標志一樣,何達的詩是西南聯(lián)大朗誦詩成就的標志。西南聯(lián)大的朗誦詩創(chuàng)作和朗誦詩運動與何達的名字緊密相連。
朱自清認為,朗誦詩和傳統(tǒng)詩的“根本的不同在于傳統(tǒng)詩的中心是‘我’,朗誦詩沒有‘我’,有‘我們’,沒有中心,有集團?!雹俸芜_的詩正是“我們”的詩、“集團”的詩。這個“我們”,有時候是“人民”,有時候是“大家”,有時候也是“我”,反正不是作者自己。作者已經融入“集團”,所說的話已是“集團”的意識,作品中的“我”只是“集團”的代言人。讀何達的詩一定要注意這種關系。
新詩社追求的全“新”的詩,說穿了,是融合聽者、走向大眾的“人民的詩”,這是西南聯(lián)大前所未有的。經聞一多的輔導,新詩社通過一段時間的試驗,逐漸形成了“新”詩歌的觀念,他們努力獲得大眾意識,成為集團的代言人,在寫詩的立場上,以“我們”代替了“我”。這第一首以“我們”寫成的“新”詩是《我們的心》:
我們太潮濕了!/我們太寒冷了!/把我們的肋骨 /像兩扇大門似地 /打開!/讓陽光 /直曬到我們的心。
全詩一句一個“我們”。這個“我們”不是新詩社,而是西南聯(lián)大的學生。當時,西南聯(lián)大的政治熱情還沒有從“皖南事變”后的高壓中復蘇過來,大家互不聞問,熱血青年實在難以忍耐了。所以,何達才會喊出這樣的詩句。這首詩無疑是西南聯(lián)大“五四”精神復蘇的先聲。其后,何達寫出了著名的《我們開會》。西南聯(lián)大民主空氣復蘇后,會議多了起來?!段覀冮_會》不僅描寫了會議的情形:“視線”“集中在一個軸心”,“背”“砌成一座堡壘”,而且寫出了會議達到的目的:“靈魂”“擰成一根巨繩”,“我們”“變成一個巨人”。雖然這首詩對于開會這個大題目“只寫出了很少的一點”②,但它確實抓住了開會的典型形象,大家背向外,注意力集中,目光朝一處看,最終達到思想的統(tǒng)一和精神的團結,有以少見多、以形象取勝的效果。
以后何達寫的“我們詩”,有《我們》、《霧》、《過昭平》、《士兵們的家信》、《選舉》、《羅斯?!?、《瑪耶可夫斯基》、《五四頌》、《民主火》、《我們是民主火》、《寫標語》、《五四晚會》、《圖書館》、《四烈士大出殯》、《我們不是“詩人”》、《舞》、《人民的巨手》、《我們的話》、《無題》、《不怕死,怕討論》、《悼六一慘案三烈士》、《獻給師長們》、《火葬》、《新詩社》等。這些詩,盡管內容不同,風格各異,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屬于某一個“集團”(群體)。作者不是從自我的立場出發(fā)去觀察世界、認識事物,而是站在群體的立場,用大眾的眼光去對待人和事,進而表達出群體(“集團”)的思想、愿望和意志。這種詩不同于以往表現(xiàn)群體利益的某些詩的地方在于,以往的詩人取一個觀望者的角度去表現(xiàn)群體,何達則將自己融入群體。雖然都是表現(xiàn)群體,但兩種詩對群體的意志和愿望的表現(xiàn)程度不一樣。這就是何達所說的:“在 /為生存而奮斗的人們的面前 /我 /火一樣地 /公開了自己”(《無題》)。讀這些詩,你感覺到的,不是詩人在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群體在表達“我們”的思想感情。這是何達以及新詩社的自覺行動。當然,從歷史的角度看,新詩社不是先行者。在他們之前,田間已寫出部分大眾詩。在解放區(qū),大眾文藝已成為文學的一個方向了。但在昆明,他們還是先行者。何達自己就說:“今天青年代的詩都在發(fā)展這個‘我們’而揚棄那個‘我’,不管朗誦不朗誦?!雹塾纱丝梢钥闯?,何達詩的特點,新詩社的貢獻以及“我們詩”的創(chuàng)作傾向。
何達的“我們詩”同時是朗誦詩。由于朗誦詩反映的應該是當前群體所關心的現(xiàn)實問題,表達的是群體的意愿,何達的“我們詩”基本上都被朗誦過,有的如《五四頌》、《圖書館》等被多次朗誦,成為“最尖銳、最猛烈的 /武器 /最高大最新式的 /工廠”。(《瑪耶可夫斯基》)詩朗誦一定是針對一定的群體,在一定的場合中進行的。群體的思想傾向不同,文化修養(yǎng)不同,詩朗誦的效果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群體,在不同的場合朗誦同一首詩,效果也會不同。上列何達的個別詩,寫的不一定是政治問題,但由于是當前大家熱心的事并在特定的環(huán)境朗誦,效果也是相當好的。我們今天無法再現(xiàn)當時的情境,只能展開想象。譬如《舞》一首,我們想象在一片原始森林里,在熊熊燃燒的篝火旁,在鼓聲的強烈節(jié)奏中,一群赤裸的青年男女,狂熱地跳起了舞。周圍一團漆黑,唯有他們在火光的映襯下顯出明暗交錯的運動著的身體。他們是那樣的投入和狂熱,仿佛不是在跳舞,而是融化在此時此刻的情景中了。在一段舞的間歇,一個男高音突然爆發(fā)出:
燒起臂膀的火焰 /搖動乳房的鈴鐺 /(群聲)舞啊舞啊 //憤激的腳步 /搗碎了地面 /(群聲)舞啊舞啊 //眉毛跳進眼球 /眼球跳進口唇 /肌肉跳進骨頭 /骨頭跳進血液 /(群聲)舞啊舞啊 //我跳進他 /他跳進你 /卷起情感的旋風 /(群聲)舞啊舞啊
隨即,新的一段舞又開始了……在那個狂舞的特殊環(huán)境里,這樣的朗誦何其帶勁!
然而,詩歌畢竟是個人創(chuàng)作的。人活在群體之中,也活在獨立的自我之中。詩人在傳達群體的意愿之時,也表達自我的心靈。何達雖然以朗誦詩的形式充當了群體的代言人,但他在“代言”之外,也表達“自我”。這就構成了他詩作中與“我們詩”并行的“自我詩”(有時兩種是交叉的)。這類詩又分為幾種:第一種是贊美親情和友情,《朋友》、《家信》、《弟弟,你好好地睡罷》、《給葉華》等即是;第二種是描寫愛情的,《等》、《你》、《期待》、《一個名字》、《愛》、《聽》等即是;第三種是寫景狀物的,《燈》、《路》、《貴州速寫》、《清華園風景》等即是;第四種是表達內心感受的,《我走》、《思想》、《他們》、《詩朗誦》、《憶安南》等即是;第五種是同情勞動者的,《老鞋匠》、《黃包車夫》、《一個少女的經歷》、《自殺》、《蕭大媽》等即是。第一種“親情和友情”是個人之交,不可能用“我們”來表達;第二種“愛情”更是個人化的;第三種“寫景狀物”出于自我的認識,代表不了群體;第四種“內心感受”無法公眾化,但在一定的條件下有可能轉化成群體認同;唯有第五種“同情勞動者”的詩可以是“我們”的,是典型的朗誦詩??傊谒姆N詩可能是朗誦詩,在一定的對象、范圍和場合中,朗誦效果也會相當好,但前三種詩就不一定適合朗誦了。何達不愧是優(yōu)秀的詩人,上述五種詩,每一種都有佳作,尤其是一些短章,寫得巧妙。這里舉著名的《老鞋匠》看看其成就。當時許多人都吟詠過補鞋匠,在《文藝社》一章中我們曾分析過繆弘的《補鞋匠》一詩。而在同類詩中,何達的《老鞋匠》獨具特色。其特色在于把老鞋匠的命運與破鞋的命運“等同”起來。詩先寫老鞋匠的工作的艱辛:“兩手蹦緊了青筋……/一針一用力 /一錐一喘氣”,他一生補綴過不知多少雙鞋子,不知使多少人重新踏上了征程。如今,“他老了 /他失去了青春 /就像那些破皮 /失去了光彩”。接著詠嘆道:“他—— /老鞋匠 /也是一雙快要解體的破鞋啊 /被拖曳在 /生活的道路上”!無論讀者還是聽者,都會被這樣的結尾打動:老鞋匠補鞋一生,自己的命運如同一只被拖曳在路上的破鞋,多么凄涼、多么無奈!此詩不長,成就卻不小。老鞋匠的形象、心靈、動作和工作環(huán)境、艱難的生活、悲涼的命運都傳達給讀者或聽者了。而這成就的取得,除巧妙的構思外,還靠了新鮮的比喻和適度的夸張——手法的恰當一直是何達詩歌藝術的特點。
說到藝術,何達是新詩社作者中藝術手段最高超的詩人。他的詩總是以一種藝術的色彩呈現(xiàn)出來。因此,許多詩,既是宣傳品,又是藝術品。這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情況:不同創(chuàng)作方法和流派的選本都收有他的詩。朗誦詩關注實際、反映現(xiàn)實,自然屬于現(xiàn)實主義,但現(xiàn)代主義詩集也收了他的作品?!段覀冮_會》、《老鞋匠》、《過昭平》、《風》四首,被聞一多選進《現(xiàn)代詩抄》后,又被杜運燮等選編的《西南聯(lián)大現(xiàn)代詩抄》收錄。這說明何達不拘泥于一種創(chuàng)作方法的運用。他的詩既擁抱現(xiàn)實,又表現(xiàn)心靈,講究藝術,具有個性。因而,既是大眾的,又是獨創(chuàng)的。的確,何達的一些詩很有現(xiàn)代色彩,除上面的四首外,還可舉出《女人》、《給》、《期待》、《士兵們的家信》、《選舉》、《燈》、《一個名字》、《舞》、《一個少女的經歷》等,這些詩都具有某種現(xiàn)代意味。居于這樣的事實,我們認為用創(chuàng)作方法來框范何達,把他劃分為現(xiàn)實主義詩人或現(xiàn)代主義詩人是徒勞無益的。何達詩歌的主要藝術特色有以下三點:
一、構思精巧。何達極為注意詩的構思,他的每一首詩都包含著匠意?!鹅F》寫一種令人郁悶的氛圍:“霧,霧 /到處是霧 //是墻 /我們推倒它 /是鐵柵欄 /我們鋸斷它 /是高山 /我們炸翻它 //然而是霧 /到處是霧 //睜著眼睛 /看不見東西 /伸出拳頭 /碰不到對象 /掄起大刀 /射出子彈 /——霧還是霧”。這是多么頑強的障礙,多么使人煩亂的環(huán)境啊!“霧,到處是霧”的反復把郁悶情緒提到了極點。推不開,炸不倒,讓不掉,打不著的描寫把人的煩亂心緒表達得淋漓盡致?!拔覀儾荒芫瓦@樣霉掉爛掉”,怎么辦?“燒起漫天的大火……明明白白地干一場”?!办F”的隱喻,“干一場”的內涵,當時的人都很明白。在濃霧彌漫的環(huán)境中,這種構思與表達至為恰當。由于構思巧妙,有時詩意大幅度跳躍,達到了經濟的目的,《一個少女的經歷》就是這樣的詩。這首詩通過一個少女的乳房五次被人摸,表達了少女的苦難經歷:第一個是工頭,第二個是情人,第三個是日本人,第四個是美國兵,第五個是中國警長。不同人的變化,反映了中國社會的變遷和少女的底層地位,人不同而做的事相同,少女被人亂摸的痛苦相同,中國人苦苦奮斗的結果仍然相同。而最后一個人竟然是中國警長!詩歌的意思顯然。這首詩不僅寫出了少女的經歷,而且寫出了幾個時代(或時期),表達了作者的思想傾向,詩卻只有19行,其構思的經濟效果十分突出。
二、比喻生動。何達的詩,每一首都有比喻,有的全是比喻構成,似乎沒有比喻就寫不成詩。記得艾青說過這樣的話:詩人的職責是尋找最恰當?shù)谋扔?。何達曾親炙艾青的教誨:“到桂林,艾青先生糾正過我的方向”④,學到了艾青尋找比喻的能力。他詩中的比喻,既新鮮獨特,又豐富繁麗。一首《等》,全是比喻構成:“多少年我等著你 /像柴等著火 /言語等著口舌 /琴弦等著歌”。還有比這種“等”更執(zhí)著的嗎?他等的可是“唯一”!再如“我們要說一種話 /干脆得 /像機關槍在打靶 /一個字一個字 /就是那一顆顆 /火紅的曳光彈 /瞄得好準”;“字是一只只的船 /句是一列列的船 /我們的口/是閘 /船等著水 /水 /是我們的情感”;“滇越鐵路 /像一條毒蛇 /張著血口 /在云南府 /滇越鐵路 /像一條鐵鏈 /打在奴隸的肩上 /又打在奴隸的朋友的后腰”。不用說詩題,單是欣賞詩句的比喻,也夠賞心悅目了。一些政治性很強的內容,由于用了比喻,便減少了說教氣,不那么枯燥了。例如:“五四 /是從暗啞的歷史里 /跳出來的 /血紅的大字 /五四 /是從暗啞的世紀里 /爆發(fā)出來的 /怒吼的聲音 /五四 /用中國人的憤怒 /震落了 /簽訂賣身契的筆 /五四 /在青年人的生命上 /掛上了 /拯救民族的勛章”,四句詩,四個比喻,把靜止的“五四”寫活了。在何達詩中,比喻比比皆是,俯拾即得。
三、細節(jié)典型。一般說,細節(jié)是敘事文學的要素,抒情作品不以此為要求。何達寫的是抒情詩,本不以細節(jié)為意,但他卻與眾不同地抓住典型細節(jié)加以描寫,顯出特色?!笆悄泻⒆拥腻e,爸爸的 /巴掌打在女孩子的頭上 /娘說—— /‘有什么哭頭 /命和我生得一樣苦 /又怪哪個?’”全詩幾乎都由細節(jié)構成。由于細節(jié)的妙用,使語言十分經濟。六行詩,寫出了兩代女人的共同命運,揭示了男權社會的不公平。寫老鞋匠,突出他手背上蹦緊了的青筋,錐鞋度針時用力與喘氣的神情。而寫老鞋匠的生產資料:“桌底下 /像停尸房 /狼藉著無法補救的破皮”,這既是細節(jié)描寫,又是比喻,生動形象。作品寫蕭大媽“穿著破棉襖”、“纏著兩只小腳”、“梳著花白頭發(fā)”、“癟著老嘴瞇著眼”,來吊唁“四烈士”,問她“怎么曉得的?”她“舉起綻開了棉絮的袖口 /指指耳朵 /又指指眼睛 /扯起喉嚨大聲喊著 /說:‘我不聾 /也不瞎’”。幾個細節(jié),使蕭大媽的形象躍然紙上了?!按舐暫啊钡脑?,似乎是說給另外的人聽的。作者譏刺“我們的詩人”,正忙于“向白云作恬淡的遐想”,“捕捉水紋的顫動的線條”,“溫習公子王孫的甜夢”,“向短垣斜杏輕吁淺笑”,“掏出一瓣心香奉獻給過路的紅衣女郎”,五個細節(jié),寫出了一個“有福的”詩人。這個詩人實際是時代的廢物。作者的態(tài)度、感情全都通過細節(jié)表達了出來,勝過其他的若干話語。
以上分析說明,何達的詩是經過精心構建的藝術詩。雖然詩人寫詩的目的是為現(xiàn)實斗爭服務,甚至宣告“我們不是詩人”⑤,但他所寫的詩都是通過認真思索,調動各種藝術手法寫成的,因此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政治運動中的大喊大叫,雖然可收一時之效,但難于成就流芳百世的藝術精品。何達的詩不與此為伍。雖然他的詩也宣傳、也鼓動,但力避標語口號和平鋪直敘,而是靠藝術的力量去感染、去鼓動??梢哉f,何達的詩較好地實現(xiàn)了思想和藝術的統(tǒng)一、內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是“藝術的政治詩”的成功典范。聞一多曾要求文藝發(fā)揮藝術的力量去達到政治的宣傳目的,何達實現(xiàn)了這一要求。所以,何達是聞一多親手培養(yǎng)出來的一位優(yōu)秀詩人。
注釋:
①朱自清:《介紹何達的詩集〈我們開會〉》,何達著《我們開會》,上海:中興出版社,1949年。
②清華大學中文系某班學生的意見,轉引自朱自清:《論朗誦詩》,《朱自清全集》第3卷,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
③何達語,轉引自朱自清《介紹何達的詩集〈我們開會〉》,見何達著《我們開會》,上海:中興出版社,1949年。
④何達:《給讀者》,《我們開會》,上海:中興出版社,1949年。
⑤何達有一首詩,詩題就是《我們不是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