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華
( 江蘇省鎮(zhèn)江市京口區(qū)下河頭30 號(hào)2 幢507 室 212003)
福建武夷山除盛產(chǎn)武夷巖茶外,還生產(chǎn)工藝獨(dú)特的龍須茶。龍須茶外形壯直,似蘸滿墨汁而直立的毛筆,又似神話中的龍須,因而得名。因武夷山麓八角亭一帶所產(chǎn)龍須茶品質(zhì)為優(yōu),故名“八角亭龍須茶”。八角亭龍須茶在理?xiàng)l制作時(shí),采用了五彩線捆扎成束狀,故又名“束茶”。
清朝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崇安縣令(今武夷山市)陸廷燦對(duì)武夷茶產(chǎn)地及品種在《續(xù)茶經(jīng)》中載述:“武夷茶在山上者為巖茶,水邊者為洲茶……洲茶名色有蓮子心、白毫、紫毫、龍須、鳳尾……等類。摘初發(fā)之芽一旗未展者,謂之蓮子心。連枝二寸。剪下烘焙者,謂之鳳尾龍須。”每年谷雨后至立夏前,采摘新梢長達(dá)10 ~13cm 的一芽三、四葉為原料。由此可見,龍須茶迄今已有近300年歷史。
八角亭與崇陽溪僅一水之隔,茶樹多生長在坦蕩肥沃的溪洲上。龍須茶采天地日月之靈氣,吸河灘植被之精華,芽梢長而肥壯,色澤墨綠鮮潤,湯色橙黃,清澈明亮。不僅具有烏龍茶蘭花之巖骨花香,而且香氣馥郁,香高持久,經(jīng)泡耐飲,回甘悠長,不愧為茶中珍品。
八角亭龍須茶的由來,還有一個(gè)美麗的傳說。
人間仙境的武夷山,不僅有清幽的九曲溪、崇陽溪,還有許多神奇的嘉木,于是引來了龍翔與鳳棲。一次,臥于九龍窠看守大紅袍的龍,被一只突然飛來的鳳凰叫醒了,飛累了的鳳凰棲身在九龍窠的一棵大紅袍茶樹上。鳳凰對(duì)龍說:“我從武夷山東面八角亭飛來,那里有高大的梧桐樹,是我夢寐以求的棲身之處。我聽仙人說,九龍窠有幾株神奇的茶,凡夫俗子是不能享用的,于是我想來看個(gè)究竟。”龍哥告訴鳳凰:“這茶樹是我們的命根子,我們龍家九兄弟一直廝守著,它是皇帝享用的神茶。”鳳凰心想,我八角亭梧桐樹下的那溪洲也好種茶咧,于是執(zhí)意要龍哥贈(zèng)送九龍窠里的茶苗給她。龍哥在贈(zèng)送茶苗的同時(shí),還從嘴角拔下幾縷龍須,對(duì)鳳凰說:“鳳凰妹子,你種下茶苗時(shí),也要把我的龍須一同種下,然后再找海清大帝顯靈,茶苗就可種活?!?/p>
鳳凰聽了龍哥的吩咐,找到了海清大帝。種茶那陣天大旱,海清大帝為她招來了及時(shí)雨。春天里,八角亭的茶苗長得粗壯濃綠,鳳凰又懇求海清大帝:“我要下凡到人間,像茶園姑娘一樣采茶做茶!”于是海清大帝成全了她。鳳凰搖身一變,變成了八角亭茶園里美麗的村姑。春茶開采之夜,鳳凰想起了九龍窠里的龍哥,想起了龍哥的龍須,于是給茶取名叫“龍須茶”。
后來,地方官把八角亭龍須茶當(dāng)做貢茶奉獻(xiàn)給朝廷皇帝品嘗,皇帝一聽說茶名含有“龍須”二字,龍顏大悅,遂御賜八角亭廟為“顯善廟”。數(shù)百年來,八角亭龍須茶的名字就這樣叫開了,顯善廟也供奉著為鳳凰顯靈顯善的海清大帝。
八角亭龍須茶的傳說充滿了神奇意味,但龍須茶更因它的制作工藝獨(dú)特而出名。龍須茶也是八角亭顯善廟的廟茶,因此每到茶期廟里制作龍須茶時(shí),僧人尼姑就是采茶制茶的主要幫手,萎凋、殺青、揉捻等都由僧人承擔(dān)。因龍須茶講究造型,工藝獨(dú)特,理?xiàng)l扎束是一道心細(xì)手巧的工序,這道工序大都是由顯善廟里念經(jīng)用齋的尼姑來完成的。她們精心地理?xiàng)l、扎束,完成了龍須茶造型的關(guān)鍵過程。民間認(rèn)為龍須與鳳尾恰似九龍窠龍哥哥與八角亭鳳凰姑娘的配對(duì),因此用兩束茶捆成一札,再用一束五彩絲線扎緊。用五彩線的寓意,也就是為了強(qiáng)化龍須茶的神奇色彩。制作中的茶葉,有微散開的,恰似鳳尾。于是每束茶中,都具有“龍須鳳尾”的形狀。
如今,武夷山八角亭的茶農(nóng)們,仍沿襲著龍須茶的加工舊制,八角亭龍須茶又迎來了生機(jī),它將與武夷巖茶一樣香飄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