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俊才
(華中師范大學(xué) 歷史文獻所,湖北 武漢 430079)
蕭琛是“竟陵八友”的成員之一,在齊梁歷史與文學(xué)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他曾云:“少壯三好,音律、書、酒。年長以來,二事都廢,惟書籍不衰”[注][1]379 蕭琛任丹陽尹王儉的主簿,實誤。王儉任丹陽尹在永明二年和三年,那時蕭琛尚未被舉薦為秀才,當(dāng)然不可能為官了。自王儉之后,到永明十年前,蕭景先、蕭順之、建安王子真、安陸王子敬四人先后做過丹陽尹。南朝之際,文人一般都出任藩王的幕僚,則蕭琛為蕭景先、蕭順之主簿的可能性不大。永明十年,安陸王子敬為丹陽尹,此時蕭琛另有新職,故為安陸王子敬的主簿亦不可能。因此,最有可能的是丹陽尹建安王子真的主簿。建安王子真是安成王暠之侄兒,大約蕭琛受安成王暠之賞識,故推薦給其侄兒建安王子真。永明七年(公元490年),建安王子真出任丹陽尹,大概于次年,即永明八年(公元490年)辟蕭琛為丹陽尹主簿。。蕭琛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成就非凡,惜今留存作品不多。齊東昏侯即位之初,蕭琛據(jù)《周頌·烈文》、《閔予》所載確立即位朝廟之典,使得古代的廟制禮儀得以傳承。像這樣一個重要的文學(xué)家,歷來沒有引起人們的關(guān)注,這真是學(xué)術(shù)界的憾事。今結(jié)合現(xiàn)存之史料,勾勒其生平仕履,并首次探究其文學(xué)成就,籍以引起學(xué)人的關(guān)注。
蕭琛是蘭陵蕭氏支系中最為顯赫的“皇舅”房。其父蕭惠訓(xùn)仕齊,初為巴東相,后為巴東太守。南齊末年,蕭惠訓(xùn)與子蕭璝于上明與蕭衍軍隊對抗。中興元年(公元501年)十一月,蕭惠訓(xùn)與子蕭璝投降蕭衍,蕭惠訓(xùn)被封為太中大夫,不久卒官。
蕭琛是蕭惠訓(xùn)之長子抑或次子,尚不得而知。蕭璝之生平事跡,史書未載,我們難以妄下結(jié)論。然蕭璝協(xié)助父親守城而未及蕭琛,故筆者疑蕭璝為長子,蕭琛為次子。
蕭琛年少聰慧,機敏好學(xué),有縱橫才辯,很早就被舉薦為秀才?!读簳繁緜髟疲骸芭e為南徐州秀才,累遷司徒記室?!盵1]396蕭琛之故鄉(xiāng)為南蘭陵,歸南徐州所轄。舉薦為秀才,一般是要原籍官員推薦?!赌淆R書·武帝本紀》云:“(永明)六年春正月壬午,以祠部尚書安成王暠為南徐州刺史?!盵2]54蕭琛正是受南徐州刺史安成王暠舉薦為秀才,時間大約在永明六年(公元488年)。
齊太學(xué)博士,是蕭琛所任的第一個官職。《梁書》本傳云:“起家齊太學(xué)博士,時王儉當(dāng)朝?!盵1]396蕭琛為齊太學(xué)博士之時,正是王儉執(zhí)掌朝政的時候。王儉當(dāng)朝多年,永明元年至七年一直參掌選事。那么,蕭琛任齊太學(xué)博士的時間很可能是永明元年至七年間(公元483—487年)。蕭琛永明六年舉秀才,則其任太學(xué)博士的時間最可能是永明七年(公元487年)。太學(xué)博士是太常的屬官,負責(zé)教授博士弟子。
丹陽主簿是蕭琛所任的第一個文職官。《梁書》本傳云:“(王)儉為丹陽尹,辟為主簿?!?/p>
記室參軍地位雖卑,但卻使蕭琛步入齊代文壇,聲名遠揚?!读簳繁緜髟疲骸芭e為南徐州秀才,累遷司徒記室。”[1]396所謂“累”,即多次也。蓋蕭琛舉秀才后,經(jīng)過多年升遷方至司徒記室。蕭琛永明七年任太學(xué)博士,八年任丹陽主簿,則其記室參軍之任當(dāng)在永明八年之后。司徒,即竟陵王蕭子良。自永明二年至十一年(公元484—493年),蕭子良先后任司徒達十年之久。所謂司徒記室,即為竟陵王蕭子良的屬官。事實上,司徒的屬官中并無記室。蕭琛所任之官職并不是司徒記室,而是記室參軍?!顿Y治通鑒》卷一百三十六《世祖高皇帝上之下·永明二年》有“記室參軍范云、蕭琛”[3]的記載,似永明二年蕭琛已為竟陵王蕭子良記室參軍,事實恐非。記室參軍是軍職,凡“將軍”銜者均有屬官——記室參軍。竟陵王蕭子良永明元年任鎮(zhèn)北將軍,永明二年為護軍將軍,永明四年至十年為車騎將軍,蕭琛均有可能為其記室參軍。永明二年,蕭琛尚未入仕,故蕭琛不可能是鎮(zhèn)北將軍、護軍將軍之記室參軍,只可能是車騎將軍之記室參軍。竟陵王蕭子良自永明四年至十年,前后任車騎將軍達七年之久,蕭琛是哪一年始到其帳下效用呢?由于資料有限,我們不可妄下結(jié)論。然《魏書》蕭道成本傳云:“(太和十五年)九月,又遣司徒參軍蕭琛、范云朝貢?!盵4]2164據(jù)《南齊書·百官志》知,司徒的屬官有長史、曹掾?qū)?、主簿、祭酒、令史等職,并沒有參軍一職,故《魏書》蕭道成本傳中的“司徒參軍蕭琛”當(dāng)為“記室參軍范云”之誤。北魏太和十五年,亦即南齊永明九年(公元491年),蕭琛任記室參軍,大約此時進入竟陵王蕭子良之西邸。
竟陵王蕭子良是齊武帝蕭賾之子,喜好文學(xué)與佛學(xué),并全力傾意賞接文學(xué)之士。特別是他移居雞籠山之西邸,招納文學(xué)之士,先后有六十余人齊聚其門下,蕭琛也參與其中。蕭琛于永明九年(公元491年)進入西邸,是“竟陵八友”中出道最晚的一個。然自進入西邸,蕭琛與沈約、謝朓等八人以文學(xué)相互酬唱,成為西邸文人之翹楚?!熬沽臧擞选背蔀辇R梁文學(xué)的生力軍,并對中國古代詩歌史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蕭琛《別蕭諮議前夜以醉乖例今晝由酲敬應(yīng)教詩》、《餞謝文學(xué)離夜詩》和《難范縝神滅論并序》等作品都是“竟陵八友”相互唱和之作。進入西邸,使得蕭琛之才華初步顯現(xiàn),在齊代文壇上贏得了一席之地。
二次出使北魏,使得蕭琛名播北朝,進入魏晉六朝“清流”之列?!读簳繁緜髟疲骸坝烂骶拍?,魏始通好,琛再銜命至桑乾,還為通直散騎侍郎?!盵1]396“再者”,又一次也。似蕭琛此年前就已使魏,時間不可考?!段簳じ咦婕o下》“(太和十五年夏四月)甲戌,詔員外散騎常侍李彪、尚書郎公孫阿六頭使于蕭賾?!盵4]168同書蕭道成本傳亦云:“(太和十五年)九月,又遣司徒參軍蕭琛、范云朝貢?!盵4]2164北魏太和十五年,亦即南齊永明九年(公元491年)四月,李彪(字道固)使齊,九月蕭琛受明帝蕭賾使命,以司徒參軍的身份回訪魏。蓋蕭琛出色完成使命,回朝后,被委任為通直散騎侍郎。《魏書·高祖紀下》云:“(太和十五年冬十月)戊寅,考諸牧守。詔假通直散騎常侍李彪、假散騎侍郎蔣少游使蕭賾?!盵4]168同年十月,李彪再次出使南齊,蕭琛次年再次受命出使北魏?!赌鲜贰R本紀》云:“(永明十年)十二月乙巳,使司徒參軍蕭琛聘于魏。”[5]124蓋由于蕭琛出色地完成了使命,回朝后遷司徒右長史。據(jù)此,永明九年四月道固使齊,九月蕭琛回訪;十月道固使齊,次年(永明十年)十二月蕭琛回訪。此二年使節(jié)來往可謂頻繁,蓋兩國關(guān)系融洽。
蕭琛二次出使北魏,聲聞北國。特別是在接待魏使的過程中,盡顯其才華?!读簳繁緜髟疲骸皶r魏遣李道固來使,齊帝宴之。琛于御筵舉酒勸道固,道固不受,曰:‘公庭無私禮,不容受勸?!⌒齑鹪唬骸对姟匪^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座者皆服,道固乃受琛酒?!盵1]396在外交場合,李道固不受蕭琛勸酒,一則表示對南齊的輕視,二則顯現(xiàn)出自己高貴的文化修養(yǎng)。蕭琛急中生智,吟誦《詩經(jīng)·大雅·大田》中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之句,意謂可以公私兼顧,既緩和了尷尬的氣氛,又以文化禮儀之邦的氣勢震懾了對方。
蕭琛二次出使北魏,蓋因出色地完成了任務(wù),先后升遷為通直散騎侍郎和司徒右長史,尤以通直散騎侍郎應(yīng)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散騎侍郎或通直散騎侍郎本是小官,然卻是魏晉六朝之際文人夢寐以求的官職。一是官職雖小,卻是皇帝身邊的近臣;二是魏晉六朝之使臣均由散騎侍郎或通直散騎侍郎來擔(dān)任。許多文人寧愿放棄高職而選任散騎侍郎或通直散騎侍郎,足見該職位之顯貴。蕭琛通直散騎侍郎之任,已步入“清流”文人之中。
晉熙王長史之任,是蕭琛首次出任地方官?!读簳繁緜髟疲骸俺鰹闀x熙王長史、行南徐州事?!盵1]396晉熙王名銶,是齊太祖蕭道成的第十八個兒子,齊武帝蕭賾的弟弟,永明四年(公元486年)二月封晉熙王,齊郁林王隆昌元年(公元494年)二月被封為郢州刺史,時年僅16歲,全權(quán)委托長史蕭琛處理一切軍政事務(wù)。然而好景不長,同年九月晉熙王銶被誅,蕭琛到南徐州投奔竟陵王蕭子良。此時竟陵王蕭子良因王融等擁立為帝事敗,變相地被攆出朝廷,便將一切事務(wù)委托給蕭琛。
尚書左丞,是蕭琛在蕭齊所任的最高官職?!赌淆R書·禮志》云:“永泰元年,有司議應(yīng)廟見不?……左丞蕭琛議……”[2]135“左丞蕭琛”,則蕭琛永泰元年(公元498年)已任尚書左丞。隆昌元年,蕭琛外任,四年后才被招回朝,遷尚書左丞。
永元二年(公元500年),蕭衍不滿于齊東昏侯殺兄蕭懿、弟蕭暢與蕭融之行徑,舉義旗,欲力挽狂瀾,救民于水火之中。蕭琛也不甘落后,及時地抓住了蕭衍拋給他的橄欖枝,竭盡全力地幫助這位西邸老友?!读簳繁緜髟疲骸案咦娑ň┮兀?蕭琛)為驃騎諮議,領(lǐng)錄事,遷給事黃門侍郎?!盵1]396高祖平定京邑、任驃騎大將軍均在中興元年(公元501年)十二月,此時蕭琛為驃騎大將軍蕭衍諮議,領(lǐng)錄事,后遷給事黃門郎,成為蕭衍篡奪蕭齊政權(quán)的得力干將。
蕭琛投桃,終得蕭衍報李。蕭衍即位之初蕭衍,就極力地提拔蕭琛,感謝他患難之中的友情幫助。《梁書》本傳云:“梁臺建,為御史中丞?!盵1]396據(jù)《南齊書·和帝本紀》和《梁書·武帝本紀》所載,梁臺建在天監(jiān)元年(公元502年)三月戊辰,此時蕭衍尚未登基,就迫不及待地任命蕭琛為御史中丞。《梁書》本傳又云:“天監(jiān)元年,遷庶子,出為宣城太守?!盵1]396又《宣城縣志》云:“天監(jiān)元年,蕭琛為宣城太守?!盵6]宣城太守,大約是蕭衍位登大寶之后對蕭琛的委任。同時,宣城太守也是蕭琛一生首次擔(dān)任的地方大員。不久被征回朝,先后擔(dān)任過衛(wèi)尉卿、員外散騎常侍、太子中庶子等職。這些官職雖然都不大,但卻反映出梁武帝對蕭琛的器重與惦念。
兩任荊州長史,體現(xiàn)蕭琛的仁愛精神以及對賢明地方官的渴望。蕭琛兩任荊州長史之仕履,《梁書》與《南史》本傳均未載,然可考知。《梁書》安成康王秀傳云:“是歲(天監(jiān)七年),魏懸瓠城民反……秀以谷二萬斛贍之。使長史蕭琛簡府州貧老單丁吏,一日散遣五百余人,百姓甚悅?!盵6]“長史蕭琛”是說蕭琛時任荊州刺史安成康王秀之長史。安成康王秀天監(jiān)七年(公元508年)被封為荊州刺史,蕭琛大約在此時任其長史。在荊州戰(zhàn)禍頻仍、災(zāi)難相繼之時,蕭琛秉承刺史安成康王秀之鈞旨,開倉賑災(zāi),幫助百姓度過饑荒,彰顯其博愛精神。又《梁書》鄱陽忠烈王恢傳云:“在荊州……顧謂長史蕭琛曰:‘……今之王侯,不守籓國,當(dāng)佐天子臨民,清白其優(yōu)乎!’坐賓咸服。”[1]396“長史蕭琛”是指蕭琛時任荊州刺史鄱陽忠烈王恢之長史。鄱陽忠烈王恢,天監(jiān)十一年(公元512年)十二月被封為荊州刺史,蕭琛大約此時赴荊州任其長史。蕭琛贊賞蕭恢“當(dāng)佐天子臨民,清白其優(yōu)乎”之論,表現(xiàn)其對賢明的地方長官的渴望。
蕭琛并不是自天監(jiān)七年至十一年(公元508-512年)一直任荊州長史,而是在此期間仍有其他職務(wù)。《梁書》本傳云:“(天監(jiān))九年,出為寧遠將軍、平西長史、江夏太守?!盵1]344平西長史,指平西將軍鄱陽王恢之長史。自天監(jiān)七年至十三年(公元508-514年),鄱陽王恢一直任平西將軍。古代官員大約是三年一任,蕭琛天監(jiān)七年任荊州刺史安成康王秀之長史,天監(jiān)九年(公元510年)任寧遠將軍,天監(jiān)十一年(公元512年)任荊州刺史鄱陽忠烈王恢之長史,天監(jiān)十三年(公元514年)任安西將軍安成王秀之長史。在兩任荊州長史的五年之間,蕭琛還不斷地升遷其他職位,體現(xiàn)出梁武帝對西邸舊友的關(guān)照。
晚年的蕭琛還擔(dān)任過很多軍職,像信武將軍、貞毅將軍、領(lǐng)軍將軍等。一介書生而領(lǐng)軍職,表現(xiàn)出梁武帝對他的極度信任。蕭琛任這三軍職的時間史書無載,可大略考知?!读簳繁緜髟疲骸捌馂樾盼鋵④姟⒆o軍長史,俄為貞毅將軍、太尉長史?!盵1]352護軍長史,指護軍將軍之長史。天監(jiān)天監(jiān)十五年有二位護軍將軍:四月,豫章王綜任護軍將軍;十一月,韋叡為護軍將軍。蕭琛任哪位之長史,尚需辨析。按理說,蕭琛任豫章王綜、韋叡之長史都有可能。以情理揆之,蕭琛當(dāng)是任護軍將軍豫章王綜之長史。豫章王綜是梁武帝蕭衍第二子,梁武帝讓蕭琛為其長史,實有輔助蕭綜之意。蕭琛任護軍將軍豫章王綜之長史大約在天監(jiān)十五年(公元516年)四月。蕭琛天監(jiān)十三年(公元514年)正月任安西將軍安成王秀之長史,則其信武將軍之任大約在天監(jiān)十五年初。檢之《梁書》,自天監(jiān)九年迄普通四年,除天監(jiān)十五年外,信武將軍人選史有明文,則天監(jiān)十五年蕭琛為信武將軍,《梁書》漏載。“太尉長史”之太尉指臨川王宏,“普通元年春正月乙亥朔,改元,大赦天下?!好?,以司徒臨川王宏為太尉、揚州刺史”[1]397,蕭琛任太尉臨川王宏之長史也應(yīng)在普通元年(公元520年)。那么他任貞毅將軍的時間就應(yīng)在天監(jiān)十五年至普通元年(公元516-520年)之間。又《梁書》本傳云:“徙度支尚書,左驍騎將軍,領(lǐng)軍將軍?!盵1]397據(jù)《梁書》載,自普通三年至六年(公元522-525年)蕭淵藻為護軍將軍,中大通元年至四年(公元529-532年)蕭昂為領(lǐng)軍將軍,自普通七年至大通二年(公元526-528年)間領(lǐng)軍將軍的人選無載,蓋此時蕭琛為領(lǐng)軍將軍,《梁書》漏載,姑補于此。據(jù)《梁書》本傳,蕭琛任領(lǐng)軍將軍前,尚有度支尚書、左驍騎將軍二職,然時間已不可考。經(jīng)過幾次升遷,蕭琛做到職位較高的護軍將軍,擁有部分軍隊大權(quán)。
作為文職官員,蕭琛頻蒞大郡,最后做到左民尚書、度支尚書,掌管國家的經(jīng)濟命脈;作為武官,蕭琛先后任信武將軍、貞毅將軍、左驍騎將軍等,最后任護軍將軍,成為可以擁有部分軍隊指揮權(quán)的將軍。對于蕭琛而言,一生是非常成功的。晚年梁武帝又給他以勛官,有特殊待遇?!赌鲜贰吠跻?guī)本傳云:“湘東王繹時為丹陽尹……特進蕭琛……”[5]597-598湘東王蕭繹任丹陽尹的時間很長,大約在天監(jiān)十三年(公元514年)到普通七年(公元526年)間,蕭琛加特進、金紫光祿大夫大約就在此時。又“大通二年,為金紫光祿大夫,加特進,給親信三十人”[1]397“(中大通元年十一月丙戌)加金紫光祿大夫蕭琛、陸杲并特進?!?中大通三年二月)乙卯,特進蕭琛卒?!盵1]398則自天監(jiān)十三年至中大通三年(公元514——531年),蕭琛前后18年間享受著特殊待遇——特進、加金紫光祿大夫。特進,是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僅此于三公,官正一品。金紫光祿大夫已當(dāng)如是觀,是一種榮譽,并無實權(quán)。
中大通三年辛亥(公元531年),蕭琛去世,享年52歲?!读簳の涞郾炯o下》云:“(中大通三年二月)乙卯,特進蕭琛卒。”[1]73《南史》本傳亦云:“位特進、金紫光祿大夫。卒,遺令諸子:‘與妻同墳異藏,祭以蔬菜。葬止車十乘,事存率素?!溯浥R哭甚哀,謚曰平子。”[5]507
蕭琛是齊、梁之時的政治家、外交家,更是一位著名的文學(xué)家。蕭琛是梁武帝宴會賦詩的主要參與者之一,“御幸華光殿,詔洽及沆、蕭琛、任昉侍宴,賦二十韻詩,以洽辭為工,賜絹二十匹?!盵5]681蕭琛也是一位評論家,“子野更撰為《宋略》二十卷,其敍事評論多善,……蘭陵蕭琛言其評論可與《過秦》、《王命》分路揚鑣。”[5]866后人將其名列“竟陵八友”之中,與沈約、謝朓等大文學(xué)家并稱齊名,可見其文學(xué)成就非凡,影響甚巨。然而遺憾的是,蕭琛的文學(xué)作品保存下來的很少。《南史》本傳稱“所撰《漢書文府》、《齊梁拾遺》,并諸文集,數(shù)十萬言。”[5]507數(shù)十萬字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數(shù)量不可謂不巨。這些作品在《隋書·經(jīng)籍志》中已不見著錄,當(dāng)然我們今天已無從知曉了。今人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錄其詩四首,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錄其文四篇,這就是我們能夠看到的蕭琛文學(xué)作品的全部。
蕭琛現(xiàn)存詩歌四首,其中三首為送別詩,一是送丹陽尹蕭繹赴任荊州刺史,二是送南郡王文學(xué)蕭衍赴任隨郡王鎮(zhèn)西諮議,三是送隨郡王鎮(zhèn)西功曹謝朓赴任隨郡王文學(xué),均屬于送故詩之列?!啊凸省鄬τ?‘迎新’來說,最初涵義本指我國古代官吏遷代之時的一種必然手續(xù)和禮儀,只能產(chǎn)生在中央集權(quán)制度形成之后。在中央集權(quán)制度之下,由中央政權(quán)統(tǒng)一任免官吏,才有去職者和新任者的交代關(guān)系?!盵7]換句話說,所謂“送故”就是送官員離舊職而赴新任,是古代官場約定俗成的制度。關(guān)于這種制度的類型,汪征魯先生有詳細的分析:“南朝的迎吏有二個類型,一為實際去新長官舊任所或半途迎接的屬吏,如《通典·兇禮三十一》有所謂“陳留迎吏”之稱;一為新官到來之前、更多為到來之初任命的標以迎銜的州、郡大吏,如迎主簿、迎西曹、迎西曹行事、迎從事,等等……南朝的送故吏似亦可分為兩類,一為僅僅為故長官送行的屬吏、小吏,前已述及;一為送故主簿等大吏。”[8]汪先生迎吏與送故吏的分類法是可取的,然這僅僅是針對歷史而言,若就文學(xué)來說,送故與迎新是結(jié)合在一起的。送卸任之官員赴新職,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居多,蕭琛三首送別詩就屬于此類。如《餞謝文學(xué)詩》:
執(zhí)手無還顧,別渚有西東。荊吳渺何際,煙波千里通。
春篁方解籜,弱柳向低風(fēng)。相思將安寄,悵望南飛鴻[9]。
送故詩的內(nèi)容不一,“僚屬隨從長官遷轉(zhuǎn),繼續(xù)為之服務(wù)”[10]85是其要義之一,蕭琛《餞謝文學(xué)詩》就是這樣一首詩。謝朓自隨郡王蕭子隆鎮(zhèn)西功曹遷轉(zhuǎn)為隨郡王文學(xué),繼續(xù)為隨郡王蕭子隆服務(wù)。據(jù)筆者所考,謝朓任隨郡王文學(xué)的時間“永明十年至永明十一年十一月”[11],此詩是永明十年(公元492年)春天送謝朓赴荊州任隨郡王文學(xué)之作。參與此次祖餞的人數(shù)眾多,有詩歌傳世的除蕭琛外尚有沈約、虞炎、范云、王融和劉繪。全詩歌八句,前二句敘事,寫詩人與友人在江渚分別,謝朓西去荊州,詩人東還京城,淚眼婆娑,眷戀不舍,不忍分離。中間四句寫景,在這草長鶯飛、竹筍吐殼、新柳發(fā)芽、草熏風(fēng)暖的春季,友人將遠赴吳地(荊州的治所在江陵),怎能不教人傷心呢?遠望江陵,煙波浩渺,薄霧籠罩,千里水路,一望無際,友人的前途如何,直叫蕭琛難以釋懷。末二句是抒情,詩人希望南飛的大雁能夠帶去對朋友的相思之情,與李白詩“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12]有異曲同工之妙。這首詩選取了“柳”、“ 鴻”等具有悲愁意味的意象,抒寫了對謝朓離職隨王鎮(zhèn)西功曹,赴任隨郡王文學(xué)的依依惜別之情。
關(guān)于送別詩的寫作要素,蔣寅先生曾經(jīng)概括為八大要素:“(1)送別時地;(2)惜別情狀;(3)別后相思;(4)前途景物;(5)行人此行事由及目的地;(6)節(jié)令風(fēng)物;(7)設(shè)想行人抵達目的地的情形;(8)贊揚行人家世功業(yè)”[13]。這八個要素可以進一步提煉為分別的氛圍以及主客體雙方,蕭琛的送別詩符合這種寫作模式,如《別蕭諮議前夜以醉乖例今晝由酲敬應(yīng)教詩》:
落日總行轡,薄別在江干。游客無淹期,晨川有急瀾。分手信云易,相思誠獨難。之子兩特達,伊余日盤桓。俟我式微歲,共賞階前蘭[14]。
落日時分在江邊送別,渲染出一種觸動人愁緒的離別氛圍。客人沒有片刻滯留,匆匆踏上征途。主人(蕭琛)想象朋友明早會遭遇湍急的水流,不僅為他捏了一把汗。朋友已去,留給主人的是無盡的相思。蕭琛回想蕭衍此前在衛(wèi)將軍王儉東閣祭酒和巴陵王南中郎法曹行參軍任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突出才能,感慨不已。詩人在階前久久徘徊,內(nèi)心難以平靜,渴望著何日再能與老友重逢。因此,蕭琛送別詩從體制上看符合傳統(tǒng)詩歌的寫法,沒有什么突破。
從情感表現(xiàn)來說,蕭琛這二首送別詩基本上是對“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15]這種情感模式的承繼,彌漫著濃郁的哀愁。而《和元帝詩》卻表現(xiàn)出另外一種風(fēng)格:
妙善有兼姿,群才成大廈。奕奕工辭賦,翩翩富文雅。麗藻若龍雕,洪才類河瀉。案牘時多暇,優(yōu)游閱典墳。儒墨自玄解,文史更區(qū)分。平臺禮申穆,兔苑接卿云。軒蓋蔭馳道,珠履忽成群。德音高下被,英聲遠近聞[14]1804。
關(guān)于此詩,《詩紀》有云:“去丹陽尹,尹荊州。”[18]296該注不明,蕭琛一生,從未任丹陽尹,也從未任荊州刺史,那只可能是蕭繹了。普通七年(公元526年),蕭繹卸任丹陽尹而赴荊州刺史,本詩當(dāng)為此時所作。蕭琛詩題中有一“和”字,那蕭繹有原作了。蕭繹《去丹陽尹荊州詩二首》云:
驂駕乘駟馬,謁帝朝承明。分符蒞閩越,終然慚勵精。
副君垂獎盻,仁慈穆且敦。終朝陪北閣,清夜侍西園。降貴深知已,寧思食椹恩。未嘗辭晝室,誰忍去轘轅[14]1803-1804。
蕭繹這二首詩純粹是應(yīng)景而作,抒發(fā)他與昭明太子蕭統(tǒng)(副君)的深厚情誼,以及無功受祿的慚愧之情。當(dāng)時唱和者肯定很多,今僅存徐勉與蕭琛詩二首。蕭琛詩十六句,可分為三層:前二句寫湘東王府人才濟濟,許多人已成為國家之棟梁;中間八句寫蕭繹深厚的文學(xué)素養(yǎng),以及超越非凡的文學(xué)才華;末六句寫蕭繹開府招士,人文響應(yīng)影從的景象。全詩似乎純粹是唱贊歌,看不到二人絲毫情感。事實上,這恰恰符合南朝送故詩“人身依附關(guān)系漸趣松弛”[10]85的特點。雖然現(xiàn)存文獻難以看到蕭琛與蕭繹的交往情形,然蕭琛卒后,蕭繹作《特進蕭琛墓志銘》:“山東流水,關(guān)西城市。義府辭鋒,風(fēng)飛云起。游楚宦梁,桂馥蘭芳。蓮花可賦,迷迭成章。學(xué)類五行,書倅三篋。已研金匱,兼探玉牒。石詞既擬,欒社茲同。桃李成徑,松柏為叢。天地長久,永扇高風(fēng)”[16]3054-3055。高度評價其為人和創(chuàng)作,可見二人情誼之深厚。故蕭琛《和元帝詩》是充滿感情的歌唱,決不是應(yīng)酬之作。
《詠鞞應(yīng)詔詩》是蕭琛現(xiàn)存詩歌中唯一的詠物詩,也是南朝詠物詩中的名篇。南朝是詠物詩極為興盛之時,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其數(shù)量達到517首。這些作品,大約呈現(xiàn)二個傾向,一是題材的廣泛性和日趨瑣細化,二是世俗化。特別是梁代的詠物詩,更是表現(xiàn)出色情化的特征。蕭琛《詠鞞應(yīng)詔詩》別出心裁,詠刀鞘,這在南朝詠物詩中是不多見的:
抑揚動雅舞,擊節(jié)逗和音。卻馬既云在,將帥止思心[14]2039。
詩體云“應(yīng)詔”,當(dāng)然是應(yīng)梁武帝之詔而作。鞞,刀劍柄上或鞘上近口處的裝飾,一說刀劍鞘?!赌鲜贰分杏涊d了梁代唯一的侍宴觀擊矟的節(jié)目:“侃以大通三年至建鄴,授徐州刺史……車駕幸樂游苑,侃預(yù)宴。時少府奏新造兩刃矟成,長二丈四尺,圍一尺三寸。帝因賜侃河南國紫騮令試之。侃執(zhí)矟上馬,左右擊刺,特盡其妙。觀者登樹。帝曰:‘此樹必為侍中折矣?!矶?,因號此矟為折樹矟?!盵5]1544“矟”與“鞞”同意,蕭琛應(yīng)詔賦詩是否此次侍宴呢?《梁書》羊侃本傳記載此次侍宴擊矟的時間是大同三年(公元537年),那是蕭琛已去世七年。梁武帝宴會賦詩、蕭琛侍宴賦詩的次數(shù)甚多,故其作時難以確考。蕭琛此詩五言四句,十分短小,卻寫出了一次刀劍鏗鏘、韻節(jié)和鳴的武舞場面。前二句寫觀者擊刀鞘打節(jié)拍,舞者和著節(jié)拍翩翩起舞。后二句寫觀著心態(tài),看著這么優(yōu)美的舞蹈,將士們的思鄉(xiāng)之情一洗而光。詩歌采用了南朝詩歌五言四句這種新詩體,偶句押韻,代表齊梁詩的新成就。
蕭琛文章今存四篇,二篇為奏疏,二篇為涉佛之作。
奏疏是古代文人集中數(shù)量最多的文種,一般是議論文,多討論國家大事,蕭琛二篇奏疏也不例外?!端镁龔R見議》討論廟饗之禮,《郎官緩杖密啟》建議郎官贖罪,均為朝廷的重大事務(wù),體現(xiàn)出蕭琛對朝政事務(wù)之關(guān)心。
就技巧而言,蕭琛的奏疏文有遠追漢代的特點。皮錫瑞《經(jīng)學(xué)歷史》曾云“元、成以后,刑名漸廢。上無異教,下無異學(xué)。皇帝詔書,群臣奏議,莫不援引經(jīng)義以為依據(jù)”[17]。援經(jīng)立意,這是漢代奏疏文寫作的慣例。蕭琛承繼了這種寫作模式,像《嗣君廟見議》引用《詩經(jīng)》以及鄭玄注為據(jù),論證嗣君應(yīng)朝饗宗廟?!对娊?jīng)·周頌·烈文》是記錄周成王即位之處祭祀祖先,諸侯助祭的樂歌;《詩經(jīng)·周頌·閔予小子》是周成王守孝期滿之后向武王禱告祈福之詩。周成王姬誦是被古代士人歌頌的理想國君之一,蕭琛以他為例,引經(jīng)據(jù)典,對齊東昏侯蕭寶卷有強烈的勸諫意義,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追根溯源,在探究事件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闡明論點,這也是漢代奏疏常用的手法之一。蕭琛也嘗試這種方法的寫作,像《郎官緩杖密啟》追述了郎官自東漢至南齊的發(fā)展史。這這個過程中說明了一個重要的道理:郎官的地位今非昔比,其賞罰當(dāng)然不能用昔日標準。郎官在東漢時僅是處理文書工作的小官,魏晉以后逐漸為人們所看重,南北朝時期地位超遷,為人所重,已不能用東漢杖擊的懲罰方法。故蕭琛建議采用贖罪的方式,既保護了郎官的顏面,也維護了法律的尊嚴,為齊明帝蕭鸞所采納。蕭琛奏疏文直追漢文的創(chuàng)作思路,符合南朝奏疏文的實際,是值得肯定的。
南朝時期,佛教極為興盛。除了建造寺廟和行菩薩戒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佛教論難。蕭琛臨死之際遺言:“與妻同墳異藏,祭以蔬菜。葬止車十乘,事存率素?!盵5]507很明顯接受了梁武帝以素蔬祭奠的主張,是出自意愿抑或是順應(yīng)梁武帝,很難下判斷。就目前所能看到的資料而言,蕭琛恐非佛教徒。然蕭琛生活在佛教迅速傳播的氛圍之中,府主蕭子良是個不折不扣的佛教徒,“竟陵八友”成員或多或少都受佛教影響,因此說蕭琛不信奉佛教恐難以置信。從現(xiàn)有文學(xué)作品來看,蕭琛參與了齊梁之際二次重要的佛教論難,而且堅定地站在佞佛之列。齊代永明末年,范縝有感于“浮屠害政,桑門蠹俗,風(fēng)驚霧起,馳蕩不休”[16]3210的社會形勢,發(fā)表了著名的《神滅論》,盛稱無佛。此文一出,社會輿論嘩然,并引發(fā)了二次大討論。一次是齊永明末年由竟陵王蕭子良組織,多人參與,蕭琛撰成《難范縝<神滅論>》一文。全文針對范縝神滅論的六個論點逐一批駁,很好地闡明了自己有佛論(即神不滅)的論點:“若能鑒彼流宕,宜不在佛,觀此禍福,識悟教誘,思息末以尊本,不拔本以拯末,念忘我以弘法,不后法以利我,則雖曰未佛,吾必謂之佛矣。”[18]318全文針對性強,引經(jīng)據(jù)典,針鋒相對,有極強的論辯色彩。第二次由梁武帝授意法云組織,六十二人參與論難,蕭琛寫成《答釋法云書難范縝<神滅論>》。全文僅百余字,并不像《難范縝<神滅論>》一文那樣咄咄逼人,以氣勢勝,而是以平和的心態(tài)表達了他自己的看法:“人倫之本,于茲益明;詭經(jīng)亂俗,不撝自壞。誦讀藻抃,頂戴不勝。家弟暗短招愆,今在北理。公私煎懼,情慮震越,無以仰贊洪謨,對揚精義。奉化聞道,伏用竦怍;眷獎覃示,銘佩仁誘?!盵18]在當(dāng)時強大地攻勢下,蕭琛唯唯諾諾,表示接受眾人有佛論的觀點,并對范縝堅持無佛論表示遺憾。全文以四字句為主,采用了南朝駢文的寫作手法,讀之非常優(yōu)美。
綜上所述,蕭琛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既有順應(yīng)時代潮流,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詠物詩、新體詩和駢文,同時又有繼承漢代奏疏文寫作規(guī)范的特點,其文學(xué)成就不容小覷。雖然其文學(xué)創(chuàng)作大多未保存下來,但對后世有一定的影響。黃徹《(鞏石)溪詩話》云:“嘗觀臨川《詠棗》止數(shù)韻:‘余甘入鄰家,尚得饞婦逐。贄享古已然,《豳詩》自宜錄。’用‘女贄棗修’,‘八月剝棗’?!l云食之昏’,用范曄‘棗膏昏蒙’。‘愿比赤心投,皇明儻予燭’,用蕭琛‘陛下投臣以赤心,臣敢不報以戰(zhàn)栗’。以是知凡作者,須飽材料。”[19]說明在北宋蕭琛仍有影響。只是其作品集未能流傳下來,逐漸被人們忘卻了,成為“竟陵八友”集團中未受學(xué)人關(guān)注的二人(蕭琛與陸倕)之一。
參考文獻:
[1] 姚思廉.梁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
[2] 蕭子顯.南齊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2.
[3] 司馬光.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1956:2013.
[4] 魏 收.魏書[M]. 北京:中華書局,1973.
[5] 李延壽.南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5.
[6] 李應(yīng)泰.宣城縣志[M].光緒十四年活字刻本:21.
[7] 高 敏.魏晉南北朝“送故”制度考略[J].歷史研究,2000,(6).
[8] 汪征魯.南朝“迎吏”“送故吏”新探[J].中國史研究, 2004,(4).
[9] 曹融南.謝宣城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310.
[10] 周一良.魏晉南北朝史札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1] 柏俊才.謝朓任隨郡王文學(xué)的時間考[J].江西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8,(3).
[12] 李 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M]∥王 琦.李太白全集.北京:中華書局,1977:274.
[13] 蔣 寅.祖餞詩會上的明星——郎士元[J].暨南大學(xué)學(xué)報,1995,(1).
[14] 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M].北京:中華書局,1983.
[15] 江 淹.別賦[M]∥蕭 統(tǒng).文選.上海:上海古籍,1986:751.
[16] 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魏晉六朝文[M].北京:中華書局,1958.
[17] 皮錫瑞.經(jīng)學(xué)歷史[M].北京:中華書局,2004:132.
[18] 釋道宣.廣弘明集[M]∥大正藏.臺北: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
[19] 黃 徹.(鞏石)溪詩話[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6:132.
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3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