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以成 遲慧彥 田鳳艷 趙一丁 張 賀 曲 韻 曹子敬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10級博士后,北京 100091)
黃堯洲(1953—),男,中國中醫(yī)科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主任醫(yī)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從事醫(yī)學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40余年,醫(yī)術精湛,治學嚴謹,治病思路獨特,用方考究,選藥簡、廉、便、驗,療效顯著。
加味龍牡湯以生龍骨、煅牡蠣、骨碎補、地榆炭、茜草5味藥組成。該方處方精煉,立意明確,有潛鎮(zhèn)安神、止血涼血的功效。主治蕁麻疹等皮膚病,臨床可隨證加減應用,療效顯著。茲將黃教授運用加味龍牡湯治療蕁麻疹典型案例簡述如下。
例1 姜某,男,26歲。2011-06-26初診。全身出現(xiàn)風團1個月余?,F(xiàn)病史:自述1個月前吃海鮮后周身突發(fā)風團,瘙癢劇烈,夜間尤甚。曾用抗組胺藥、維生素C、鈣劑等治療有效,但停藥易復發(fā)。癥狀每在身熱出汗后加重。刻診:全身散在風團,局部融合成片,色鮮紅,抓痕明顯,睡眠較差,口干,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診斷:急性
蕁麻疹。辨證為風邪襲表,內有濕熱。予加味龍牡湯加減。藥物組成:生龍骨45 g,煅牡蠣30 g,磁石30 g,珍珠母30 g,地榆炭15 g,黃芩炭20 g,白茅根20 g,川黃芩20 g。7 劑,日1劑,水煎共取汁200 mL,早飯前服100 mL,睡前服100 mL。2011-07-04二診:疹發(fā)時間延后,癥狀減輕,但四肢、頭皮處仍時發(fā),身熱煩躁,癢甚,口渴,大便時干。囑停用西藥,上方加生石膏30 g、制大黃10 g,再服7 劑后,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心情好轉,大便調勻。要求鞏固治療。上方減生石膏為20 g,去制大黃,繼服14劑,隨訪2個月未復發(fā)。
按:本例常規(guī)治療以調和營衛(wèi)、清利濕熱為主。但黃教授認為,急性蕁麻疹以瘙癢、風團為主癥,血溢脈外為主要病機,治療應以重鎮(zhèn)安神止癢、止血涼血為主,以加味龍牡湯為主方隨證加減治療。方中生龍骨、煅牡蠣、珍珠母、磁石重鎮(zhèn)安神,使心神得養(yǎng),神明得主,五臟得安;地榆炭、黃芩炭、白茅根、生石膏涼血止血,止血溢而制風團之因;白茅根配黃芩利濕熱。處方立意不循俗套,獨辟蹊徑,收意想之效。
例2 李某,女,25歲。2011-04-20初診。全身瘙癢,抓后皮膚應手起索條狀物1年余?,F(xiàn)病史:近1年來每晚皮膚瘙癢無度,撓后指痕處起條狀紅色疹塊,發(fā)作時煩躁不安,且于月經(jīng)期加重。皮膚劃痕征(+),舌質紅,苔薄黃,脈沉弦。診斷:慢性蕁麻疹。辨證為陰虛火旺,肝經(jīng)不調。予加味龍牡湯加減。藥物組成:生龍骨45 g,煅
黃連、蒲公英以清熱,三棱、白及以活血。調整后的藥方更趨合理,切合現(xiàn)代臨床。臨證時,汪老師在辨證的基礎上靈活加減藥物,在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同時王寧等[2]研究證實,平胃膠囊聯(lián)合西藥治療耐藥Hp相關性胃炎時,Hp根除率明顯提高,能較好的改善臨床癥狀。
汪老師在應用平胃散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時,強調一定要辨證準確,以胃脘部痞滿或脘腹脹滿,按之柔軟,痛或不痛,或兼有疲乏、納差、噯氣、大便不成形,舌苔白或黃厚膩,脈弦或弦滑為辨證要點。在臨證中要注重舌苔的診斷,通過舌苔的厚膩來判斷脾的運化功能和濕邪的情況,根據(jù)舌苔白或黃來判斷疾病的寒熱,再根據(jù)兼夾證,適當調整芳香化濕的藥物。同時強調胃病通常是“三分治,七分養(yǎng)”,不能全靠藥物,要想取得更好治療效果必須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素問·痹論》指出“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颊邞3中那槭鏁?,做到起居有常、飲食有節(jié)、合理飲食、摒棄不良嗜好,配合飲食調護,以獲得更好的療效。
(指導老師:汪龍德)
[1] 王萬卿,王巖,王晟.半夏厚樸湯加味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68例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yī),2006,24(8):60.
[2] 王寧,汪龍德.平胃膠囊治療脾胃濕熱型耐藥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1,18(1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