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英,劉衛(wèi)東,苑 斌
(1.水利部綜合事業(yè)局,北京 100053;2.山東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山東濟南 250100; 3.山東黃河河務局,山東濟南 250013)
公允價值計量對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響
劉 英1,劉衛(wèi)東2,苑 斌3
(1.水利部綜合事業(yè)局,北京 100053;2.山東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山東濟南 250100; 3.山東黃河河務局,山東濟南 250013)
在新會計準則中,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給上市公司利用公允價值進行盈余管理帶來較大影響。通過對交易性金融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債務重組及非貨幣資產交換、關聯交易等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計量的分析,提出全面披露公允價值計量信息、制定應用規(guī)范、加強制度監(jiān)管等建議,以有效控制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會計準則;公允價值;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自2007年1月1日起,我國實施新會計準則。相對于舊會計準則,新會計準則最大的區(qū)別之一是重新引入了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并且把出自于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做了推廣應用。總的來看,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17項具體準則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廣范圍、大力度的應用對以上市公司為代表的企業(yè)會計及財務管理產生了深遠影響。
公允價值計量的基本思想可追溯到約翰·B·坎寧通過經濟學計價理論給資產做出的定義,他在1929年編著的《會計中的經濟學》中提出,最好采用未來現金流量對資產進行計價。公允價值的概念最早出現在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下屬會計原則委員會(APB)的1970年第四號報告書中,公允價值是指在含貨幣價格交易中獲得資產時所包含的貨幣金額,以及在不含貨幣或貨幣要求權轉讓中交換價格的近似值[1]。
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金融工具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開始盛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首次發(fā)布了將公允價值運用于金融工具的公告,并于世紀之交公布了若干以公允價值計量金融工具的財務會計準則。2006 年 9 月《SFAS157——公允價值計量》正式發(fā)布,表明公允價值計量的標準得以形成,由此解決了各種會計準則在公允價值計量方面不協調、不一致的問題。
受美國及其他國家或地區(qū)制定公允價值準則的影響,我國于1998年6月頒布的《企業(yè)會計準則——債務重組》會計準則首先提出了公允價值的概念,隨后頒布的《債務重組》、《投資》、《非貨幣性交易》等會計準則則直接使用了公允價值計量。由于公允價值計量反映的只是資產等價格變動的集中趨勢,所提供的信息不夠完整,同時由于未來現金流量的數額、時點和貨幣的時間價值等具有不確定性,公允價值計量的操作難度較大;加之1998—2000年出現了大量企業(yè)濫用公允價值操縱利潤的亂象,為此2001年我國對上述會計準則進行了重新修訂,明確回避了公允價值計量。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逐漸成熟,上市公司的內部治理水平有了明顯提高,資本市場的監(jiān)管力度和透明度不斷加強,公允價值在企業(yè)會計準則中的使用是一個必然的選擇。新會計準則體系中的1項基本會計準則和17項具體會計準則均涉及公允價值計量,同時為了避免再次發(fā)生企業(yè)濫用公允價值操作利潤等問題,新會計準則按照謹慎原則對公允價值使用明確規(guī)定了相應的限制條件[2]。
盈余管理是會計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但是目前盈余管理仍缺乏一個權威的或者為大多數人普遍接受的定義。
盈余管理早期被理解為一種“披露管理”,旨在有目的地干預財務對外報告過程,以獲取某些私人利益。Scott在《財務會計理論》中提出,盈余管理是一種具有經濟后果的會計政策選擇。Healy和Wahlen(1999)通過分析盈余管理的動機和后果,對盈余管理的定義進行了拓展,明確了盈余管理主要是為了影響利益相關者的決策和經濟契約的后果,指出盈余管理既可以利用專業(yè)判斷調整賬面盈余,也可以構造真實交易操控企業(yè)利潤[1]。
我國學者魏明海[3]認為,盈余管理是為了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對企業(yè)經營業(yè)績的理解或影響基于會計數據的契約執(zhí)行結果,企業(yè)在編制財務報告和“構造”交易事項以改變財務報告時作出判斷和會計選擇的過程。
綜上所述,盈余管理是指企業(yè)管理者在具有一定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選擇空間時使其自身利益或者企業(yè)市場價值最大化的行為。盈余管理一般通過合理變更會計估計、會計職業(yè)主觀判斷、選擇運用會計方法、控制交易事項時點以及調節(jié)關聯交易進行財務報告的修正,以達到增減利潤、平滑利潤以及穩(wěn)定股價等目的。
3.1 公允價值計量方法對盈余管理的影響
公允價值計量一般有市價法、類似項目法、估價技術法三種方法。市價法是指引用計量項目的市場價格作為其公允價值,所采用的市場價格最好是活躍市場中相同項目、距離時間最近的交易價格。在不同的交易環(huán)境和交易條件下,實際上會產生不同的交易價格,這就需要執(zhí)行主體進行判斷和選擇,也為企業(yè)管理層進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類似項目法是指不存在或無法找到計量項目的市場價格時,將與該計量項目相類似項目的市場價格作為其公允價值。實際上類似項目的確定會受到操作人員主觀因素的影響,這同樣為企業(yè)管理層進行盈余管理創(chuàng)造了空間。估價技術法是指計量項目不存在或只有很少的市場價格信息時,采用適當的估價技術確定該計量項目的公允價值。在資產或負債估價過程中,未來現金流量的數額或時間、無風險利率、不確定性價格等估計都涉及較多的人為因素,盡管會計準則作出了不少限定,但是企業(yè)有選擇估價假定和模型的自由,因而無法保證企業(yè)進行合理地公允價值計量。
上述三個計量方法中,類似項目法、估價技術法帶有明顯的估計性質,市價法確定公允價值的計量依據相對客觀,因為市場價格是金融資產、非金融資產的最佳估計,是最公允的輸出變量[4]。由于會計主體并未在資產負債表日進行實際交易,公允價值計量的市價法實際上也是估計的。另外市場交易價格是一個隨機變量,即便交易雙方都掌握著充分的市場信息,但由于存在供需不平衡以及其他不確定因素,不可能每個場合都能形成公平交易。從公允價值內在實質來看,由于基于主觀判斷的定性因素要大于具有量化標準的定量因素,在很多問題的處理上都需要人為的判斷,因此公允價值本身公允不公允其實很難斷定。更何況,目前我國并不完全具備采用公允價值的經濟環(huán)境,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我國市場體系還不夠完善,部分領域市場競爭不充分、市場化程度不高,企業(yè)間交易行為不太規(guī)范導致大多數資產和負債難以找到市場價值;其次,我國企業(yè)之間的關聯交易較多,而且部分關聯交易具有特定目的,交易價格往往有失公平;再者,我國資產評估等中介機構可信度較低,企業(yè)資產評估作假的現象較為嚴重。因此,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有較大的操縱空間,可成為其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例如,上市公司在估計資產未來現金流量方面靈活運用,可以按照自身需要在一定范圍內對未來收益的估計以及折現率的確定進行人為調整,或者與相關資產評估人員合謀,從而得出符合自身利益的資產公允價值。
3.2 具體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計量對盈余管理的影響
我國新企業(yè)會計準則體系在確定公允價值的應用范圍時,設置了嚴格的限制條件,但是謹慎的規(guī)定仍為企業(yè)操縱與控制公允價值留下了余地。公允價值應用是否具備前提條件,在某種程度上需要專業(yè)判斷,企業(yè)管理人員可以根據自身利益自主選擇使用或者放棄使用公允價值。公允價值應用條件的不確定性與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企業(yè)盈余管理之間的密切關系已是不爭的事實。
3.2.1 交易性金融資產計量對盈余管理的影響
我國新企業(yè)會計準則規(guī)定,交易性金融資產取得時以成本計量,期末按照公允價值進行后續(xù)計量,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當期損益。這將會使上市公司投資的未實現利得顯現,從而提升公司利潤。因此上市公司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在初始階段將金融資產進行有意識的分類,在會計期末根據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調整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以及當期利潤,實現盈余管理。
在采用估值技術確定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時,需要盡可能使用市場參與者在金融資產定價時考慮的所有參數,而新企業(yè)會計準則沒有明確界定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持有期間,因此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有可能發(fā)生波動,也就會影響企業(yè)利潤變化,但是該項投資損益并沒有真正實現。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可以直接影響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為企業(yè)調整賬面價值、操縱利潤提供了空間。
3.2.2 投資性房地產計量對盈余管理的影響
我國新企業(yè)會計準則規(guī)定,企業(yè)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對投資性房地產按照成本進行后續(xù)計量,如果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能夠持續(xù)可靠地取得(條件是當地的房地產交易市場活躍,而且企業(yè)能夠取得同類或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則應當采用公允價值屬性進行后續(xù)計量。在房地產市場中,處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不同用途、甚至是具有相同用途但位于不同樓層的房地產交易價格相差甚遠,而新企業(yè)會計準則并沒有說明同類或類似房地產的具體標準,因此公允價值的重新引入對以房地產為主業(yè)的上市公司必將產生重大影響。我國企業(yè)投資性房地產原本大部分以歷史成本計價,近年來我國房地產行業(yè)景氣度不斷提高,房地產市場也日趨完善,如果調整為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大于賬面價值的數倍溢價將在企業(yè)損益表中得到確認,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財務數據,從而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有效工具。
3.2.3 債務重組計量對盈余管理的影響
我國新企業(yè)會計準則將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營業(yè)外收入并且列入當期損益,改變了以往將由于債權人讓步造成債務人被豁免或少償還的負債計入資本公積的做法,隨著公允價值計量在債務重組中的應用,為部分上市公司特別是ST及*ST公司利用債務重組進行盈余管理帶來了機會。
新企業(yè)會計準則對債務重組的規(guī)定極為謹慎,強調債務人確實處于財務困境,而且凸顯債權人讓步的本質。但由于公允價值的取得存在一定困難,企業(yè)大股東仍可以通過操縱債務重組達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在債務重組中雙方有著共同利益,都希望提高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從而減少債權人的損失、美化債務人的營運能力,即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越高,債權人的損失就越小,債務人的營業(yè)利潤就越大,其營運能力也就越好。債務重組雙方共同的利益訴求成為利用債務重組調整損益的主觀需要。實際上用于清償債務的非貨幣資產公允價值存在大量的人為估計,不確定性較大,債務重組雙方完全能夠通過調整估計參數以改變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這就為利用債務重組調整損益提供了技術上的可行性。
3.2.4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關聯交易對盈余管理的影響
我國新企業(yè)會計準則規(guī)定,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yè)實質,并且換入、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情況下,企業(yè)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在進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前需要對未來現金流量進行詳細測算,不同的人通過不同的方法會得出不同的結果,而且換入、換出資產公允價值難以十分可靠地計量和確定。因此,上市公司可能會人為安排不必要的交易,以達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與此同時,由于公允價值計量存在大量的估計,這也加大了上市公司利用關聯交易進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許多上市公司關聯方采取了協議定價的原則開展交易,交易價格完全取決于相互需要,使得利潤能夠在母公司與上市公司之間發(fā)生轉移。盡管新企業(yè)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在關聯交易中的應用進行了一定限制,但難以保證上市公司不利用關聯交易中的公允價值計量調整企業(yè)損益。
我國新企業(yè)會計準則重新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有效增強了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能夠為投資者、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提供更充分的信息,但上市公司利用公允價值計量進行盈余管理的現象較為普遍,應當加強公允價值計量的信息披露與監(jiān)管,以有效控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4.1 借鑒國際經驗全面披露公允價值計量信息
隨著金融市場的迅速發(fā)展,公允價值計量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向上市公司利益相關者提供更多的公允價值信息尤為必要。當前我國進行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和負債只有少數具有活躍市場,而且公允價值計量的理論和技術也不夠成熟。因此,應當通過全面的信息披露以彌補公允價值計量存在的缺陷,以盡量維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知情權。
美國頒布的《SFAS157—公允價值計量》對信息披露的要求具有3個特點:①資產和負債連續(xù)和非連續(xù)公允價值計量的披露有所區(qū)別;②強調披露公允價值計量范圍、計量方法以及計量對收益的影響;③要求本期所有進行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和負債以列表方式集中披露。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也強調披露估計公允價值的輸入變量,提供有利于財務報告使用者做出投資、信貸等決策的信息。我國公允價值計量剛剛起步,應在借鑒國際成熟經驗的基礎上,研究如何擴大公允價值披露的范圍、提高公允價值計量的信息質量,從而為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決策服務。
4.2 制定全面統一的公允價值計量應用規(guī)范
相對于歷史成本,公允價值計量的難度較大。出于保障會計信息可靠性的考慮,應盡快制定全面統一的公允價值計量應用規(guī)范,詳細規(guī)定公允價值的運用范圍和確定方法,以有利于公允價值計量實務操作?,F值作為公允價值在資產和負債沒有活躍市場時的一種估計,其合理、準確性直接影響公允價值計量的可靠性,應努力研究現值計量技術,認真總結國內外現值計量研究成果,從而為不存在市價時的公允價值計量提供理論依據。
4.3 加強公允價值計量的內、外部監(jiān)控
大多數引入公允價值計量的具體會計準則都規(guī)定了公允價值的使用條件,如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商業(yè)實質要求、投資性房地產的投資性要求等。然而,如果法律制度不健全、監(jiān)管措施不到位,任何規(guī)定和標準都難以發(fā)揮應有的效果,反而會增加決策的復雜性、導致行為的不規(guī)范。因此,相關監(jiān)管部門要轉變審計思路、升級審計技術、加強審計監(jiān)管。在上市公司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之前,應當對其使用條件進行嚴格審查,如進行大額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實質性審查,主要集中在交易商業(yè)實質和交易價格公允性的判斷上,通過強化相關交易的實質性審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公允價值的濫用。在上市公司采用公允價值之后,還要著重審計財務報告中的公允價值部分,而且審計人員必須改變傳統的歷史成本信息審計思路,由賬項審查拓展到資產評估、風險分析等領域。
4.4 提升會計人員的業(yè)務素質和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
會計人員是運用公允價值的主體,也是企業(yè)開展盈余管理的一線人員。因而,控制盈余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提升會計人員的業(yè)務素質和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應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業(yè)務培訓,使其理解與公允價值相關的制度和規(guī)定,提高對交易和事項的確認、計量、報告進行判斷處理的能力。
[1]劉衛(wèi)東.基于公允價值視角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實證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0.
[2]財政部.企業(yè)會計準則2006[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3]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論及其研究述評[J].會計研究,2000(9):37-42.
[4]葛家澍.會計計量屬性的探討[J].會計研究,2006(9): 7-14.
F275.2
A
1003 -9511(2013)04 -0032 -04
2013-04 -20 編輯:張志琴)
10.3969/j.issn.1003 -9511.2013.04.008
劉英(1960—),女,山東聊城人,高級會計師,從事財務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