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怡霏
伊甸園之思
文_李怡霏
“上帝用亞當?shù)囊桓吖莿?chuàng)造了夏娃?!庇谑牵澜缟暇陀辛四腥撕团恕qR克·吐溫用日記體的形式闡述了男女之間的愛情關系,告訴你“男人”和“女人”的不同。這便有了各國交相翻譯的《亞當夏娃日記》。
馬克·吐溫,原名塞繆爾·朗赫恩·克萊門斯,他的筆名由來很符合他幽默家的身份——早期在密西西河上當領港人時,他經常喊“Mark Twain”,意為“水深十二英尺”,船可以過了。
先不論馬克·吐溫那幽默風趣的語言下,暗含的諷刺和嘲弄。在他眾多的作品中,《亞當夏娃日記》可說是最純情的一本“情書”了。書中亞當和夏娃的關系就像現(xiàn)在社會的兩性相處,從矛盾到包容,到密不可分,通過時間來證明,何謂真正的相濡以沫。
《亞當日記》最開始是馬克·吐溫應朋友之邀,于1893年時作的一篇有關尼亞加拉瀑布的幽默短文,此文的初稿也是介于他對“伊甸園”的感想而成的。而《夏娃日記》卻是馬克·吐溫為紀念其深愛的亡妻奧莉維亞,迎接1905年的圣誕節(jié)而作。
對比《亞當日記》的詼諧幽默,《夏娃日記》則更多的體現(xiàn)了馬克·吐溫對亡妻的懷念,文章感情真摯動人,對夏娃的描寫細致而感性。
1906年,《亞當日記》和《夏娃日記》合并成《亞當夏娃日記》,并收入馬克·吐溫的短篇小說集中。從此,此書開始在各國流傳,插圖本、典藏本等,不斷涌現(xiàn)。
《亞當夏娃日記》的插圖本很有特色,《亞當日記》是由弗雷德里克·斯特斯曼繪制的石刻風格的插圖,而《夏娃日記》則是由萊斯特·拉爾夫繪制的白描風格的插圖。兩本書的插圖也反映了男性和女性的不同,亞當理性、剛硬、不畏艱險;夏娃細膩、柔軟、多愁善感。
縱觀馬克·吐溫的所有作品,從長篇小說《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傻瓜威爾遜》到他的中短篇小說,《百萬英鎊》、《競選州長》、《田納西的新聞界》,無不令人捧腹大笑,甚至笑到戰(zhàn)栗。
教科書上對馬克·吐溫的評定幾乎都是:早年是一個機敏詼諧的幽默家,晚年卻成為了悲觀絕望的厭世者。他的作品誕生于資產階級泛濫的美國時期,利己主義充斥著整個社會群體。所以他的每篇文章都是對世事的諷刺和人性的剖析。
而這篇《亞當夏娃日記》卻是馬克·吐溫難得的溫情之作。對比其他充滿階級批判性的文章而言,這篇文章清新活潑,以一種深刻而真摯的語言理性地來探討兩性關系。這篇文章之所以推薦給高中學生,是希望在這個對愛情抱有朦朧向往的年紀中,幫助他們更理智地認識異性。
編者推薦:該作品適宜初三、高一年級學生課外拓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