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艷梅
(泗洪縣特殊教育學校 江蘇泗洪 223900)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和規(guī)律性聯(lián)系的一種概括的、間接的反映,是認識過程的最高階段。思維的發(fā)展對人的一生影響重大。愛因斯坦說:“人們解決世間所有的問題是用大腦的思維能力和智慧,而不是搬書本”。[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2]在聾校語文教學中,要使聾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焙苊黠@,聾生的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狀況將直接影響到這些目標的完成。
研究表明:聾生由于聽力的損傷引起口語障礙,從而直接導致聾生與社會交流的困難,使他們很難從社會生活中自然習得知識、發(fā)展語言和思維能力。其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特別是抽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明顯落后于正常學生。他們在解決問題時明顯受到形象思維的局限,難以從理論的、抽象的高度來思考和解決問題,影響到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和身心的健康成長。正因為此,我們才在聾校語文課堂上常??吹矫@生唯唯諾諾,要么不敢發(fā)言,要么所答問題盡是些表面化的、缺乏深度思考的找找畫畫問題。聾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已成為聾校語文教學必須正確面對的課題。怎樣在聾校語文課堂教學中發(fā)展聾生的思維呢?近幾年來,我從尊重主體特性、挖掘思維潛能的視角著手,作了如下探索。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和物質外殼,是思維活動賴以進行的載體。面對聽力受損的聾生,聾校應選擇何種教學語言呢?《全日制聾校課程計劃》指出:聾校的教學語言應以口語為主。[3]這實際上明顯暗含著大家美好的期待:希望聾人能掌握有聲語言,能夠“開口說話”。多年來,這種“口語教學法”在我國聾教育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在一些學校(如北京、香港、上海等地部分聾校)堅持用“口語法”教學,培養(yǎng)出了一些思維發(fā)展較好,對社會有用有為的畢業(yè)生。但這“只能是極少數具有條件——如有相當剩余聽力和有說話能力的聾啞人。他們可能成為成功的樣板,但是沒有普遍意義,對絕大多數聾人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4]現實中,真正能夠開口說話的聾啞人有幾何?這點一線聾校的老師最清楚??梢娫诖蠖鄶得@校,口語教學法是不成功的。由此我們也聽到質疑的聲音“目前口語教學的方針是直接影響教學的有效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盵5]看來口語教學法并不能適合于每所聾校的每個聾童。地區(qū)條件和個性的差異,多數聾童并不能直接進行口語學習(如貧窮地區(qū)沒有聾童康復語訓機構)。那么,人們一直認為會阻礙聾童口語學習的手語,是否真的會阻礙聾童學習口語以致阻礙思維的發(fā)展呢?答案是否定的。恰恰相反的是“雙親皆聾的聽力殘疾兒童,其語文能力優(yōu)于雙親或單親聽力正常的聽力殘疾兒童?!盵6](聾家庭的聾兒從小生活在手語環(huán)境中,很早就學會了用手語認識外面的世界)。
“手語充當了聾人思維工具的拐棍,正是因為以語形為外殼適合聾人的視覺感受,適合聾人表情達意?!盵7]它不僅不會阻礙聾童思維的發(fā)展,反而會促進思維的發(fā)展,從而有利于聾童更好地學習口語。由此看來,大多聾生在課堂上真正愿意也容易接受的還是適合于他們特性的手語(少數有殘存聽力的聾生可以接受口語),因為手語能讓他們看懂所要學的東西,能讓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
因此,在新課改的強勁號角下,我們在聾校語文教學中,必須尊重主體特性,因人而異,本著“人本主義”教育理念,對有殘存聽力的聾生,可以加強口語訓練,而對大多聽力嚴重受損的聾童則采用他們容易接納的手語進行教學、交流,這樣他們都能通過適合自己的語言形式進行學習、了解外面的世界,從而使思維潛能得到發(fā)展。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這就是說,現代的課堂是師生民主互動的課堂,是師生平等對話,相互交流信息的場所?!皩W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課堂上,教師只是組織者、參與者和引導者,是“平等對話的首席”,所做的一切都應為聾生學習服務。因此,我們聾校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要“蹲下身子”盡力把課堂營造成一個接納的、開放的、寬容的、有利于聾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空間。只有在這樣最少受限制的、充滿活力的學習氛圍中,聾生才能放下懸著的心,敢于思考發(fā)言,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來探究知識,發(fā)展思維。
如教學《駱駝和羊》這一課,我在聾生了解了故事梗概后,就讓他們分組討論:是駱駝好還是羊好?你能證明嗎?同學們在這種民主友好的氣氛中討論思考,他們在小組內暢所欲言,認真表達自己的看法。接著,我讓每個小組把本課故事分角色演一演。通過教師引導,聾生們在表演中不僅更好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懂得了“做人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的道理。同時,在分角色表演中調動了他們平時的生活經驗,促使他們主動思考分析,活躍了自己的思維,促進了思維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在解疑和克服困難中培養(yǎng)起來的,要使學生的腦力勞動成為一種克服困難,積極開展思維活動的過程。”那么,如何能讓聾生克服困難,積極開展思維活動呢?教育學告訴我們,應該“授之以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思考,掌握“漁”的過程和方法才是現代教學的最終目的。
在聾校語文教學中,筆者認為:首先要培養(yǎng)聾生自主思考的態(tài)度。常言說“態(tài)度決定成效”,課堂上,我們教師要充分相信聾生,多把時間留給聾生,注意耐心引導,激發(fā)他們學習的內部動機,讓他們獨立思考,鼓勵他們大膽發(fā)言,使思維活躍起來。只有這樣,聾生才會形成愿意思考、喜歡思考、習慣思考的學習態(tài)度。其次,要培養(yǎng)聾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必須依靠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來維護,不能自主解決問題,自主思考的習慣就會慢慢淡化。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多教給聾生“捕魚”的方法,讓他們用學到的“漁”的方法,自己練習下水“捕魚”。如果聾生“捕魚”而不可得,教師再給以適當點撥引導,這樣舉一反三,聾生就會逐漸領悟到“漁”的決竅,完成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例如:我在教學《課間十分鐘》這一課,其中要指導聾生學會分邏輯段。這對剛剛接觸分段的六年級聾生來說,獨立解決有一定難度,于是我讓聾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課文哪幾個自然段的意思相近,可以合并為一段?這個問題聾生學過,較容易理解,聾生有了這個臺階,認真比較、歸納后,很好的按“總—分—總”的方法對課文進行了分段,進而掌握了分邏輯段的基本方法。
挖掘聾生思維潛能,培養(yǎng)和發(fā)展聾生的思維能力,在課堂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思維訓練非常重要。在聾校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有益因素,因地制宜,盡可能多的結合教材內容對聾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思維訓練。例如:學習了一組看圖學文,可以讓聾生歸納觀察方法,進行歸納推理訓練;學習了記敘文、寓言、古詩等不同文體的課文,可以指導聾生比較不同文體的特點,進行類比推理訓練;學習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就是進行很好地抽象概括訓練等。在更多的課堂教學中,則可以運用思維沖擊法,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即在集體解決問題的課上,通過暫緩作出評價,讓聾生踴躍發(fā)言,并追求標新立異,允許觀念離題,以引出多種多樣的答案。如:教學《小猴子下山》這一課,學習了課文后,我讓聾生想一想:小猴子空著手回家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有的聾生認為小猴子回家后被爸爸狠狠的揍了一頓;有的聾生認為小猴子回家后還不死心,喊哥哥一同跑到小樹林里找小兔子;更多的聾生則認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非常難過,飯也不吃就氣呼呼地睡了……。美國創(chuàng)新思維學者迪伯諾指出:“思維的目的不在于正確,而在于求有效?!泵@生不同的心理,不同的經歷,說出不同的答案。他們的思維空間開闊,發(fā)言積極,興趣盎然。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發(fā)展學生智力的核心任務,也是聽力殘疾兒童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6]在聾校語文教學中,我們必須遵循“人本主義”教育理念,從觀念上把發(fā)展聾生的思維放在教學工作的重要位置,根據聾校語文教材的實際,從”尊重主體特性”的視角,針對聾生思維發(fā)展的特點,采取有效措施,挖掘聾生思維潛能,以真正促進他們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1]趙安娜,張美芹.政治課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J].山東教育,1998(Z2):71.
[2]張貴新,侯國范.新課程理念下的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小學語文)[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4.
[3]季佩玉.聾教育教師培訓教材[M].北京:中國盲文出版社,2000:112.
[4]丁山燕.從聾童的視角品味漢語拼音教學[J].現代特殊教育,2006(4):19.
[5]陳軍.創(chuàng)造一個多元化的世界[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272.
[6]張寧生.聽力殘疾兒童心理與教育[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307,71.
[7]趙錫安.手語是一種無聲語言[J].現代特殊教育,2005(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