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方,陳生濤,馬兆黨,徐子均,卜志國
(1.國家海洋局北海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 青島 266033;2.上海海洋大學生命學院 上海 201306; 3.浙江海洋學院海洋科技學院 舟山 316000)
浮山灣浮游動物群落結構的特征*
——夏季4個月浮游動物種類變化
楊東方1,2,3,陳生濤1,馬兆黨1,徐子均1,卜志國1
(1.國家海洋局北海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 青島 266033;2.上海海洋大學生命學院 上海 201306; 3.浙江海洋學院海洋科技學院 舟山 316000)
文章根據2002年6—9月在浮山灣進行浮游動物的調查,分析了浮山灣浮游動物的種類變化。結果表明:6月,浮游動物29種;7月,浮游動物33種;8月,浮游動物31種;9月,浮游動物31種。這個海域對于浮游動物種類的容量保持穩(wěn)定,浮游動物種類結構在7月發(fā)生比較大的更替變化,出現和消失的物種在每個月的變化基本保持動態(tài)平衡。同時,保持不變的浮游動物種類占有浮游動物種類總數的51%~58%。因此,浮山灣海域的浮游動物種類結構保持了更替的穩(wěn)定,為把浮游動物作為餌料的上一級動物提供了穩(wěn)定的食物來源。
浮游動物;種類結構;物種更替;穩(wěn)定;浮山灣
浮游動物的種類極多,在水層中的分布也較廣。無論是在淡水,還是在海水的淺層和深層,都有典型的代表。浮游動物與浮游植物一起構成浮游生物,幾乎是所有海洋動物的主要食物來源。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由于人類活動,輸入膠州灣的氮和磷不斷增長,而硅則保持年周期變化,同時人類活動也引起海水溫度的上升。每年的春、秋、冬季,營養(yǎng)鹽硅是膠州灣浮游植物生長的限制因子,由于人類活動改變了膠州灣海洋生態(tài)食物鏈的基礎,也改變了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造成膠州灣海洋生物資源的下降[1]。根據2002年和2003年在浮山灣進行浮游動物的調查,分析了浮山灣浮游動物的種類組成。結果表明:在浮山灣海域,浮游動物種類具有較常見、數量多的特點,而且是近岸、近海的、低鹽的、暖溫帶、熱帶和亞熱帶的種類,浮山灣海域的浮游動物種類結構比較穩(wěn)定[2]。由于浮山灣海域與膠州灣海域相鄰,又是城市海灣,因此,研究浮山灣海域的生態(tài)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根據2002年6-9月在浮山灣進行浮游動物的調查,分析浮山灣海域的浮游動物的種類變化,發(fā)現浮山灣海域的浮游動物種類結構保持了更替的穩(wěn)定,為把浮游動物作為餌料的上一級動物提供了穩(wěn)定的食物來源,為浮山灣海域的生態(tài)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1.1 浮山灣海域的概況及調查站位的設置
浮山灣海域位于青島南部的近岸水域,其地理位置為36°00′N~36°06′N、120°29′E~120°42′E。2002年6—9月和2003年7—8月,在浮山灣海域共設置了14個觀測站位,其中D1、D2站位位于青島灣附近,D3站位位于匯泉灣近海,D5、D7站位位于距匯泉灣較遠的海域,D4、D8和D9站位位于浮山灣近海(五四廣場前沿海域),D6站位遠離五四廣場前沿海域,D10、D11站位位于麥島灣附近,調查站位的水深在9~30m(圖1)。
圖1 浮山灣海域各觀測站位的分布
1.2 調查方法
在各觀測站位,用淺I型網從底層到表層垂直拖網,把現場采集的水樣用體積分數為3%的甲醛固定后保存于陰涼處,航次調查結束以后送回實驗室作鑒定與分析。在實驗室,按照GB 17378.7—1998標準,用鏡下鑒定法鑒定采集水樣中的浮游動物。水樣靜止24h以上,虹吸出其上清液,留下30mL的待檢樣品;將待檢樣品搖勻,在顯微鏡下進行計數和種類鑒定。
2.1 浮游動物種類組成
在浮山灣海域,2002年6—9月的調查中,共發(fā)現浮游動物42種(表1)。在2002年6月,發(fā)現浮游動物29種,7月33種,8月31種,9月31種。浮游動物種類數在6月較少,7月最多,8—9月一樣,居中。這4個月的各月之間相差2~4種。說明出現和消失的物種在每個月的變化基本保持動態(tài)平衡。
表1 浮山灣2002年6—9月存在的浮游動物
續(xù)表
2.2 浮游動物種類的消失
在6月存在,而在7—9月消失的浮游動物種類數有4種,如歪水蚤屬。在6—7月存在,而在8—9月消失的浮游動物種類數有3種,如刺糠蝦屬。在6—8月存在,而在9月消失的浮游動物種類數有1種,如剌尾歪水蚤??梢娢锓N在7月消失最多,其次8月,最少在9月。
2.3 浮游動物種類的保持
在6—9月一直存在的浮游動物種類數有17種,如中華哲水蚤、真剌唇角水蚤、雙剌唇角水蚤等。其中,節(jié)肢動物門14種、毛顎動物門2種、脊索動物門1種。6—9月浮游動物種類數在29~33種變化,而每月保持17種不變。保持不變的浮游動物種類占有當月浮游動物種類總數的51%~58%,浮山灣海域的浮游動物種類結構比較穩(wěn)定。
2.4 浮游動物種類的出現
在6月不存在,而在7—9月都存在的浮游動物種類數有7種,如大眼劍水蚤屬。僅在7—8月存在的浮游動物種類數只有1種,介形類,這種浮游動物在7—8月水溫最高時存在。僅在7月存在的浮游動物種類數有兩種,黃海刺糠蝦海蛇尾幼蟲,表明這兩種浮游動物只是短暫的存在就消失了。在6—7月不存在,而在8—9月都存在的浮游動物種類數有3種,如雙剌紡綞水蚤。在7月不存在,而6、8、9月都存在的浮游動物種類數有兩種,糠蝦類幼體和鈍簡角水蚤;在8月不存在,而6、7、9月存在的浮游動物種類數有兩種,鉤蝦和魚卵。可見物種在7月出現最多,其次8月。
3.1 浮游動物種類的變化
在浮山灣海域,2002年6—9月的調查中,共發(fā)現浮游動物42種。膠州灣海域,在2004年同月調查中共發(fā)現浮游動物有55種[3]。浮山灣海域浮游動物種類數沒有膠州灣海域的多。
在浮山灣海域,這4個月的浮游動物種類數變化形成一個高峰,7月浮游動物種類數最多,達到33種。這與膠州灣[3]、南黃海海域[4]、東海海域[5]、黃海南部及東海[6]的浮游動物調查結果相一致:夏季的浮游動物種類數多。
在浮山灣海域,這4個月的各月浮游動物種類數在29~33種之間變化。在膠州灣海域,同樣4個月的各月浮游動物種類數在32~40種之間變化。浮山灣海域各月浮游動物種類數沒有膠州灣海域的多,但浮山灣海域浮游動物種類之間相差變化要比膠州灣海域的小。
在浮山灣海域,這4個月的各月之間相差2~4種。說明產生和消失的物種在每個月的變化基本保持動態(tài)平衡。
3.2 浮游動物種類的結構
在浮山灣海域,2002年6—9月浮游動物種類數在29~33種變化,說明這個海域對于浮游動物種類的容量保持穩(wěn)定,不會有大幅增加或者減少。在這4個月中,每月保持17種不變。保持不變的浮游動物種類占有當月浮游動物種類總數的51%~58%。同時,又有4種浮游動物在這4個月中只有1個月不在,浮游動物種類結構中一半以上保持不變。浮山灣海域的浮游動物種類結構比較穩(wěn)定,這為把浮游動物作為餌料的上一級動物提供了穩(wěn)定的食物來源。在浮山灣海域,魚卵在這4個月中3個月都有,子魚一直都有。表明在穩(wěn)定的食物來源條件下,魚類在浮山灣海域生活旺盛而穩(wěn)定。
3.3 浮游動物種類的更替
在浮山灣海域,浮游動物在2002年7月消失的種類數有4種,8月消失的有3種,9月消失的有1種。反之,浮游動物在2002年7月出現的種類數有7種,8月出現的有3種。物種在7月消失或者出現最多,其次8月。這說明浮游動物種類結構在7月發(fā)生比較大的更替變化。物種在8月消失與出現的種類數是一樣的,表明在8月浮游動物種類結構保持了更替的穩(wěn)定,這也展示了兩方面:① 為食物鏈的上一級動物提供穩(wěn)定的食物來源;② 在海域空間中,當一種物種消失,另一種物種就會出現,填補了這個海域的空間。
通過這4個月的浮游動物種類數變化,發(fā)現浮游動物種類數在7月形成一個高峰,達到33種。而且,這個海域對于浮游動物種類的容量保持穩(wěn)定,不會有大幅增加或者減少。各月之間的種類數變化說明浮游動物種類結構在7月發(fā)生比較大的更替變化,產生和消失的物種在每個月的變化基本保持動態(tài)平衡,浮游動物種類結構保持了更替穩(wěn)定。同時,保持不變的浮游動物種類占有浮游動物種類總數的51%~58%。這樣浮游動物種類結構中一半以上保持不變。浮山灣海域的浮游動物種類結構比較穩(wěn)定。這為把浮游動物作為餌料的上一級動物提供了穩(wěn)定的食物來源。在穩(wěn)定的食物來源條件下,魚類在浮山灣海域生活旺盛。浮山灣海域的浮游動物有著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1] 楊東方,高振會,馬媛,等.膠州灣環(huán)境變化對海洋生物資源的影響[J].海洋環(huán)境科學,2006,25(4): 39-42.
[2] 楊東方,馬兆黨,李瑞香,等.浮山灣浮游動物群落結構的特征:浮游動物種類組成[J].海洋開發(fā)與管理,2012,29(9):81-85.
[3] 孫松,周克,楊波,等.膠州灣浮游動物生態(tài)學研究I:種類組成[J].海洋與湖沼,2008,39(1):1-7.
[4] 左濤,王克,王榮,等.春季南黃海浮游動物群落的多元統(tǒng)計分析[J].水產學報,2003,27:108-114.
[5] 徐兆禮,晁敏,陳亞瞿.東海浮游動物生物量分析特征[J].海洋學報,2004,26(3):93-101.
[6] 陳亞瞿,徐兆禮,楊元利.黃海南部及東海中小型浮游橈足類生態(tài)學研究Ⅱ:種類組成和群落特征[J].水產學報,2003,27(增刊):9-15.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 (KZCX2-207);國家海洋局北海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主任科研基金資助項目(05EMC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