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詩成在7月23日的《中國青年報》上撰文指出:社科院教授于建嶸近期接受《南風窗》采訪時稱:社會“狠化”是當下值得警惕的一個現(xiàn)象——某些官員敢用黑監(jiān)獄關押上訪民眾,開發(fā)商敢用推土機軋死被拆遷戶,城管敢打死小販,訪民敢自殺性引爆……很多人做事越來越不計后果,心比較狠,凡此種種,都在突破社會規(guī)則底線。這幾天發(fā)生的若干案例也佐證這種趨勢:臨武縣瓜農(nóng)“倒地死亡”、半夜被搶尸,哈爾濱和遼陽城管“揚威”打商販、打記者致其骨折,首都機場T3航站樓里自我爆炸?!堆虺峭韴蟆酚浾呷ヌ骄颗R武地區(qū)城管與小販的矛盾,也發(fā)現(xiàn)了“交錢與斗狠”的游戲——平時瓜農(nóng)一周給城管交100元后就能相對自由地擺攤,不交的人要表現(xiàn)得“狠一點”,城管也不敢管,有瓜農(nóng)被城管抓過一次,但沒有交錢,“我抓住城管的衣服,只要你狠,城管也就怕了你”。為什么會變狠?于教授說,是因為社會基本規(guī)則失守,社會博弈的各方相互強化了用力的方式。加之階層固化、貧富懸殊、道德淪喪、權力膨脹等很多社會問題,便疊加變異出極端事件。這種暴戾情緒一旦固化下來,反過來又阻礙了利益分配、階層對立等前述矛盾的化解?!昂莼钡纳鐣呄?,必須得到足夠重視和警惕。戒狠先解恨,解恨先戒狠——要消除民眾的“狠心”,先要解開社會對于各種不公、強權的“恨心”。要解開大家的“恨心”,首先要消除來自公權、富人等社會強勢一方的“狠心”,減少刺激普羅大眾情感的事件。這絕對需要放到制度與社會改革的框架中去考量一濫權是有人管的,暴力是必須付出代價的,訪民是享有權利的,守法是權貴不可以例外的,城管是不可以打人的,司法是可以信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