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一個反擊姚文元的中學生

2013-04-29 00:44:03講述/馬以鑫文/陳菱
名人傳記 2013年9期
關(guān)鍵詞:文匯報總編文章

講述/馬以鑫 文/陳菱

“我們需要”是一個精心設(shè)計的陰謀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匯報》刊登了一篇文章《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這篇文章拉開了十年“文革”的序幕。而在當年,它使一位叫馬以鑫的上海中學生感到困惑。

海瑞是明朝嘉靖、萬歷年間的朝廷重臣,以正直清廉著稱,曾經(jīng)買好棺材,告別妻子,冒死上疏,民間流傳著很多關(guān)于他的故事。1961年,歷史學家吳晗為響應(yīng)毛澤東宣傳海瑞直言敢諫精神的號召而創(chuàng)作了京劇《海瑞罷官》。這出吳晗前后修改了七次的京劇公演后,立刻引起強烈反響,各大報刊一片贊揚之聲,還受到毛澤東的夸獎。

姚文元執(zhí)筆的批判文章《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把皇帝罷了海瑞的官,同廬山會議上撤銷了彭德懷職務(wù)一事聯(lián)系在一起,使對《海瑞罷官》的批判帶上更為濃重的政治色彩。

馬以鑫:看了以后就有兩個想法、兩個疑惑。第一,海瑞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物?因為在我的印象中海瑞是家喻戶曉的清官,也是老百姓所愛戴的,我覺得姚文元的觀點有問題;第二,作為一部歷史劇,《海瑞罷官》到底是反動的還是積極的?我覺得,在當時那個時代提倡海瑞精神,表現(xiàn)海瑞這樣的清官,還是有它的積極性的,不像姚文元文章里所說的,配合了翻案風、分田風、單干風等。

記者:還有平冤獄這些?

馬以鑫:對。

這一年,馬以鑫十七歲,是上海市敬業(yè)中學的高二學生。姚文元時年三十四歲,擔任上?!督夥湃請蟆肪幬⑸虾J形瘜懽鹘M成員。無論從年齡還是資歷上,兩者都無法相提并論。

姚文元的文章發(fā)表四天后,馬以鑫專門跑到上海圖書館,把《海瑞罷官》的劇本、有關(guān)評論、歷史劇問題討論集等借出,研讀了一整天。兩天后,馬以鑫寫下了《也談〈海瑞罷官〉》一文,他覺得,姚文元這一次好像犯了個常識性的錯誤——

姚文元同志以為戲中有退田,我們也退田,戲中有平民冤我們也平民冤,總之文藝作品中的主人公干啥我們也干啥。照這種荒謬絕頂?shù)倪壿?,我們讀《鐵道游擊隊》就要學劉洪等人飛車搞機槍,讀《紅巖》我們就要像許云峰到敵人魔窟里斗爭,看《李雙雙》我們的婦女同志,而且只有婦女同志,就要勇敢地與自己不進步的丈夫斗爭,假如丈夫進步,那只好干瞪眼。

寫下四五千字的暢快之言后,馬以鑫把文章裝進信封,上面寫《文匯報》收。為安全起見,他還給自己起了個筆名:馬捷。

盡管馬以鑫想到了用筆名來避免麻煩,但他同時在文章后附了一封“讀者來信”,署名為“敬業(yè)中學高二(四)班學生馬以鑫” ,又在信封上留下地址:上海市敬業(yè)中學,然后把信扔進了郵筒。

四五天后的一個中午,班主任走進教室找到馬以鑫,非常嚴肅地告訴他:“馬以鑫,《文匯報》來電話,讓你下午去一次。”班上好多同學圍了過來,紛紛打聽發(fā)生了什么事,為什么《文匯報》這么大的報紙會找他。馬以鑫吞吞吐吐地說自己寫了篇文章,并把自己文章的意思歸納為“反駁姚文元的”。此時,有些同學,甚至擔任班主任的數(shù)學老師,都顯出不屑的神色。

當天下午3點多鐘,馬以鑫一路打聽著來到了位于圓明園路的文匯報社。一個秘書模樣的男人帶著馬以鑫來到總編室,頭發(fā)有點花白、形容老態(tài)的總編接待了他。

總編很客氣,握握手,打量了他一番,坐下,直截了當?shù)貑枺骸澳阍趺磿肫饘戇@篇文章的?” 馬以鑫留意到總編手里拿著他的稿子,他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我是高二學生,平時很喜歡文學,讀了姚文元的文章后,有點不同想法,也可能我是錯的,所以我就寫了文章來學習。”總編聽后,又看了看稿子,說:“你的文章我們可能要用?!瘪R以鑫感到非常意外,總編接著說:“我們還要讓你稍微改一改。你這個文章寫得很分散,不夠集中。”說著,他攥起拳頭,表示要集中。馬以鑫不大理解什么叫集中,但聽說能改,欣喜若狂,連忙答應(yīng)回去馬上就改。后來,他拿著稿子興沖沖地走了,臨走時他才知道,接待他的是《文匯報》總編陳虞蓀。

除了“集中”,陳虞蓀并沒有給馬以鑫就那篇文章的修改提更多具體的建議。原稿中,馬以鑫指出姚文元對吳晗劇本的引用是斷章取義,對某人觀點的引用也是掐頭去尾。最核心的是,馬以鑫認為,姚文元是用先入為主的觀念來批判吳晗的。當晚,他將原稿改成了一篇“讀者來信”,對文章中鋒芒畢露的一些話做了修改,語氣溫和了許多。

第二天一早,馬以鑫把修改好的“讀者來信”送到了《文匯報》。報社還沒開門,于是他在外面閑逛。他逛到附近的書店,進去一看,吃了一驚,書店里擺了很多剛到的《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的單行本,他心想,糟糕,單行本都出了,看來這篇文章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了。他暗自慶幸自己把文章改成了“讀者來信”。

馬以鑫后來沒有等到陳虞蓀,不得不把修改過的文章交給了秘書。他滿以為這封信一定會轉(zhuǎn)到陳虞蓀手里。這時,是1965年11月下旬,上海已經(jīng)進入了冬季。

《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見報后,并沒有引起社會上多少反響。二十天后,《文匯報》上才出現(xiàn)了第一篇回應(yīng)的文章《也談〈海瑞罷官〉》。

1965年11月30日,第二節(jié)課后有比較長的休息時間,這時有一個其他班的同學跑到教室,找到了馬以鑫。

馬以鑫:他跑過來問,“馬以鑫,《文匯報》登了一篇罵姚文元的文章,寫的是馬捷的名字,是你嗎?”我大吃一驚,因為文章已經(jīng)在我手里了,怎么會發(fā)表呢?我記得我的教室是在五樓,趕緊跑到三樓看《文匯報》。 果然,通欄大標題是《關(guān)于〈海瑞罷官〉問題的討論一》,左面一個編者按:“今天發(fā)表馬捷同志的文章,引起教育界學術(shù)界的注意……”

記者:叫同志?按說叫同學更合適。

馬以鑫:同志,就變成一個成年人了。編者按邊上就是我的文章。我一看,就是我拿回來的那個稿子。

馬以鑫顧不得想到底是怎么回事,趕緊跑到校長辦公室,“對不起! 我借個電話?!彪娫挻虻健段膮R報》, 直接找陳虞蓀總編, 結(jié)果是那個接待過他的秘書接的電話 。馬以鑫說:“不是原來說好我的文章不要了嗎?退給我了,我給你們寫了讀者來信,怎么登了原來的文章呢?”這位秘書只說了四個字:“我們需要?!?/p>

“我們需要” 是什么意思?一個當時只有十七歲的中學生是無法明白的。

后來馬以鑫知道,“我們需要”是一個精心設(shè)計的陰謀。姚文元的文章發(fā)表以后,幕后操縱的江青、張春橋一直希望有大的反響,最好有一些反對的文章,這樣可以引蛇出洞,以挑起一場大的文化批判。結(jié)果遲遲沒有回應(yīng)文章出籠,為此,時任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的張春橋給了《文匯報》總編陳虞蓀很大的壓力,要求他收集反響,及時匯報。眼看十來天過去了,有分量的投稿還沒有出現(xiàn),陳虞蓀來到群工部,翻閱群眾來信。馬以鑫的文章就是這樣被發(fā)現(xiàn)的。陳虞蓀看后,認為這篇文章恰好符合上面的指示。

陳虞蓀在找到馬以鑫的稿件后,是否直接送給了張春橋,張春橋是否直接指示了對馬以鑫文章的采用,尚有待考證。但有一點是可以確證的,即陳虞蓀第一次見到馬以鑫,告知他“文章可能要用”時,這早已經(jīng)不是“可能”,而是確定要采用,關(guān)于修改,以及打聽他的寫作背景的問話,都是無關(guān)緊要的。所以,后來那封馬以鑫用一晚上改寫的“讀者來信”,最后是不是經(jīng)過秘書的手到了陳虞蓀手里,陳虞蓀又如何處置了那封信,就有待更多的史料來證明了。

也許,在這個時刻,對陳虞蓀而言,這個十七歲中學生的文章,真的幫了他的大忙,也為他解了“燃眉之急”。

《文匯報》上的“馬捷”,就是高二(四)班的馬以鑫——全校師生很快就知道了這件事。可是,校園之外,人們并不知道“馬捷同志”的身份,由他的文章開篇的大討論一直持續(xù)到了次年的三、四月間。

曾經(jīng)給予自己保護的陳總編如今自身不保,

馬以鑫迷茫了

1965年11月29日,在姚文元的文章發(fā)表后的第十九天,《北京日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解放軍報》轉(zhuǎn)載了這篇文章。但四大報紙在轉(zhuǎn)載的時候,分別加上了自己的按語?!度嗣袢請蟆返陌凑Z是周恩來總理親自斟酌敲定的,為了淡化姚文元文章中殺氣騰騰的政治色彩,周恩來指示把文章刊發(fā)在第五版的《學術(shù)研究》專欄中,盡量把這場批判歸入學術(shù)討論的范圍內(nèi)。然而,《解放軍報》的編者按卻讓馬以鑫大吃一驚。

《解放軍報》第一句話就是:《海瑞罷官》是株大毒草。這部歷史劇出現(xiàn)在三年自然災(zāi)害時期,實際上是站在反動立場上,為反動階級說話。那個時候,全國都在學解放軍,《解放軍報》這樣出來說話,好像問題已經(jīng)很嚴重了。馬以鑫緊張了,他感覺到周圍人的態(tài)度、同學的眼光都發(fā)生了變化。

1965年12月21日,毛澤東在杭州同陳伯達等人談到《海瑞罷官》時說:《海瑞罷官》的要害是罷官,嘉靖皇帝罷了海瑞的官,我們罷了彭德懷的官。此言一出,由姚文元文章引起的批判運動,很快超出了文化討論的范圍,成為“文化大革命”的導火線。

在1965年11月之前,馬以鑫還只是個愛好文學的高中生,而1965年的最后兩個月里,他迅速成長為“馬捷同志”,而且還是一位犯了錯誤的同志。這讓馬以鑫倍感壓力。學校蘇校長和父母對他的理解和保護,也沒有完全讓他釋然。《 文匯報》轉(zhuǎn)載了吳晗關(guān)于《海瑞罷官》問題的自我批評后,馬以鑫覺得,自己不能不承認錯誤了。在壓力下,他提筆給陳虞蓀總編寫了一封信。

信中,他向陳總編提出,自己是否應(yīng)該再寫一篇類似于吳晗的自我批評的文章,再發(fā)表一次,緩解自己的不安。

陳虞蓀給馬以鑫寫了一封親筆回信:

以鑫同志:

你現(xiàn)在的處境和心情我是能夠理解的,但是,你屬于認識問題,從這件事, 如果你能吸取教訓,改弦易轍,對你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下面用了比較小的字:

此信可以交你們校領(lǐng)導一閱。

陳虞蓀的這封信對馬以鑫起了一個保護的作用,他定性了:認識的問題,無非就是對和錯,不是一個立場問題,也不是其他問題;第二,他從宏觀上講:不管怎么說,要吸取教訓。下面那句話也很重要,是有意讓他給校領(lǐng)導看的,陳不方便給校領(lǐng)導說些什么,而把信給校領(lǐng)導看,是讓領(lǐng)導知道這個問題應(yīng)該怎么定性,馬以鑫的壓力就可減輕一點。

馬以鑫馬上寫了一封回信表示感謝,同時也寫了一篇文章《再談〈海瑞罷官〉》,針對自己的兩個觀點,表示自己錯了——第一,海瑞雖然是個清官,但是在歷史上也有他的消極作用;第二,吳晗同志都承認這部戲起了消極的作用,今天來看,可能是無意中和當時彭德懷的問題,和單干風、翻案風應(yīng)和了。

投稿幾天后,報社理論組的兩個人找馬以鑫談了一次話。

然而,形勢變化的速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1966年5月,全國開始大批“三家村”吳晗、鄧拓、廖沫沙。緊接著,北京大學的聶元梓等人貼出了第一張大字報。在這前后,學校里面已亂成一團,課也不上了,學生們都下鄉(xiāng)勞動了。等回到學校,馬以鑫又吃了一驚,學校最高的教學樓上,大字報從一層貼到了五層,赫然寫著:“馬以鑫是個修正主義苗子”“馬以鑫是個反動學生” 。

不久,中央頒布了一個決定,其中第十六條有這么一句話:“學生中即使是真正的右派分子,也要放到運動后期處理。”或許是這個“十六條”真起了作用,之后一段時間里,沒有人再找馬以鑫的麻煩。

這天,馬以鑫來到文匯報社附近。雖然自己承認錯誤的那篇《再談〈海瑞罷官〉》沒有回音,但他還是想走進報社看看里面怎么樣了。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進去后看到的一幕,成了他至今不能抹去的記憶。

馬以鑫:我往樓上走,大概走到第二、第三層樓,樓梯拐角的地方是個廁所,陳虞蓀拿著掃帚拖把在那個門口,我印象很深的。

記者:站在那里?

馬以鑫:他大概正要進去打掃,戴著個袖套。

記者:你沒跟他打招呼?

馬以鑫:沒說話。他看見我了,我也看見他了,兩個人眼光對視了一下,我趕緊轉(zhuǎn)過身往下走了。 他雖然沒說話,但是我在這里看到打成小樣的大字報,像雜志那么大,貼在那里,有幾個就提到我了,說馬捷的《也談〈海瑞罷官〉》是陳虞蓀授意的,發(fā)表之前找馬捷密談,授意他怎么改,改得更反動、惡劣點,甚至馬捷這個名字也是陳虞蓀起的,為了保護他。當時我一是覺得好笑,完全和事實不符,二是有點內(nèi)疚,覺得陳虞蓀為了我受到了一些牽連。

曾經(jīng)給予自己保護的陳總編如今自身不保,馬以鑫迷茫了。

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第一次接見紅衛(wèi)兵后,學校里成立了紅衛(wèi)兵組織,也形成了紅五類、黑五類和中間派。馬以鑫不屬于任何一派。

盡管如此,事情還是找上門來。

一天傍晚,天已經(jīng)黑了,班里還有四十幾個人沒走。一個紅衛(wèi)兵叫住了正要離開的馬以鑫,要他交代自己的“反革命罪行” 。

馬以鑫愣了,他實在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事,就和那個紅衛(wèi)兵吵了起來。原來是馬以鑫做了兩張卡片,抄了幾句《毛主席語錄》,貼上了裁剪下來的毛主席頭像。馬以鑫仔細檢查,抄寫的內(nèi)容沒有錯,頭像也沒有缺損,但是那個紅衛(wèi)兵說他裁剪毛主席頭像的時候,不夠認真,剪得圓不夠圓,是反革命的行為,馬以鑫頓時欲哭無淚。這時兩個女同學看不過去,幫馬以鑫解了圍,這件事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幾天后,發(fā)生了一件大事,極大地刺激了馬以鑫——蘇校長自殺了。傳聞?wù)f,從教育局弄出來的檔案里,證明他“歷史上有問題”,這件事情公布沒有幾天,他就在學校的自行車棚里上吊而死。

在此之前,馬以鑫還見過蘇校長,他明顯地消瘦了,見面也不敢說話。在馬以鑫心中,蘇校長是保護他的人,如今,這個人突然間消失了!他曾把蘇校長視為靠山,在他成為眾矢之的的時候,是蘇校長站出來護著他,告訴那些人“不要這樣”。在馬以鑫心里,驚恐中混合著對蘇校長的感激。

那份“惹禍”的文章原稿,雖然陳虞蓀早就還給了馬以鑫,但最后,這份原稿的下落頗為蹊蹺。

一天,馬以鑫家里來了一個陌生人,驚恐的他在對方姓什么、在什么單位工作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就把那份原稿給了來人。

盡管馬以鑫懷疑來人是《文匯報》的,也懷疑來要稿子和整陳虞蓀有關(guān),但這些也僅僅是推測。最終結(jié)果就是這篇給他帶來諸多麻煩的文章,從此離他而去。

那么,寫信質(zhì)疑姚文元文章一事,對還是高中生的馬以鑫來說,是不是就此打住了呢?

“檔案風波”讓他“動過把它撕掉的念頭,但不敢”

1968年到來了,昔日的紅衛(wèi)兵,這時大都成了上山下鄉(xiāng)的知識青年。這一年的12月22日,《人民日報》在一篇報道的編者按中傳達了毛澤東主席的指示:“知識青年到農(nóng)村去,接受貧下中農(nóng)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運動由此大規(guī)模興起。

馬以鑫不知懸在自己頭上的那把“劍”何時會掉落下來,這就是“文革”開始時講到的那句話,“到運動后期再處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在自己沒有報名的情況下,他被學校安排到安徽農(nóng)村插隊落戶。第二天醫(yī)院的檢查報告出來后,醫(yī)生認為他的身體情況根本不適合去插隊落戶,把堅持讓他去安徽的帶隊老師給頂了回去,馬以鑫“因為身體原因,待分配”。這把劍這一次沒能傷到他。

待分配的馬以鑫“混”到了1969年的四五月份。眼看他的身體也沒有什么大的毛病,根據(jù)可以留一個子女在身邊的政策,他弟弟留在了上海的工礦。最終,馬以鑫被分配到黑龍江嫩江農(nóng)場三分場。

馬以鑫根本沒有想到,他的事情在三分場傳開了。

一位和馬以鑫同時去黑龍江的敬業(yè)中學高一女同學跟別人說:“這個馬以鑫反對過姚文元?!?結(jié)果沒過多長時間,連分場里的哈爾濱知青都知道了,很神秘地來問:“馬以鑫,你反對過姚文元?” 馬以鑫被嚇壞了,問他怎么知道?對方回答說:“你檔案里有你的檢查?!?/p>

馬以鑫的檔案就擺在他自己辦公室辦公桌后面的柜子里,因為管理混亂,沒有上鎖,但明顯已經(jīng)有人偷偷看過了。在此之前,他自己從來沒有動過念頭要看自己的檔案。

后來馬以鑫偷偷在辦公室看了自己的檔案,里面除了一份登記表和他自己寫的關(guān)于寫信質(zhì)疑姚文元文章的經(jīng)過,沒有其他任何東西。

馬以鑫后悔不迭。假如自己來三分場之前不寫這個東西,可能這件事情就沒人知道。當時,他動過把它撕掉的念頭,但不敢。因為已經(jīng)有人看過了,若以后沒有了,肯定會懷疑到他本人,查實的話罪加一等。

從“海罷事件”到“毛主席像事件”,再到“檔案風波”,盡管困擾馬以鑫的問題不少,但自從來到黑龍江,在北大荒的廣闊天地中,馬以鑫卻自感來了個“三級跳”:先是場部不計前嫌讓他進了基干民兵連,一個月不到, 場部宣布他擔任基干民兵連的文書,不用站崗放哨,改為抄抄寫寫搞黑板報,負責宣傳。1970年,當時全國正在搞“一打三反”運動,二三月間,進農(nóng)場不到一年的馬以鑫升為農(nóng)場“一打三反”核心組成員。

因為文學方面的才華,馬以鑫的散文登上了《黑河日報》,他被場部看重,調(diào)他到場部搞文藝創(chuàng)作。在那里,馬以鑫寫?yīng)毮辉拕?、小歌劇、編舞的本事高人一籌,所以得了個外號“小節(jié)目”,在他的知青戰(zhàn)友圈子里,這個外號一直叫到現(xiàn)在。馬以鑫說,那段日子真叫幸福,不僅得到重用,同伴之間的關(guān)系也非常好,作品在文藝會演中還得了獎,他覺得這是自己多年來“很舒展、很夢寐以求的日子” 。

“不要因為十七歲時寫的一篇文章

影響他一輩子”

1973年,馬以鑫二十五歲了,在政治掛帥的年代,他還有一個問題一直沒解決——入團。為此場部宣傳隊指導員催促他盡快入團。他從初中一年級開始寫入團申請書,卻始終在共青團的大門外徘徊,眼看就要超過入團的年紀了,機會卻找上門來,馬以鑫既感慨、高興,也有了隱隱的擔憂,這個擔憂和他的檔案有關(guān)。

入團志愿書填好了,結(jié)果材料送到團委遇到了麻煩:他的檔案找不到了。

因為反駁姚文元的事情如影隨形,給馬以鑫的生活、工作帶來了很多麻煩,當初他甚至動過撕掉有關(guān)材料的念頭,但最終放棄了?,F(xiàn)在,他的檔案不翼而飛了,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在入團問題受阻后,馬以鑫回憶,在他從分場被調(diào)到場部,轉(zhuǎn)戶口關(guān)系的時候,民警告訴他:“你的檔案找不到了。”馬以鑫老實地問:“要緊嗎?”民警回答說:“你們小年輕要什么檔案?”一句話就帶過了。

推測起來,對自己檔案的丟失,馬以鑫的感受是復(fù)雜的,他對民警的反應(yīng)并沒有感到奇怪。團委書記也給出了一句話:“重新做一個吧?!庇谑?,馬以鑫有了新檔案,檔案里再也沒有“海罷事件”了。這樣,在二十五周歲那年,馬以鑫成了一名共青團員。

1971年,部分高校開始恢復(fù)招生,本著“個人報名,群眾推薦,領(lǐng)導批準,學校審核” 的方針,招收工農(nóng)兵學員。馬以鑫所在的嫩江農(nóng)場,從1971年到1972年,已經(jīng)有兩批知青被錄取。到1973年,第三批工農(nóng)兵學員開始招生。

馬以鑫覺得,考大學這事自己肯定沒份兒。第一,不想。為什么?因為自己剛調(diào)到場部宣傳隊一年不到,正式關(guān)系才上調(diào)半年,已經(jīng)是“三級跳”了。第二,不敢想。回上海讀大學,這和自己、也和廣大知青目前的處境差異太大了。

好在這個困擾沒有持續(xù)多久,場部宣傳隊隊長親自找到他,問他:“你考慮過上大學嗎?你可以考慮啊?!?/p>

這句話,讓馬以鑫終于鼓起了勇氣,過五關(guān)斬六將,甚至在“群眾推薦”這一關(guān)上動用了拉票戰(zhàn)術(shù),終于不孚眾望,以第一名的名次被集體推薦參加考試。

考試順利通過,上大學看來有希望了。這時候,上海來的招生老師要見馬以鑫。

馬以鑫:這位老師姓羅,他劈頭一句“聽說你‘文化大革命開始前寫過批姚文元的文章?”

記者:那個時候的姚文元是政治局委員。

馬以鑫:政治局委員。整個十年,隨著他地位上一級我就嚇一跳。他是政治局委員了,我覺得完了。當時感覺五雷轟頂。我回答招生老師說:“是的。”“那你說說怎么回事?” 我就結(jié)結(jié)巴巴、戰(zhàn)戰(zhàn)兢兢講了過程,當然里面夾雜了不斷的懺悔。大概講了二十分鐘,我注意到羅老師沒一點表情,很嚴肅。

記者:你說的過程中還夾雜著懺悔?

馬以鑫:甚至夾雜了眼淚,我恨自己,這個事情就像影子一樣跟著我,怎么也甩不掉,而且到關(guān)鍵時刻它就冒出來了。當時第一感覺是我完了,心里一遍遍說:“我以后在農(nóng)場里怎么活?”因為已經(jīng)到了最后一關(guān)了,政治審查不合格,意味著我政治上問題很嚴重。

記者:所以你這一次流眼淚了。

馬以鑫:我真的流眼淚了,完了,真完了。而且羅老師沒有說一句話,沒有說一個字,最后手一甩,說:“你走好了?!蔽覂赏惹Ы镏?,邁不開步子,不知怎么辦。

就在馬以鑫絕望的時候,他收到了來自上海的入學通知書。時隔多年,他才敢探聽當時這位名叫羅中得的招生老師的想法,羅老師只是說,“不要因為十七歲時寫的一篇文章影響他一輩子”。

1976年10月6日,姚文元作為“四人幫”的主要成員被捕,后被判二十年有期徒刑,剝奪政治權(quán)利五年。

如今的馬以鑫是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他把自己的這些經(jīng)歷寫進了自傳體小說《藍天浮云》。小說出版后,他特意向羅中得老師送上了自己的書。

(責任編輯/王寧)

猜你喜歡
文匯報總編文章
《文匯報》副刊中的愛情書寫(1938―1958)
天中學刊(2022年3期)2022-11-08 08:35:01
細致入微的描寫讓文章熠熠生輝
學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放屁文章
小處著眼,寫大文章
【總編絮語】
大武漢(2018年1期)2018-02-05 00:46:34
總編風采
總編絮語
大武漢(2016年4期)2016-10-12 07:35:22
【總編絮語】十三
大武漢(2016年1期)2016-03-22 11:27:20
議程設(shè)置框架下腫瘤防治議題淺析——以《解放日報》、《文匯報》2013-2014年相關(guān)報道為例
新聞傳播(2015年21期)2015-07-18 11:14:22
做好深化國企改革大文章
崇礼县| 商水县| 高清| 五原县| 海淀区| 宜州市| 乌拉特后旗| 金山区| 望谟县| 调兵山市| 平定县| 南靖县| 民丰县| 那曲县| 镇江市| 曲阜市| 平定县| 化德县| 大洼县| 威海市| 宁化县| 平顶山市| 岳阳县| 永丰县| 大冶市| 信宜市| 六盘水市| 沅江市| 手机| 西华县| 五峰| 邵阳县| 彰化市| 郁南县| 元阳县| 互助| 佳木斯市| 连州市| 舞钢市| 江门市| 临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