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娣
摘 要: 比較法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過比較可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yǎng)學生歸納、分析、判斷、推理的能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本文以案例的形式說明了它在地理教學中運用的基本程序及對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地理教學 比較法 基本程序
比較法就是將復雜多樣的事物和現(xiàn)象進行比較對照,判斷異同,從而認識它們之間的特征和規(guī)律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一切科學思維的基礎,其他各種思維方法都不同程度地依賴比較進行。地理比較法是教師引導學生確定各種被比較的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在某些特征或關系上的共同點與不同點的方法,它在加強知識間的聯(lián)系,理解、鞏固、深化所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探究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分析、判斷、推理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學中運用比較法探究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應沿著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方向有條不紊地推進探究行動,即需要遵循一定的符合邏輯的程序。概括起來,它大致包括以下四個步驟。現(xiàn)以“比較冷鋒和暖鋒的異同點,并談談你是如何識別兩類鋒面圖的?”為例說明地理比較法的基本程序,以及應用它所取得的較好效果。
第一步:確定比較主題。
比較首先要有主題、有對象。確定比較對象應以可比性為前提,以比較對象在實現(xiàn)教學目標中的價值為標準。如果地理材料沒有可比性,卻硬湊在一起比較,則必然會得出具有邏輯錯誤的結論,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對于一目了然的事物則無需比較,以免因過于簡單而使學生失去探究興趣,從而流于形式;對于復雜深奧的問題,需從實際效果出發(fā),采取更利于學生理解與掌握的教學方法。本例冷鋒和暖鋒同屬鋒面系統(tǒng),可比性較強。
第二步:分析“單位”現(xiàn)象。
比較要以分析“單位”地理現(xiàn)象為基礎,即對被比較的兩個或兩個以上地理現(xiàn)象分別逐一進行分析。從本例看,要先把冷(暖)鋒的概念、暖氣團上升狀況、圖示、天氣特征、主要降水區(qū)域、天氣實例盡可能理清。
冷鋒。概念: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方向移動的鋒;暖氣團
過境前天氣:暖氣團控制,晴暖;過境時天氣:大風、厚云、雨雪;過境后天氣:降溫升壓,轉晴;主要降水區(qū)域:以鋒后為主(冷氣團區(qū));天氣實例:我國大多數(shù)降水天氣,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節(jié)的沙塵暴,我國冬季的寒潮。
過境前天氣:冷氣團控制,晴冷;過境時天氣:多云,連續(xù)性降水;過境后天氣:升溫降壓,轉晴;主要降水區(qū)域:以鋒前為主(冷氣團區(qū));天氣實例:我國東部春季形成的降水。
第三步:建立比較項目。
這是關鍵性的一步。這一步要求能從彼此相似的比較對象中找出不同點,從彼此相異的比較對象中找出共同點。比較項目的建立既要有可比性,又要與比較對象的本質相關,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還要明確、具體、穩(wěn)定。命題給出比較項目的按題意比較即可,未給出的則要根據比較對象所蘊含的地理方法論要求建立比較項目。有些命題要求比較異同點,有些卻只要求比較相異點,沒有明確要求的命題要比較異同點。
本例比較對象很明確,比較項目未作規(guī)定,我們可按鋒面的基本特征尋其相同點。相同點:①鋒線傾向冷氣團,鋒線之上為暖氣團;②鋒面兩側溫濕壓風差別很大,天氣變化劇烈。不同點可按概念、暖氣團上升狀況、結構圖示、地面天氣簡示、過境前天氣特征、過境時天氣特征、過境后天天氣特征、主要降水區(qū)域等比較項目進行比較。
第四步:總結地理規(guī)律。
這一步決定比較教學的深度。比較教學的實質不在于單純地羅列比較對象的異同點,而在于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總結事物的某些規(guī)律,提升比較的認識到新高度、新境界。常見的題有“談談你的認識”,比較“說明了什么”、“從什么中發(fā)現(xiàn)了”等。
這樣的比較程序,發(fā)展了學生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和類比推理的思維,便于學生理解、記憶、鞏固所學知識,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也使教師以下方面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①優(yōu)化教學設計的能力,有利于切合學生的思想實際;②駕馭課堂的能力,有利于促進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③教科研能力,有利于地理課教學更好地貼近時代精神。
總之,在地理教學上,按照比較程序用好比較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還提高了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尹元琳.中學歷史教學中運用比較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5.
[2]荀謹.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學生歷史比較能力的培養(yǎng)[D].南京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