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是什么?這的確是個有趣的問題。如果說攝影就是照相,倒也無法反駁,而我們也確實是這樣做的。今天我們出行,無論行之何處,照相是第一要務,若遇上一絕妙美景,更是單反、卡片、手機輪番上,至于真正拍到了什么,拍的好不好并不重要,拍壞了刪掉即可,再沒辦法還可以使用軟件美化一下。數(shù)碼時代的到來,讓我們的攝影變得高效,同時也降低了技術的門檻。只是,如此之攝影,似乎少了些情感的羈絆。
阿蘭·德波頓在《旅行的藝術》中寫到“使用者們不是把攝影作為積極而有意識的觀察的一種補充,相反,他們將它作為一種替代物,以為只要有一張照片,自己就把握了世界的一部分?!边@種現(xiàn)象正在我們的身邊愈演愈烈,假如今天的我們外出旅行,相機或者手機突然沒電,那這趟旅行注定會充滿遺憾的陰霾,這就是“照片依賴癥”??墒?,千年前,李白能夠寫出“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絕美詩句,并不是因為他用了誰家的紅圈牛頭,而梵高對柏樹的精準刻畫也不是拍了照片再回家對照刻畫。他們處在環(huán)境之中,全靠耳朵認真的聆聽,和眼睛細微的觀察,才能成就美的創(chuàng)作。就像梵高自己說的,“衡量每一個杰出畫家的標志就是他們能否讓我們更加清楚地看到世界的某些部分?!边@個標準當然可以運用到今天的拍攝者身上。
一幅好的攝影作品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這不僅需要長年累月的技術練習和對環(huán)境敏感的把控,更重要的是,拍攝者是否對這個世界報以敬畏的態(tài)度。你熱愛這個世界,并用心感受這個世界的變化,那么這個世界就會向你展示最美好的一面,反之,即便擁有再高端的技術和設備,拍攝出的作品也只是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完美復制,并沒有創(chuàng)作的靈魂。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攝影,是發(fā)現(xiàn)美的過程,需要靈感,更需要情感。成功的攝影作品也許擁有高超的技術,美妙的風光,但終究是攝影者的創(chuàng)作,攝影的快樂和成功都深深地根植于那不懈的尋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