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文燕 胡維平
中國是具有悠久文化傳統(tǒng)的國度,滋生了千姿百態(tài)的民間工藝,雕塑自古就與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原始時期的石器和陶器,拉開了我國雕塑史的帷幕。石、木、竹、玉、牙雕等,都是中國優(yōu)秀的民間雕刻,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木雕,是最古老的民間工藝形式之一。作為雕刻的分支,中國的木雕史基于原始木雕的基礎之上,經(jīng)過早(春秋戰(zhàn)國一東漢滅亡)、中(魏晉南北朝一隋唐宋元)、晚期(明清兩代一民國)的錘煉,歷史的積淀與文化的交融,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如徽州、潮州、浙江東陽、福建莆田、云南劍川木雕等。劍川木雕更是木雕界的典范。
一、特色文化根源
人類文化重要發(fā)源地之一——滇文化,是世界民族群體和民族文化最聚集的地區(qū)之一,也可以說是世界民族文化的博物館。滇池和洱海兩大水系滋養(yǎng)著這片土壤,孕育出特有的紅土地域文化。南詔大理國是云南文化的搖籃,是真正的“站在亞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據(jù)記載,白族木雕的起源是在公元八世紀,即唐朝天寶、貞元年間。劍川海門口,是劍川木雕的源頭。云南劍川木雕藝術獨樹一幟,它不但是對中印與藏文化元素的繼承、吸收、消化,同時也融合了本民族文化元素五千多年的錘煉,它是多重元素相互作用交織下的產物。與多宗教、多民族和復雜地容地貌以及歷史文化淵源有血肉關聯(lián)。
1、宗教特點
自古以來的多種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道教和原始宗教在這片紅土地上的廣泛傳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著沖突,但它奇特的融合性占主導地位,多宗教直接導致了劍川木雕工藝的創(chuàng)作手法和題材內容多樣,對藝術的影響意義深遠,使白族木雕工藝呈現(xiàn)出新的藝術魅力。
2、少數(shù)民族和地容地貌特征
據(jù)統(tǒng)計,有24個少數(shù)民族大雜居,小聚居地分布在這片土地上,得“民族王國”之名,在吸納異域文化的同時,形成和完善了本土文化,每個民族都擁有各自的習俗和古老的文明,民族之間的交流也存在相互滲透和相互作用的文化。由于得天獨厚的自然地域因素和環(huán)境狀況,在諸多少數(shù)民族中,保留著無形且珍貴的非物質文化,且正在繼續(xù)繁衍和流傳著可見可感的文化。這些少數(shù)民族世代繁衍生息,默默守護和延續(xù)著早就成為我國歷史文化長河中精粹的古老文化。
有云南這塊廣袤無垠,有著深層次文化底蘊和復雜歷史環(huán)境作溫床,作為南方絲綢之路與茶馬古道交匯點的劍川,其木雕的誕生、形成、發(fā)展、技術升華擁有足夠的養(yǎng)料,讓他孜孜不倦地、如磐石般扎根成長,一步步揚名海內外。
二、鮮明的材料特色
木雕是雕刻的藝術。雕刻材料品種豐富,有白木雕、紅木雕之分。劍川木雕在選材上,采用硬質木材,質地細膩,防腐能力強,一般用銀杏、柏木、黃楊木。還有用得較少且生長周期慢的梨木和桃木,另外,還有一些名貴木種如楠木、金絲楠、紫檀、小葉紫檀、沉香、黃花梨等,也有選用緬甸紅土、西南樺、及土漆、天然植物漆做原料。有的木雕工藝品也采用質地柔韌且細膩的青皮木,純樸大方,使木雕工藝品頗具材質本色的原生態(tài)美感。加上在明代前后已形成并逐步發(fā)展的生漆工藝,使木雕的材料更具特色,美感倍增。
三、復雜糅合的素材與工藝特色
白族木雕的悠久歷史文化背景,奠定了穩(wěn)步發(fā)展的堅實基礎。木雕主題內容鮮明,集藝術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其圖案視覺語意豐富,甚至有著超越其使用價值的藝術欣賞性的特征。
1、內容題材
自古以來,圖案就是歷史文化和文明信息的依托,此類淵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時期。劍川木雕圖案內容大致以人物、動植物、花卉以及文字類為內容。它們在一定層面上是白族人民民間生活的真實反映,他們恬淡的心境,他們的信仰習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1)木雕內容的人物多為神話故事人物、圣人以及英雄題材的人物。并且由于受多種宗教影響存在以及宗教崇拜,有單一的宗教人物形象,也有多種宗教形象組合使用。其人物形象傳神,栩栩如生。(2)動物圖案的運用,如孔雀開屏、雙鳳朝陽、百鳥朝鳳、鯉魚跳龍門等展翅欲飛、呼之欲出的形象。(3)時而寫實時而含蓄抽象的花卉題材類的圖案,卓越的匠人們也常常會把奇花異草與動物主題內容聯(lián)系在一起,使木雕作品別具風味,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4)常用在格扇門裝飾上的文字和幾何圖案等。
2、工藝創(chuàng)作
劍川木雕創(chuàng)作大致分為兩種,一是自由地選擇雕刻內容和主題,加以大量切削雕鑿等方法,以達到理想的藝術效果,二是隨行就像,依據(jù)自己的感覺與無限的想象力,賦予材料特定的形象。無論何種體裁都用虛實結合的創(chuàng)作手法,利用寫實、抽象、變形等方法,使木雕工藝的刻工細膩精巧,布局疏密得當。以鏤、透、襯、比的藝術技巧雕成,其裝飾內容與創(chuàng)作手法,給人以自然的親切感。門窗和大門,更是白族木匠工藝技巧以及心血的傾注之地。
劍川木雕工藝經(jīng)歷了幾次質的飛躍,第一次是宋元儒佛文化的影響,洱海地區(qū)的統(tǒng)治階層大興土木,劍川古建木雕匠藝人走出了劍湖地區(qū),足跡踏遍省內外,接觸到各方工匠,獲得不少先進技藝,使劍川木雕藝術的內容得以充實,成為古建木雕藝術中堅。第二次本土建筑木雕的技術升華是公元1276年賽典赤的建文廟、明倫堂、倡儒學的號召,漢民們被迫遷入云南各地。與他們隨著而來的漢文化,進而廣泛傳播,影響著白族木雕。隨后的公元1264年到1341年的幾十余年間,云南各地廣泛建筑寺院、道觀,劍川木匠四處奔走,促使了木雕建筑工藝名聲大振,走向了輝煌歷程。此外,如為劍川木雕文化注入新鮮血液的西川配隸等,更是為劍川木雕工藝的輝煌鋪磚添瓦。
3、獨具匠心的工藝特色代表——格扇門
劍川工匠通達文理,木雕主要以房屋建筑及居家家具雕花裝飾為主。
格扇門(俗稱格子門),通常是六扇為一堂,寓福祿之意,藝術表現(xiàn)形式多樣,有借喻、擬人、復合布局手法,格扇門是白族木雕工藝卓越的集中體現(xiàn)。它的發(fā)展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匍匐前進。起初,在明朝初期,只有很少一部分大戶人家將格子門引入廳堂,當時的格子門重結實厚重,牢靠的窗條和大方美觀的飾紋,且并不重雕花。清代以后,隨著裝飾圖案的增多,除結實外,更加注重精美。雕刻藝術也越來越精細,工藝中幾乎齊備了全套雕刻藝術手法,如圓雕、浮雕、淺浮雕、線雕、透漏等。雕花層次也有發(fā)展,從單層線雕、浮雕的明代發(fā)展到來2-7層的透漏雕花。當你來到劍川,看著劍川蘇家大院的中堂格子門,你會訝異工匠們細膩、逼真的刀法;研究福壽梅花格子門時,你會因那榫卯扣接分毫不差的技巧而折服。
四、工藝品中的民族氣節(jié)
白族具有優(yōu)秀歷史文化傳統(tǒng),劍川木匠藝人擁有超群的智慧與藝術才華,在祖國文明締造方面有著重要成就。他們心靈手巧,工藝嫻熟,那一件件木雕作品都滿載著藝人們無盡的血汗以及悲歡離合的情感,木匠們擁有堅毅的藝術創(chuàng)作精神,開闊胸襟,無懼無畏的民族氣節(jié),對真善美的呵護以及對假惡丑的鞭笞,所有的這些高貴品質,都被賦予在木雕作品中,使木雕藝術富于生命力。劍川白族木雕中濃烈的民族色彩被賦予了房屋建筑之上,更是為中華民族的建筑特色增添元素。
【洪文燕 胡維平,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