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光叫 普艷 李洪梅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9-200-02
口腔頜面部外傷、骨折很常見,由于口腔頜面部神經(jīng)血管豐富,組織疏松,受傷后局部出血較多,疼痛劇烈,腫脹明顯,組織內(nèi)容易出現(xiàn)血腫而引起感染。局部組織的腫脹和劇烈疼痛,不僅引起一系列生理反應,還會引起病人的焦慮、恐慌,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局部冰敷可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降低神經(jīng)末梢敏感性,同時通過刺激冷感受器引起血管收縮,起到止血、減輕水腫及滲出的作用,從而降低充血壓迫所導致的疼痛,減少了止血消腫止痛藥物的應用,促進傷口早期愈合的一種治療方法。我科2010年01月-2012年12月對100例患者使用冰敷療法,進行觀察研究?,F(xiàn)將我們運用冰敷療法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2010年01月-2012年12月我科運用冰敷療法的患者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齡1~74歲;頜面部骨折早期30例,頜面部骨折切開復位內(nèi)固定術后29例,埋伏阻生牙拔除術后26例,術后高熱(38.5-39.6℃)患者15例。
2冰袋制作
將使用過但未插過輸液器的輸液軟袋100ml進行浸泡消毒,注入自來水100ml,紅墨水1ml,排盡空氣后貼好標簽,置入冰箱冷凍備用。
3運用
3.1用于止血、止痛、消腫
3.1.1運用時機:對于閉合性骨折患者,受傷后36-48小時內(nèi)應盡早給予冰敷;開放性骨折患者及時給予清創(chuàng)縫合,無菌紗布包扎后再給予冰敷;面部骨折切開復位內(nèi)固定術及阻生牙拔除術后的全身麻醉患者,早期冰敷應在麻醉清醒后6小時進行,局部麻醉患者術后2小時冰敷即可進行。
3.1.2方法:清醒患者取坐位或者半坐臥位,將冰袋取出用雙層紗布或單層毛巾包裹,敷于患處至冰塊完全融化(約30分鐘),間隔1小時同法再次冰敷,如此持續(xù)24小時。
3.2用于降溫
3.2.1運用時機:高熱(體溫超過38.5°C)患者立即給予冰敷降溫。
3.2.2方法:將冰袋取出用雙層紗布或單層毛巾包裹,敷于患者前額,腋下,腹股溝區(qū),腘窩等大血管行經(jīng)處,同時保持病房內(nèi)空氣流通,讓患者多飲水,30分鐘取出冰袋,過30分鐘后測量體溫。若體溫下降則繼續(xù)觀察,若體溫未下降,應立即報告醫(yī)生及時給予其它處理。
4護理
4.1冰敷前評估患者體溫、意識、局部循環(huán)情況,體溫不升者禁止冰敷,防止病情繼續(xù)惡化; 外傷后意識不清及全麻后未清醒者禁止冰敷,避免患者凍傷;局部皮膚大面積受損,局部行植皮或轉(zhuǎn)瓣手術后,休克、糖尿病患者禁止冰敷,防止因局部循環(huán)障礙而至組織壞死。
4.2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屬耐心解釋冰敷的目的及注意事項,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與配合,冰敷過程中隨時巡視病房,密切觀察患者的感覺、血運及全身情況,如局部皮膚有硬結(jié)、發(fā)紫等皮膚凍傷情況應立即停止冰敷。冰敷前后注意檢查冰袋有無漏水等情況;使用完畢注意清點冰袋的數(shù)目,做好交接班工作,避免其他安全隱患的發(fā)生。
4.3 冰敷用具一定要嚴格消毒后使用,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5 體會
5.1冰袋冰敷對減輕患者局部出血、腫脹、疼痛,降低高熱患者體溫有顯著效果。
5.2 冰敷加快了手術前止血消腫的過程,使患者能盡快行手術治療,手術后減輕患者局部癥狀,減少住院天數(shù)、住院費用,減輕患者經(jīng)濟負擔。
5.3 高熱患者使用藥物降溫風險較高,冰敷療法配合家屬的正確照料,可有效降低高熱患者體溫,降低風險,患者及家屬容易理解接受。
5.4自制的冰袋取材方便,價格低廉,冰袋體積較小,易于儲存,且清洗消毒后可反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