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如
語言作為一種交流工具,多數(shù)情況下是有聲的,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尤其在中國加入WTO之后,人們也逐漸理解了英語口頭表達能力的重要性。但據(jù)有關調查顯示,我國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普遍較低,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心理素質普遍較差;口頭表達時手腳發(fā)抖,聲音變調,語無倫次;語言準確性偏低,時態(tài)及句法錯誤多;詞匯貧乏,語言流利程度不夠;聽力理解能力差,往往以背誦代替說話。因此,幫助學生克服說英語的心理障礙、培養(yǎng)學生說英語的能力,成了當前英語教學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解決學生開口說英語的心理障礙
說話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主動積極表達的過程。英語教師必須深入研究如何調動學生說英語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開口并大膽地說英語。
很多學生在進行英語口語交流時都比較拘謹,害怕某個單詞發(fā)音不準讓人恥笑,或者因為某個發(fā)音重復多遍仍然不甚標準,便產生畏難情緒,由此害怕,甚至討厭英語的口語交流。有的學生覺得詞匯量太少,不能準確表達想法。這些心理障礙非常不利于學生個人英語口語能力的進步。因此,英語口語教學的第一步就是要幫助學生去除心理障礙,鼓足勇氣,大膽實踐。教師一般不要中途打斷或糾正學生的口語操練,以免打斷學生的思路。對一些小錯誤,教師可在學生表達結束之后有選擇地進行糾正。至于典型錯誤,教師可做一些筆錄,在學生結束口語操練后委婉地提醒或重新訓練,以免學生再犯同樣的錯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言辭一定要誠懇,親切,語氣要溫和委婉,切忌言語激烈,舉止粗暴。教師在評價學生的口語活動時,要多采用“Good”“Very good”或“Excellent”等激勵性的話語,少用或不用“bad”之類打擊學生積極性的詞語。
二、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方法
(一)聽后反應
要讓學生說,首先得讓他們聽?!奥犗扔谡f”是口語訓練中的一條基本原則。在給學生提供需要模仿的模式之前,就指望他們能發(fā)出母語中沒有的音,或者說出合乎外語重音、節(jié)奏和語調自然的句子是不可能的。因此,為了達到準確和流利,第一步就是先聽。聽,看上去是一種被動的技能,其實不然。因為口語語言的理解意味著說和聽都必須參與。任何談話中的說話者,最基本的一點就是必須始終保證說的話能被理解,即能被別人聽懂。因此,聽是應首先發(fā)展的第一技能。此訓練可以用作課前熱身,也可以用來檢查詞匯短語。如要檢查學過的ceiling這個單詞或smile from ear to ear這一短語,教師可對學生發(fā)出“Look at the ceiling!”或“Smile from ear to ear!”這樣的指令,也可以逐步過渡到由學生發(fā)出這樣的指令。
這種方法可以用于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如教師可以發(fā)出這樣的指令:Now, express your thanks to your classmates;Introduce yourself to someone else;等等。這樣就把訓練口頭表達能力與培養(yǎng)運用語言進行交往的能力融為一體了。
這種活動除了可以安排在上課之前外,也可以安排在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以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
(二)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class/friend...
教師要想方設法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環(huán)境?!癝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class/friend...”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運用所學的句型進行實際操練,從而有效地引導他們根據(jù)這些句型進行英語交際,并輕松自然地投入,達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
(三)Act a dialogue
英語教學的每個單元幾乎都有情境對話的內容,教師應給學生更多的表演機會,讓他們體驗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樂趣。教師還應根據(jù)學生的水平和生活實際,給學生編寫更多的情境對話、小品等,讓學生在練習中得到提高。
(四)Make sentences
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當我們在學習一個新的詞組或句型時,在給出例句后,教師應多鼓勵學生造句。學生只要真正理解了例句的含義,都會積極參與其中,造出的句子有時會讓教師感到驚喜。這樣做,不僅能使學生輕松有效地學會新詞組、新句型,而且還能為口語能力的形成打下扎實的基礎。
(五)Text retelling
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口頭改編、復述課文也是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教師可允許學生事先進行適當準備,也可以寫成書面材料,因為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是密切相關的,只要學生在口頭復述時不看書面提綱或內容即可。為了讓全體學生有一個清晰的思路,教師最好先給學生一個示范,以便讓學生模仿。模仿在語言學習的初級階段是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步驟。如“The man upstairs”一文,筆者是這樣給學生示范的:
A man lived in a tall building in the city of Moscow. He liked living there very much. Because it was very quiet and he could see the park from his window. There was only one problem: the men upstairs.
The man who lived upstairs came back late every night. After he came back, he took off his shoes and threw them on the floor. Bang! One shoe. Bang! The other one. It made the man downstairs very difficult to sleep.
在示范的時候,筆者還配上了相應的肢體語言,這樣有助于吸引學生,拓展學生的思維。
(六)Debate
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習內容和學生實際水平,給一個適合的topic, 讓學生展開討論。如:
Is it good or bad to read in bed?
What should we learn from Li Lida?
How can we improve our speaking English?
展開這樣的討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七)堅持值日生報告制度
堅持值日生報告制度可以每個學生提供均等的開口機會。具體做法是:每次上課前由值日生用英語報告。開始練習時,可用最簡單的日常用語,以后逐漸加深。可讓值日生提前準備,寫在筆記本上。教師提前批閱、修改,盡量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值日匯報的內容中去。無論是談論天氣、家庭,還是談論學校、班集體,都是訓練聽說能力的好素材。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要求學生從看著材料講述轉變?yōu)椴豢床牧现v述。盡管一開始,報告的學生在課前要花較多時間進行準備,包括查閱資料、要教師幫助指導、書寫成文和背誦等,但準備過程也是幫助學生復習運用所學知識的過程。即使有的學生報告像背書,但畢竟是幫他開了口。
(八)自由會話
自由會話能力培養(yǎng),應從問答對話開始。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有交際意義的問題,如:What book have you been reading these days? Did you watch the TV / play football match, etc. last night? How do you like it? 然后,過渡到學生之間互相問答提問。開始階段,教師可以提示問答內容并提供詞語、句型等。
(九)扮演角色
教師可把表演帶進課堂,經(jīng)常在課堂上把句型、對話、課文編成短劇,讓學生表演。要盡量讓學生把所學內容,按設定的情境結構演出來,做到聲情結合。在具體操作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四點:(1)要讓學生模仿與課文相關的原聲帶中的語音、語調;(2)教師領讀時,聲音、語調要有感情色彩,要把各個角色的性格、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3)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表演時要有逼真的表情和貼切的動作;(4)要做些頭飾之類的簡單道具,盡量使學生在表演時有真實感。
(十)大力開展課外興趣活動
進行聽說訓練的另一條途徑是開展課外語言交際活動。我們要根據(jù)學生的語言水平和年齡特點,建立課外活動小組,組織唱英語歌曲、講英語故事、表演話劇、做英語猜謎游戲、辦“英語角”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并加強對課外活動的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