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
嚴格來說,中國古代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身份證,或者說不是所有人都有身份證的?,F(xiàn)代意義的身份證制度始于1936年,只有短短75年時間,當年,寧夏省政府制定了“居民證制度”,這就是中國現(xiàn)代身份證的雛形。在中國古代,普通人是沒有身份和地位的,身份證只對有身份有地位者而言,所以普通老百姓是不會擁有身份證的。
古代身份證有哪些內(nèi)容?
古代的身份證沒有現(xiàn)代這么復雜,不須要錄入指紋信息什么的,當然,古代也沒有現(xiàn)在這種高科技手段。古代身份證上的信息比較簡單,如在唐代,一般就是“姓名”“官職”兩項,再細一點,頂多將“單位”加上,不會有“出生時間”“性別”這些內(nèi)容,有的甚至連姓名也沒有,其作用不過就是一個物證。須要說明的是,它也有現(xiàn)代身份證上所沒有的信息:如果持有者有兼職,要在上面寫清楚。這種身份證實質上是一種“官員證”,刻有姓名的,在卸職后要交出來;未刻姓名的,則須傳給繼任者。
古代身份證如何防偽?
古代身份證如此簡單,很容易造假作偽吧?就像現(xiàn)代人這樣拿別人的身份證辦手機卡、借用別人的身份證去銀行辦信用卡之類的事情也存在吧?事實上,在古代的確存在這些現(xiàn)象。古代人也會做假身份證,甚至連皇帝都敢騙。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發(fā)生,有的人會在身份證上特別注明偽造、出借或冒用的嚴重后果,如明朝就規(guī)定,“借者與借與者同罪”。沒有相應的身份證而去了不該去的地方、做了不該做的事情,則要“依律論罪”。
除了加強對身份證的管理、核對外,古人有兩種防偽辦法。一是設置身份證的“防偽標記”。古代身份證的防偽標記也沒有現(xiàn)在這么復雜,如魚符類身份證,僅是配了一個袋子,即所謂“魚袋”。唐高宗時給魚符配了相對應等級的袋子?;实壅僖姇r,不光要有符,還得有袋子。有意思的是,到了宋代,官員的身份竟然只用當年的“防偽標記”來識別,即只用“魚袋”,而把身份證的核心憑證——“魚符”廢棄了。二是制作不同質地的身份證。即不同級別的人,制作身份證所用的材料也不一樣。仍以唐朝為例,制作魚符的材料各不相同:親王及三品以上官員的身份證用黃金來做;五品以上官員的身份證所用材料是白銀;六品以下官員的身份證的質地則是銅?!棒~袋”也使用相應的裝飾:三品以上用金飾,四品用銀飾,五品用銅飾。
中國最早的身份證始于何時?
學術界比較流行的觀點是,隋唐時期,當時朝廷給每位官員頒發(fā)一個“魚符”。實際上,能夠證明一個人身份的東西都可以看成是身份證,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中國古代身份證出現(xiàn)的時間應該遠遠早于隋唐。
中國古代身份證主要有以下幾種:等級身份證、職業(yè)身份證、臨時身份證等,其中以等級身份證最為流行。
古代身份證式樣豐富:虎符、魚符、龜符、龍符、麟符、牙牌、腰牌等,都屬于等級身份證,此即《新唐書·車服志》(卷二十四)上所謂:“以明貴賊,應召命。”在這類身份證中,以魚符最為典型和流行,使用的時間亦久。后來武則天當政時,一度廢魚符為龜符。雖然形式改變了,但作為身份證的功能是一樣的,并未改變。
魚符,這種身份證的正式使用時間在唐代,是唐高祖李淵的一項發(fā)明。李淵進入長安后,廢除了隋朝那套舊的身份證制度,將隋朝使用的“竹使符”改成“銀兔符”,接著又改為“銅魚符”,有交魚符和巡魚符兩種。魚符分左右,使用方法是,左符放在“派出所”(內(nèi)廷),作為“底根”;右符由持有人隨身帶著,作為身份的證明。左右符的數(shù)量不一定對等,多少根據(jù)使用者的人數(shù)和實際需要來定,其第一功能起初并非是表明身份,而是“權力憑證”,可用于調動軍隊、任免官員。
唐代特別重視身份證制度的推廣,連蕃國使者也統(tǒng)統(tǒng)都發(fā)給不同樣式的符,蕃國符以雌雄來分,雄符留在朝廷。雌符(有12塊之多)交給蕃國來使帶回去。再有來臣,則以雌雄符相合來證明身份?;侍右灿猩矸葑C,但不是符,而是一種玉質的身份證,即所謂“玉契”。如果皇帝外出親征,或是有其他事情不在都城,由皇太子當監(jiān)國,此時要使用的是“龍符”;親王或是大臣留守,則使用“麟符”。
符中最有名的是“虎符”。一般由將軍們使用。唐朝實行身份證制度時為什么不用虎形符?原來,是為了避諱祖宗李虎之“虎”。
牙牌和腰牌是明清時候使用的身份證。牙牌是一種小片兒,當然也是等級身份證的一種。明朝的牙牌有象牙、獸骨、金屬、木質等多種質地,視身份和地位、功能的不同而不同。在錄入身份信息時,比唐代的身份證要多一點,有時還會寫上“單位”,或標示冒用身份證、不用身份證的罪過等。
信息較為復雜的古代身份證出現(xiàn)在清朝。清代身份證叫的最多的名稱是——“腰牌”,腰牌上不僅要寫清楚“姓名”“年齡”“單位”“職業(yè)”“官銜”……還會特別注明身份證的用途。更絕的是,要求比較高的腰牌上還會把持有者的面部特征錄入,這也許就是現(xiàn)代身份證上貼照片的起源。把面孔特征寫到腰牌上,有點像現(xiàn)在要求把持有者指紋錄入一樣,是極為厲害的一種手段,當時還沒有整容術,面部特征信息十分管用,想冒充還是頗為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