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桂珍
轉(zhuǎn)眼間,我接手語文教學已兩個月了?;赝c學生走過的日子,有過“信心滿懷”,有過短暫的“懷疑”與隱約的“疲倦”。不過還好,一直有謝云老師禪里的故事相伴。每天讀幾頁《跟禪師學做教師》,感覺寧靜舒爽,心靈復歸明媚與柔軟。
以前讀書,總是匆忙,為讀而讀,現(xiàn)在覺得,讀書貴在有所發(fā)現(xiàn),化為我用,需要用心聆聽智者的提醒,汲取行道的智慧,尋求成長的力量。一次次叩問,一次次思索,再一次次走進,總能聆聽到謝老師溫婉的提醒。
心燈不能滅,而且更要亮
謝老師說:“教育,就是點亮學生的心燈?!弊匀唬處熅褪屈c燈人。你能點燃多少燈,你能照亮多大范圍,取決于你的能量與光芒。作為點燈人,教師自己的燈不但“不能滅”,而且“更要亮”,要更持久地亮著。只有“心燈”亮著,才能“保持智慧的明晰,心神的明澈,教書育人的明智”,才能一直安心、安定、執(zhí)著不悔,才能有心去發(fā)現(xiàn)、用心去愛、盡心去做,才不會“被外境所迷,被亂象所困”。
“教育需要安靜,需要安定,需要一種不被影響和打攪的從容與優(yōu)雅?!薄敖逃枰舶察o靜地從事;課堂,需要安安心心地經(jīng)營?!痹谌找嫘鷩痰慕逃钪?,謝老師的這些話道出了許多教師的心聲。在問題多多、壓力重重的今天,教師想要安靜地從事教育,安心地經(jīng)營課堂,真不容易。但是謝老師說,“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只配逆來順受,只能無所作為。我們有最重要的資源,就是我們自己;我們有最重要的依托,就是我們的內(nèi)心”。他總是這樣給人以鼓動與激勵。因此,我們應當把自己的心靈安頓好,看護好,調(diào)養(yǎng)好,使之美好、強大、明凈。作為點燈人,我們必須讓心寧靜并沉潛下來,對現(xiàn)實做出清晰的判斷,采取果敢的行動。在這其間,或許會有失望與懷疑,但不能絕望與放棄,心燈即使微弱如螢火,也不能任其自動熄滅,而應不斷供給能源,保持明亮。
要愛,更要會愛
誰都知道,教育不能沒有愛,而謝老師更進一步說,比“愛”更重要的是“會愛”。是的,“愛”是一門藝術(shù),“會愛”更是一種智慧。如果不會愛,反倒有害,就像書中月堂道昌禪師說的,“灌之不以時,適所以敗之也”。育人,復雜而艱辛,既需要教師懂得并遵守教育常識,認清并回歸教育原點,更需要教師用心修煉,在實踐中去領(lǐng)悟“會愛”的秘訣。
1. 善待每個孩子
集市上,顧客對屠夫說:“給我割一斤上好的肉!”屠夫回答:“哪一塊肉不是上好的呢?”講述此則公案后,謝老師感慨:“哪個孩子不是好孩子?”“他們都是‘天地間獨此一份,每一個都是‘精的,每一個都是‘上好的!”是呀,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有他自己的面相和心靈,誰可以任意給他貼上“好壞”的標簽?我們的學生卻常常被人貼了。若問被貼的理由或標準,恐怕大多是“學習很糟”“紀律不好”或“品行很差”。可是,“好孩子,一定是聽話的嗎?”“成績好,就一定是好孩子嗎?”謝老師的質(zhì)疑擲地有聲,并以他自己的觀察和感悟為我們做出回答:“當年的差生大多發(fā)家致富,當年的中生大多當了干部,當年的優(yōu)生大多研究學術(shù)。……所謂的差生掙錢無數(shù),所謂的中生享樂無數(shù),所謂的優(yōu)生辛勞無數(shù)……”幽默詼諧,笑過之后你是否想過:難道“掙錢無數(shù)”的孩子不算成功嗎?“發(fā)家致富”的學生不值得尊敬嗎?那憑什么說他們“蠢”,嫌他們“笨”,還恨他們“壞”呢?
“今天我們該如何對待學生”,我不止一次問過自己。我想,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善待每一個。也許他們的成績一如既往地“差”,但除了知識以外,我們還能教給他們很多更重要的東西。我們應當對所有的孩子負責,就像謝老師說的,“既要讓已經(jīng)很好的孩子有更好的發(fā)展,也要讓暫時不好的孩子,找到好的方向,找到變好的信心”。因為,“方向和信心就是孩子的心燈。它們其實一直都在,只是暫時被蒙蔽,需要老師去點亮”。
2. 蹲下來,學會聆聽與交談
“教師要蹲下去看學生”是于永正老師的觀點。謝老師對此闡釋說:“蹲下去,就是俯下身子,降低姿態(tài),把自己放到與學生平等的位置,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學生,用孩子的心跳去感應學生,用孩子的思想去理解學生?!焙⒆赢吘故呛⒆樱麄冞€沒有長大,他們在學習長大,他們可能會一直犯錯,一直沉默,或一直落后,一直是“頑石”一塊,這就需要我們走近并了解他們,蹲下來并安撫他們,用心去聆聽,用情去交談。
德國兒童文學作家凱斯特納曾說:“每個學生都是一朵小花,所以,你一定要蹲下身子,才能欣賞他們的搖曳生長。”對此我想說,如果你已經(jīng)有了“蹲下去”的習慣,那當然能看到與以前不一樣的風景;如果你還沒有“蹲下去”的勇氣,那不妨先試著走近或走進他們,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無意中就打開了一扇心門,溫暖了一片天空。
3. 勤于播種,并耐心等待
“教育類似農(nóng)業(yè)”,是教育常識之一。謝老師說:“種子播種下去,主要是靠它自身的力量來萌芽、生根、舒枝、展葉、開花,最后結(jié)出果實。每種植物,甚至是同種植物的每一株,都有獨特的習性與個性,有不同的生長過程?!边@是教育中正常的自然生態(tài)。
可是,我們今天的教育習慣了統(tǒng)一步調(diào),習慣了使用統(tǒng)一的教材、教參和試卷,習慣了統(tǒng)一的教法、模式與風格,嚴重破壞了教育的自然生態(tài)。對于這樣的格局,我們唯有直面現(xiàn)實,一方面從容地播好自己的“種”,看好自己的“田”,一方面要勇敢地承受“風雨”的侵襲,并增強“抗?jié)晨购悼瓜x抗倒”的能力。
謝老師竭力尊崇和主張“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在《要愛,就要會愛》中,他說:“作為教師,很多時候,我們拼的不是汗水和心血,而是時間與耐力;你再急也沒有用,再慌也沒有用?;ū仨毮敲炊鄷r間才會開放,你只能靜靜地等待?!币虼?,我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反思這兩月來的得失,走近更多孩子的心靈,理解和體諒他們成長的艱辛,激發(fā)他們學習與生活的熱情,并盡力做到因材施教,耐心等待,不急功近利,不亂作為——相信,只要遵循農(nóng)時,懂得農(nóng)技,并真誠付出,用心守望,種子總會發(fā)芽,發(fā)芽了總會開花。
做教師,就要做“教主”
謝老師喜歡解詞、造詞。譬如他說:“教學,就是教學生學”;“明師,就是明白之師,明亮之師,明天之師”。他所造新詞“教主”,是指教師要做“教育的主人”,真是別出心裁。
一個教師要做“教主”,我想,首先意味著應該追問一下自我的人生價值是什么,需要懂得教育的真諦是什么,清楚教育的本來面目是什么,知道自己應該去做什么,也就是要做謝老師說的“明師”——明白自己,明白學生,明白什么是教育,明白應該如何去教育,明白怎樣的教育方式更有助于學生成長。
要做“教主”,就意味著要做一個好老師,需要認真思考應該怎樣來教書,掌握著課堂教學的決策權(quán)。如謝老師所言,“盡管有《課程標準》的要求,有教參的指導,有質(zhì)量的壓力,有學情的局限,但只要愿意,我們就總能調(diào)動自己的能力,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有所超越,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改變?!币虼?,好教師絕不會拘泥和局限于教材,好教師絕不會照搬他人的模式,好教師絕不會一味地灌輸、包辦或逼迫,好教師不會僅僅為知識而教,也不會讓學生僅僅為考試而學。
當然,真要做好這樣的“教主”,需要我們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素養(yǎng)、廣博的課外知識、靈活的教育方法、美好的教育信念,使學生得到良好的發(fā)展。
謝老師說:“我們教書,既不是為了校長,也不是為了教育局長,也不是為了學生和家長,而是為了我們自己?!蔽液苜澩@個觀點。身為教師,教好書育好人是我們的應盡職責,發(fā)展自己、完善自己是我們?yōu)閹煹淖饑?,表面上我們是在為教育付出,為學校工作,為學生服務,實際上,我們最終還是為了自己,為了有尊嚴地“體面”地活著而勞動,為了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追尋所謂的理想而修煉。
只要出發(fā),就會有慶典
特別喜歡書中最后幾篇文章,喜歡那些積極美好的故事,還有謝老師充滿激情的話語,如清泉,似春風,潤澤心靈,催人前行。
在《優(yōu)秀,都是逼出來的》中,他說:每個人都有“成器”的可能和潛質(zhì),就看自己能否接受命運的磨煉和鑄造……一個教師,如果不“被逼”或“自逼”一把,你根本不會知道自己會有多優(yōu)秀。
在《大海里的船沒有不帶傷的》里,他說:一個教師的幸福,絕不是躺在安樂椅上;一個教師的成長,也只能建立在其豐富的經(jīng)歷上……無論如何,抱怨不能改變世界,只有行動才能改寫命運。
在《總有空間讓我們見縫插針》中,他說:對于現(xiàn)實,對于存在的問題、可能的狀況,我有種種擔憂和不安,甚至因困惑而疑慮,因疑慮而悲觀。但我并不絕望,因為我還葆有夢想和激情,葆有對未來的堅信和執(zhí)著,葆有對可能美好的教育面目的期盼和祈望。在20多年的從教經(jīng)歷中,我有過多次離開的機會,但最終選擇了留下,選擇了在自己熟悉、熱愛的土地上堅持——堅持著行走、思考,堅持著清醒地做夢,堅持著對未來抱有“不敗的向往”。
在今天這樣的時代,想想教育,就讓人感覺沉重、悲涼——教育生態(tài)何處有?回歸原點何其難?我們的教育空間,真是越來越逼仄了……有時在路上,感覺風從四面吹來,弄得你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迷茫、疲憊時,若能有清晰的聲音從云端傳來,給你提醒,給你指路,該是多么幸運。在謝老師這本書里,我聽到了這樣的聲音,這樣溫婉的提醒。
(作者單位:四川廣元市利州區(qū)大石小學)
責任編輯 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