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不是一種冷冰冰的工具,它的外延是豐富多彩的生活。愛生活,故愛語文。我們的生活是多姿多彩、波瀾起伏的,生活的跌宕生姿令我們思緒起伏、感慨萬千,由此可見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離開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它的魅力和價值。正如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有詩云:“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只有感悟生活才能“世事洞明”,只有體察入微才能“人情練達”,可見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
學生寫作文,最大的問題莫過于絞盡腦汁而仍舊無話可說,語言干澀而自覺才思枯竭,其實,他們并非真的無話可說、才思枯竭,他們只是將寫作與生活放在了對立的位置上,認為寫作是陽春白雪,而生活是下里巴人,不可同日而語,于是搜腸刮肚地編造他們所謂高雅而實際無味的文字,應付了事,自然難成佳作。
因此,寫作教學應該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喜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以獨特的視角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從生活中提取素材,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真正讓他們做到“我手寫我心”。
一、積跬步以至千里,積小流以成江海
教師應引導學生用心觀察生活,在觀察中體驗生活的的意味,讓學生從“我的世界”走向周圍的世界,從“我的生活”走向社會群體的生活,從作文課堂走向社會大課堂。朝氣蓬勃的學生應具有豐富的感受能力,如果對周圍發(fā)生的一切都熟視無睹,那么一切都如過眼煙云,在記憶的倉庫中留下的只是空白,因而要引導學生帶著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和一顆善感的心靈,投身到廣闊無垠的生活中去縱情感受、豐富情感、增強體驗,讓學生從中積累生活素材,厚積而薄發(fā)。
魯迅曾經(jīng)說過:學習作文,第一須觀察。因而學期伊始,筆者就開始要求學生每周寫一篇日記,字數(shù)不限,內(nèi)容不限,關鍵是寫出自己一周內(nèi)最深刻的感悟,最想表達的語言,或者記錄下平時靈感突然降臨的瞬間感受,哪怕只有一兩句話。對這項“工程”,筆者美其名曰“做生活的有心人”。筆者驚喜地發(fā)現(xiàn),他們的周記寫得有血有肉,讓人讀來覺得有滋有味,甚至有意猶未盡的感覺。他們筆下的生活時而風平浪靜,時而驚濤拍岸,鮮活而靈動,真實而耐人尋味。
一個平日里少言寡語并不出眾的女孩子在周記中寫到:“我執(zhí)筆坐在窗前,聽著風在樹葉間舞蹈的裙裾聲,嗚嗚地……時光在這茫茫夜色中忽地像一盞燈,驀然回首曾經(jīng)走過的路,才發(fā)現(xiàn)所有喜、怒、悲、歡只是燈下夜中一個淡淡的影子,被我的懷念而拉長了。一壺溫酒就可以讓往事從指尖一路暖上心頭;無非一杯濁酒,便可以濕透人的前生往事……”她的文字如精靈的輕歌曼舞,從她的無聲的文字中,筆者所感覺到的是她的心聲,而這份默契應是源自她那表現(xiàn)了生活律動的文字。筆者給她的評語是“生活是如此之美——感謝你的文字”,并以此為一個小小的契機對學生們進行了引導,告訴他們“美是到處都有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這位女同學的周記只是表達了自己對初中好友的思念之情,卻是一篇絕美的散文。其實文章沒有必要千人一面、百景一致,也不必拘于窠臼、老生常談,寫不出新意的原因是他們?nèi)鄙偌氈碌挠^察和發(fā)現(xiàn)。也許學生的生活面比較狹窄,活動領域也受局限,因而視野不夠開闊,但是這決不能成為對生活“麻木不仁”的借口,因為生活不是一張白紙,它是一個多棱鏡,從一個點望進去,那里面隱藏的是一個瑰麗的世界,正所謂滴水藏海,從生活的點滴就可以折射出無限的光芒。
從此,學生們對生活多了幾分好奇,多了幾分熱情,雖然筆端流露的思考和感悟尚顯稚嫩,但筆者從中看到的卻是無限美好、無限希望。正如荀子在《勸學》中說到:“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边@種積累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心有所感、筆有所言,運筆如有神助。
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當學生以一種愉悅的心態(tài)融入到生活當中去細致觀察、盡情享受時,素材隨之日積月累。生活是五彩繽紛的,學生們的體驗也是豐富多彩的,有時是一種愉悅,有時是一種熏陶,有時是一種歷練,有時是一種震撼,學生觀察的方式、角度不同,表現(xiàn)手法各異,就會使作文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情與趣,不再千篇一律、枯燥乏味。解決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難題之后,當務之急就是如何將“味道平平”的材料加工而成“珍饈美味”。
從質樸無華的生活到文采斐然的文章,要經(jīng)歷一個提煉的過程。生活千姿百態(tài),哪些觸動了我們的心靈呢?每個人的心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關注著不同的自然和社會風景,一人一事,一情一景,一句話語,一首詩歌,甚至一片落葉,一滴水珠,都可能讓我們的思緒起伏,有了強烈的感受,但它尚顯粗糙,那么就需要學生用思考將它打磨,細致雕琢。而感受一旦上升到思想,就要有一定的意義和深度,最終成為一篇文章的主旨,主旨常常被視為一篇作文的靈魂。這靈魂融合著作者的生活閱歷,體現(xiàn)著作者的價值取向,蘊含著作者的情感世界。它是一篇作文的“統(tǒng)帥”,是文章成功與否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一次作文訓練,恰逢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學生在校度過,思家之情在所難免,于是筆者靈機一動,當堂布置了作文話題——月到中秋,學生們似乎感觸頗深,全無往日的抓耳撓腮的痛苦之像,迫不及待地要揮筆而就,以酣暢淋漓地抒發(fā)內(nèi)心感受,筆者卻沒有立即發(fā)號開始寫作的施令,而是讓他們先談一談關于這篇文章的構思,簡述一下自己想要表現(xiàn)的主題思想。學生們暢所欲言,但歸納總結之后,不外乎思念家人、思念同學或者聯(lián)想到嫦娥的故事等主題,于是筆者引導學生進一步拓展思維,由古及今、由此及彼地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主題在聯(lián)想中得以提升。一個學生在他的作文中寫到:“不知道是我們的心欺騙了我們的眼睛,還是我們的眼睛蒙蔽了我們的心,我們都明白一輪圓月懸于蒼穹之中,本來就是沒有陰晴圓缺的,或許真正陰晴圓缺的是月下的浮云世事,是紅塵中悲歡離合的心境……月下幾家歡聚幾家愁,幾處緣逢幾人散,千古轉瞬,皓月依舊當空,而月下紅塵,早已物是人非了……”文字中閃耀著智慧,蘊含著哲思。
因此,學生應在作文中將自己對生活獨特的感悟表現(xiàn)出來,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主旨,強有力地突現(xiàn)個性特色,這是寫出佳作的基礎。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能給予人無限的感受和思考,而只有融入波瀾洶涌的生活,文章才會風采卓然。
(趙楓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 163311)